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镰仓~战国)日本的「家族」其实更像一个「企业」,它并不像中国的「家族」仅仅只是一个「生活单位」,过度在意「血统」的延续与「祖先」的正统,而是有其独特的宗旨:让家名(品牌),家产(资产)与家系(血缘)传续下去。同「追逐利益」的企业一样,他们最重视的其实是「家产」(「家名」次之,「家系」最末)。
说起来,这种传统源于平安朝的无敌垄断企业「藤原氏族集团」,其利用制度漏洞与「收养子,多快好省」的商战策略,于波谲云诡中霸占首富之位数个世纪。到了中世末期(战国时代),战局纷乱,守业愈难,家督的个人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镰仓殿将军为了提高团队绩效与员工忠诚度,制定了「御恩奉公」的新考评体系,由此,能不能「打出战绩,做出政绩」就成了武士家族们能获得多少「家产」的重要指标。
所以一旦「绝嗣」或者「弱嗣」,武士集团们将面临的就绝非简单的「血统无人传承」,而是「失去赖以生存的家产」。这种情况下,依赖有才能有背景有气场的「空降部队」就成了他们的普遍选择(非嫡非庶的远亲继承会导致「官职」降低与「家产」减少)。而对派出养子的武士家族来说,既解决了庶子的安顿问题,又获得了更多的「家产」,何乐而不为?
但这种选择在「利大于义」的战国时代并不是一劳永逸,弱势大名家并非是一味接受而不反抗的,北畠具教接受信长胁迫(信雄作为其子具房的继承人)后,由于其儿子很多,一直意图复权,串谋武田氏,事迹败露死于三濑事变。
以上类比关系纯属扯淡,欢迎补充与指正。
参考:《家族制度与日本的近代化》
《日本历史上的养子制及其文化特征》
三瀬の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