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争论就很激烈,工程没有上马。随着国家的发展,三峡工程重又提上议事日程。但反对方仍然提出了经济、技术、安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这些反对意见,政府并没有否定,而是组织专家逐一地调查、核实、评估、论证,使设计和施工做得更精更细,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建设。而任何一项大的工程总会有不同意见的。对三峡建设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泥沙问题。在泥沙问题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水库是否很快被泥沙淤满而失去作用?在回水变动区内泥沙淤积是否影响航道和港区,重庆港是否会变成死港?泥沙长期淤积,对重庆市的防洪水位有什么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在三峡工程研究中,历来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在重新论证过程中,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泥沙专家,动员了全国主要的泥沙研究和试验力量,采用了现场调查观测,数学模型计算,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等方法,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不会淤成泥库。库尾和坝区的泥沙淤积,可以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治理不会影响航道、港口和建筑物的安全。水库长期运用后,在上游干支流都不建水库的情况下由于泥沙淤积末端上延,对重庆市会有些影响,在运行100年以后对重庆朝天门百年一遇洪水水位是有所影响,但随着100年内上游干支流的建库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泥沙入库量将大幅度减少,对山城重庆就不会有影响了
第二,关于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稳定问题。兴建三峡工程,在水库蓄水后是否会引起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滑坡,影响工程安全和造成长江航运的中断
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经过专家对三峡水库和大坝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主要断裂规模和分布,以及考虑历史发震情况的研究,认为三峡坝区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轻微,建库后虽不能排除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影响到坝区的最大地震烈度不会超过6度,低于三峡工程采用的抗震烈度。因此即使发生最大的诱发地震,也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关于水库库岸稳定问题,在重新论证中,得出的结论为:即三峡水库库岸主要由坚硬、中等坚硬的岩石组成,总体稳定条件是较好的。沿干流库岸大中型滑坡、崩坍体已经查明,少数潜在可能失稳的滑坡崩坍体,离大坝最近距离有26公里,如发生滑落,经计算也不会影响航道和大坝的安全。
第三,关于战时大坝安全问题。三峡工程坝高库大,总蓄水量为393亿立方米,人们担心,如果一旦发生战争,大坝遭到破坏,如此巨大的水量,将会使长江中下游遭受难以想象的灾害。
对于这个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曾配合总参工程兵部、国防科工委对三峡工程的防护、溃坝、洪水演算及模型试验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重点是大坝在遭受核袭击时可能溃坝造成的影响。在重新论证中,经过专家多次讨论研究,并重新做了很多溃坝模型试验。
大家一致认为,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低孔,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也相当大,在战前可迅速提前放空水库,降低水位运行;水库是个长五六百公里的狭长河道型水库,不是人们想像的“一盆水”,坝下游有长达40多公里的狭谷,可以约束洪水;万一大坝遭受核武器袭击溃决,可将损失限制在沙市以上的局部地区,不致影响荆江大堤的安全,对荆北、洞庭湖和武汉地区无大影响,决不会形成“三江两湖人们尽成鱼鳖”的可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