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总结版:
1、国内泡面发展出了油包这一独特的科技树。
2、国内市场过于庞大,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不一。配料以小包装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能够利用单一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很久很久以前(其实也没多久)方便面技术刚刚进入祖国这片广大的土地,那时国内还没有改革开放,还未提倡市场经济。只有一些国营食品厂尝试性的做一些方便面以满足相关岗位的速食需求。这时候当然是没有油包的连小包装都没有,这时的方便面更近似于油炸速食挂面的范畴。
图片来源及泡面发展史:https://www.sohu.com/a/200917362_275750
改革开放后,国内私营经济发展。速食产品的需求极速扩张,国内涌现了很多本土方便面厂商。
作为河北承德人,我最喜欢的龙潭方便面也在这个时候问世了。
这时候国内方便面的主要特征为,塑料小袋包装内含面饼+纸质调料包。
在八十年代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碗装,杯装等方便面产品还没有出现。油包以及康师傅等外资,台资品牌也还没有诞生。
时间来到九十年代,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同时取消了粮油管制(凭票购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段时间是国内速食品发展最快的时间,日后国内泡面界的各大巨头也基本上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
1992年,台湾顶新国际集团成立天津顶益进入方便面事业,创立康师傅品牌。同年,统一企业开始在大陆设厂。
1994年,今麦郎品牌拥有者,华龙集团的前身华龙面业集团成立。1997年,白象食品集团成立。
提到泡面当然不能忘记泡面伴侣们,1992年2月 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问世。1994年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成立。
国内方便面市场大发展的同时,惨烈的市场竞争也开始了。
方便面企业不止要和同行竞争,还要和挂面竞争,更要和路边两块钱一大盘的鸡蛋炒饭、三块钱一大碗的手擀面以及虽然味道一般,但量大管饱、价格低廉的各种食堂竞争。
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结合当时国内特殊的食品情况(国内消费者普遍油脂摄入不足),方便面企业开始在产品中添加油包。浓厚的香味和过量的油脂带来的饱腹感成功的征服了消费者。
油包、酱包成为了泡面的标配,国内市场自此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日韩市场的道路。
即使过了二十余年,迈过贫困线的国人已经不在对油脂过于痴迷,但作为长久以来的习惯,油酱包还是消费者普遍需求的泡面附加调味。
看完我上面对国内泡面市场发展路线的简单梳理,可能有聪明的知乎er发现了一个小问题:这都是20年前的老黄历了,现在大家提倡健康饮食。去掉油包,只保留粉包不就可以像合味道一样把调料粉洒在面上了么。这样还能节省下来一部分包装袋,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省资源。
那么国内泡面厂商到今天还坚持对调料包做分装的另一个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固执不变么?是因为懒么?不!是因为中国市场太!太!太特么大了!
北方地区夏天时气温也能高到35度以上,消费者喜欢吃点清淡少油少盐的,冬天时为了抵抗严寒喜欢吃又咸又油还带点辣的。
和东北同属北方的西北地区还要加点醋。对的!部分西北地区的泡面是有醋包的。
西南地区夏天喜欢少油多盐,冬天又喜欢多油少盐重辣。南部地区气候温和,虽然口味比较一致,不会随节气变换而变动。但南部地区流动人口多啊,这些人还是泡面的主要消费者。
对于泡面厂商来说,日本、韩国这样的市场可以算成是消费习惯单一的大规模市场。市场整体饮食习惯趋同,只要提供不同口味的泡面就可以满足大部分消费者。
而泡面厂商在中国市场不止要提供不同口味的泡面,还要在同一口味下提供调料不同配比的泡面。
在这种市场态势下,厂商的解决思路就是把调料单独打包,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厂商就可以将一款产品在全国售卖,地区口味差异的问题由消费者手动解决。
评论区里有位朋友在纠结酸汤面的问题,我这里放一下康师傅高管的发言吧。
康师傅副总经理卢宗庆先生在第八届世界方便面峰会高峰论坛上的方言摘录:
接下来举几个例子说明产品研发的过程,首先我们来看中国最西北边的西北,西北做过一个酸汤面,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西北边,所以西北的人喜欢吃点醋。再来,西北人是吃面条很多的地方,做面的时候要加碱,这样能够跟醋综合一下,让胃里头比较舒服。所以醋除了调味的作用以外,还有保持健康平衡之道的动机在里头。所以西北的酸汤面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对于西北人来讲,吃这个东西除了好吃,它还很健康。北京人吃炸酱面,炸酱面就是这样子,它讲究的是菜码要多,酱要多,而且四季皆宜。
东北人喜欢炖菜。所以东北的菜比较简单,炖就成为烹饪的很重要的方法,所以它的炖通常需要荤素搭配,一起下锅,这样饮食下来,大概东北就有很有名的东北八大炖,康师傅为东北人做出了炖排骨,小鸡炖蘑菇,这是他们最经典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