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发展”可以被理解为现代化进程,那么说“拉丁美洲的现代化进程是漫长而波折的”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说它“缓慢”,就一定隐含着一个比较的语境。显然,这里比较的对象是在近五十年当中取得大量现代化成果的几个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在此,本回答不打算集中于对亚洲新兴国家和拉美国家的比较,也不打算只关注近五十年的状况,而是要立足于拉美地区本身,从独立以来两个世纪的经济增长概况,对“拉丁美洲的现代化进程为何显得漫长而波折”这个问题给出导论性质的梳理。
开始回答之前,先说重点:
1.从世界范围的比较来看,两个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经济的症结不是增长问题,而是分配不平等问题。
2.在增长问题上,两个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经济的主要挑战不是增速慢,而是增长不稳定。
高度的不平等+高度不稳定带来的周期性低迷=发展缓慢的笼统印象
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在过去三十年间似乎很不理想,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更长的时间段上,结果会怎样呢?下表数据来自 Angus Maddison的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View,对拉丁美洲各国及世界其它主要地区同美国进行了比较。比较的起点是1820年(现代经济的指数增长开始出现的大致时间),终点是1998年。美国在历史上各时期的人均GDP水平被设定为基准指数,即100,其它国家/地区的指数体现着同美国的相对水平。
美国是1820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最持久而且强劲的国家。从表中数据来看,可以找到几个明显的发现:
1. 在1820年时,经济水平领先的核心地区,即西欧和美国彼此之间十分接近。其余边缘地区彼此之间也十分接近,都在西欧和北美的40%-50%左右。达到核心地区水平53.4%的拉丁美洲各国是边缘地区当中相对最富裕的。
2. 在1820-1870年间,世界上所有地区都在被美国大幅度甩开。各地区被甩开的程度比较接近。
3. 在1870-1914年间,拉丁美洲是全世界唯一凭借快速增长保持了和美国的相对水平的地区。
4. 在1914-1950年间,拉丁美洲和前苏联是全世界唯二凭借快速增长保持了和美国的相对水平的地区。
5. 在1950-1973年间,拉美主要国家的经济水平开始相对美国下降,但地区整体和美国的相对水平没有变动太多。这一时期是欧洲(包括西欧、东欧和前苏联)各国的上升期。
6. 在1973-1998年间,拉丁美洲地区同东欧、前苏联一同遭遇重创。这一时期是亚洲各国的上升期。
如果我们把这个表拉的更长,也就是列出1998-2018年的近况,那么从整体来说,数据应当和阶段6的状况比较相似。拉丁美洲和独联体国家未能够取得巨大突破,与此同时亚洲国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总体来看,在过去二百年的经济史上,单从增长速度来说,拉丁美洲的表现并不逊色。特别是在1870-1914年的第一个全球化周期当中,拉丁美洲的经济表现同美国一样突出。其中最为成功的国家即阿根廷,已经取得了超越西欧平均水准的经济成就。拉丁美洲经济最为糟糕的其实就是近来的五十年,而这五十年正是亚洲国家崛起的五十年。五十年差不多等于如今绝大多数人的感知范围,因此关于拉美不发达而且长期低迷的印象难免比较流行。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更长远的时间范围内来看,也许就会很容易意识到,当下的繁荣或者低迷代表不了过去,更代表不了无限长远的未来。这句话既适用于拉丁美洲,也适用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
如果说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水平并不低,为什么这一地区仍然存在如此普遍的贫困问题呢?其实很多人都有注意到,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例如墨西哥的人均GDP水平,直到当下还是高于中国的,但是墨西哥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不比中国民众更高。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拉丁美洲社会具有长期、顽固、而且深刻的分配不平等问题。
上图是对1990年代的数据计算出的各国基尼系数的一个整理,该系数体现着各个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其值越接近1(在本图中设定为了100),说明收入不平等越严重。不难发现,拉丁美洲是全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地区。尽管有部分非洲国家,例如南非(Zaf)同样具有极高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水平,但是就地区整体而言,拉丁美洲的高水平是遥遥领先的。持久深刻的社会不平等既是拉丁美洲现代化的背景,也是现代化的产物,更是解释很多拉丁美洲社会状况的关键。为避免扯远,本回答在此并不展开,笔者有计划在将来的文章里详细论述这个问题。
关于“主要挑战不是增速慢”这一点,前文已经有了论述。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拉美地区的整体低迷已经有了改善,除了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几个深陷泥淖的南美国家之外,其余的不少国家,特别是墨西哥,都有不错的经济增长表现。但是在拉美,增长总是伴随着担忧存在,因为拉丁美洲经济长期面临着不稳定的困扰。这种不稳定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外部市场的高度敏感。
在1880年后,随着世界市场的第一次大繁荣,拉丁美洲进入了一个被称作“美好年代”(法:La belle époque / 西:La bella época)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拉丁美洲凭借原材料出口量的剧增获得了强劲的经济增长。然而,1914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冲击了依赖原材料出口的拉丁美洲经济(在1930年,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发生了20%以上的经济负增长,智利甚至达到了40%的水平)。在1930年之后,拉美主要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内向发展,试图通过发展制造业减轻对世界市场波动的敏感程度,大量的国有工业随之诞生。到进口替代工业化极盛的1975年,拉丁美洲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已有27%,和美国的水准相当。进口替代工业化虽然减弱了对外部原料市场的敏感性,却带来了对于资本市场(技术、贷款)的敏感性。在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之后,进口替代工业化已经彻底破产。
拉丁美洲国家在经济政策上呈现周期性的摇摆,这一点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是密切相关的。为了保护和维持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成果,形形色色的尝试总在各国不断发生,但很难取得质的突破。过去两个世纪的困局,还在并且仍将长期困扰拉美。
在当下,拉丁美洲经济还处于一个不稳定带来的低迷期,虽然部分国家已经有了复苏,但是整体上依然很难对未来(无论是接下来的几年还是更久的以后)做出判断。此外,经济低迷状态下围绕严重不平等展开的种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映入中国网民的眼帘。相较于中国在近几十年取得的成就,拉丁美洲在很多方面都显得十分逊色,人们产生“拉丁美洲自古以来就发展缓慢”的印象并不奇怪。但是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低迷和繁荣都不会是永恒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危机、机遇和挑战都是长期存在的。更清醒地了解拉美,或许也有利于我们更清醒地了解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