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是不是,朱元璋没有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明史·卷五十·礼志四·吉礼四》:(洪武)五年,罢孟子配享。逾年,帝(朱元璋)曰:“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
孟子直到宋朝才入孔庙,“邹国亚圣公”是元朝封的,明朝讨论是否继承前朝的礼制是很正常的事。
朱元璋后来整了删改《孟子》的烂活,但那是洪武二十七年的事了,跟这次(洪武五年)不挨着。
清朝康熙年间的《福建通志·游义生传》有“时太祖以《孟子》中有草芥寇仇之论,非臣子所宜言,撤亚圣配享,并命词臣删节《孟子》。义生与同官十余人谏,忤旨系狱卒,年二十七”的说法,考虑到游义生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朱元璋可能在洪武二十七年前后复议过罢孟子配享,不过《明史》里没有记载。
《明史·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钱唐传》倒是记载了洪武五年这次罢孟子配享的时候,大臣钱唐激烈反对,说“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问题是钱唐洪武三年被贬、洪武四年就死了,而议罢孟子配享是洪武五年。野史《三迁志》记载是洪武二年的时候朱元璋议罢孟子配享,与《明史》冲突。
“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其憎《孟子》甚矣”是上世纪20-40年代日本人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候加进去的,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里是没有的。
至于“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我没查到出处,怕不是今人编造的。
孟子是:为政容易,不得罪巨室就可以了,因为他们喜欢的,一个国家都会喜欢,一个国家喜欢,天下的人都喜欢,然后道德教化就满溢天下了。
从底层一点一点干上来的朱元璋:呵呵
说的跟巨室是儒家养活一样,元朝皇权不下省,巨室们想干啥干啥,没有约束,啥后果?
朱元璋爹妈死的时候怎么埋的?地租交了多少?
国家怎么治理,怎么判断君子小人,怎么打仗,怎么挣钱?怎么判案?……
别问,问就是修德
再问就是对我们这些贤明的人要好
所以实干家有几个喜欢儒家的?
当然实干家也有儿子
汉宣帝这么牛逼,这么不喜欢儒家,对上不争气的儿子不也得用儒家?
知乎上儒黑有一个算一个,穿越回去不用当皇帝,当个小地主用儒家能用的让儒粉都自愧不如。
朱元璋再不喜欢儒家,遇到不争气的孙子,还不是要弄几个儒家大师给他孙子?
当然这几个大师坑孙子是真坑……
智商稍微好点都知道南京力量最大,藩王最强的朱棣也才几万人,雷霆之势把朱棣弄到南京养老,然后其他的就都没戏了
偏偏大师们让他先从听话的老实的势力小的开始……
就不怕剩下的去报燕王的大腿?
搞不懂搞不懂(=_=)
大师们认为可以派使者安慰剩下的王爷,他们就不会起疑心了
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