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看来,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但在实际上银行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风险”,这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举个例子,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首先需要对贷款客户的基本信息、资质进行审核,其次要对贷款的用途、还款来源进行调查分析,在具体放款前要履行一系列的法律手续,放款之后显然还要随时跟踪客户和贷款的进展情况,必要的时候需要采取措施提前收款、追缴欠款。
为了做好这些风控工作,银行内部通过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流程管理、资本比例控制等方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控系统。从外面看上去银行是在低吸高贷,但往内部看,银行实际上是在做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系统设计、运营得好,银行才能挣钱。
所以说银行是“风险管理”机构,而不仅仅是吸存放贷的机构。
银行的这套风险管理机制是不断学习和磨练出来的。
从大的层面讲,中国的银行普遍都参照实施了巴塞尔协议。巴塞尔是全球发达国家央行凑在一起,结合大家多年的监管经验,设计和不断完善的一套风险管理制度,可以说借鉴了全球最先进国家最牛逼银行的风控经验。
从细节的层面讲,中国银行业也有好几十年的历史,其间大大小小的岔子出过不少,各个岗位、各种业务、各个流程能够犯的错误,基本上都犯过了。在这个基础上银行不断总结教训学习经验,现在才能够比较好的预防各种风险。
和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银行的整体架构设计和行业经验都差很远,对风险的理解和处置还相当粗浅。
更何况现在互联网银行的规模还很小,很多风险挑战也小。贷款几千万、几个亿和贷款几百个亿的业务量,其中的风险完全不是一码事。在目前几千万、过亿的业务规模上,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就已经比较脆弱了,如果再扩大几倍、几十倍、几百倍,一个最普通的贷款审批人员也可能变成风险高发岗位,风险管理就更难了。互联网银行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
尽管互联网银行目前很红火,但在风险管理——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差距还非常大,还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慢慢追赶。
只有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了,互联网银行才有机会挑战传统银行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