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时机罢了,当时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相互攻伐,很多武士沦为浪人,流窜到了东南一带,为了生存外加一直对中国财富的觊觎,没办法就来打家劫舍了,再说海禁,现在的教科书,提到海禁,动不动就说明清海禁,事实上明朝时的海禁是时断时续的,海禁只是某几个阶段,但开放还是大于禁止的,即使没有海禁,看前面的原因一样会有很多倭寇,而正是倭寇也是导致海禁政策的一个原因,上面的不要本末倒置。直到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之后,不自量力,开始征伐朝鲜半岛,万历抗日援朝彻底打垮日本,从此也间接导致日本开始进入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时代而消停了三百余年,直到日清甲午战争,打垮了鞑清。
倭寇的原因很简单,纯粹就是我大明又一项瞎几把乱搞,把好事搞成坏事的传统而已。
换成宋朝,国家鼓励海贸还来不及,南宋赋税一大半都是来自于海贸,否则就靠那半壁江山,那点财赋,怎么顶得住巅峰时候的蒙古那么久?
换成我大萌倒是好,别人给你送钱的买卖,结果被禁掉了,原因不过是因为一件小事。就嘉靖时候正好日本战国,当时大内家和细川家两家都在争夺对中国的勘合贸易,所以两家人在宁波冲突起来了,大内家的使者一气之下把细川家使者杀了,这还不算,这个傻冒还破罐子破摔到明朝到处烧杀抢掠。结果嘉靖一生气,算了你们这群混蛋胡乱搞,我不差你们那点钱,都不要来好了。所以朝廷把海贸给禁了,就留了广东那边一个小窗口。史称宁波之乱,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下细节。
这下倒好,政府你再牛逼,也不能这么说禁就禁啊,那么多人靠着这行业吃饭呢!!你一下子给禁了,这些人怎么办,都去喝西北风?你还别说,这说禁就禁貌似是中国政府的优良传统,竟然能从封建王朝继承到现在。今天这几百万人的教育行业,还不是一刀切,说禁就禁了。还有疫情期间的竹鼠,也是躺枪的厉害。
话说远了,继续说回来。这海贸禁了,那些海商可不会乐意。这帮子人可不是教书的老师那么好说话,当时混海上生意的都是大佬,一个个都是有钱有武力有船的,他们生意泡汤了,那不得气疯了。而且海商和海盗其实是一体两面的,海上嘛,没有王法的,遇到弱小点的就可能直接海商转职海盗了。
问题是中国政府自古以来,还有另外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上下比较脱节:下层的老百姓,如果没有上层关系,那你再有钱也是个土豹子,庙堂之上眼皮子都不会夹你一下。你要说脱节吧,也不是完全脱节,其实还是有一些管道的,比如考科举,比如进人大。问题是这帮子海商都是打打杀杀做生意的好手,读书那是真的不会啊。我查了下这些人的出身,结果发现好多海商大佬都是越狱出来在逃人员。看来那时候只有下九流的亡命徒才会去干海贸这行当啊。感觉和刚刚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那帮子个体户差不多,有钱但是地位低下,尤其是没啥政治地位,根本左右不了国家政策。
我们拿欧洲比较一下。当时欧洲搞开启大航海时代,去海上混社会的,其实也是一帮子底层亡命徒。但是这帮子人在欧洲却是得到了上层的支持,最典型的比如英国女王的御用打手海盗德雷克。因为海贸可以赚钱啊,不傻的统治者都会支持,而且还会支持本国的海盗去打击别国的海盗。因为有贸易需求的推动,所以整个欧洲积极搞航海的国家,他们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数学水平,天文学水平都是突飞猛进。这就是市场需求对技术的推动作用啊,自古以来到今天都是一个道理。
所以你说这帮子中国海商他们冤枉不冤枉,这要换成英格兰,人家这都是国家栋梁,换成中国,都成了海盗贼寇了。所以这帮子人被逼的没办法,就想了个歪招,那就是不断在沿海骚扰劫掠,试图用压力逼迫朝廷开放海禁。这当然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但是这伙人也没辙啊,他们都是底层亡命徒出身,既没有高层的政治关系,也没有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政治和战略眼光。这就是倭寇的来历啊,不过就是一些海商闹事罢了。你看《倭寇图卷》,里面的倭寇都是裤子都没得穿的穷逼,他们不过是底层打工仔,上层的大佬都是中国海商,要么就是日本大名。
问题是我大萌能吃你们这些贼寇这套?笑话!我大萌天下无敌,收狗都要竞争的好不好。一开始江南军备废弛,这帮子倭寇几十个人就能杀穿江南好几个州县,杀垮好几千明朝军队,一直杀到南京城下面,实在是闹得不像话。(也能看出来那时候大萌的军事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于是朝廷认真了下,组织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一帮子牛人,把这群倭寇当成积分来刷。尤其是戚继光,动不动打出超高伤亡比的大捷。
但其实这帮子牛人也没有彻底解决倭寇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嘛,这是个经济政治问题,不是你用军事手段能够彻底解决的,除非你真的拼了,学习当年的清朝搞"迁界禁海",那你是可以解决问题,大力出奇迹嘛,同样是中国政府的优良传统,只要政府下定决心舍得投入,大力总归可以出奇迹,至于代价和未来的结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真正要解决倭寇问题,还得等到隆庆开关,就这么简单解决了。隆庆是个好皇帝,比他爹嘉靖那个王八蛋要好多了。嘉靖不是不聪明不能干,但是他就是不做人。除了开国的朱元璋和朱棣,隆庆也就比明宪宗要差一点。
总结一下,所以说大萌朝廷一向都是瞎几把搞,问题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当时明朝在海贸中的地位,就是生产端的垄断坐地商的地位。那时候全世界都需求明朝的各种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大黄等等,而明朝则对外国基本没啥需求——除了白银。所以明朝简直是世界贸易的白银黑洞,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搞到的那些白银,一大半都流进了这个黑洞里面。有本书叫做白银帝国(是书不是电视剧),写的很好推荐大家去看看。
你说这么牛逼的贸易地位,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但是明朝政府既没有抓住大航海时代的机会,也没有趁机完成货币财政改革,基本上眼睁睁(好像眼睛也没睁)看着时代机遇溜走,然后中国就迎来了甲申之变,和更久之后的鸦片战争。
山高县的入关论把美国比作明朝,我觉得很合适,不过当年的明朝其地位比重比美国还牛逼,基本相当于今天中美合体——既是全球贸易的生产基地也有机会成为货币金融中心。不过国运挥霍起来真的是很快的啊,那么优势的地位,那么大的家当,短短几十年就能混到亡国,这也是和我大萌朝的圣君贤臣还有他们的英明政策分不开的。
按照惯例先说结论,嘉靖年间的“倭寇”大规模侵袭高潮,与嘉靖朝在1550-1567年间对海外贸易的严厉打击密不可分。
中国东南沿海有记载的贸易史最早可以追述到公元七世纪。宋代时中国海路贸易已经十分兴盛,到明朝初期,中国海外贸易商已经经常出现于日本、东南亚和印度各港口。随着达伽马发现好望角,欧洲与中国的贸易也开始兴盛,尤其是中国出产的丝绸在欧洲广受欢迎,自1500年代起,欧洲商人(主要是葡萄牙人)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
明代自1368年颁布“海禁”政策,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禁止沿海居民与外国人进行海上贸易。史学界对于明朝海禁政策的原因,一般认为明朝政府为了防止中洋交流过多引起海防动荡,同时也体现了政府遵从儒家思想“重农轻商”的原则,对于自给自足经济的维护。
但是正如许多中国推行的政策,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中国商人使用贿赂等手段使得沿海官员对海外贸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默许甚至保护的态度(Skinner 1985; Brook 1998) 。由于海外贸易的巨大利益。许多东南沿海商人开始与欧洲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贸易。到十五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海上贸易已经十分繁荣,最高峰时,曾有近130余个中国商团同时存在。其中的一些商团甚至用由几千名成员并配备有武器。其中汪直领导的商团联盟拥有几百艘船只的舰队,以及十万余人的手下。为了方便交易和逃避监管,这些中国商团还在东南沿海离岛和日本西海岸建立了大量的贸易基地。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右副都御史朱纨派遣2000多官兵直扑双屿港,“俘斩溺死者数百人。贼酋许六、姚大总与大窝主顾良玉、祝良贵、刘奇十四等皆就擒。毁贼所建天妃宫及营房战舰。”。同时,沿海防卫力量也开始加大打击力度,“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有效的防止这些走私商人登陆,使得原本被默许的贸易无法继续进行。此后,中国沿海经历了大规模的“倭寇”侵扰,直到隆庆开海(1567年),“倭寇”的攻击次数才逐渐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每年“倭寇”的袭击次数如图1所示。
那么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是否能够解释“倭寇”突然大规模侵袭的原因呢?为了验证嘉靖年间“倭寇”疯狂袭掠与明朝政府严格推行海禁政策的关系,本文使用明代33个沿海府自1371年(明朝建立前2年)至1640年(明朝灭亡前2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分析了倭寇进攻目标的特点在这段时期前后的变化,以验证“倭患”与禁止海外贸易之间的关系。
本文使用《明实录》记载的倭寇每年进攻次数作为因变量。明实录详细记载了每次进攻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根据大量县志也对倭寇的进攻资料进行了总结,经过交叉比对发现与明实录的记载高度相关,但是由于县志的编纂可能与当地的经济状况有关,即只有富裕的府县才有财力编纂县志,因此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差。所以本文仍使用《明实录》数据。
中国出产的丝绸一直有巨大的海外需求,也是海外贸易中利润较高的产品。根据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记载,“倭寇搜寻的珍宝是丝绸…倭寇甚至会掳掠中国妇女到秘密地点进行纺织工作”。在明朝的33个沿海府中,有11个拥有自己的织造局。这些织造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皇家及朝廷制作生产御用丝绸制品。图二显示了每年倭寇进攻的次数和丝绸生产中心的所在地。
但是,由于中国还有其他海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如陶瓷、茶叶、纸张和糖等,因此单纯使用丝绸产出并不能衡量一地的贸易潜力。为此,作者还使用了宋元时期历史港口虚拟变量和城镇化水平来衡量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贸易潜力。
某地爆发饥荒或负向的经济冲击,可能会使当地人有倾向劫掠周边地区,导致临近地区成为“倭寇”进攻的目标,因此作者控制了各地每年饥荒发生的次数;明朝后半段,中国曾经经历了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压力伴随着土地稀缺,也可能是导致冲突的发生。因此作者在这里控制了各府的人口密度;“倭寇”通常喜欢利用沿海岛屿作为进攻和转运出口货物的基地。实际上,浙江和福建频繁遭受“倭寇”进攻,也与两个府沿海有大量无人居住的岛屿有关。但是岛屿的数量并不会是一个决定因素,因为这些岛屿自始至终都存在于那里,而不是在特定时点突然出现。作者控制了离岛数量与相关年份的交叉项,以衡量岛屿在不同时期的影响;考虑到海盗的在选择进攻目标时也会考虑当地的海军事防御水平。因此作者同时控制了每个府的海军卫所数量。
各变量的出处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作者首先使用简单的基准回归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倭寇”对于具有较大贸易潜力的府的攻击次数在1550年严格执行禁海令后快速增加,又再1567年隆庆开海后快速下降。
其中表示某年府受到“倭寇”攻击的次数;为表示某个府是否是丝绸生产中心的虚拟变量;表示上文提到的一系列协变量(饥荒、人口密度、海军卫所以及岛屿数量与年份的交互项);同时在基准回归中控制了时间和空间固定效应。
回归的结果中,一项的系数变化可从图3中体现(使用港口作为贸易潜力的代理变量结果与此图结果高度相似)。我们发现,具有较高贸易潜力的府在1551年以前并没有遭受更多的“倭寇”劫掠,而从1551年开始,“倭寇”明显的开始更多劫掠这些有贸易潜力的府,但是这种“偏好”在1560年代后又再次消失。
接着,作者使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模型,进一步验证“倭寇”进攻偏好在严厉打击海外贸易前后的变化:
其中和分别为表示1550年后和1567年后(而不再是每年)的时间虚拟变量。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列一可知,以边际效用来看,在明朝政府强制取缔海外贸易之后,有丝绸织造中心的府要比没有的府多受到1.308倍的海盗袭扰。而相反,项的显著负系数-1.307表明,在重新开放海禁之后,这一偏好重新回到了较低的水平。其他用来代理贸易潜力的变量也有相似的效果。
作为本文主要的解释变量,一个府的贸易潜力,是一些列复杂社会过程的结果。因此,本文的回归结果可能受到遗漏变量误差的影响,即可能存在某个遗漏变量,即与“倭寇”的攻击有关,又和贸易潜力有关。比如海上贸易兴盛地区的居民更可能具有像导航、驾船等技能,而这些技能可能会有助于海盗行为。再比如,一个地区的收入水平,一个具有较高贸易潜力的府通常较为富有,“倭寇”可能是为了直接劫掠金银财宝,而不是贸易品而劫掠这些地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使用了工具变量2SLS回归,以当地种植桑树的土壤分布比例作为丝绸织造中心的工具变量。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桑树种植一直是养蚕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桑树种植需要排水性良好的土壤。适宜种植桑树的土壤分布与桑蚕业和丝绸织造行业的分布应该高度相关,但是又与海盗的攻击次数外生。满足工具变量的要求。
但是使用桑树适宜种植土壤分布的有一个不足,即适宜种植桑树的土壤也可能适宜种植其他非出口粮食作物,比如小麦、大米、小米。因此作者使用主要粮食作物的适生性指数和每个府所征收的粮食税(石/平方公里)作为粮食作物产量的代理变量,借以控制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2SLS回归结果如下图,与基准回归结果相似。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在于,在本文使用的面板数据中,时间跨度1371-1550年之间有12位明朝帝王曾经统治中国,不同帝王可能会对“海禁”政策和海外贸易抱持不同的态度和执行力度。因此作者将时间跨度缩短到嘉靖一朝(1550-1567年)以及严格执行海禁时期之前和之后20年(1530-1587),来检验已有的结论。
DID模型要求只能存在一个与“倭寇”进攻有关的冲击,但是当我们把检验的时间缩短之后,这段时期正好与欧洲贸易扩张到中国相重合,因此作者以1490年代后欧洲到达亚洲的商船吨位作为欧洲贸易的代理变量,用以排除是欧洲变大的需求使得“倭寇”增加了劫掠的次数的可能。表5中,加入这一变量之后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
看到某回答中有朋友亦提到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导致中下层武士开始加入海盗行列。为控制这种可能的影响,作者在稳健性检验中亦加入了战国时期开始时间以及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后北条氏,降伏东北地方各大名,大致完成日本的统一的时间,DID检验结果见表5列2,实证结果表明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前后并不能显著影响“倭寇”对进攻目标进行选择时的商业潜力偏好。这也正符合史料中和众多研究中有关“倭寇”人员构成的考证,《明史》称:“大抵真倭十之三,从者十之七。”
另,所谓宁波之乱与“倭患”高潮确实可能存在联系,但是这一联系是通过改变明朝政府对于海外贸易的态度发生作用的,宁波之乱发生于1523年,但是由图1可知,嘉靖朝“倭寇”进攻高潮开始的时间为1550年左右,如果如某些人所言,“宁波之乱”直接导致了“倭寇”的疯狂进攻,那这期间近30年的时间,“倭寇”在生孩子么?!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认为,嘉靖年间的“倭寇”劫掠目标选择主要基于袭击地的商业潜力,即说明“倭寇”攻击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海外贸易。而对于海外贸易的严厉打击正是刺激“倭患”在1550年到1567年大规模爆发的原因。
另,以单一历史事件“主观推测”造成结果的原因,和以多方面统计资料、多种实证模型、众多稳健性检验实证微观层面联系的统计推断,孰为“以偏概全”?对于必要史料的收集是分析历史问题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后一步,罗列大量史料之后,不认真论证其中的联系,而是草率做出主观论断,又不对论断进行检验,无异于对史料的暴殄天物。
本文数据和论证过程基于 Kung, James Kai-sing, and Chicheng Ma. 2014. “Autarky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Piracy in Ming China.”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74(02): 509–34.
-完-
反对上面除大多数的高票答案。 。尤其是某些说书人也能七八十个赞。。你乎乙烷
正好写过一点海盗史的东西。。。 我也写点我自己的观点。。
最近略忙,先写几条提纲 ,有空再扩展
先写个结论 只要有利可图 海盗就一直存在 只不过嘉靖年间及以前的海盗 被称为倭寇罢了。
而事实上 古今中外 海盗行为一直不绝
他和海禁不海禁没关系 和沿海地方防御能力、海军对海盗的打击能力。。海盗劫掠行为有没有利益有关系 只要朝廷和地方被海商海盗集团视作软柿子 那么沿海就很难安宁
就像一个女人被流氓骚扰 关键因素不是因为她穿的少,而是因为她弱,对暴力侵害没有反抗能力。
明代嘉靖年间 之所以 倭寇暴乱增多 最关键是地方军事力量的虚弱 尤其是卫所军事制度的废弛
事实上 嘉靖年间。。不止是 汪直在东南沿海 俺答汗在西北也是频频入寇。。 甚至1550年曾经兵临北京城下。。。有兴趣的可以百度庚戌之变
而更早一点。。正德年间 刘六刘七一群流寇就逼得明朝毫无办法,,任其在几省自由活动。最后没办法调来边军才打败这些流寇。。
——————————————————————————————————————————————————————————————————————————正式内容的分割线
1、中国海盗古已有之。。。汉书里面有吕母纠集少年流亡海岛 这算不算海盗另说 孙恩卢循率数万教徒流亡海岛大概也不算海盗 但是东汉就有海盗活动了。。
东汉初年山东就有张伯路海盗集团,孙坚17岁就杀过钱塘海盗。。三国志里面提到过。
比如张伯路 就曾经进攻东汉沿海九郡 曾经是很大的威胁
隋唐时代山东海盗极多。 尤其是威海一代简直是海贼窝。
唐朝中晚期安史之乱后, 朝廷对登莱沿海地区完全失控。这里的海盗公然盘踞地方。。
韩国有位名人张保皋还加入过这里的海盗集团
他在威海建的寺庙居然成了什么中韩人民友谊的象征?海盗能代表人民了??
南宋北宋海盗也很多。比较有名的朱清张宣。。最多有船只500只。。。。他们早年被南宋招安,1273年投降了元朝。。。他们曾经开启了元朝最早海运粮食到大都的试验。。。明朝做类似试验要到明末沈廷扬。。
南宋福建海盗也很多。。可以看《南宋福建路的海盗与海防》这篇文章。
南宋可是海上贸易非常发达的年代。
事实上只要有利可图,繁荣的商道就难以避免海盗的猖獗。
大航海时代海上贸易不觉。海盗同样很多。。只要有机会也会荼毒那些防御弱的沿海城镇尤其是新世界的 西班牙殖民点。
2、海上贸易通畅的地区经常会有海盗,这和海禁没关系,和沿岸防御能力有关系。。
古代海商和海盗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地中海地区的海盗非常猖獗。。腓尼基人就是半商半盗。早期希腊人以海盗为正常职业的一种。。罗马时代的海盗还曾经攻城略地,直到被庞培彻底打败。
那时候的东地中海可没有海禁。。。 贸易的繁荣同时海盗也极为发达
后世巴巴里海盗,加勒比海盗兴起的时候也没有海禁
这些巴巴里海盗、欧洲海盗也曾经攻城略地。。为患一时。。
德雷克曾经多次袭击巴拿马等地的西班牙城镇。。 土耳其大海盗海杜丁曾经炮击意大利城市。。罗马海盗也曾经建立海岛城市。。更不用提特别成功的北欧维京海盗。。他们沿着欧洲沿海抢了一圈。。。
3、元末第一个反元的方国珍就有海盗成分。。 他的根据地就是传统海岛策源地之一台州 而且他给元朝造成很大麻烦。始终没有被剿灭。。最后被朱元璋招安,封侯
作为和方国珍同时代的反王。。朱元璋对这些海盗的能量当然深深忌惮。。想把贸易控制在手里也很正常。
同时,明初正值日本南北朝末期,大量被镰仓幕府打的落花流水,生计无着的日本南朝武士骚扰沿海当了海盗。。
其中最积极又主要是各路水军。。比如五岛水军。濑户内水军 对马水军 因此明朝重点提防这些倭寇当然没错。
实际上这些海盗还抢劫朝鲜。尤其是济州岛周边,更是倭寇们的乐园。
朝鲜世宗还曾经派兵围剿过对马海盗 也和日本开展了贸易 在巨济岛等地设立倭馆
事实上明代中期不仅宁波发生过冲突。。在朝鲜日本海商也不老实。。爆发过三浦倭乱这样的骚乱
后来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日本海商还曾经积极为丰臣出谋划策。。
4、倭寇之后当然没有倭寇 因为隆庆开海,日本人已经不能当借口了。。
但是海盗还是存在的。。。而且海盗中还大量存在日本人。 当时的日本武士武术比较精湛,是哥达海盗集团的主力打手。
隆庆开海后 隆庆年间 万里初年 当时就有曾一本、林道乾,林凤这样的大海盗,也是攻城略地。 只不过早年海盗骚扰地方,地方还可以拿倭寇搪塞,这下只能说是海盗破坏了。 没办法,硬着头皮围剿之。
此时林凤败给了朝廷,还曾经打过西班牙人的主意。。曾经率兵数千进攻过马尼拉。。只不过失败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 百度百科有的条目真是惨不忍赌。。。林道乾时代 暹罗尚未征服北大年 。。。何来暹罗王任命林道乾做北大年市舶长。。。。。
5、万历年后期,随着海上贸易的扩大。。颜思齐、郑芝龙、褚彩老、钟六、刘香这些大海盗争霸一时,最后是郑芝龙取胜,泉州郑氏家族成为明清之交烜赫一时的家族。。。那时朝廷可是没有禁止海上贸易。。
郑芝龙的人生轨迹就很近似汪直。。成功招安,做到总兵。。但本人没有任何公平贸易的表示。 当海盗时一边骚扰地方,一边多次打击潮州、 漳州海商。甚至曾经焚烧月港。
当他被招安之后。他也是成功消灭了其他海盗。。就像汪直对同行下手毫不手软(水浒里的宋江招安后也是嘛)但是海上贸易完全被他掌握在手里。。对了郑芝龙 、刘香手里也都有大量的日本武士。。。郑芝龙还娶过一个日本老婆。。 他岳父和日本的平户藩主松浦家关系密切。。而松浦家掌握有大量水军。
郑芝龙的所作所为。看不出哪里有利于沿海人民。。只有和他关系密切的泉州海商集团 能从海上贸易获利 大多数财富都在他家族手里。。满清抄了郑芝龙的家。发了横财。。后来满清袭击郑芝龙的厦门基地。也曾一次收获几百万两白银。。
我估计汪直也想走招安的道路。。。招安,获取官方身份,以官方名义垄断海上贸易。然后借官府手打击敌人和海上竞争者。。只不过他的事情运行到一半搞砸了。。而郑芝龙时代朝廷的局面要惨淡的多。。能招安他就招安他了。。(郑芝龙本人亲自干掉了更早被招安的潮州帮大头目许心素)
这时的海上贸易趋势 是从浙江 为中心 转到福建。。。从福建漳州 转到 泉州。。海商自己则是同乡抱团,都是来自 少数几个地域集团。。 中国古代,从北宋以后,大体就来自以下几个地方。。 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福州、漳州、泉州、潮州、惠州 少量来自 雷州 琼州 和高州
6、清代海盗也非常多。。 闽浙海盗曾长期和越南西山政权相勾结。。骚扰清朝。。 西山覆灭后势力最大的蔡牵, 张保仔 等人势力也不比汪直差多少。。那可是清朝开发广州和西洋人进行贸易的时代(清代在1757年前是四口通商的。。后来发生洪任辉闯关事件,改为广州一口通商。)
很有意思的是。。。清代海盗行为最猖獗的 乾隆末年 嘉庆年间 清军尤其是东南清军也很废弛。。 进攻越南西山政权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进攻缅甸灰头土脸。。 进攻大小金川历时十几年。。消耗库银7000万。。 再后来一次鸦片战争更是显示其无能为力。。。
7,西洋人 东洋人 行走于大航海时代的人没有什么善男信女。。在那个败血病肆虐。。出一次海船员能死三分之一的时代 水手和海商几乎都是人渣。比的就是谁拳头大。碰到比自己小的船,海商就会转化为海盗。。
明代各国东印度公司 以及各国海船在东亚都是互相抢劫的。。荷兰人就抢过马尼拉大帆船 英国人甚至开私掠证 使海盗行为合法化。。。德雷克 不就是这样的海盗吗
荷兰人占领台湾导火索 就是打劫了西班牙的官船 发现西班牙总督对台湾岛有企图。。。
甚至英国荷兰殖民地还互相攻击(东亚也是如此)。。荷兰人 英国人都互相焚烧过 对方的殖民地。。。
葡萄牙人也不是善男信女 日本锁国的第一步就是丰臣秀吉颁布《伴天连追放令》 。其导火索就是从葡萄牙失事船舶中发现了YY征服日本的书信。而西班牙的马尼拉总督也对中国打过一样的主意
清代能够合法贸易的时代。为了挽救贸易逆差。。英国人向中国输入鸦片了。。这是什么行径??
另外西洋人对华人也不是很信任。。1603 1639年西班牙人都曾经屠杀华人
1740年荷兰人也屠杀雅加达华人。有兴趣的可以百度 红溪惨案。。
8 个人看法,,明代嘉靖年间倭寇泛滥。根本是因为沿海卫所军队的糜烂 被海盗们当做软柿子了。。 海盗们陆战能力不如强力步兵 但还可以的。。。郑芝龙就曾经劫掠福建 攻城略地
嘉靖百年后 郑成功 率领 十七万大军 沿长江进攻南京 他的很多将领 比如甘辉 还是当年 郑芝龙的结义老兄弟 事实上很多海盗首领 军事能力 不弱于 军方高级军官
在西方防御薄弱的时候。。海盗们也上岸。。。海上民族曾经毁灭了东地中海若干国家。。比如赫梯。和埃及拉美西斯三世大战一场。。以非利士人的身份虐过犹太人的先民。。。。
罗马时代的海盗公然在小亚建立城市 。是古代奴隶贸易的主要参与方。 还曾经绑架过凯撒 。。
维京人的海盗,不用说了吧
大航海时代的海盗,不用说了吧
阿拉伯海盗也曾大量贩卖黑人。。
巴巴里海盗也曾经很有名 肆虐地中海几百年 。。。美国商船还被袭击过。。美国海军第一次远征就是远征的黎波里的巴巴里海盗
9、 现代马六甲、索马里地区海盗泛滥。。显然不是因为海禁吧。。。。。而是因为这里是国际重要水道。。。。事实上随着各国海军的打击。。这里的海盗行为才逐渐减少。。
补充。。
当然双屿被摧毁当然是 一个直接导火索。。。但是明代中期,倭寇肆虐根本是因为沿海军备废弛。。。
明末当然郑芝龙时代当然倭寇不肆虐。但是 东南海盗 和西南奢安之乱 中原高迎祥、张献忠, 东北后金集团 是明末朝廷四大腹心之患之一 。。
明末可是不禁海 马尼拉和日本白银源源不断输入的。。。
后记。。 某个答案居然连清朝海禁 都出来了。。 清朝就短期海禁过。。目的是为了切断 明郑的财源。。当然弄得很惨。。人民内迁过程中死亡何止百万
但是清代总体是想要和海外通商的。。。因为清代中前期关税就是一笔重要财政收入。。
清代晚期更是财政收入第一支柱。
满清的海外贸易造成了很多乱系八糟的事情
比如
1、满清出口的茶叶被东印度公司出口到北美 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2、满清出口太多。导致德川幕府颁布禁令,每年和清朝交易额不得超过白银六千贯
3、满清出口太多。。英国人只能靠鸦片扳回。。国家级贩毒行为,我擦我擦我擦
4、人民也大量出海。。出海的人多的都够在婆罗洲建立几个所谓共和国了。比如兰芳
5、造就了一代大富商伍氏家族及若干稍小的行商家族
6、造就了美国最早的顶级富豪之一约翰·雅各布·阿斯特,生意就是向中国等地出口皮毛
而且 《早期澳门史》的作者 一个瑞典人,还在广州定居过。。 普鲁士传教士郭世立在鸦片战争前就在广州办过《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里面一些资料被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