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人看了中国拍的抗日剧是什么反应? 第1页

  

user avatar   hiroyuki31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在中国第一次看到神剧,感觉很奇怪,假的。因为剧中日本士兵说话很不自然,语法,表达,发音都有毛病。干嘛日本鬼子居然说中文比说日语还地道呢。因为很多地方要吐槽,有时日本人会觉得是搞笑视频的水平。。。

不过,我最难以理解的是中国人天天看抗日片同时还看日本动漫(男的还要看岛国片)自己毫无顾虑自己行为是否有矛盾的。为什么还要看鬼子制作的动漫。。。

我知道,我这样说中国朋友不会开心的。我并没否定日本曾经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但剧中演员的日语水平很可笑的,所以感觉很奇怪,假的。对现代日本年轻人,那种カーキ色的军装太显眼了,并没看得习惯彩色的,因为日本学校没有军训期间,几乎所有人没当过兵,当兵的也不会穿那种,自卫队军装是迷彩服的,那些军装只能在课本所记载的黑白照片上看见,好像是传说中的风景。抗日片中的描述不会令日本人想起以前的日本的罪孽,反而仿佛是无法想象的异界,最后导致日本老百姓反感中国却支持安倍法西斯政权。


user avatar   su-chua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贴一篇姜文《鬼子来了》访谈

1.我为什么要拍“鬼子戏”?  

  姜文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平民。而事实上,当年日本军也确实杀过很多中国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

  2.我为什么对中日文化比较感兴趣?  

  姜文说:1982年我在中戏上学时,班上来了一拨儿日本留学生,和我们同龄,关系也特好,走的时候依依惜别,甚至有和我们班同学谈恋爱的。当时我就很奇怪,他们和我小时看的抗日电影中的松井之类的日本鬼子说的都是一样的话,怎么态度和人的精神面貌却和松井他们那么不一样?他们和松井他们也就是差一代人,二者形象却怎么也重叠不到一起。从那时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听了很多亲历过抗日战争者的讲述,后来有机会去日本时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看了许多如《菊花与刀》之类的人类学、社会学著作……到现在,我渐渐地能把这两类日本人的形象重叠到一起了,他们其实就是一回事,只不过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就令我毛骨悚然:一个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很容易变成一个我们印象中的日本兵。  

  3.我为什么重视日本这个对手?  

  姜文说:日本善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优点的敌人。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优点而是将其模糊掉,不承认它,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与灾难。

  半个世纪前的那一场侵略战争就是明证。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觉得鲁迅思想的形成和他对国民性的批判,与他年轻时在日本呆过,产生过比较有很大关系。我觉得一场灾难的发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灾难过后我们不能深入地研究和总结这场灾难的根源。正是这种想法促使我一直想拍一个中日间的故事。

  4.我为什么给《鬼子来了》选择刘星的音乐?  

  姜文说:《鬼子来了》的故事原本“隐藏”在我为拍电影而看过的众多小说之中,并没有清晰地凸现出来。而最终诱发灵感的是两张风格迥异的 CD,一盘是日本军歌,另一盘是当代音乐隐士刘星的专辑《一意孤行》。前者激昂有力中带有霸道倾向,后者则尽得中国文化超脱与空灵的真谛。我从日本军歌中听出了民谣式的儿童歌曲的痕迹,其中有一种青春期的无法控制的疯狂和理想,这种疯狂如果被邪恶的力量所引导很容易做出意想不到的暴行。对于《一意孤行》的境界,我非常欣赏。但要想达到这种高境界,必须有“日本军歌”那样的实力做基础,否则只能是“商女不知亡国恨”了。  

  5.我为什么特别看重“翻译官”在影片中的作用?  

  姜文说:我曾经选了好几个关于中日战争的题材,其中有《生存》。我看中的就是《生存》中的这一点——一个本来没有介入战争的村庄,突然来了一个日本兵和一个翻译,他们怎样互相面对?而由于这个翻译的作用,本来善良的老百姓不能正确地认识对面的敌人,以至于自大、膨胀,使用了错误的手段。这其中有残暴敌人的问题,更有翻译官因为私欲而误导的问题,于是事情开始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故事的这个核是我非常看好的。  

  6.我为什么对日本朋友抱有戒心?  

  姜文说:当年在中戏谈笑甚欢的日本留学生朋友,遇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一瞬间就会变成大屠杀的刽子手。这种两面性是很好地重叠在日本人身上的。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很熟悉的李玉和与鸠山,在满铁医院的时候就是“老朋友”嘛!但是这种朋友关系挡不住鸠山当了宪兵队队长,以后把李玉和弄来坐老虎凳。虽然不耽误请李玉和喝杯酒、谈谈佛教,但是密电码得拿出来。这种事太多了,朋友归朋友、原则归原则,日本人的原则性和国家利益的概念非常强。  

  7.我为什么不总把“爱国主义”挂在嘴边?  

  姜文说:爱国主义不需要唤起,只要一个人还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尊重,他就会爱自己的祖国。鲁迅对自己民族与文化中某些问题进行讽刺与挖苦,这也是充满了爱的。他为什么不挖苦日本去呀?因为他是想让中国这“脖没了,比日本强了,这是最大的爱国。反过来个别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违心地故作赞扬歌颂状,而不让人们看到问题的实质,那就像我们片子中的翻译官董汉臣一样了。我觉得比“卖国贼”更可怕的是“爱国贼”,他们打着“爱国”的旗号,危害却比“卖国”还大。我虽然达不到鲁迅那么高的境界,但我很崇拜和欣赏他。他有时候表现得比较尖刻,但他看问题很准确。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人看不到问题、不愿意看到问题或者看到了也不愿意说。鲁迅这种高境界我理解就是“民族魂”。要是有那么几百个鲁迅,这个国家就会很了不起。  

  8.我为什么不经常站出来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否认战争罪行之类的言行加以驳斥?

  姜文说:因为拍了这部《鬼子来了》,近期有不少报纸请我就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动言论发表看法。但是我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每次日本反华势力出招的时候我们就接招,而是需要从深层次上研究这个对手,光靠拉几个名人出来义愤填膺地过一把嘴瘾无济于事。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始终没有变过,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地认识到这一层,所以才一会儿看着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一会儿看着又是军国主义的复活,这是我们需要反省的。日本不断利用我们在群情激昂时说过的一些过嘴瘾的话来达到他们的某种目的,包括我们的一些电影都成了他们开脱罪责的例证。比如我们老拍游击队,他们就援引有关的国际战争法称游击队员被俘后不享受正规军的战俘待遇,为他们杀人找借口。再比如我们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叫“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他们又非常险恶地把很多杀戮的罪行推卸到中国的伪军身上。问题不在于最近日本又发出了什么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该怎样回击,而是在于我们应该冷静地认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邻居。我们总说要走向世界,首先就得迈过日本这道门坎。迈过日本,自然就走向世界了。  

  9.我为什么不在影片中让中国观众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姜文说:拍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一些抗战题材的“老片”可能会给人,尤其是给日本观众造成的一些误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那些片子都是很好的,确实起到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但这些电影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这些老电影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去放,并以此教育日本的年轻人说:你们看,中国的老百姓哪一个不是间谍,他们哪个不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既然他们“全民皆兵”,我们就可以对他们“全民歼灭”。于是,我们的这些老电影成了他们掩盖当年屠杀中国平民的把柄。但事实上,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全民皆兵”,那只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而我们现在拍电影,就再不能给日本人这种口实了。我觉得通过拍一部电影过嘴瘾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讨点好,但是事情过去之后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观众真正进行思考。我拍《鬼子来了》就是试图让观众明白,如果想避免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历史,除了过嘴瘾还有什么办法。我不敢说《鬼子来了》给出了这个结论,事实上我一个导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个方向吧!  

  10.我为什么不相信日本人的“友好”?  

  姜文说:在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日本右翼分子、反华势力、否认战争罪行的大有人在,并不像我们常说的那样是一小撮,只不过在那里上蹿下跳的是一小撮。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等于没有正视日本这个强大的对手。另一个不好的倾向是:我们有些文艺作品经常替日本人向中国人谢罪。

  而事实上不肯谢罪的日本人是一大撮,我们为什么总要用那一小撮谢罪的日本人来麻醉和满足自己呢?《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中有几位日本演员,他们以前看过我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很想和我合作,报酬都好商量。但是看了剧本以后,他们有抵触情绪,拍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发生辩论。这批30岁左右的日本演员代表着日本的中坚力量,通过这部电影,我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们一些比较极端的想法。我相信将来这部影片在日本上演时,观众也会像这批演员一样有所改变,至少对自己以往接受的看法有某种怀疑。


user avatar   sun-jeff-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纯转载:

唐辛子:日本人如何看待抗日神剧

国内的朋友在微信上问我:“关于中国的抗日神剧,不知道日本人了解多少?他们对此的反应如何?”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允许我先说一个有关日本人听笑话的故事:


据说日本人听一个笑话,至少得笑上三次:

第一次笑,是在刚听完笑话的时候。

第二次笑,是在讲笑话的人告诉日本人笑点在哪里的时候。

第三次笑,是在若干天之后——日夜在脑子里琢磨那个笑话的日本人,终于理解了那个笑话的含义,于是,发自内心地躲在角落里独自笑了……


呵呵。这个关于日本人听笑话的故事,当然它本身就是一个笑话,意在讥讽日本人的反应迟钝——大和民族也的确是个普遍拥有钝感力的民族。这一点看他们的历史也可窥见一斑:一百多年前,他们因为“黑船来航”而被迫打开了国门,结束了二百来年的“闭关锁国”史;然后又在七十年前,因为战败而无条件接受了美国人规定的民主,结束了一度引以为傲的“大日本帝国”演变成了一个民主国家。各种钝感带来的被动,成就了这个国家的许多历史转折。想必这都与其“后知后觉”的国民性不无关系。当然,日本人在另一些方面,又拥有无比敏感的神经,例如面对四季变迁容易善感,看到一片落叶也会含泪……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此处略去不谈。


日本人既然后知后觉,对于笑话的反应又比较迟钝,因此,当他们刚开始接触“抗日神剧”时,其表现自然也不会机警伶俐到哪儿去。基本上他们对于“抗日神剧”的态度,和听一个笑话要分三次笑的步骤是差不多的。


一开始,日本人刚知道“抗日神剧”这个东西时,难免心惊。因为他们一头雾水,加上许多人不懂中文,完全弄不明白这些抗战剧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记住那些痛杀“鬼子”的镜头:人人都是武林高手,个个身怀绝世神功,“日本鬼子”哭爹喊娘,各种丑态,一下子就被消灭光了。我身边一些学中文的日本朋友,最开始接触中国的抗日剧时,内心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描绘,那就是“怪异”。对于在某些方面不太开窍的日本人而言,面对中国的抗日剧,他们也说不出哪儿不对劲,总之只感觉到各种怪异各种不自在。


接下来,“抗日神剧”在中国越演越烈,“抗日”的功夫也越来越神。于是中文网络出现了不少批评“抗日神剧”的文章。就连《人民日报》都看不过眼了,撰文批判说: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五花八门背后则是惊人的一致:我方战士英俊(或性感)潇洒,神勇无敌,日本军人猥琐而弱智、暴虐而无能。”


“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被日本媒体翻译成了日文,转载到了日本的各大网络媒体,于是日本人也终于如梦初醒:原来所谓“抗日神剧”,居然是这样子的!这些抗日剧貌似在表达爱国情怀,却原来如此不尊重自己的历史啊!


现在,日本人对于“抗日神剧”的态度,已经从第一阶段的感觉“怪异”,到第二阶段经《人民日报》点拨后的“如梦初醒”, 开始顺利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他们开始享受“抗日神剧”所带来的各种乐趣了!

不少日本网民开始对我朝“抗日神剧”变得津津乐道起来。有懂中文的好事者,甚至特意跑到中文网络里“挖”出不少“抗日神剧”的剧照,指手画脚地逐一品头论足。看到“抗日神剧”中那些乘坐80年产大众车的日本兵、还有手持80年代中期研制出品的AWP狙击步枪的八路军时,日本网民们也兴奋直想猛捶榻榻米……那些没学好中文的日本人,似乎还不太懂得如何使用“穿越”这个词,但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的“抗日神剧”,完全比哆啦A梦的“四次元百宝袋”还要神奇。有不少日本网民这样在日文社交网站上留言说:

————这个要是在日本播出,估计会超人气啊(笑)!

————希望抗日神剧毫无顾忌地朝着魔幻路线突飞猛进,仅仅是一台(80年代产)的车,还远远不够震撼。最起码得让日本军的军车变形成机器人屠杀人民,然后再使用最强解放军的功夫拳,将日本兵炸得粉碎……

————这是朝着“抗日水浒传”狂奔的节奏啊~

————希望快些翻译到日本来!太有趣了!我喜欢这类B级剧。

————中国人真是生活在魔幻之中啊!

————说是抗日剧,但完全是SF剧啊,真的很想看……


这类留言还有许多,不一一翻译了。总之,许多日本人对“抗日神剧”的看法,已经从最开始的“感觉怪异”升级到“心向往之”了。因为日本人已经知道了:那不是抗日片,而是娱乐片。既然是娱乐片,日本人在神剧里被牺牲一下,也没什么不好,满足一下中国愤青们的抗日需求,也算是一种“娱乐关怀”。而我有一位大阪出身的日本朋友,则更具有“牺牲精神”,这位日本友人的中文虽然没学好,但却记住了抗日神剧里的好些“鬼子”台词。跟中国人的朋友一起去居酒屋喝酒时,喝到兴头上,会说:“你的米西米西,我的鬼子死啦死啦的!”说完拿起筷子指着自己的脑袋,嘴里“叭!”的一声枪响之后,自顾自地应声歪倒在自己的餐座上,表示他已经被自己的筷子“杀死”了。


以上是普通日本人对于“抗日神剧”的反应。至于日本的学者和媒体人,针对中国大肆风行的“抗日神剧”,他们更喜欢从中国的社会矛盾、审核制度、爱国教育等各方面作出深层次的详细分析。因为“你懂的”等各种原因,这些日本媒体和学者们的分析,在此且略去不谈。


不过,在这些我所看到过的日本人对于“抗日神剧”的评价中,至今为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评价,是一位日本人无名氏写在2CH网站的留言。那位匿名留言的日本人这样写道:


“中国和韩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反日的。作为日本人,我的看法是:韩国人是反日原理主义,而中国人是反日机会主义。”


对于这句评价,我个人深以为然。


user avatar   goshizank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图是网上找来的)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没果取关的分割线———————

接下来讲故事,省得有人看我的答案觉得我成天不说正事..

故事的年代比较久远,那时候我还没去日本,在中国南部某总是以民国正统自居的211高校的日语系里作为一个屹立不倒的学渣典型及反面教材悠闲地混着日子..

那高校里有不少东北亚的留学生..有韩国的,有日本的..我们班里有个日语极其牛逼且对和日本人来往的交流活动甚是积极的哥们,且称他为B君,由于他经常参加那些活动,于是便也认识了不少在校的日本留学生,有时就组织活动一起玩,玩的话需要比较多人,他便回来,把我们剩下的比较宅的也都拉出去(日语系的说实话宅的比较多),于是乎大家也都有了一些来往..

在校的日本留学生情况非常复杂,什么年龄段,出身背景的都有..有的勤勤恳恳地住校,上课,乃至旁听别的学院甚至是理科学院的课,连来我们宿舍跟我们一起打火锅的时候都抱着本HSK习题挨个问我们问题的..也有的活得自在,在广州彼时还未开发完成的未来CBD珠江新城租个一百多平的房子没事回学校听两节课有事就先紧着绕中国旅游的..

我们认识的其中一个后者类型的,叫泷泽..泷泽君彼时已经三十多岁,横滨人,之前做一个好像是媒体公司还是啥,后来不想干了,就从实际执行管理的位置上退下来,留了股份在手跑中国来游历..他老婆是韩国人,我们认识这两口子时他们刚有了个两三岁的儿子..所以自然是需要租个房子..他租房子的过程因为我是本地人,所以帮了他不少忙..而他搬家的过程嘛,我们帮了他不少忙..他搬进新居之后,请我们一票人去做客..他老婆做了些韩国菜,请我们吃..

吃完饭大家分工轮流去帮泷泽君逗他那孩子,泷泽夫人便开了电视给我们看..

我们有点意外,因为泷泽彼时的汉语水平考HSK三级应该都费大劲(HSK分一至六级,一级最低六级最高,三级大概就相当于日本语能力测试的三级左右,我个人意见..如果托福的话估计也就70来分这么个档次吧),电视能有什么好看的?

泷泽夫人还是开了电视,映入眼帘的是某国产抗日剧..(据我刚才询问当时同去的同学,他回忆说是《雪豹》)

我们略有点尴尬,因为在场的,有我们五个中国汉族人,还有我们班一个朝鲜族哥们,然后泷泽是日本人,泷泽夫人是韩国人..这个场面比较宏大..一时之间大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泷泽夫人并没注意到现场的气氛,淡定地向我们抱怨道:中国的电视剧总是打仗的..

我们诺诺地应着..主要是没想好说什么..

泷泽夫人说:这些剧,女的应该不爱看吧,中国的女性观众喜欢看吗?

我说不喜欢吧,中国的女性观众喜欢的也是那些个婆媳孽债第三者的,要么是花季少女富二代失忆破产脑洞开的..

泷泽夫人又问:那为什么中国这么多打仗的剧?

泷泽插嘴说:这些不就跟大河剧一个路子的?大河剧也没有婆婆妈妈要看..

我们脑后滴下一滴大汗..

B君道:这些也不太像是大河剧吧..这些毕竟是小说的感觉..呐,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

泷泽说:主旨有点像吧..都是那些严酷的历史条件下,打了鸡血奋发图强的..

然后转向他老婆,说:就去年我们看的那什么,噢对,《坂上之云》那类型的..

B君悄悄对我说:这是黑司马辽太郎么?

泷泽夫人说:我不管,反正就是不好看就是了..打来打去的,有什么意思..

泷泽说:反正我也听不懂,历史学得也不好,只看得懂是两边打就是了..打得火爆的场面就看两眼,到文戏了我就转去看别的台的唱歌了..

于是大家都笑..有人附和说确实另一个国家的历史,很难知道得仔细..你要让一个中国人仔细阐述源平,战国或是幕末的来龙去脉,势力关系,估计也没几个人弄得清楚..

——————————————————

那个时候,我以为泷泽这一家子是个例..他们本身就是一个跨国组合的家庭,泷泽的父母更是走遍了包括北上广深南京杭州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西安大连在内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他们有那个国际视野在,所以能跳出一些局限,单纯地依据“这个剧好不好看”来鉴别,而不带有过多的意识形态色彩..

我去日本之后才发现..泷泽这一家似乎不是个例..普通的日本人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中国的影视作品,更别提只占影视作品中一部分的抗日神剧..出于版权和网络视频内容等各方面的制约,普通日本民众能看到中国国内电视剧电影的场合很少..他们也没兴趣去看..他们对中国(注意这是广义上的中国,不光指大陆)文化作品的兴趣,有一部分确实像泷泽那样,在音乐方面,他们会听一些中国歌手的歌(也主要是港台歌星),至于电视剧电影,电影的话他们可能会通过租碟的方式看到一些香港的电影(我最早打工的那家日本料理店的厨子就超喜欢《叶问》),电视剧基本上可以忽略..

当然了,你要是真拿给他们逼着他们看,那估计还是会反感的吧..不过现实生活里没什么这种机会..

至于仇恨教育..你放心好了,我们国内的电视台怎么报日本的事,他们就怎么报我们..都一样,什么衰报什么..我刚到日本的时候,上网看国内的视频新闻,天天报福岛核电站漏水..打开电视,天天说中国甬温高铁出轨..民众看得多了也不见得有什么感想,反正他们始终都认为中国是比他们落后的国家,自然有一些居高临下的意味..但你千万别以为日本人能永远守着他们在日本时的那种规矩..一旦来了中国,照样上网下电影,照样屁颠屁颠跟着我去买刷好机的水货PS3,照样过马路的时候一马当先闯红灯飞奔至对面还扭过头来对准备等灯的我喊“赶紧的呀,你是不是中国人呀!”

仇恨教育这方面,要检讨的,其实是官方..

以上です。


user avatar   qi-wei-jia-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我的朋友吧

初中就来中国了

中文普通话说的比一般其他有方言地方人说的都要好

就手撕鬼子这事儿和他探讨了下

他说“别这样儿好么,手撕鬼子,虽然我是鬼子,但是也甭给我手撕了啊,这违反常识啊,枪毙,刀砍,炮撸,我都认了,活该我们是侵略者,手撕就是你们不对了,还能愉快的玩耍么。”




  

相关话题

  苏联在建国初期为什么把专家撤走? 
  人类能够彻底剿灭「四害」吗?如果能,应该用什么方法? 
  历史上有哪些惊人的谎言? 
  请问我的日本老婆怎样加入中国国籍? 
  你感觉日本最让人不解的是什么? 
  哪一件文物能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 
  如何评价李明启? 
  如何看待日本首相网络投票,动漫《辉夜姬》藤原千花支持率第一? 
  为什么说 60 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如何看待《开端》的高赞评论“他们只会问她为什么要抢方向盘,而不会问色狼为什么要摸她”?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三十吨轴重列车实验成功?在铁路货运方面有何重大意义?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王霸胆在中国街头随机提问路人在世界地图中寻找中国以及关于国旗国歌的问题?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