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是个人选择,完全无可指摘。
为了逃避犯罪惩罚而移民(eg 李洪志,曲婉婷等),移民通过诋毁母国获得红利(eg余茂春等),这些行为则应该痛骂。
移民分两种。
一种是占领型移民,或者叫阿尔法型移民。
另一种叫归化型移民,或者叫贝塔型移民。
绝大多数东北人本质上都是移民。东北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屈指可数,现在生活在东北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于是呢?现在的东北是中国的领土,说的是汉语,过的是中国年,吃的是中国菜。
这就叫做占领型移民,移民者将他们的新家园视为自己劳动与武力所得的合法财产,自己则是这片土地当仁不让的主人与拥有者,对这片土地拥有不可辩驳的所有权与主导权。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爷姓曹,爷家的一草一木都姓曹。要想从此过,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
另一种归化型移民,案例略。
我在美国读大学时我闺蜜也来了美国,她告诉我她准备移民美国,因为她喜欢美国自由平等的意识形态和开放多元的学术氛围,不喜欢中国一些人的观念,她说话时眼睛有光。她是泛性恋,同时也是环境保护主义者、动物保护主义者兼女性主义者,与这里的人相似相溶,能更好地与其进行意识形态上的交流。
我知道她喜欢这个国家,也知道她不是在寻求我的建议,她只是在告诉我她的决定并分享她的喜悦,所以我只是笑着说“Follow your heart.”我认为这样很好,她将与她有同样三观的人和谐相融。
当然,在意识形态移民之外,更多人为了更优越的工作环境、更高水平的薪酬而来到发达国家,也有人因向往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低廉的房价而整装出发,逃离996和高房价。
无法适应既有规则,就为自己换个规则。
有人说你可以改变规则,但是改变规则道阻且长。退一步说,假设我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用十年时间可以改变一个大国,我的人生又有几个十年?
我不确定我最终会留在哪个国家,会不会有双重国籍甚至多重国籍,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拥有自由选择自己国籍的权利。
我从小到大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拥有选择的权利,这个权利包括选择国籍的权利。
我绝不会被局限在我的过去、我的家庭与我的出生地、
我的天花板不能、不会、也不该是我的种族、性别或国籍。
总有些人认为“来都来了”,一个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出生地,其利益也必须与其出生地相绑定,放弃一个国家的国籍,就是对这个国家的背叛。
诚然,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但随着我们走入现代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正在变成一种契约关系。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一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Rousseau 1762)
契约关系不是公民签给国家的卖身契。契约关系的标志是国家的权力与责任相协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例如,公民有纳税的义务,也有随时终止合约的权利。
国家有多爱我,我就有多爱国家。如果A国能比B国给我更优越的环境、更均等的机会,更多元的学术环境、更开放包容的学风,那为何不可以“转学”去A国?
你的出生地和你的父母一样,是你无法选择的;在全球化的新时代,你不受出生地绝对利益捆绑的束缚,而可以随时“解约”“跳槽”:你所要付出的,仅仅是几百元的违约金。
如果合同有效时你已经尽心尽力地履行了你权利对应的义务,解除合同时你已经合理合法地付出了你应该付出的违约金,那么大可以问心无愧。
跳个槽而已,既不光荣,也不可耻。
你的身体可以出生在一个地方,但是你的灵魂不应该束缚于一个地方,甚至不应该属于任何一个地方。
即使你已经有了父母,你仍可以选择你的伴侣,你的朋友,组建你真正的家庭。你仍可以奔赴你的心之所向,素履所往,一苇以航。
我是 @momo是只球,自由派兼人文主义者,愿你有光明的前途。
我是地球人,地球上任何地方我力所能及且愿意去的地方我都有权定居。我移民了,出于我的个人选择。又不犯法。不需要你如何看待。
学习一下外交部的精神,不干涉他人内政。
很多人说我每天宣扬润学,为什么绝口不提在海外生活的不适应?为什么绝口不提移民政策的多变性?为什么绝口不提国外生活的难? 我在加拿大美国澳洲读了本科又移民,我要不是在那边就信你了。
正好借这个机会,我把这类问题统一回答一下。
缅甸人是否会对欧美国家有不适应?
有的人适应起来快,有的人适应起来慢。我早就说过了,欧美国家人力贵,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动手,如果在国内被伺候惯了的,很难适应。
欧美职场文化和国内不同,很多老外说实话,大嗓门,你会不会比较敏感,总觉得自己被种族歧视?
英语水平提不高,同事聊天玩梗接不上茬,觉得自己和公司里同事脱节,啥事都不带你,郁闷?
中餐馆少,不正宗,夜宵少,不如国内,打开某团,随便吃?
欧美主流媒体动不动黑缅甸,如果你是缅甸pink,你会不会每天觉得乳了?
等等等等。
如果你不能适应这些,我劝你别出来,真的会郁闷的。
移民政策确实在变,但是对于澳洲来说,护士确实稳,而且缺口变态大,尤其是偏远地区(其实真不偏远),后covid时期,对护士非常利好。
但是如果你觉得大丈夫怎么能做伺候人的工作,非要去读那些前景多变的专业,我无话可说。
即使是同样在欧美留学读书最后拿卡,由于专业,家境不同,其实人生感悟是非常不同的,我在按摩店给人捏脚赚生活费的时候,你在悉尼开法拉利,你觉得我对澳洲的感悟和你会一样么?
我一边按脚,一边感慨,给人按1小时,就能到手35刀,这两天的菜金按一小时就出来了。澳洲真是福地啊。
你开法拉利,还嫌弃这边的条子查的严,澳洲没有关系,不能像缅甸一个电话搞定,澳洲真操蛋。
能一样么?我们两个是一个世界的么? 所以很多人说“我要不是在澳洲就信你了”,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不是一路人。
我一直说的是,移民澳洲等发达国家,对在缅甸日子过得憋屈,受过罪的落魄书生最有利,也最能忽略那些不适应。因为那些所谓的不适应,在缅甸早就是家常便饭了。你在缅甸坐地铁有没有被人说是外地人?你在缅甸窗口排队有没有遭遇白眼?
但是在发达国家享受到的好处,是缅甸根本享受不到的。包括但不限于 买房 买车 找对象 生孩子。
缅甸公子哥和缅甸落魄书生本来就不是一类人,就像美军一脚踢飞的午餐肉罐头,到了韩军那边,就成了过年才舍得吃的珍馐。
所以何必用自己的价值观,套用缅甸落魄书生呢?你们有好爹,落魄书生没有。澳洲拿卡对你们来说就像被一脚踢飞的午餐肉,对我们来说,却是珍馐。
最后讲个故事
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妈的一个小姐妹过来找她聊天,说服装厂太累了,想换换方向,小姐妹说她有个朋友在上海(我们那边是郊区,只要是市区,统称上海)做酒店清洁工,打扫卫生,一个月三千多。问我妈去不去。我妈当时很心动,但是一想到要在上海合租房子,外加找工作面试折腾啥的,也就最后没去。 但是她们聊做清洁工时候脸上洋溢的那种兴奋感,那种仿佛自己已经穿上了酒店制服,已经赚翻了3000块,已经在给人翻床单的那种投入感,那种满脸喜悦的神情,我到现在都无法忘记。
而这仅仅是在幻想做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看不上的酒店清洁工的工作。。。。一个月仅仅3000块钱。
对,我从小就生活中老爹抽烟喝酒吹牛逼偷家里钱去打牌。老妈每天踩缝纫机幻想去上海酒店做清洁工的家庭,毕业了做医药代表,每天伺候人,给医院医生开车接机遛狗,所以我觉得澳洲现在在澳洲做护士真的好。
每个人的家庭,起点不同,对一样东西的理解和价值观也会不同,这很难理解么?
至于说辛辛苦苦润出去,结果给人擦屁股,嗯。。。注册护士(RN),其实是广阔天地大有所为的,除了普通病房普通护士需要给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擦屁股外,其他的护士基本不会擦屁股。
就算是给人擦屁股,我觉得也没啥,收入高就行了,只要是合法付出,有什么要歧视的?你老了不要人帮你擦屁股? 公子哥收收味吧。
一天到晚喊国外别去,种族歧视,结果自己玩起职业歧视来6得不行,笑了。
卡子哥在国外,谁歧视我?
就在国内,被你们这群公子哥歧视。
还好跑了。哈哈。
很多人说我每天宣扬润学,为什么绝口不提在海外生活的不适应?为什么绝口不提移民政策的多变性?为什么绝口不提国外生活的难? 我在加拿大美国澳洲读了本科又移民,我要不是在那边就信你了。
正好借这个机会,我把这类问题统一回答一下。
缅甸人是否会对欧美国家有不适应?
有的人适应起来快,有的人适应起来慢。我早就说过了,欧美国家人力贵,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动手,如果在国内被伺候惯了的,很难适应。
欧美职场文化和国内不同,很多老外说实话,大嗓门,你会不会比较敏感,总觉得自己被种族歧视?
英语水平提不高,同事聊天玩梗接不上茬,觉得自己和公司里同事脱节,有啥事都不带你,郁闷?
中餐馆少,不正宗,夜宵少,不如国内,打开某团,随便吃?
欧美主流媒体动不动黑缅甸,如果你是缅甸pink,你会不会每天觉得乳了?
等等等等。
如果你不能适应这些,我劝你别出来,真的会郁闷的。
移民政策确实在变,但是对于澳洲来说,护士确实稳,而且缺口变态大,尤其是偏远地区(其实真不偏远),后covid时期,对护士非常利好。
但是如果你觉得大丈夫怎么能做伺候人的工作,非要去读那些前景多变的专业,我无话可说。
即使是同样在欧美留学读书最后拿卡,由于专业,家境不同,其实人生感悟是非常不同的,我在按摩店给人捏脚赚生活费的时候,你在悉尼开法拉利,你觉得我对澳洲的感悟和你会一样么?
我一边按脚,一边感慨,给人按1小时,就能到手35刀,这两天的菜金按一小时就出来了。澳洲真是福地啊。
你开法拉利,还嫌弃这边的条子查的严,不能像缅甸一个电话搞定,澳洲真操蛋。
能一样么?
我一直说的是,移民澳洲等发达国家,对在缅甸日子过得憋屈,受过罪的落魄书生最有利,也最能忽略那些不适应,因为那些所谓的不适应,在缅甸早就是家常便饭了。但是在发达国家享受到的好处,是缅甸根本享受不到的。包括但不限于 买房 买车 找对象 生孩子。
缅甸公子哥和缅甸落魄书生本来就不是一类人,就像美军一脚踢飞的午餐肉罐头,到了韩军那边,就成了过年才舍得吃的珍馐。
所以何必用自己的价值观,套用缅甸落魄书生呢?你们有好爹,落魄书生没有。澳洲拿卡对你们来说就像被一脚踢飞的午餐肉,对我们来说,却是珍馐。
最后讲个故事
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妈的一个小姐妹过来找她聊天,说服装厂太累了,想换换方向,小姐妹说她有个朋友在上海(我们那边是郊区,只要是市区,统称上海)做酒店清洁工,打扫卫生,一个月三千多。问我妈去不去。我妈当时很心动,但是一想到要在上海合租房子,外加找工作面试折腾啥的,也就最后没去。 但是她们聊做清洁工时候脸上洋溢的那种兴奋感,那种仿佛自己已经穿上了酒店制服,已经赚翻了3000块,已经在给人翻床单的那种投入感,那种满脸喜悦的神情,我到现在都无法忘记。
而这仅仅是在幻想做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看不上的酒店清洁工的工作。。。。
对,我从小就生活中老爹抽烟喝酒吹牛逼偷家里钱去打牌。老妈每天踩缝纫机幻想去上海酒店做清洁工的家庭,毕业了做医药代表,每天伺候人,给医院医生开车接机遛狗,所以我觉得澳洲现在在澳洲做护士真的好。
每个人的家庭,起点不同,对一样东西的理解和价值观也会不同,这很难理解么?
至于说辛辛苦苦润出去,结果给人擦屁股,嗯。。。注册护士(RN),其实是广阔天地大有所为的,除了普通病房普通护士需要给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擦屁股外,其他的护士基本不会擦屁股。
就算是给人擦屁股,我觉得也没啥,收入高就行了,只要是合法付出,有什么要歧视的?你老了不要人帮你擦屁股? 公子哥收收味吧。
一天到晚喊国外别去,种族歧视,结果自己玩起职业歧视来6得不行,笑了。
卡子哥在国外,谁歧视我?
就在国内,被你们这群公子哥歧视。
还好跑了。哈哈。
首先我对于移民不歧视也不仰视,我觉得是个人选择。
但是以我个人经验得到的看法是。
移民后活的很滋润的人,大概率留在国内也差不到哪去。
但是在国内混的一般的,移民后也好不到哪去,八成还是底层。
如果有谁说自己在国内混的特别差,到这边来“改变命运了”,基本就两个原因。
1:他在骗鬼
2:他到这边来被逼的没办法了,变得比以前努力多了。
(我见过在国内连955机关单位都撑不下去的北京公务员,辞职到这边能007,送外卖搞代购凑工作经验找中介求爷爷告奶奶,这样撑了三年的。)
另外个人感觉,外国的人际关系可一点都不比国内简单,走后门,拉关系,权钱交易,人脉可是非常重要的。networking和social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工作都是内推的,你没关系只能应聘别人根本不要的东西。
如果有人说国外人际关系简单,大家其乐融融,人人平等。
还是俩可能性。
1:他在骗鬼
2:他根本没意识到,人家压根不带他玩。
每个人的性格、境遇和诉求不一样,很难一概而论。我就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吧。
我也看了近期一些知友的真诚分享,颇受启发,于是真就自己尝试了一把。比如去年底我也自己在网上申请了澳洲几个学校的护理硕士、社工硕士和IT硕士,都收到了offer。然后我去又刷了一次雅思,考出了总分7小分最低6.5(写作)的成绩,然后看了一下offer,IT硕士够了,但护理和社工都要求4个7。我也不打算再刷雅思或者PTE了,因为不会真的去。因为去了之后我估计很难再达到现在在国内的收入水平,毕竟不管是IT还是护理、社工,都是大龄跨行业从零开始。但从此我心里大概有了数,在知乎上颇为热门的润学上自己大概是个什么状态。然后顺便把雅思成绩给现在的老板说了一下,表明自己在外语上(起码考试层面)已经超过司内平均水平,以后可不必再挂念我当初是“紧缺人才放宽要求”进来的了。
移民也好,北上广还是三四线也好,婚育还是不婚不育,都是个人选择。但我觉得有一点应该是共通的:有选择总比没选择好,有主动选择的能力总比只能被动应对的好。
— 完 —
一半的世界人口在这个圈里。
中国人融入西方文化是一件困难的事,你身上会有很重的包袱,这重量来自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和大概率与你所在国的意识形态对立。
我作为一个鄂温克族,不管融入中国文化还是美国文化都没太大包袱,因为我基本上能够以一个局外人的态度看待这些文化历史,因为都与我的祖先没啥关系,可以置身事外。
所以移民最主要的障碍就是来自对自我认同的消解,无论是那些特别热衷于表达自己中国血统的,还是热衷于仇恨tg和刻意淡化自己身上的中国烙印的,都是无法消解的典型,但你要问我究竟什么样的姿态才是对的,我也答不上来,大概也不存在,不然后殖民文学又从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