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从犯罪心理学等专业角度分析重庆摔婴女孩的行为? 第1页

  

user avatar   fang-hao-lei-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问题排名靠前的回答没有一个是从心理科学研究角度出发的。前几名的无非都是个人意见+道德观绑架,这样的回答对公众理解这个现象毫无帮助。什么”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式的争论没有意义,因为都只是站在自己观点试图去说服对方。

当然,我没法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个人从没接触过。不过我可以从我熟悉的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角度来多方位的阐述下这些儿童暴力行为。我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和这沾边,所以我尝试完全依靠个人知识储备去回答,不想花时间查具体文献,但我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当然我不能做到完全阐明这个问题,光介绍这个话题可以花一两节基础心理学课的时间。

@SakiMarquis 的从Piaget的Stage Theory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出发点。这些理论是提供灵感的源泉,也利于公众接触心理学。但早期的心理学研究大多基于观察生活+脑补,作为解释略过时。
另外从早期心理学那种一个心理学家一个理论,相关解释可以是五花八门。比如从Vygotsky, Erikson的理论都可以给出一个逻辑上大致合理的解答。

@黄如标的回答,个人表示能作为一个很有意义的参考。不过Bobo doll实验很老了,虽然意义深远,但现代心理学可以给出更全面的解释。模仿甚至操控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都可以用来解释孩子的行为


我试着从现当代发展心理学角度出发:
儿童行为问题(behavior problems)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热门话题。行为问题来源已久,而且往往后果严重。轻的对孩子学习,人际交往产生危害,重的会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形成。目前学术界把行为问题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外化问题 (externalizing problems) 和内化问题(internalizing problems)。外化问题是指对他人的行为做法方面的问题,常见的如攻击性,不服管教,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内化问题指自身情绪和情感上的问题, 常见的如过度伤心,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等等。

新闻里提到的例子是典型的极端外化问题或外化问题没被正确引导的极端后果,这孩子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最终导致杀人。那么问题简化到,心理学家用什么测量行为问题?什么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外化问题?怎么治疗行为问题?

  1. 心理学家怎么测量行为问题?
    最常用的是使用面对家长或者老师(较大年纪的孩子)的问卷调查和针对孩子的问答。目前业内最常用的是Achenbach 及他的研究团队面对各年龄层次儿童研发了一些列的行为问题测量问卷, 包括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和它的一些列衍生问卷。这是他们的网站:ASEBA Home。 CBCL我只用过1.5 - 5岁面对父母的版本,由200个问题组成。最后打分的时候会按类型分类,除了分外化内化两大类之外,其中的子分类也很详细。比如外化问题中的注意力问题(attention problem), 攻击性问题(aggression),冲动(impulsivity) 等等。最后计算出标准化的T score用于比较研究。除了科研,CBCL也被应用于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精神诊断。除了CBCL系列之外,研究中常用的还有BPI (Behavior Problem Index), Eyberg Child Behavior Inventory (ECBI). 此外呢,有些对儿童的行为研究会加入观察者评分(observer rating) 来发现记录行为问题。
  2. 什么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外化问题?
    这是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已经涉及到最前沿的心理学研究。真有兴趣的可以去搜Nancy Eisenberg的文献。目前被广泛研究和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有:气质(Temperament), 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家庭环境( Family Environment),依恋模式(Attachment Style), 母亲人格(Maternal Personality), 母亲精神健康( Maternal Mental Health)等等。气质相当于传统哲学思辨"先天 vs. 后天"中的“先天”。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它往往体现于孩子的情绪倾向,活动程度,以及自控能力等等。现代气质研究根据不同的模型往往把其细分到很多方面:活动水平,恐惧/害怕程度(Behavioral Inhibition), 伤心程度,自控能力等等。研究发现较低的自控能力,较高的活动水平往往能在统计学上预计外化行为问题。简单地说,一个能量很高,易冲动,好动,没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更有可能会发展出外化行为问题。上面提到的其他几项都和父母家庭有关,或者说“后天”方面。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纪增长,环境的影响越大,气质的影响越小,然而也就更难把这些影响区分开。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家为什么大多只研究幼儿的气质,而不是青少年的气质。这些先天和后天因素,解释了成年人格(personality)的形成。那么对于一个外化行为问题严重的孩子,这些环节都出了什么问题呢?
    - 消极的教育方式: 从这个父亲对孩子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可能平时采用的放任(permissive)或者忽视(neglectful)的教养方式。放任式的对孩子有求必应,但对孩子行 为疏于管教;而忽视不仅忽视孩子行为问题,甚至也不理会孩子的其他生理或心里需求。
    - 家庭环境:低收入家庭,家长教育程度,离婚低往往是可能的风险因素
    - 依恋模式:母婴关系的形成和母亲对孩子行为的敏感度息息相关,大概在婴儿时期成型。一个不理会孩子哭闹,不能正确理解婴儿需求的母亲会导致不安全的依恋模式(Insecure attachment),可能让孩子在今后发展中不会健康地处理人际关系。案例中的女孩已经进入学校,这也更加使这个问题复杂化。同学关系,有没有收到同学的欺凌,有没有受到老师的欺凌等等……如果是个青春期的孩子,会进一步复杂化,涉及到荷尔蒙水平等……
  3. 怎么treat行为问题?
    我不是临床方向,只能抛砖引玉,稍微讲一点。
    @chan lee 提到了他幼年的一些对小动物的暴力行为和想法,其实这些可能已经构成了Conduct Disorder的临产诊断标准。CD发展到成年很容易转变为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即反社会型人格,很多变态杀手年幼的时候都有CD倾向。而一般没有实质性攻击行为,但有不稳定情绪,易冲动有可能被诊断为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行为问题严重到心理疾病很难治疗,目前大多依赖心理医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来降低孩子的攻击性。

其实行为问题本身并不需要“治疗”,但由于这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很多家长没有适当的引导方 式,反而采用放任或者极端打压手段,这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后记:

心理学问题从来没有一个简单肯定的答案,心理科学的研究也只是努力找出相关性,给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所谓分析心理,行为什么的,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同时个案也不能代表群体,心理学研究大多基于大群体的,适用于群体的理论不一定适用于某单独个体。我写这些的原因也是觉得公众需要一些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在表面的道德谴责,无论对父母,对孩子本身,都起不到对社会的训诫作用。




  

相关话题

  玛莎拉蒂街头撞死山区教师,肇事司机拒绝道歉和赔偿,家属发声「绝不谅解」,如何看待此事? 
  第一次知道自己要当爸爸了是种怎样的体验? 
  当教师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 
  学历究竟能决定什么? 
  官方通报鲍某某涉嫌性侵案调查情况,称「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鲍某某的行为构成性侵犯罪」,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媒体报道汤加火山爆发致扇贝涌入獐子岛,獐子岛股价拉升封板,公司回应称传闻严重失实,如何看待此事? 
  「驾车超速别车泼咖啡案」当庭宣判,车主涉危险驾驶罪获刑 3 个月,对此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新高考『放弃物理』成趋势」? 
  女人在生孩子后,有多少人对老公很失望? 
  如何看待「有本事自己去考个清北、985/211,自己考不上还逼孩子」?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下一个讨论
「一般女儿像爸爸,男孩像妈妈」是这样吗?为什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