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目前的所有答案!!!你们眼界太浅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著(李新主编)、中华书局版《中华民国史》(全十二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十八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八册)、《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尚未编纂完成)
《中华民国史》类似本纪(以时间为纲),“大事记”类似表,“人物志”类似列传、载记(不言自明)、《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类似书、志(不言自明)
相当于正史。
《中华民国史》前言:
《中华民国史》十二卷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完成了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中华民国史》编撰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其时正值“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在那年制订的国家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中,列入了民国史研究的计划。曾经亲历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先生和吴玉章先生,始终关注民国史研究的计划,并曾在1961年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之际重提纂修民国史事。当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以及研究条件的不够周全,这时的民国史研究还停留在科研计划的层面,未及进入实际写作。
1971年,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期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精神,将撰写中华民国史列入了全国重点出版规划,并将民国史的撰写任务交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负责组织进行。为此,近代史研究所在1972年组建中华民国史研究组(1978年改称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由李新先生负责,拟订了编写多卷本《中华民国史》和《中华民国大事记》、《中华民国人物志》、《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资料)》的编撰计划。
……
大事记前言:
《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工作,始于1972年9月。当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精神,近代史研究所接受了编撰中华民国史的任务,随后,在李新先生的组织和领导下,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组(1978年改称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拟订了编写多卷本《中华民国史》和《中华民国大亊记》、《中华民国人物志》、《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资料)》的编撰计划。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术研究事业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负责大事记编撰工作的同志们仍然尽心尽力,在1973年12月编辑完成、由中华书局内部出版发行《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一辑。其后,我们不断积累研究的成果(至1990年共计出版《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31辑),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工作,于1997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
《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者,主要是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也有一些室外和所外研究机构的学者,先后参与其事者有50余人,还有20余人参与审订与校阅。
人物志前言:
《中华民国人物传》的编撰工作,始于1972年9月。当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精神,近代史研究所接受了编撰中华民国史的任务,随后,在李新先生的组织和领导下,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组(1978年改称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拟订了编写多卷本《中华民国史》和《中华民国大事记》、《中华民国人物志》、《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资料)》的编撰计划。
……
《民国人物传》的作者,早先主要是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随着收录人物的不断增多,作者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先后参与其事者有近百人,而在晚近出版的各卷中,邀约的外稿已经占到多数。对于海內外民国史研究专家学者给予本书编撰的热心支持,我们一向心存真诚的感激!正是由于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才使本书得以最终完成,并保证了所撰传稿的学术质量。
……
2005年,《民国人物传》原计划编撰的12卷由中华书局全部出齐,共收入传主861人,篇幅约380万字。
这套继承了中国古代修史传统写法的通史,以纪、传、编年为主要形式,分为《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三部,用2100万字,记述了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55年的历史。
……《中华民国史》第一卷一出来,就遭到了台湾方面猛烈抨击,认为政治色彩浓厚,评价有失偏颇。
这怪不得台湾“反应强烈”,因为“修史”这个工作从来不修“当代”只修“前朝”,一般来说,“修史”代表着一个朝代的终结,宣布修史者的合法与正当。更何况当时还是国家下令,召集体制内学者集体进行这项工作,更有“官史”的味道。
……
……
比如书中承认国民党是当时的合法政权。其在抗战正面战场的作为在篇幅上大于敌后战场。从《中华民国史》第9卷(1937-1941)的目录来看,第二章《抗战爆发初期的对日作战》、第四章《正面战场的继续作战》和第六章《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除个别小节穿插了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战事外,用了约140页篇幅讲述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
专门讲述敌后战场的除了第七章《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39页篇幅外,在第二章中有20余页篇幅的专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推进与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