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机械取栓非常火,各大中心纷纷开展,是神经介入领域的热点。
目前世面上的取栓支架包括Solitare FR(美敦力)、Revive SE(强生)、Trevo(史塞克)。其中部分产品在中国临床积累了较多成功案例。
下图是取栓成功的照片,可以清晰得看到从颅内血管中抓持取出的血栓。
缺血性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多由血栓阻塞造成),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该疾病是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2010年死亡人数高达170万。
原指南中的金标准是“静脉溶栓”,即通过药物溶解血栓。通过注射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类似物(tPA),促使纤维蛋白溶解酶(血中天然存在的酶)将血栓溶解。原理见下图,即通过注射药物使血栓溶解。
支架取栓的证实始于2015年2月,欧洲卒中组织/ 欧洲微侵袭神经治疗学会/欧洲神经放射学会共同发表的《急性卒中机械取栓共识声明》,指出连续4项RCT试验证实:支架取栓结合指南推荐静脉溶栓方案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方案。
机械取栓(4.5小时内的适合患者可加用静脉溶栓)推荐用于治疗症状起始6小时内大动脉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卒中患者(A类推荐, 1a级证据; KSU 分级A级)
也就是说:机械支架取栓比单纯溶栓更快、更安全、同样有效或更有效,能够更快获得再通
对大血管阻塞患者效果更佳,出血时间风险更低。同时,可以延长治疗窗,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2015年12月19日,中国卒中学会以最高等级推荐支架取栓救治。
中国卒中学会:以最高等级推荐支架取栓救治--人民电视--人民网最后,希望这项新术式在中国得到更好得推广,拯救更多生命。
现在2015年12月6日凌晨1:34,刚刚做完急诊手术回来。
心里很沮丧。一个下壁心梗的患者,右冠状动脉远端闭塞,心房颤动,导丝通过了闭塞部位,球囊也送上去了,也打开了,可是血流不恢复...
考虑血栓负荷太重,遂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然后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试图抽吸血栓。然而血栓抽吸导管根本没反应,抽了四管,打出来还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抽吸出任何肉眼可见的血栓。
最终只能放弃进一步手术治疗,予以药物治疗,择期再行血管试通术。
术后讨论:患者既往无胸闷胸痛史,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非高龄(52岁),右冠状动脉异常粗大,结合房颤病史,考虑房颤所致左心房血栓形成并脱落进入右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死。由于红色血栓,纤维机化,加之体积过大,导致血栓抽吸导管无法将之取出。
综上:血栓抽吸导管已在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应用多年,并不是题主灵机一动、想象的产物。然而,医学就是一个那么可悲的学科,大家都觉得“举手之劳”的事情,其实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能够解决的问题目前是很少的(当然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有可能因为血栓太硬(以大家能够理解的话来说),有可能是血栓太大,也有可能是血栓位置不适合取栓,还有可能是取栓器械根本无法到达目标位置......总之,任重道远......再总之,欢迎大家来大开脑洞,提出思路,解决医学难题,说到底,万一真的发明个新的器械,申请到专利,然后又幸运地商业化了呢?呵呵...
p.s.:2015年AHA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指南指出,目前证据显示,急诊手术血栓抽吸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不建议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手术时常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现代医学是基于循证的科学,也就是说,临床决策是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作为证据的。对于一种临床疾病,大家纷纷提出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最终是需要临床效果的证据作为实证来支持的......
以上。
p.s. again: 写完才发现,本来想用加粗字体表示强调的,结果答案的一多半都是加粗的,看来我还是太郁闷,太激动了...反思中...
补充:评论中有更多内容,请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