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府是人的一种功力,内敛而不外露的功力。这种功力,生不带来死不留下,而是由你的待人处事,日常学习中不断犯错误,走歪路摔跟头,经历那些让你想不到的风浪,学习那些比你多历人生的前辈,所换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你想问政治家为什么要有城府?从一开始就问错了,政治家之所以是政治家,而不是技术员,工程师,关键就在于他们自身的内敛之心,自身的待人处物,自身的不露锋芒,这些本身才让他们成为了政治家。
你想学城府具体的指什么?我给你的建议是好好的读史,而且专门读中国历史人物传记。为什么读史可以懂城府。因为城府本身就是用无数的错误,无数的细节换回来的心术。长河历史5千年,古人已经把自己的教训赠与后人,如何不去学?真正留着血的史记,远远比心灵鸡汤让人成长。
此处推荐清史中的二人,张廷玉,一生功成为何惨淡身退,和珅,其惨淡之中何见功成。
我确实想好好说说张廷玉,但是一想到城府之深的宰相大臣在中国历史上何其之多,不由得心中一顿。便想到了张廷玉的一句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你们体会下。
懂了城府是什么以后还是没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城府永远都是人和人发生关系的时候才出效果。真正要掌握城府,努力的学人做事,狠狠摔上几下,再结合前人之慧,当可初窥城府之术。
对了,面无表情那是面瘫。心头没有表情才是城府。
只说古代。
在古代,这个城府深,换个说法就是喜怒不形于色。说文雅点,就是有涵养,有气度,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是能担大事的表现。
好发言的,好表态的,干劲满满的,反而不稳重。
想想也是,朝堂上跟打了鸡血似的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反而是那个一言不发的,传递给人的信号是:一切尽在我掌握中,放心吧。
在古代,当官是个综合素质的考量,不光要考试好,还得容貌好,气质好,涵养好。
我爱说段子,说个《唐语林》里的段子,佐证一下。(这个故事很有名,很多史书都有载,包括《新唐书》,不过《唐语林》更详细。)
说唐高宗朝宰相卢承庆,曾当过考功员外郎。这个很厉害啊,给官员打分,好的升职加薪,一般的留任或平调,差的降职扣奖金甚至开除。
有一个督运官,运粮过河,碰着大风翻船了,大米全没了。责任事故吧?卢宰相二话不说,批了个“监运损粮,考中下”(考核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再细分上中下,一共九级,中下就是第六级,该降薪了)。合情合理,公事公办。
一般人碰上这样会咋做呢?或者叫屈:“不是本官太无能,奈何刮风下大雨!”或者求情:“看在党国面上,再给兄弟一次机会!”或者耍横:“我为大唐立过功!我为先皇流过血!我要见皇上,我要告御状!”(喂,我又没要杀你头,至于吗?)
但这位爷,一不哭二不闹,神色自若(其实就是面无表情),鞠躬要走。
卢承庆一看,我靠,小伙子有城府啊,我喜欢。于是改判了:“非力所及,考中中”。嗯,属于不可抗力,不怪你,待遇不变。
一般人碰上这样会咋做呢?或者欣喜若狂:“恩公!感谢再生之恩!”或者表决心:“下官定当肝脑涂地,重新做人!”或者直接套近乎了:“谢谢啊,下班后,能饮一杯无?有小姐哦……”
但这位爷,一不谢二不喜,气定神闲(其实还是面无表情),还是鞠躬要走。
卢承庆直接崩溃了,老子做官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城府深的啊,我都做不到啊!于是又改判了:“宠辱不惊,考中上”(是的,这就是宠辱不惊这个成语的来历,等着涨工资吧)。心里还想着,我不是为国家找到一位栋梁之才了吧?
也许这位爷出去了会一摊手:老子天生面瘫,怪我咯?
论面瘫,啊不,城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