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孙中山为什么被叫做「孙大炮」? 第1页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粤语中形容一个人满口大话就是“车大炮”,而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伙伴大多是广东人,他发动募捐的对象又主要是海外华侨,这些海外华侨也多是广东或者福建人,在他们看来,孙中山这人满嘴大话,整日空谈,很多说好的事情最后都落实不了,就送了他一个“大炮”的绰号。

孙逸仙看来是一个轻率的莽汉,他会为建立“个人”的声望而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他提出的都是易招物议的事情,他以为自己没有什么干不了的——事事一帆风顺——“大炮”![1]

你猜这话是谁说的?

兴中会会员、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的谢缵泰在1895年说的。

所以说“袁世凯与孙中山会面后私下评价他是‘孙大炮’”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老袁是个北方人啊,就算起外号是不是也要起个符合北方人语言习惯的外号啊?难不成老袁为了起个外号埋汰孙中山还要专门请教一下广东的朋友不成?而且至迟在1895年以前孙中山“大炮”的绰号肯定已经传开了嘛……要说老袁加速扩散了这个绰号,那是有可能的。

言归正传,大家给孙中山起这个外号是带有贬义的。因为孙中山的早期革命吧……成效确实一般,经常是出去跟大伙一顿猛吹:这次起义条件贼好,必须把清政府推翻!你再给我打几万!打几万咱们保管成事!

然后钱打过去,一个月后消息传来:起义失败。

比如说1908年前后孙中山领导粤桂滇三省起义的时候,是这么许愿的:

刻下有最急之需而不容缓者,有广西营勇约降之花红及铜需万余元,有云南待举之接济需万余元,有钦军之加补子弹需二万元……如能立得此数,则两粤、云南三省相连数千里之地可以同时活动……广西、云南两省一起,则钦军无后顾之忧,可以长驱进取,而东路惠潮之义师可以再起,福建漳泉可以响应,如是则南七省之局定矣[2]
得此款,则吾军之势力可立增十倍;达此目的,则基础可固,乃能持久;一能持久,则军政府可以成立;军政府一成立,便可因粮于内地,借款于外国。此时自可左右逢源,虽数千万、数万万之军饷,国用可以无忧矣[3]

然后起义大失败,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1911年再发动黄花岗起义,这次钱更不好要了,干脆赌咒发誓——最后一次!保管成事!再不成事我以后不跟你们要钱了!

吾党春初广州新军之失败,虽属不幸之事,然革命种子早已藉此而布满于南北军界。……一待时机成熟,当然倒戈相向,而为吾党效力。是以诸同志咸认为绝好良机,光复大业在此一举,固将尽倾吾党人材物力以赴之也。……总而言之,捐款之义务,诸同志责无旁贷。此应请同志诸君原谅予勤劝勉之苦衷,仍当踊跃输将,以助成此最后之一着者也……设天不祚汉,吾党此举复遭失败,则予当无下次再扰诸同志,再向诸同志捐钱矣;倘或仍能生存,亦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矣[4]

你自己听听:

“虽属不幸之事”——虽然我们失败了

“然革命种子早已藉此而布满于南北军界”——但前途一片大好

“一待时机成熟,当然倒戈相向”——只要钱到位,清军马上倒戈

“总而言之,捐款之义务,诸同志责无旁贷。”——我,孙文,打钱

“吾党此举复遭失败,则予当无下次再扰诸同志”——最后一次了!信我!

同学们,请记住,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前后领导发动了十次起义,十次!一次都没成功,每次都是说得天花乱坠,然后钱给出去了——对不起,失败了,下次再来。

换了是你,你怎么想?

孙中山这人擅长做出承诺,但非常不擅长兑现承诺。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每次起义之前孙中山都把形势说的一片大好,然后你把钱给他了,起义大失败,他扭头就不认账了。可问题是这不能怪孙中山啊!造反这种事情哪有十拿九稳的?而且话说回来,就孙中山拿到的那点钱,够干啥的……

十次起义时期海外华侨捐了62万。辛亥革命,海外华侨踊跃捐款,最后合计不过240万。看着挺多是不是?你知道康有为在1900年搞保皇事业从海外华侨手里拿到多少钱么??

3000万两。

人比人得死。

这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恶性循环,孙中山越是想方设法地筹钱搞革命,把革命前景吹得天花乱坠,他看上去就越像是在吹牛,愿意给他捐款的人就越少,而捐款的人越少,他就越要在国内发动革命,让投资人们看到这些钱没有白白地打了水漂——起码你们还能听到个响呐!

所以到了革命的后期,很多时候都是大家知道这次起义必败但依然要硬着头皮送死——不然连个响都没有,以后革命党的名声彻底臭了就更拿不到钱了。正所谓“海外同志捐钱,国内同志捐命”,只要你们钱到位,老子这命一定到位,没啥说的——黄花岗起义前夕消息泄露,在大家都主张改期或者干脆取消起义的情况下黄兴决定起义时间不变,遣散大部后“为今后继续募捐,以个人行动方式起义”。

展期则须避出,重入险地,乃至不易,谋之期年,全党属望,迁延退却,实无以对天下人[5]

最后革命党中意志最坚定的一批精锐毅然赴死,就为了让天下人看个响动。孙中山日后每每回忆起这事都心疼的要命——然而那又能怎么样呢?在别人看来,你不还是失败了么?说好的“倘或仍能生存,亦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呢??

而且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革命党本身并不是铁板一块。天下人都认为孙中山是革命领袖,然而问题在于革命党人内部组织非常松散——改组成列宁式政党那是很多年之后、苏联人出枪出钱出思想之后的事情了,到辛亥革命为止,孙中山的象征意义都远大于其实际作用。而他本人又长期在海外从事非组织政治串联工作,对国内的一些工作了解很少,也很难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生存下来。所以后来就形成了有问题大伙都找孙中山、孙中山觉得这事很好办啊,于是一口答应下来,然后实际执行困难重重——MD你又车大炮的沙雕模式。就连洪门致公党最后都因为孙中山无法兑现承诺而跟他决裂了:

今先生大炮之徽誉,腾于内外,伟人变作匪人,先生利用洪门之技俩又出,先生衰时则倚庇于洪门,盛时则鄙屑洪门,避之若浼。今盛而复衰,又欲与洪门亲密。先生休矣。[6]

可难道我几十年矢志不渝地进行革命活动错了么?要知道,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绝对是呕心沥血,连他哥哥的家产都被他给捐了,1910年孙中山一家人被迫寓居槟城的时候连每月20叻币的房租都掏不出来!一大家子人差点流落街头,最后是大伙看不过去,给孙中山家眷众筹的生活费——就这,孙中山还是要把革命进行到底!老子跟你清政府干上了!

所以说孙中山在许多人眼里满嘴大话,漫天许愿,又总是无法兑现,可能确实不负“大炮”之名。但这并不是他本人的问题,相反,正是因为他能够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对革命充满信心,不遗余力地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鼓舞海内外同志的斗志,革命思想才能够在数年的时间里传遍大江南北,革命党人才能够在组织松散、屡遭败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斗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身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他留给后来者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炮开兮—轰他娘!

以上。

参考

  1. ^ 中国人民政治協商会議广东省委員会文史資料研究委員会.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M].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
  2. ^ 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 中华书局, 1981.
  3. ^ 陈锡棋. 孙中山年谱长篇 上册[M]. 中华书局, 1991.
  4. ^ 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 中华书局, 1981.
  5. ^ 胡汉民. 胡汉民自传[M].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2.
  6. ^ 黄三德 :《洪门革命史》

user avatar   laki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user avatar   wang-y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相关话题

  如果亚欧大陆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首都放在哪比较合适? 
  为什么汉代的田赋这么低,农民还要出卖自己的田地? 
  世界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阳谋? 
  贵霜帝国灭亡后吐火罗人的状况如何? 
  为什么一部分所谓的「人渣」「流氓」「无赖」「黑社会」也能取得一定世俗上的成功? 
  西班牙内战中为何左翼失败了? 
  如何看待刘五万造谣说刘备在徐州屠城嫁祸给曹操? 
  如何看待「明末晋商是汉奸」的言论? 
  如果郭嘉不死,三国会不会被曹操统一? 
  三国众人如果看到《三国演义》会有什么反应? 

前一个讨论
在进化中,生物的器官是否为了节省能量都保持功能基本够用就行?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李大钊?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