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军成分鱼龙混杂,有封建地主也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也有效忠于这两派的军队,或者独立于他们之外的军阀政客,等等等等,一味地评价好坏那是不可能的,按照国内某些人的理解,白军全是十恶不赦的反革命分子那就很搞笑了,非黑即白的理论不适用于历史评价。
后方公然倒卖外国提供的军用物资,前线官兵公然抢劫普通居民……
这…这不是国府吗?!原来你还有个前辈啊!
哦,苏维埃政府虽然在农民运动方面没中共搞得好,但也比白卫军好得多。
相关内容:
正文以时间作为线索,在将历史资料进行整理编排,方便大家搞明白这段历史的同时,还会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本指导理论,对四个时期的如下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内战时双方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双方采取政策和发起作战的主观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准确认识和评析各种具体事例。
第二,内战时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这决定了双方在战争中的立场和目标,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理解到双方的处境以及采取一些具体策略的原因。
第三,内战时俄国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情况,这一宏观因素决定了双方在战争中面临的客观条件,有助于我们理解战时双方为什么会遭遇一些特殊情况和采取一些特殊手段。
二月革命后,由于波罗的海舰队司令涅佩宁拒绝效忠苏维埃,水兵们便将他当做反革命分子处决了。随后,水兵委员会便开始了对“反革命军官”的清洗,总共有一百多名军官被水兵处决,波罗的海舰队从此完全被水兵控制。
你们军官过去拿绞刑架对待我们革命水兵,那革命后活该被我们杀全家——在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下,群众的思维和作风就是这么简单。
一团乱的革命伊始,当然为后来也显得很乱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别说好几路白卫军了,就连一支白卫军内部的政治派系都极其混乱。
有位南俄白卫军的军官因为在大家都在为“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俄罗斯”战斗时,在酒会上说了句“为了联邦制的俄罗斯干杯”,结果被当成不可靠分子开除出了白军,因为他们的敌人——布尔什维克的国家全称就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然而在仅两个月后,南俄白卫军迫于形势需要,不得不和一票形形色色的反布尔什维克头目结盟,结果“联邦制”的口号又被提了出来,这位之前开除的军官也就重新得到启用。
还是在南俄白卫军里,有位上校在十月革命后没多久就写了本书,请求科尔尼洛夫将军出版,然后他得到批示:“此书过于右倾不得出版”,等到科尔尼洛夫被红军炮兵炸死,邓尼金成为军队首脑之后,他又申请出版自己的那本书,结果得到批示:“此书过于左倾不得出版”。就这样,这位可怜的上校一直没能出版自己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