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欧洲体味历史和人文,第一个想到的一般不会跳出现今欧洲的五大都会:伦敦、巴黎、罗马、莫斯科、马德里。的确它们都有无比深厚的的底蕴,但是如果你想体验最多截然不同的历史层次共存一体,我会推荐给你德国的首都柏林。
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大国的德国,其首都竟然不是五大都会之一,这有冷战前沿等历史原因,但更多归因于德国人独特的规划策略。他们的理念是均衡发展,而不是大都市圈。去过德国的人,不难体会到德国有许多美丽而高度发达的中小城市,在新城环绕下的老城,几乎一定有一座大教堂,一个古老的广场,一条河上的几座桥,河谷边上的山上往往还有一座老城堡,个个都错落有致而一尘不染。
而柏林,是德国城市中的异类,它身上肩负了三重截然不同的历史–普鲁士、纳粹、东德,当然还有21世纪的现在。这四个部分都是那么的厚重和浓烈,相互之间又是那么明显的冲突,因而纠缠交织在一起,使得柏林并不像其他德国小城那样标致规整和宁静美丽,但也让柏林成为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历史见证者。
所以这一篇游记,我不想以游览路线为线索,而是以历史顺序来介绍,柏林在这千年历史风云中的变迁。本文照片除特别注明外,均由本人亲拍,业余水准还请见谅。
第一重历史 – 普鲁士的荣光
柏林的历史相当悠久,比如这座不起眼的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就始建于1220年,原谅我,因为确实不起眼我就随手一拍,后来才知其来历。这么久远但看上去却挺新的,是因为一直保存到了20世纪的该教堂在二战中被盟军轰炸而夷为平地,眼前看到的是1980年重建的。
柏林真正开始繁荣是1415年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普鲁士的前身)的首都,尤其是1688年腓特烈一世即位并后来加冕为普鲁士国王之后,开创柏林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为柏林赢得“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誉。他给今天的柏林留下的最鲜明的痕迹是他的王宫–夏洛滕堡宫(Schloss Charlottenburg),得名于他去世的王后夏洛特。(下图来自网络)
令夏洛滕堡宫闻名的是“琥珀室”(Amber Room)之谜。这个房间完全由珍贵的琥珀和黄金建成,原本为夏洛滕堡宫一部分。后来被被腓特烈一世的儿子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俄国的彼得大帝。200年后纳粹入侵苏联,这一无价之宝落入希特勒之手,并展示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今天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但二战末期苏军攻入哥尼斯堡之后,琥珀室从此不知所踪,有说毁于战火的,也有说被纳粹私藏于不见天日的地下室中的,也有沉于奥地利的一个湖底中等等各种说法。总之今天留给我们的,只有1931年拍摄的这张照片。(注意看墙壁地面都是琥珀拼成)
琥珀室只留下了传说,但今天的柏林仍有充足的历史可看。如果你听过“腓特烈大帝”这个名号,它指的是腓特烈二世,而非上面提到的普鲁士开国君主腓特烈一世。原因是他治下的普鲁士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方面都称霸了德意志地区,为普鲁士后来统一德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许你会对普鲁士和德国的关系感到困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在说德语的地区,当时的国号是神圣罗马帝国,有个威武的名字,但基本只是个空架子,实际上是由几百个分裂的小国或城邦组成的松散实体,其中比较大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有一统德意志地区的野心。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雄才伟略,通过一系列改革增强国力,包括发展教育,对移民和宗教宽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在当时的先进理念,并展现其军事天才,居然在七年战争中打败了军力7倍于己,人口20倍于己的奥、法、俄三国联军,夺取了大片肥沃的领土,让普鲁士一跃成为欧洲五巨头之一(其他四个是英法俄奥)。
而这座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就是纪念七年战争的胜利而建于1788年的。它不仅是柏林的大门,也是德国的象征,见证了从它诞生的那天到今天的许多历史。
比如,你注意到门顶上的那尊雕像了吗?它名为“胜利女神四马战车”,胜利女神张开翅膀,驾着四马两轮车面向柏林城内,象征着得胜归来。后来法国拿破仑崛起击败普鲁士,在1806年把它撬走作为战利品运回了巴黎。直到1814年拿破仑战败,这座雕像才重返柏林。胜利的普鲁士人在雕像上花环中添加了铁十字勋章,成为后来德军的标志。
夺回国宝并不够雪耻,普鲁士继续壮大,1864年普丹战争战胜丹麦,夺取现德国北部地区。勃兰登堡门的西侧的六月十七日大街另一端的胜利纪念柱,便是纪念普丹战争胜利而树立的。而当它在1873年揭幕时,普鲁士已在1866年普奥战争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再次打败法国,扫除了统一德意志的最后一个障碍,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加冕称帝,一个统一的德国从此诞生。胜利纪念柱已成为德国统一战争胜利的象征。
勃兰登堡门还见证了后来的几代历史,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在后文中你会看到它反复出现。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说腓特烈二世。他可不仅是个挥斥方遒的名将,他还是个热爱文艺和音乐的风雅之士。在柏林南郊20多公里的波茨坦(Potsdam),有一座腓特烈二世亲自设计的无忧宫(Sanssouci)。欧洲大大小小宫殿无数,论规模和金碧辉煌,法国的凡尔赛宫无疑是王者。欧洲的大小宫殿几乎无不以凡尔赛宫为效仿对象,实在是有大量雷同之处。但是这座无忧宫显现出了独树一帜的设计品味,尤其是在花园的葡萄山梯形露台上。
个人认为,这种设计,打破了法式花园规整的二维几何图形的模式,依山而建的六层露台,使得整个花园立体起来。不同于法式花园(如凡尔赛宫花园)从中轴线看才美,无忧宫的花园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一字排开的绿色木扉和其中的葡萄藤形成了典雅又自然的风景,山顶上的无忧宫精巧雅致,与之相映成趣,迥异于凡尔赛宫为代表的巨型宫殿以规模和奢华取胜的风格。下面第一张图是中轴线上的凡尔赛宫花园,后两张是不同角度的无忧宫花园。
在无忧宫的一侧还有一座别致的“中国楼(Chinesisches Haus),规模并不大,但相当雅致,所有金色部分都是黄金镀金。它也是腓特烈大帝本人设计的。正因腓特烈本人从未离开过欧洲,而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又了解甚少,所以这座”中国楼“充满了欧洲人对中国的想象,今天看来也是一种独特的中西结合,别有风味。(下图来自网络)
我们回到柏林继续游览。除了军事和政治,普鲁士的强势还体现在了宗教和学术上。要知道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就首发于德国,也就是基督教新教的诞生。如果你好奇基督教、天主教、新教这几个名字的关系,这里再简单一说。耶稣和门徒创办的基督教,其实脱胎于犹太教(圣经旧约就是犹太教的圣经,而新约单属基督教)。基督教先被迫害,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基督教也随之分裂为西边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东边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东正教。天主教有统一的教皇领导,森严的教会组织覆盖了整个中世纪欧洲。出于教会腐败、文艺复兴、各国政治需要等等原因,天主教内部发出了改革的声音,最终独立出一系列不受教皇领导的教派,今天统称为(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常被直呼“基督教”,与天主教相对。马丁·路德(不是马丁路德金)创立的路德宗今天还是新教的最大教派。
这座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在1894年由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重建,作为新教的象征性大教堂,以和梵蒂冈天主教的圣彼得大教堂分庭抗礼。其中还停放了包括普鲁士开国君主腓特烈一世在内的数位国王的灵柩。
至于学术,不得不提创立于1809年的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ät)。这所大学是世界第一所现代大学,即研究被提到了和教学同等的位置,远离政治经济因素,充分尊重学术自由,抛弃了以往修道院式的欧美大学形式。这是不得了的开创,在二战之前这里就是世界学术的中心。当你了解到洪堡大学出了29位诺贝尔奖得主,教师队伍中包括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冯·诺依曼、拜耳、黑格尔、叔本华,学生里有马克思、恩格斯、俾斯麦、海涅、冯·布劳恩、费尔巴哈这些名字,你就知道它当年的分量了。
必要说明的是,上述大多数建筑都在二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如今我们看到的都是战后修复的样子。也有有意不修复而保持被破坏后样子的古建筑,来昭示历史,警示战争,比如威廉皇帝纪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的主钟楼。而旁边那座后现代物体则是战后新建教堂的新钟楼,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独特风景。
说到二战的破坏,我们不得不提柏林苍穹下的第二重历史–纳粹德国。
第二重历史 – 纳粹的疯狂
德国统一后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激烈冲突之下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德国组建了魏玛共和国,但由于被严苛的凡尔赛条约压迫而背负沉重的赔款,经济重镇鲁尔区又被法国占领,加上世界性的大萧条打击,给了纳粹乘虚而入的机会。
1933年,纳粹冲锋队从勃兰登堡门通过,勃兰登堡门见证了一个罪恶时代的开始。这段历史我们耳熟能详得多,这里就不展开详述了。前面提到,二战对柏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这其中被打击最严重的自然是纳粹的国家机器,而这些建筑又无在战后修复的意义,但原址基本保留了下来。所以要体验柏林的这第二重历史,要在废墟中去找。
这里是盖世太保和党卫军总部遗址,也就是纳粹德国最罪恶的核心。后来炸得只剩断壁残垣,如今辟为讲述那段历史的博物馆,名叫“恐怖地形图”(Topographie des Terrors)。意味深长的是,废墟背后就是柏林墙,显示着柏林那一重重紧贴着的令人喘不过气的历史。
在这个博物馆里,你能看到70多年前在这个国家从疯狂的开端到走向灭亡的每一步,包括战后的纽伦堡审判,甚至还有当时法庭上的录音可听。
如果你不满足于看照片,还可以去这么个地方,有点冷门的哦。德国抵抗运动纪念馆(Gedenkstätte Deutscher Widerstand),纪念的是德国国内大大小小反抗纳粹的人们。其中最知名的是1944年一批德军军官谋刺希特勒未遂事件,这里也是当年行刺夺权计划的几位主谋被枪决的地方。这个纪念碑上写着“这里有为德国捐躯的”和当时遇难于此的几位军官的名字。
前几年汤姆·克鲁斯主演了一部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Valkyrie)就是反映的这段历史,虽然好莱坞味略重,但还是很好看的。这部电影也到了这段历史的实际发生地取景。(以下两张是电影截图)
和这段历史分不开的还有犹太人的苦难。虽然大屠杀并不发生在柏林,但作为罪魁祸首的老巢,柏林也有一座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堪称现代建筑的优秀代表。
2711块长宽一致但高度不一的混凝土块,在一个斜坡上整齐排列,产生有一种导致心神不安缠扰不清的气氛,似乎代表了一个人类秩序因人为因素而远离了人类。走在这个阵列中会有更深的体会,在矮的方块附近,远处波浪状的石阵仿佛一股黑暗的洪流即将拍打过来,一眼望去其他游客在其中时隐时现,好似当年被这股暗流吞噬的人们;而走到高的方块深处,又仿佛身处阴森的迷宫而不见天日。
从空中看,这种黑暗洪流的感觉更加明显了。(此图来自网络)
终于在1945年的柏林战役中,苏军将红旗插上了勃兰登堡门,终结了疯狂的纳粹。这毕竟是在纳粹老巢的最后决战,再加上苏军的人海作战方式,因而伤亡极大,苏军死亡8万多人,受伤28万人,德军和平民伤亡更惨重。战后几个月,苏联就在柏林建立了一个苏维埃二战纪念碑(Soviet War Memorial)。
正中的石柱上是一个苏军士兵的雕像,纪念碑的两侧则由苏军主力武器ML-20榴弹炮和T-34坦克护卫。
直到今天,每年的5月8日,也就是纳粹投降的胜利日,来自前苏联的退伍老兵们还会在这里举办纪念仪式,追思历史,怀念战友。
柏林不仅是欧洲战场的最后焦点,它也深刻影响了亚洲战场。上面提到的有着优雅品味的无忧宫的柏林南郊小城波茨坦,在欧战结束后的1945年7月,再度名垂青史。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艾德里,可爱的英国人在大选中把会开一半的丘吉尔选下去了)在这里举行了波茨坦会议,决定对战后德国的安排,而美英中首脑又联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半个多月后,这场人类史上最大的浩劫结束了。
波茨坦会议的地点在波茨坦的塞琪琳霍夫宫(Schloss Cecilienhof),其实是原德国皇室的乡间别墅,门前花坛的大五角星颇为与众不同。(塞琪琳霍夫宫的几张照片来自网络)
这里就是当年三巨头们决定世界命运的房间。站在其间,闭上眼睛,历史的云烟似乎就在身边。
苏联人和美英军队到来的同时,铁幕也降临于德国。二战落幕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旋即开始,柏林还未喘息过来,便被带入了第三重历史–冷战的铁幕中。
第三重历史 – 冷战的压抑
根据二战结束时各国占领军所占的地盘,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苏占区)和西德(美英法占区)两个国家,德国随之也成了冷战的最前沿。在柏林,体验冷战历史的最著名去处就是柏林墙。柏林虽位于东德境内,但由于其特殊地位而也被一分为二,西柏林成为了属于西德的一块飞地。从1945年到1961年有260万东德人逃往西德,为了防止东德人通过西柏林偷渡到西德,1961年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树立起了一圈围墙,并重兵守卫,甚至射杀试图越境者,这就是成为了自由与禁锢的象征的柏林墙。
这张如今画在柏林墙上的地图,清晰地标明了当时东西柏林的关系和包围整个西柏林的围墙的位置。
然而这不能阻挡东德人投奔自由的脚步,在柏林墙1989年被推倒之前,仍有5000多人翻墙成功,但也有3000多人失败而被捕,更有200多人在此命丧枪口。奔向自由给了人们各种神奇的创意,有挖地道的,有潜水的,更有盗窃苏联装甲车强冲的,甚至还有自制热气球飞越的…… 今天,这堵墙不再禁锢与封锁,但它依旧在激励人们发挥想象力,成为许多杰出艺术家创作的场所,以最自由的人类活动–艺术创作,来追思和纪念那段最不自由的历史。这段残存的多姿多彩的柏林墙被称为“东边画廊”。
许多作品妙趣横生,又画得十分精美,既充满各种风格的艺术气息,还有反思也有嘲讽,带着希望也带着坚强,还有不少就是反映人们翻越柏林墙的努力的,相信远隔万里的我们也能看懂不少。
其中那张比较惊世骇俗的接吻照,来自苏联领导人勃涅日涅夫和东德领导人昂纳克,是真实发生过的(下面有照片),反映了兄弟国家的情深似海。这幅画也被充满讽刺的命名为“天啊,帮助我在这致命的爱中生存吧(My God, Help Me to Survive This Deadly Love)”。(这张是新闻照片,来自网络)
今天我们站在这堵墙前,触摸它冰冷的温度,感受那冰冷残酷的历史。在时代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样的渺小和无力,深知今天的生活的确来之不易。
这堵围墙当年环绕西柏林,总得开几个口子供人“合法”出入。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叫做查理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e),一个牌子面相西柏林的一面写着“您即将离开美国占领区”,另一个高牌子上两侧分别是苏军和美军士兵的照片。当年这里还曾发生过美苏军队对峙事件。今天你不但可以自由出入,和假扮的边境守卫合影,甚至可以拿护照在这里盖一个当年东德的入境章(推荐拿其他纸张盖),足见半个世纪的剑拔弩张,如今只是一段笑谈。
关于这段历史,柏林自然也有不少专题博物馆,但是中国人容易亲近的还有另一个去处,那便是这两位的塑像,还专门辟了个公园(马克思-恩格斯广场Marx-Engels Forum),由东德所建。在西方国家,这两位的塑像并不多见。
这段历史的另一大特色是雄伟的巨型建筑,以彰显某种藐视一切的权威力量。比如在俄罗斯就有以莫斯科大学为代表的“斯大林式建筑”,而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Alexanderplatz)就是那个时代的形象窗口。柏林电视塔,至今仍是德国最高的建筑,不过中国人应该不怎么稀罕。
世界钟(Weltzeituhr),这个钟可以同时显示世界几十个大城市的时间,其实原理很简单,中间那一层红色的带有数字的钟面会慢慢旋转,而外圈的24个固定面代表24个时区,分别刻有各时区主要城市的名字,找到你的城市,看上方的数字就是那个地方现在的时间。
历史的车轮不停地转,而勃兰登堡门一直注视着你,我们再回到这见证无数风雨的柏林的象征。它刚好位于东西柏林的交界处,因而不幸也成为了柏林墙的一部分而被堵死,整整近30年无人再穿过这道门。
1987年,勃兰登堡门再次见证历史。美国总统里根在这里做了一个名垂史册的演说,对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隔空喊话,其中最后两句至今仍被频频提起,在自由的天空中回荡:“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这张是新闻照片,来自网络)
第四重的今天 -- 21世纪的繁荣
柏林墙最终轰然倒塌,柏林也随着两个德国的统一而再度合二为一。如今德国已再次成为欧洲的龙头,只是它不再以武力扩张,而是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引领欧洲。柏林自然也能见到这三重历史之后的新景象。
索尼中心(Sony Center),是索尼欧洲的总部,也是个繁华的购物中心。它的设计挺有意思,巨大的露天尖顶会随时变换颜色。(下图来自网络)
从1220年的尼古拉教堂到2000年的索尼中心,我们一起穿越了800年的光阴。这浩瀚的历史尘埃洒落在柏林的各个角落,因而柏林并没有特别规整的市容市貌,但这里的散落的历史积淀,有的如星光一样灿烂,有的如黑洞一般阴森,它诉说了德国的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历程的一面镜子。
再回过头来看如今统一的德国的权力中枢–德国国会大厦,和柏林的中枢–柏林市政厅(此图来自网络),它们也都有悠久的历史,古今结合仍可堪大用。德国人站在如此曲折的历史向前看,他们懂得为历史的荣耀而自豪,更懂得吸取历史带来的教训。今天的德国的繁荣之下不是没有新问题,但我有信心他们能将其一一化解。
其实,要感受柏林的历史,还有另一个角度。作为一国首都,自然少不了博物馆,巴黎有卢浮宫,伦敦有大英博物馆,华盛顿有史密森学会,柏林也有著名的博物馆岛。由5座大型博物馆组成,这里不仅有德国历史的藏品,还有埃及、希腊、罗马等等各地文明的珍宝和考古成果,博物馆爱好者不容错过。下图是博物馆岛最老最著名的柏林旧博物馆。
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柏林自然也是无数文艺创作的发源地。如果你看过一部文艺片《柏林苍穹下》,你会发现柏林也可以如诗一般缥缈浪漫。而这些非本人所长,就不再献丑了。
柏林一个城市,竟然就写下了7000多字,足见这座城市所承载的底蕴有多么深厚。这里没有最壮丽的山河,也没有最整齐标致的城市规划,但这里有德国乃至人类千年历史的各种积淀。历史名城有很多,但如果你想要体验最多层次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德国柏林是不二选择。
相关回答:
为什么觉得旅行越来越没意思了? - 叶洲的回答相关知乎Live:
————————————
肥嘟嘟走世界 - 知乎专栏微信公众号:肥嘟嘟走世界(feidudu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