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台湾旅游的时候,看一个张学良的纪录片,旁白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囚禁张学良使其错过抗战,是蒋介石对他发动西安事变最大的惩罚。
张学良失去了自由的同时,也永远地被钉上了不抵抗的标签,再也没有机会亲手摘下来!
高晓松曾经在晓松说这个节目评价过张学良,说是一次聚会上吧,大家都想听听张学良叙述一下往事,也许能听到一些秘史,结果张学良从头到尾说得只有女人,让高晓松大跌眼镜,怎么这么老了还是一个好色的老头啊。高晓松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但是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张学良当年的所作所为不管好坏,都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他怎么会和你们这些后辈小孩回顾当年的那些往事呢,只有在天堂地狱,见到毛蒋,见到老张的时候,他才会一桩桩,一件件地从头到尾把自己的人生娓娓道来…
当时来看,主要意义奠定了蒋介石抗战领袖的地位。
在西安事变中,全中国所有势力第一次发现,老蒋居然有如此之高的威望。。。。
至于后来发生的事,老实说,超出了当时所有人的想象力极限。。。。
一、
很多年后,毛泽东回忆起1935年9月9日,依然觉得是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那时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不久,就出现到哪里去的争论,四方面军的张国焘想南下建立根据地,而在遵义会议得到大家认可的毛泽东,则坚持北上打通国际通道,争取苏联援助。
两方人马怎么都谈不拢,张国焘便发电报给陈昌浩,准备用党内斗争的方式解决问题。
其实就是要夺权嘛。
电报传到叶剑英手里,他感觉这事不得了,赶紧跑去告诉毛泽东,让他尽快想办法。
红四方面军有8万人马,红一方面军只有不到1万人,张国焘想用武力解决问题,毛泽东能有什么办法。
9月9日深夜,毛泽东带着中央机关、彭德怀的三军团离开驻地,又在俄界汇合林彪的一军团,才把红一方面军收拢起来。
他们把军队番号改为陕甘支队,单独北上寻找出路。
8天后,陕甘支队攻克腊子口,进入甘肃岷县的哈达铺,准备好好休整一下,再决定前路该怎么走。
毛泽东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搜罗书和报纸,除了缓解行军途中的寂寞无趣,还可以了解当地新闻,以及最近的时局消息。
毕竟不了解最新的时局消息,相当于闭门造车,很容易判断失误的。
哈达铺是个穷地方,除了一些旧报纸什么都没有,毛泽东叹口气,有总比没有好,凑合着看看吧。
可正是在这些旧报纸上,毛泽东看到一条消息:“全陕北二十三县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
震惊了。
他知道陕北有红军,原本以为只是些游击队而已,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没想到居然还有根据地,而且规模还不小,完全出乎意料啊。
毛泽东和同志们开会商量,做了一个决定:到陕北去。
他们休整完毕继续前进,击退敌军追击翻越宁夏的六盘山,终于在一个月后抵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一年的悲壮行军。
在翻越六盘山的时候,毛泽东望着天高云阔的苍茫大地,心情激荡的填了一首《清平乐》: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经过数次战斗,这支红军就剩下7000人了,毛泽东还认为长缨在手,想着缚住苍龙,心可真大。
结束长征不久,陕甘支队和徐海东的十五军团会师,重新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合计兵力1.3万人左右。
看起来红军的力量壮大了不少,但作为一支武装力量来说,还是太弱小了,即便红军的战斗力再强,又能经得起多久消耗。
而就在红军向陕北前进的时候,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己亲自兼任司令,张学良以副司令的身份,指挥20万东北军围剿红军,此外还有杨虎城的3万人、马鸿逵和马步芳的2万人马。
硬拼肯定是拼不过的。
红军想在陕北生存下去,必须另辟蹊径,寻找另一种解决危机的办法。
毛泽东发现,能摆脱危机的似乎只有一条路:
抗日。
二、
为什么说抗日是一条出路呢?
因为经过“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已经占领东三省和热河,再加上驻扎在华北的2万中国驻屯军和伪军,日本势力遍布黄河以北。
原本列强互相制衡的局面被打破,日本成为一家独大的侵略势力,只要日本做好准备,随时都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中国人猛然发现,亡国灭种的危机就在眼前啊。
想挽救亡国危机,唯一的办法是中国人团结起来,放下纷争抵御外侮,不管内部有什么矛盾,先把日本赶走再说。
谁要是敢说不抗日,就是自绝于人民和祖宗,出门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也就是说,抗日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属于一种绝对的政治正确。
既然要团结起来抗日,那么中国人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便是继续发动内战。因为内战消耗的是中国力量,得利的反而是虎视眈眈的日本。
谁要是继续打内战,也就失去了民心。
偏偏蒋介石的战略是“攘外必先安内”,在蒋介石看来,国内遍地诸候党内派系林立,怎么可能团结起来抵抗日本?
只有把诸候和派系都扫平了,蒋介石才能保持独一无二的地位,把所有资源用来抵抗日本侵略。
这是蒋介石的思路。
但是其他诸候和派系不同意啊,蒋介石的安内,可不就是要消灭我们嘛,凭什么蒋介石能逍遥自在的活着,我们就得领盒饭?
于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站在抗日的大旗之下,破口大骂蒋介石:“你丫别消除异己了,赶紧和我们一起抗日吧,千万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啊。”
诸侯们的抗日呼声,让蒋介石在舆论上灰头土脸,他不能说抗日是错的,更不能明说先把诸候扫平了再抗日。
那就更没有合法性了。
所以围绕“抗日”这个主题,中国的势力又分成两大阵营,不论为公或者为私吧,总之是泾渭分明。
此时的抗日,不仅是解决中国危机的出路,也成为国内各派势力的武器,只要扛起抗日大旗,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抗日也是苏联的希望。
当时希特勒是纳粹德国的元首,正在埋头搞发展,国力一天比一天强,征服欧洲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
欧洲是苏联的重心,万万不能有失,斯大林的工作重点也在防备德国,但是日本的野心也不小,现在侵略了东三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北上进攻苏联了。
斯大林希望中国能积极抗日,在东亚大陆拖住日本的进攻势头,千万别想不开北上找苏联的麻烦,要不然苏联就得两线作战了。
1935年7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代表大会,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会议精神,起草了一份《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国内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中央和红军到陕北不久,也发表了《抗日救国宣言》,说不论任何政治派别,只要反蒋抗日,都可以合作。
1935年12月,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定下“抗日民族战争”的路子,毛泽东还写了一篇《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目前是大变动的前夜,党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以前那种阶级斗争的路子,暂时放弃了。
国内希望抗日、国际希望抗日、各派势力为了生存也要抗日......那么抗日就成为时代主流趋势。
这时候继续阶级斗争和打内战,肯定不会得到任何人支持,大家都会说,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们这么折腾不是帮日本人嘛,呸。
顺应人心,永远是没错的。
毛泽东和中共的翻盘之路,便是扛起抗日大旗,和其他势力结成同进退的统一战线,挫败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谋划。
除了为国家找出路,也为自己找出路。
这么说可能不是很伟光正,但仔细想想也没什么,毕竟成功者总是不约而同的契合时代需要。
他们判断时代风向为己所用,然后把自己融入时代脉络里,最后用能力和才智引导时代走向,实现绝地求生的人生逆袭。
典型的理想照进现实啊。
三、
既然出路已经定下来,接下来就要看如何操作了。
围剿陕北红军的几十万军队里,马鸿逵和马步芳是祖传的西北军阀,不可能轻易改变立场,张学良是曾经的副总司令,也挺难搞,只有杨虎城是个野路子。
他是陕西刀客出身,多年征战一路升到17路军总指挥,基本和蒋介石没有任何关系,属于典型的杂牌军+旁系。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安的就是杨虎城这种人,让他参与围剿红军,就是让杨虎城和红军互相消耗,等消耗的差不多了,蒋介石顺势撤销番号。
蒋介石想干嘛,杨虎城心里很明白。
而且杨虎城是个热血汉子,几年前就想拉着队伍到华北抗日,无奈蒋介石不允许,万一17路军脱离掌控怎么办?
杨虎城为了保存实力控制地盘,就不愿意和红军打仗,做为中国人又有抗日的诉求,所以他对于“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思路,有很强烈的认同感。
判断出杨虎城的心理,毛泽东下手了。
1935年11月,也就是刚到陕北不到1个月,毛泽东写下亲笔信交给汪锋,让他去西安联络杨虎城,并且提出一个口号叫“西北大联合。”
毛泽东的信,正是杨虎城想要的。
几乎没怎么考虑,杨虎城就同意“联共抗日”,和红军站在一起。不过双方是第一次合作,具体细节还需要再谈。
直到1936年4月才达成一系列协议:红军和17路军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并且在杨虎城部设立秘密电台、17路军帮助红军运送物资、同时抗日救亡。
最后一项是以后的事,前三项才是红军目前最需要的。
实力弱小的红军,在陕北找到第一个帮手。
稳住杨虎城,下一个就是张学良。
原本张学良和蒋介石穿一条裤子,哥俩好的要死,别人怎么拆都拆不散,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俩基友呢。
其实张作霖被炸死以后,不到30岁的张学良,除了看重蒋介石的英美背景以外,对蒋介石更有一种类似于父兄的心态。
可蒋介石对张学良不是这样的。
张学良对于他来说,不是一个年轻14岁的弟弟,而是手握30万重兵的独立军事统帅,和李宗仁、阎锡山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关系远近而已。
但凡有机会消灭张学良的势力,蒋介石绝对不介意背后捅一刀。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的地盘没了,可是军队还在,只要东北军依然团结在张学良周围,蒋介石就不放心。
不如让他们去剿共吧。
1935年9月,张学良被调到陕西围剿红军,原本他还信心满满,认为红军不过是一群土包子,有什么难搞的。
结果出乎张学良的意料。
东北军110师在劳山被歼灭大半,107师在榆林桥惨败,109师在直罗镇被红军全歼......自从东北军到陕西剿共以来,还没打过什么胜仗。
张学良都傻了,一群土包子这么牛逼吗?
他以为红军很好打,没想到是块硬骨头,怎么都啃不下来,张学良觉得事情不简单:“东北军损失惨重,那我还怎么立足?”
而且丢失东三省以后,张学良和东北军的抗日热情特别高,毕竟父老乡亲都在东北,他们这些东北子弟还在关内游荡,总不是那么一回事。
于是“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也成了张学良的诉求。
当时红军抓了一堆俘虏,其中有个团长叫高福原,曾经是张学良的卫队营长。彭德怀和高福原谈了两天一夜,说不要打内战了,反正你们也打不过,不如联手抗日吧。
成功说动高福原。
高福原说,我们都想打回东北,关键是张学良的态度,要是张学良愿意和红军合作,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彭德怀给了他200块钱,让他回去做说客。
高福原回去以后,向张学良说了红军的态度,并且把联合抗日的政策告诉张学良,让他拿主意。
正好张学良在南京开会的时候,专门去上海找人联系中共,想拉关系,现在红军竟然主动找上门来,那还等什么呢,赶紧同意呗。
从此以后,红军和东北军白天在战场上假打,朝没人的地方放几炮了事,晚上就在一起搞联欢,而且红军唱的还是《松花江上》等东北歌,唱的东北军人眼泪汪汪的。
就跟汉军夜唱楚歌似的。
毛泽东又给王以哲、于学忠等军长写亲笔信,说我们都是自己人不要打仗啦,以后要合作抗日等等。
这样上层和下层双管齐下,东北军也统战过来了。
1936年4月,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天主教堂谈判,正式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并且在东北军设立秘密电台。
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成为三位一体的西北联合团体。
不到半年时间,不知前路在何方的7000红军就化解危机,只等最后一步,就能逆袭翻盘。
四、
张学良和杨虎城私下联系红军,蒋介石当然知道。
事实上,蒋介石也在联系红军。
早在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他就命令陈立夫和中共建立关系,并且让驻苏武官邓文仪和王明谈判,建议一种新的国共关系。
估计他以为红军剿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用政治手段压制中共,然后腾出手来做别的事情,比如扫平其他诸候之类的。
原本国共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大部分条件都达成共识,但蒋介石要求红军师长以上一律解职,最多保留3万红军。
毛泽东一个条件都不答应,他明白只要答应蒋介石的条件,可能转头就被暗害了,而且他要求红军不仅不能减少,还要扩充。
谈不妥也就拖下来了。
但是张学良和杨虎城私下联系红军,蒋介石不能忍。
因为在蒋介石看来,张学良、杨虎城和红军组成三位一体,属于明目张胆的拉山头,不仅红军剿不灭,还培养出一个更强大的反对势力。
于是,蒋介石一边联系红军,一边让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红军,想让三方势力自相残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张学良有点窝火。
明显打不过红军,你蒋介石还逼我们打红军,不是清除异己是什么?而且我们的诉求是立刻停止内战,团结起来抗日,你丫还要继续打内战,到底什么意思?
蒋介石要“攘外必先安内”,全国人民和各方势力要立刻抗日,这又是两条抗日路线之争了。
尽管蒋介石有自己的道理,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抗日是民心所向,不论是全国人民,还是红军和张学良杨虎城,都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
这么一对比,让蒋介石的政治很不正确。
张学良数次向蒋介石诉苦,不要打红军了,团结起来抗日吧。
蒋介石跟王八吃秤砣似的,死活不答应,还说什么红军近在眼前,日本远在天边,现在最大的威胁是红军,谁要是想着去打日本,就是汉奸卖国贼。
明显是说给张学良听的。
而且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系红军之后,蒋介石已经调中央军逼近陕西,想让中央军进来剿共,再把东北军和17路军调到河南安徽一带,慢慢分化瓦解。
蒋介石的权术很溜。
不过权术玩的再溜,也没有张学良生猛。
1936年12月11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听说,调他们去河南安徽的命令已经准备好,就差宣布了。
“三位一体”的局面一旦被拆分,大家都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不如最后一搏吧。
12日凌晨,西安事变爆发。
张学良命令2个卫队营奔赴华清池,活捉蒋介石,天亮时带回西安城,蒋介石折腾一晚上,丢了一副假牙,摔断一节骨头,落下拄拐杖的毛病。杨虎城则封锁西安城,扣押陈诚、邵力子、蒋鼎文等人。
天亮以后,张学良和杨虎城通电全国,宣布抓了蒋介石,并且提出八项诉求: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救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等。
他们在行动之初就给中共发电报,请中共派人到西安共商大计,还问毛泽东和周恩来有什么意见。
其实当时各方的焦点是杀蒋还是放蒋。
中共最初的主流意见是杀蒋。
朱老总表示什么都别考虑,先杀了再说。毛泽东称赞张学良是全国抗日领袖,应该把蒋介石交给人民公审。
可以理解。
国共打了10年,那么多红军战士牺牲在国军枪下,无数党员和家属被无辜杀害,每个党员和红军都和国民党有血海深仇。
而且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推翻蒋介石的政权,现在抓住蒋介石,不杀等什么。
南京的何应钦等人要武力解决,也就是发动军队进攻西安,强行解救蒋介石。
问题是打仗就要死人,万一逼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杀掉蒋介石,恐怕何应钦做梦都能笑醒,可以说,何应钦的本质也是杀蒋。
但社会各界要求放蒋。
罗家伦、梅贻琦、蒋梦麟等知识分子,致电张学良和杨虎城,说他们扣押蒋介石犯错误了。
《申报》、《大公报》等媒体,利用舆论渠道指责张学良和杨虎城,不同意他们扣押蒋介石。
最后连学生们也上街游行,举着蒋介石的画像,声讨扣押蒋介石的行为。
张学良都懵了,“停止内战举国抗日”不是全国共识嘛,怎么发动兵谏逼蒋介石抗日,反而都来指责我呢?
因为社会各界都认为张学良利欲熏心,想扣押领袖夺取权力,甚至引起内战。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只要斯大林表态支持,一切都没有问题。
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最大的倚仗就是通过中共打通苏联关系,希望得到苏联的支持和援助,组建抗日政府。
要是苏联和斯大林不支持,那么所有的希望都是镜花水月。
偏偏斯大林就是不支持。
因为斯大林的诉求是拖住日本,别让日本北上骚扰苏联,至于革命什么的以后再说。
中国怎么才能拖住日本呢?
斯大林觉得,张学良的威望不足以做抗日领袖,中共的力量很弱小不足以信任,只有蒋介石才能整合国内势力,完成拖住日本的任务。
斯大林的意见是放蒋。
毛泽东和朱德等人想杀蒋的时候,周恩来建议问一下苏联的意见,几天后斯大林回电的态度很明确,他说张学良损害了中国抗日统一战线,建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据说毛泽东气的把电报都撕了。
既然苏联和斯大林的态度是放蒋,那西安事变中各方的希望全部落空,接下来就是怎么善后的问题了。
中共放弃杀蒋的诉求,派出周恩来奔赴西安,以第三方的姿态促进和平解决。
南京那边是宋子文和宋美龄到西安,代替蒋介石谈判。
张学良和杨虎城也骑虎难下,只要蒋介石答应他们的诉求,也只能放他回南京。
本来蒋介石死不松口,说张学良玷污了领袖尊严,后来宋美龄和他说,南京戏中有戏,别逞强了,活着回南京再说吧。
蒋介石这才答应八项诉求,承诺不再打内战,以后要以抗日为奋斗目标,并且许下承诺,回南京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回南京后发生内战我负责。
虽然刚下飞机就软禁了张学良,随后拆分了东北军,但西安事变总体还是解决了。
再过一年全面抗战爆发。
五、
现在很多人觉得,张学良不应该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这事也得分开来看。
张学良的本意是送蒋介石回来,蒋介石再心怀感恩放他回去,这样一送一放,可以留下一段佳话,也成全了蒋介石的面子。
他没想到,蒋介石压根不要脸。
正愁逮不住治张学良的机会呢,现在自己送上门来了,正好软禁在南京报仇,顺便拆分东北军以消除心腹大患。
从这方面来说,张学良确实是幼稚。
他以为自己是布局的棋手,其实只是大棋盘上的一粒棋子,除了麾下的东北军,他没有任何博弈的资本。
但要是张学良不送蒋介石,西安事变恐怕不容易解决。
再怎么说蒋介石也是国家领袖,随便被将军扣押,要是不报复的话,很可能给别人造成一种印象,扣押蒋介石没什么大不了的。
国民党内派系众多,如果今天李宗仁把蒋介石扣在广西了,明天阎锡山把蒋介石扣在太原了,后天马步芳押着蒋介石去青海吃羊肉,那不是乱套了嘛。
所以蒋介石为了面子和尊严,回到南京也得发起内战,重新解决西安事变。
而张学良把蒋介石送回来,又被软禁起来,正好全了蒋介石的面子,也不会给其他将军造成不好的印象。
可以说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虽然张学良不是太乐意。
整个“西安事变”中,最大的赢家就是中共和红军了。
原本兵强马壮的8万中央红军,经过25000里长征只剩下7000多人,汇合15军团和2、4方面军,也不过3万多人,而且还困在陕北,面临20多万国军的围剿。
换做其他人操盘,这都是必死的局面。
可毛泽东和同志们判断出时代风向,主动顺应人心,还撩拨时代潮流为己所用,玩了一把绝地反击。
时间进入1937年,陕北根据地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蒋介石也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
被围剿的黑暗岁月结束了。
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然后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12年后就是“百万雄师过大江”了。
其中的转折点便是西安事变。
尽管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个人行为,但这个局,却是毛泽东和同志们做出来的。
这是高手。
西安事变前,中国最大的危胁是什么?
是偏居西北,无枪无兵无钱的TG么?
是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反蒋未成的李任潮么?
是中国内地大大小小的军阀么?
是不努力“剿匪”的张杨二人么?
是原本打算反蒋,结果部下纷纷投降的陈济棠,李宗仁么?
并不是。
是已经占据东三省,获得了能源基地,重工业基地的日本。
是已经开始染指华北,并且在长城会战中重挫东北军西北军阎锡山中央军的日本。
是国民党内蠢蠢欲动的投降派。
是没有骨气的《何梅协定》,《塘沽协定》。
是国民党超烂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
是抓一百个壮丁上战场结果八十个或死或逃在半路上。
是白天发了枪,晚上就把枪卖给土匪甚至卖给日军的国军军官。
所以西安事变是什么?
我觉得是中国的触底反弹。是天佑中华。
蒋介石借抗日终于彻底完整的整编了中国内部所有军阀,国民党借抗日完成了北伐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
事实上抗战前,中国是一个军事联盟政体,而非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参看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西安事变的爆发,间接的促成了这样一个松散的联盟的转变。虽然张杨二人未必会想到。
同时西安事变也为TG赢得了时间。
经历过长征,疲惫不堪的TG。九死一生,破衣烂衫的毛委员,站在延安窑洞的门口,看着东方的天空慢慢变白,慢悠悠的抽着烟。25000里,终于能歇口气了。
西安事变不论是对TG,还是对国民党,对中国,其意义都是正面的。
它是这个古老国度站起来之前深吸的一口气。
抗战胜利之后,仅仅过了六年,那个被日本蹂躏到差点神州陆沉的国家,就在38线和日本的爸爸对杠,还他妈赢了。
你说这是不是触底反弹?
最后一句,是我想了很久,却很久都不知从何说起的话。
是帮助这个国家重新站立起来的那个孤家寡人的语录。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就是下面这一句。
人民万岁!
我写这个回答的时候刚好在读三本书,一本叫《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读。
另外一本叫《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黄仁宇的作品,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还有一本叫《黄河青山》,是黄仁宇的回忆录。
评论的朋友中果粉很多,我没有都放出来,是不想让大家在评论区里吵个没完,并不是因为你们果粉掌握着什么真理。
我认为一个人讨厌一个事物,就转而去投奔这件事物的反面,这是很不明智的。
就像有人讨厌吃饭,就转而去吃土。这是很傻的。
果粉们因为讨厌TG,所以做起了果粉。还有的是讨厌那个湖南口音的毛委员,所以喜欢浙江口音的蒋委员长。我觉得这也是不明智的。
蒋委员长聘请冈村宁次作军事顾问果粉们知道伐?
侵华日军总司令在战后不但没有被绞死,反而成为中国的军事顾问,这件事情果粉怎么看呢?
如果说哪方死的人多哪方功劳大,按这种逻辑推演下去,玩LOL谁送的人头最多谁最牛呗?是这个道理么?
而且国军死伤惨重,与国军军官垃圾的操作密不可分。与国府高官的贪婪无度密不可分。这也有的可洗?
本来不想回应,奈何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随便说说。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和平讨论,维护和谐社会。
在这里摘抄一段黄仁宇书中的原文,黄仁宇对历史人物向来都有理解与同情之感,在书中对于长沙大火他这样写道:
“长沙大火似未经蒋亲自指示,时在1938年11月12日晚间,但是以“焦土抗战”方略对付日军,经过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策划,并且将士兵三人组成一个纵火小队,均已布置就绪。此事甚难使蒋毫不知情,因蒋于11月3日抵长沙,居留十日,并在当地主持军事会议指示机宜,即于12日离开,大火则发生于当晚也。只因纵火过早,日军停在岳州未即南侵,于是湘人抱怨,蒋乃问罪于长沙警备司令及警备第二团团长与警察局长,三人均处死刑。
所谓“高等军法会审”如曾确切执行,恐亦不过徒具形式,因蒋于16日返长沙,死刑已于18日定狱,蒋于22日电行政院长孔祥熙,谓业已执行。”
“如纵火罪确在此三人,或者所判死刑又经过军事法庭凭公定识,又问至使最高统帅感到难关重重?所谓不测之困难为他自己所克复,表示他曾以本人人身之力量干预各事,并以非常手段执行。”
所以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黄仁宇认为长沙大火就是蒋下的令,结果没烧到日本人,事后蒋找了三人顶包。
张学良是什么?军阀,军阀最重要的还是什么?
地盘
有了地盘才有兵有粮草有基地
张作霖会东北军入关帮蒋介石打中原大战?科科····怎么可能,他只会让中原大战打的更爽一些
张学良毕竟是养尊处优,虽然比现在很多人都要优秀的多,我们现在放着上帝视角时候诸葛亮会说他选择错了,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资料,可张学良当时,能看到的资料或者说情报室探查到的资料是很少的,他只能根据这些资料来推断来判断。
我们来捋一捋,中东路事件,蒋说你去吧,我挺你···然后小六子被苏联教做人了,蒋公笑而不语
九一八的时候,小六子大军在关内,又不能像他爹一样知道自己的根是啥,是自己的地盘,地盘在,部队的损失都会补充回来,小六子的选择是什么?打,部队伤亡太大很难补充,地盘抢回来也是元气大伤,自己的结义大哥肯定靠不住,不在后边落井下石就是不错的了。最后决定是保存自己得到兵力。
后来小六子出国以后,在意大利和墨索里尼会面,很是迷上了一段法西斯,大家别看现在法西斯是臭名昭著,那时候特别时髦,是吧,德国从一战一片废墟发展起来了,意大利也算是雄起了一下,国内军犯林立,小六子回国后或真或假的鼓吹法西斯,带兵和红军作战
然后······损失的部队不给补充,被灭的部队番号取消············
小六子再傻也知道不对劲了啊·········
当然也不能说这是错的,取消杂牌军,作为统一的国家这是必须的
但是蒋公干的这事儿吧,实在是小家子气,不大气。当然,我常说蒋介石就是一个很好很好的胶卷相机,这种吞并杂牌的方法从古到今都是这么搞的,但是,世界上已经发展到数码相机了,你还用胶卷相机的方法,要是旁边没有数码相机作为对照的话,还是可以的·······但是旁边···毛图书管理员在看着你·····
国军六十军原来叫六十熊,投了八路以后后来在朝鲜战场能和美帝打的有声有色,有损失就补充还是优先,根本不把你当外人,各路起义的杂牌军对比下以前的待遇和现在的待遇,不久就大家都是人民解放军了。
国民党这里,举一个最小家子气的例子吧,高树勋在敌后抗战八年,给蒋介石保存了一个集团军,然后蒋说你来重庆吧,我给你授勋,结果高树勋刚到重庆,部队就被胡宗南给收编了
把老高气的 啊,直接就投了八路了····
上边是题外话
实际上,对于张学良来说,不管是国家大义还是国恨家仇,甚至就是自己东北军的生死存亡,西安事变已经是不发动不行了。
实际上,如果红军当时是在云南,那估计就是云南事变
如果在广西,那就是桂林事变
我们常说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举个例子就是你被泰森揍了一顿,根本原因就是你根本就打不过他,直接原因就是打到你脸的一拳你没闪过去。张作霖能多闪几下,张学良闪不了几下。
西安事变直接原因是逼蒋抗日啊等等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根本原因,还是胶卷相机的落伍。
这个问题最有资格回答的人是张学良,老蒋不杀他,软禁几十年,大概目的就是让他把西安事变的结果看下去,于是他看到了。
抗日是必然。
出现西安事变是偶然。
这就跟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一样。
把后来的历史归结到西安事变,归结到张学良身上,是特别愚蠢的。他张学良几斤几两,能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顶多也就是起了一个雷管的作用。
所以,你们分析张个人,分析蒋个人,都是无用的,分析的越多错的越多。
只要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那么就一定会出这样的事件,甚至可能直接灭了蒋介石,说白了,蒋所代表的那一批人,是极端反动的一批人,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出卖国家,出卖一切。
西安事变,事实上还给蒋续了十年,否则,就蒋那投降政策,等不到40年,蒋就会被推翻的。我党还在长征路上就对日宣战了,在当时,谁抗日,谁就拥有政治高点。
挪用押金属于可不是赖账,这是犯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