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并不是体系内人员,了解不到更多的信息,只能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来谈谈。
首先建国之初,交通部的职权是负责建设公路和港口,与负责建设和运营的铁道部分别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沿用了国民政府的设置。
交通和铁路的彼此独立维持到1968年。
由于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吕正操出身东北,与张学良颇有瓜葛,于是在文革初期便被斗倒,铁道部部长一职事实上空缺。在1967年一月风暴之后,各地的造反派开始学习上海经验,纷纷起来夺权。铁道部因为派系众多,且地区分布极广,成为了一个造反派夺权的重灾区。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炸毁列车、破坏铁路,甚至是严重伤亡的事故。
导火索是由于1967年齐齐哈尔铁路局的武斗,一个局内分裂成为200多个派系,而且出现了几次严重事故。情况被汇报给中央后,毛泽东主席下指示,要求全国铁路实施军管。随后因为各地“夺权”声浪的扩大,各地交通机构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于是军管的计划扩大到了交通、邮电和铁路三个部委。
而中央文革办公室为了掌控铁道部的势力,也要求成立铁道部文革领导小组。
67年-70年实施军管。军管结束后,交通、铁路、邮电三个部也就理所应当地并为了一个交通部,由原总参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杨杰担任交通部革委会主任。
1975年,邓小平重回中央。在重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铁路、公路、邮电均属与半军管性质,决策需要通过军队和国务院两套班子,不利于重建的快速进行。于是这三个部委便被从原交通部中分隔开,由政界出身的万里和段君毅任先后两届铁道部部长。交通部则仍由军界把持,由福州军区司令员叶生和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曾生担任两届部长。邮电部独立出来后由电信专家王子纲任部长。
所以从1975年起,铁道部和交通部的背景就有了较大差别:铁道部负责铁路建设和运营,领导班子是政界出身,比较靠近改革派的邓小平。而交通部除负责公路运输外,还负责港口建设和航运管理,其领导班子的背景普遍偏向于海军,即军界出身。双方彼此独立并且平级的格局再次确立。
航空业在80年代初开始大踏步发展的时候,被划归入交通部(现在仍然如此)。交通部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地位逐渐升高,除沿革继承下来的海事局以外,又被并入了民航局和邮电局。而铁道部是否能够并入交通部,主要的问题恐怕还是铁道部过于庞大的人员系统:一旦铁道部真的实施并入,最可能的结果是降部为局,这将牵扯很多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更可能的结果是:
1. 保持彼此独立,国务院成立监察小组共抓这两个部位的工作,逐步促进合并;
2. 铁道部率先瘦身,最终成为交通部的一个局;
3. 将铁道部进一步分拆,成为铁路建设局和运营局,再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