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历史上杰出帝王的庙号是怎么确定的?如几乎公认综合第一的李世民是太宗,而朱棣是成祖,玄烨圣祖? 第1页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庙号最早是商朝开创的制度,根据史籍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太祖、世祖、太宗、中宗、高宗、世宗等正统庙号。

商太祖:成汤。商太宗:太甲。商世祖:盘庚。商中宗:太戊或者祖乙。商高宗:武丁。商世宗:祖甲。

分歧在于,《史记》记载,商中宗是太戊。《竹书纪年》称,商中宗是祖乙。

这七位君主,也是上古先秦史籍中,商朝历代君主中公认的明君。【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夫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

而商朝对君主的称呼,是生称王,死后称帝,受天命而立。

而根据现代出土的甲骨文卜辞,商朝祭祀时,会将商族的始祖契;商族第七任首领,首次称王的亥;以及商朝建立者成汤(本名:天乙),均称为【高祖】:高祖夔(契)、高祖亥(王亥),高祖乙(成汤)。——或许可以认为,此刻的“高祖”还不是商朝特别正式的庙号,而是对意义重大的祖先的称谓。

周朝废除了庙号,创建了谥号体系,同时正式确定了君主为“天子”的称呼。秦始皇建帝制,首称皇帝,废除谥号制度。

刘氏汉朝:

汉朝刘邦建立新朝后,同时继承周朝的天子制,秦始皇的皇帝制,分别有天子三玺,皇帝三玺,新君登基对天子、皇帝有不同的继承仪式。也同时恢复了商朝的庙号,周朝的谥号。

大汉皇朝首任天子、皇帝:刘邦,庙号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其后,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汉宣帝刘询,庙号中宗。汉光武帝刘秀,庙号世祖。汉明帝刘庄,庙号显宗。汉章帝刘炟,庙号肃宗。

汉朝的庙号给得非常严格,以汉武帝与汉宣帝这样旷代的文治武功,也只是“世宗”“中宗”,而不会和后世某些朝代一样,妄称某祖。

延续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同时亦是东汉皇室直系祖先的汉景帝,两汉四百年都没有被加尊庙号。

汉元帝刘奭的“高宗”庙号,本是王莽当政时,为了讨好姑母王政君老太太,给便宜姑父加的,依据是“追斩致支单于”之功,然而此事明明是陈汤自作主张,论汉元帝生平功业完全不配,和武帝的“世宗”,宣帝的“中宗”一比更加碍眼。

于是光武帝刘秀推翻新莽,复兴汉室后,毫不客气地将其连同汉成帝刘骜的“统宗”,汉平帝刘衎的“元宗”,都以王莽乱政的名义削除了,在王莽当政所上庙号中,只保留了汉宣帝的“中宗”。

汉和帝刘肇,在位期间,灭北匈奴,降伏南匈奴,平定西域三十六国,重建西域都护府,开创“永元之隆”的东汉极盛之世,只得一个“穆宗”普通庙号,

居然还在汉献帝时代,被连同汉安帝刘祜的“恭宗”,汉顺帝刘保的“敬宗”、汉桓帝刘志的“威宗”,以“无功德,不宜称宗”的理由,一起被削除,确实是一大冤案。

当然,此事本来就是当时专权的董卓,面临各州郡地方军阀起兵时的立威之举。

【是岁,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

至于董卓死后,汉献帝脱离西凉军阀掌控,与曹操合作的建安时代,也一直没想过恢复汉和帝的庙号,大概是因为汉献帝之父汉灵帝刘宏,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汉和帝血缘上并非其直系祖先的缘故吧。

另外,此前殷商王朝将商族人的始祖契;首次称王的亥;以及王朝建立者成汤,祭祀时混称为“高祖”,而按照周礼:天子始受命,诸侯始受封。

对汉朝来说,刘邦除了是始受命为天子的“汉太祖”,肯定也是始受封为汉王的“汉高祖”。

从司马迁在《史记》将刘邦这个“汉太祖高皇帝”称为“高祖”起,可以认为,刘邦实际上就同时有了两个庙号,正式祭祀时的“汉太祖”,平时通说的“汉高祖”。

曹魏王朝:

曹魏代汉后,"始受封"魏王的曹操,作为实际上的开国君主,庙号“太祖”。“始受命”,正式成为天子的魏文帝曹丕,庙号“高祖”,也是第一个有正式“高祖”庙号的皇帝。同时明确了【高祖略低于太祖】的次序。

《三国志》《晋书》都记载得很明确,曹丕是“魏高祖文皇帝”。【武皇帝肇建洪基,拨乱夷险,为魏太祖。文皇帝继天革命,应期受禅,为魏高祖。】

直到《资治通鉴》,曹丕的庙号才莫名其妙改成了“世祖”,《三国演义》沿袭这个用法:王司徒云:「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

推究原因,可能是司马光抄错了书,也可能是后世北魏王朝,尊元宏为“魏高祖孝文皇帝”,从国号到庙谥和曹丕实在太像,为免混淆,就在他们的书籍里,强行把古人曹丕改成了“魏世祖文皇帝”,然后司马光跟着抄了北魏以后的版本……

而魏明帝曹叡,论其功业,西拒诸葛,东并辽东,南退孙吴,北讨鲜卑,如果称个“大魏太宗皇帝”,还是够格的,然而,曹睿非要在生前就给自己发明一个“烈祖”庙号,成为曹魏永世不祧之“三祖”。

于是短短十几年,曹魏就有了三祖,两汉时期还十分严谨的庙号系统,就已经被滥称和浮夸化了。

可能是曹叡没有亲生儿子,以养子曹芳为嗣,担忧身后事会像汉和帝一样惨?——果然是前人挫跌,后人知警。

可是曹叡临终前选的这两个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直接让他年幼的继承人,连同整个曹魏王朝,都短命而亡了。真是机关算尽又何必,反而没有其父曹丕的通达:「自古无不亡之国!」

司马氏晋朝:

司马懿作为曹叡时代,西拒诸葛,东并辽东,南退孙吴,诸多军事行动的实际执行人,凭赫赫军功挣下偌大声望,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实际掌控了曹魏政权,开创幕府,但终其一生,名爵上只是个舞阳侯,论权势也只不过与前汉之霍光相当。

长子司马师承爵后,击退诸葛恪大军,平定毋丘俭起兵,进一步巩固司马氏的幕府政权,他死后,舞阳侯爵位给了嗣子司马攸,摄政权力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击败诸葛诞起兵,攻灭蜀汉,先封有独立封国的晋公,再封晋王,追封父兄为晋宣王,晋景王。严格地说,他才是司马氏一族的“始受封”者。

其子司马炎代魏为晋,除了尊司马昭为文皇帝外,还将生前只是个舞阳侯,而且也不是有独立封国之诸侯的祖父和伯父,一并尊为宣皇帝,景皇帝,应当是基于司马懿诸弟、诸子组成的司马氏宗族,势力极其强大,需要他们支持的缘故。

等司马炎攻灭东吴,统一天下后,确定父亲司马昭为“太祖”,如曹魏例,很正常,儿以祖父司马懿为“高祖”,伯父司马师为“世宗”,本质上也是既要强调自己这支才是大晋朝的正统嫡脉,同时,又是对众多司马氏宗亲的一种安抚,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而他自己,虽然才是真正的“始受命”为天子者,又有让晋朝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功业,也只能如汉光武帝例,拿个“世祖”庙号了。

到了中原沦陷、永嘉南渡,晋元帝司马睿虽然名义上是东晋开国之君,但很大程度上就是军阀与权臣的玩偶,靠勉强的“中兴之功”,混个“中宗”庙号已经够本了。

他儿子晋明帝司马绍,真正的潜谋独断,以弱制强,平定王敦之乱,分化过江侨族,分授四州,强本弱枝而分上流之势,虽享国日浅,天不假年,终究奠定了东晋司马氏的百年基业。

在晋朝已经有了“高祖”司马懿,“太祖”司马昭,“世祖”司马炎,“世宗”司马师,“中宗”司马睿,正规的上等庙号只剩“太宗”“高宗”可选时,

按晋明帝其生平功业,称个“太宗皇帝”,也是肯定够格的,然而朝臣们大概认为他功业太高,

所以,仿照曹叡例,直接给他发明了一个新庙号“肃祖”,于是大晋王朝不到一百年,居然就已经有“四祖”了,比曹魏更胜一筹。

到最后,“晋太宗”轮到谁了呢?那个给桓温当了一年傀儡,忧惧而死的晋简文帝司马昱。东晋名臣谢安,如此评价其人:「简文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司马昱这个“先帝”除了会清谈,只配去比著名痴儿司马衷。

当时五胡十六国的各个政权,也有类似例子:

匈奴汉国:匈奴屠各部的首领刘渊,举兵反晋后,自称继承两汉与蜀汉的帝系,给刘禅加上“孝怀皇帝”谥号,给刘备加上这个曹叡发明的“烈祖”庙号,凑成“大汉三祖五宗”,可谓不学无术之极了。

而刘渊死后,被尊为“大汉高祖光文帝”。庙谥明显是比照刘秀取的,于是,在匈奴汉国的话术体系里,大汉王朝也有了太祖高皇帝刘邦、世祖光武帝刘秀、烈祖昭烈帝刘备、高祖光文帝刘渊这“四祖”。

只不过匈奴人这种沐猴而冠,连他们自己都知道是自欺欺人,刘渊子孙被汉人权臣杀绝,族子刘曜即位后,就说「吾之先,兴于北方。光文立汉宗庙以从民望。今宜改国号,以单于为祖。亟议以闻!」,从此改国号为赵,把匈奴汉国变成了匈奴前赵,以冒顿单于和刘渊为祖,祭祀配天。

羯人后赵:石虎作为开国君主石勒的族侄,杀尽石勒子孙夺位后,将石勒尊为“高祖明皇帝”,显然是有意贬低,而他死后,被儿子尊为“太祖武皇帝”这样开国之君的标配庙谥。

鲜卑燕国:开国之君慕容儁,在入主关东,自立为帝后,将政权最初奠基、实际割据的辽东公、祖父慕容廆,尊为“高祖武宣帝”。将自封燕王,“如魏武、晋文辅政故事”,并得到东晋朝廷承认的父亲慕容皝,尊为“太祖文明帝”。

慕容儁这个真正的开国之君,被尊为“烈祖景昭帝”。而在燕国被前秦攻灭后,在淝水之战后趁机复国成功的慕容垂,被尊为“世祖武成帝”。

燕国被北魏打残后,丢掉河北河东大片土地后,割据山东的慕容德,被尊为“世宗献武帝”。退回辽西后,杀死篡位的权臣兰汗,再次复国的慕容盛,被尊为“中宗昭武帝”。

氐人前秦:氐人首领苻洪,在后赵瓦解时,聚集部众,在河南枋头自称三秦王。其子苻健据关中,正式立国称帝后,尊苻洪为“太祖惠武帝”。苻健之子苻生,尊苻健为“世宗明皇帝”。苻健之侄苻坚,弑君夺位后,将伯父改尊为“高祖景明帝”,以此安抚苻健诸多子孙。

前秦淝水之战惨败,土崩瓦解,苻坚被羌人后秦政权俘虏杀死,被其子苻丕尊为“世祖景昭皇帝”。而苻坚的族孙苻登,只剩陇右几郡之地,和后秦拉锯九年,终被俘杀,被其子在亡国前尊为“太宗高皇帝”,聊以自慰。

羌人后秦:开国君主姚苌,被尊为“太祖武昭帝”,其子姚兴被尊为“高祖文恒帝”。

……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只不过五胡十六国大部分都是短命政权,很多往往传承三四代人就灭亡了。因此,“太祖”“高祖”“世祖”往下,往往是“太宗”“世宗”“高宗”这些传统庙号还没轮上,国祚已然不存,自欺欺人却又何必!

鲜卑拓跋氏北魏:

北魏开国君主拓跋珪,起兵时只是个逃亡少年,得到了拓跋氏族人大力支持,因此立国后一气追尊了整整二十八代先祖为皇帝,其中原鲜卑代国的三位君主,又加以三祖庙号:拓跋力微为“始祖神元皇帝”,拓跋郁律为“太祖平文帝”,拓跋什翼犍为“高祖昭成帝”;让人数繁多的整个拓跋氏族人,全都成为形式上的北魏皇族一员。

而拓跋珪死后,庙号谥号只是“烈祖道武帝”,于是,堂堂开国帝王,在官方话术里,却成了继统之君。

一直到百年之后,拓跋宏在位时期,拓跋氏亲贵大臣依然主张「然此帝业,神元为首」,「平文、烈祖,抗衡苻石,终平燕氏,大造中区。」,

拓跋宏的“太和改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将拓跋珪庙号改为“太祖”,为其开国之君地位正名,同时和一统北方的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并列为“百世不迁”之祖。

烈祖有创基之功,世祖有开拓之德,宜为祖宗,百世不迁。远祖平文功未多于昭成,然庙号为太祖;道武建业之勋,高于平文,庙号为烈祖。比功校德,以为未允。朕今奉尊道武为太祖,与显祖为二祧,余者以次而迁。

而他那个英年早逝的父亲拓跋弘,此前被超格尊为“显祖献文帝”,显然是强调他这一支的正统地位。拓跋宏改汉姓为元宏,去世后被尊为“高祖孝文帝”。

这样,北魏王朝就有“太祖”拓跋珪,“世祖”拓跋焘,“显祖”拓跋弘,“高祖”元宏,四位在任非追尊皇帝,都获得了某祖的庙号,比南方晋朝连同追尊皇帝加起来的“四祖”,更进一步。

高氏北齐王朝,高洋开国称帝后,尊其父、东魏齐王高欢为“太祖献武帝",其兄高澄为“世宗文襄帝”,自己被尊为"高祖文宣皇帝"。和他有私仇的弟弟高湛即位后,将高欢改尊“高祖神武帝”,把高洋贬为“威宗景烈帝”。

而高湛自己,在3个传子不成功的兄长(高澄、高洋、高演)后,通过大杀宗室,提前禅位,终于成功传位于其子高玮,死后拿到了“世祖武成帝”的庙谥。

然后,高玮可能是觉得自己老爹只是守成,都可以称祖。高洋堂堂开国皇帝,只是“威宗”,实在不大好意思,又把高洋的庙谥改为“显祖文宣帝”。

高洋因此也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曾经有三个正式庙号的皇帝……

宇文氏北周王朝:名义上的开国皇帝宇文觉,只是其堂兄宇文护的傀儡,还被其废杀了。实际奠定基业的宇文泰,被尊为“太祖文皇帝”。攻灭北齐,统一北方的宇文邕,被尊为“高祖武皇帝”。

刘宋王朝:刘裕开国称帝,被尊为“高祖武皇帝”。其子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后,庙谥“中宗景皇帝”,刘义隆第三子刘骏,起兵击杀刘劭,将刘义隆庙谥改尊“太祖文皇帝”,对一个以文治见长的继业之君,显然是过分褒美了。

并非皇储、军事夺位的刘骏,显然是通过尊崇其父,来彰显自己的皇位合法性。他死后被其子尊为“世祖孝武帝”。

而他的弟弟刘彧,政变上台后,先后杀尽刘骏的十七个儿子,同时因为皇族内战,将河南、山东、淮北的大片疆土都丢给了北魏,让南北朝分界线从黄河退到了淮河,东晋淝水之战后,南朝对北朝的百年优势,更不复存!

这样一个昏暴之君,就因为传位其子、善终于帝位,朝臣实在不好意思给他个某祖庙号,就用了“太宗明皇帝”……

萧齐王朝:萧道成开国称帝,被尊为“太祖高皇帝”,竟然可能是刘邦之后几百年,第二个“太祖高皇帝”。其子萧赜辅佐父亲开国,多有大功,被尊为“世祖武皇帝”。其侄萧鸾篡位后,大杀萧道成、萧赜子孙,被尊为“高宗明皇帝”。

萧梁王朝:萧齐的远支宗室萧衍,夺取政权后,另立国号,开国称帝,追封其父萧顺之为“太祖文皇帝”。这样,他自己就只能被尊为“高祖武皇帝”了。萧衍与太子萧纲父子死于侯景之乱,侯景篡位前,给萧纲尊了个“高宗明皇帝”。

其第七子湘东王萧绎调遣部将,挥军平乱,尊兄长萧纲为“太宗简文帝”,和此前“晋太宗简文帝”司马昱的庙谥相通,以萧绎为人的刻薄,多半就是讥讽兄长和司马昱一样,享国日浅,都是军阀权臣的玩偶。

萧绎在位3年,自己却被西魏军与其侄儿萧詧勾结,西魏军长驱直入攻破江陵, 萧绎被处决。其部将陈霸先拥立其子萧方智为傀儡皇帝后,追尊萧绎为“世祖元皇帝”。

西魏立萧衍之孙萧詧为西梁皇帝,统治仅江陵一州之地。萧詧尊其父昭明太子萧统为“高宗昭明皇帝”,他自己也因为“拨乱反正、让帝系重归正统”,被尊为“中宗宣皇帝”。

其子萧岿依旧是北周与隋朝的傀儡,混了个“世宗孝明皇帝”。他死后两年,这个西梁小朝廷被隋文帝杨坚直接取消。

南陈王朝:陈霸先开国称帝,尊其父陈文赞为“太祖景皇帝”,自己被尊为“高祖武皇帝”,其侄陈蒨击平江南各地群雄,被尊“世祖文皇帝”。陈蒨之弟陈顼篡位,被尊“高宗宣皇帝”。

杨氏隋王朝:杨坚开国称帝后,将自己父亲、北周随国公杨忠尊为“太祖武元帝”,自己被尊为“高祖文皇帝”。这也是沿袭了南北朝时期的习惯。

其子杨广依仗强大国力,平青海,通西域,南伐琉球/林邑,开运河,兴科举,建东都……好一番文治武功,却因为过度使用民力,搞得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自己亦被兵变杀害。

杨广之孙杨侗,在洛阳被军阀拥立,尊杨广为“世祖明皇帝”,尊其父杨昭为“世宗成皇帝”。而李渊起兵攻破长安,建立唐朝后,因为是反隋起家,所以仅给了杨广一个“炀帝”的贬斥谥号,不给庙号。以杨广在大业五年脑子发热之前的功业,确实是大大地贬低了。

李唐王朝:李渊开国称帝后,因为其祖父唐国公李虎,是北周八大柱国之一,同时开国也多有族弟宗亲的助力,因此追尊两代:李虎为“太祖景皇帝",李昺为“世祖元皇帝”。他自己当然也只能是“高祖太武帝”了。

而他的儿子李世民,这位“龙凤之资,天日之表”的“天策上将”,削平四方,荡涤八荒,贞观之治,千古帝范,建立了旷代绝今的功业。

在正统的“三祖”庙号皆被占用,唐朝君臣又不想另制祖号的前提下,李世民被其子李治尊为“太宗文皇帝”,之后被加谥“太宗文武圣皇帝”,占尽3个最好的谥号,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三字谥皇帝,顺便将“被让位”的李渊改成了“神尧皇帝”。

综上所述,在唐朝之前,各个王朝政权的大体习惯,是开国前两代,“太祖”“高祖”混用,有的开国皇帝尊了其父为“太祖”,自己就肯定是“高祖”了。而那时的“太宗”庙号,还不算特别隆高,肯定不如“世祖”,也不如“烈祖”“肃祖”这种魏晋后的新制庙号。

“太宗”这个庙号,就是从李世民开始,地位愈发隆高。正因为以李世民的旷代功业,都才用了“太宗”庙号,

他颇有治绩、放在前代亦可称祖的儿子李治,因此也只被尊为“高宗”,武则天为了补偿丈夫,照搬其生前尊号,给他加了“高宗天皇大帝”这样的极度美谥。

之后,谥号系统被武则天到他们的孙子李隆基,彻底玩坏了,堆砌起来无数好字眼,反而失去了实际意义。庙号取而代之,成为对皇帝的第一称谓。

李世民、李治尚且只是唐太宗,唐高宗,李唐后世子孙等而下之,没一个再敢妄称“某祖”。被大臣簇拥着逼迫病重老妈下台,复国成功、名义上也算“中兴”的李显用了“中宗”。

开启“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如果早死几年,或许能混个不错的庙号,但惹出安史之乱,让大唐国力中衰、丢失大片疆土的弥天大祸,又和儿子关系极差,于是被贬为“玄宗”。

而“世宗”这个传统的上等庙号,也因为避讳李世民的“世”,改成“代宗”,给了最后平定安史之乱的李隆基之孙李豫。

五代时期,“高祖”和“太祖”不再同时使用,已经成为定律;梁太祖朱温,后唐太祖李克用,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

同时由于唐朝的传统,庙号也不再走浮夸风,后唐的开国君主,统一中原与巴蜀的李存勖,晚节不保,只是“庄宗”,当然这也是因为其族弟李嗣源是兵变篡位,有意贬低。

取淮南,夺秦凤,伐契丹夺三关三州,文治武功堪称五代第一明君的郭荣,也只是“周世宗”。

宋朝以后:大概是石敬瑭这个“晋高祖皇帝”,当了儿皇帝,割地卖国,名声太坏,“高祖”这个庙号,实际上被此后各朝代一致弃用,“太祖”成为开国皇帝的标配,

“太宗”也就成为仅次于开国皇帝“太祖”的第二隆高的庙号了,“太祖太宗”直接联称,每个朝代成为“祖宗”之法的依据。

如改变了帝系、北宋皇帝皆为其子孙的赵光义,也只用了“宋太宗”。

开启南宋政权的赵构,生前一直大造舆论,纠集一群儒生文人,辩经论证,给自己涂脂抹粉,以“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来类比自己割据江南的“中兴功业”,

但他儿子宋孝宗和大臣们还要脸,所以找了个「其父称徽宗,其子若称世祖,有违伦常,窃恐不安」的借口,把“世祖”庙号的提议否了,最终定下“宋高宗”的庙号。

虽说表面文书上一番冠冕堂皇,可谁不是心知肚明:赵构丢了半壁江山又向金国称臣,居然还一直自比光武中兴,未免太过厚颜了。

而这么一来,连“高宗”这个原本在诸宗里地位极高的正统庙号,在一直崇尚民族气节、推崇岳飞的明朝也直接弃用了。

而唐朝李显,靠所谓的“光复大唐功绩”,拿到“唐中宗”庙号,却任由妻女乱政,秽乱宫廷,更被唐朝官方宣布,是为其妻其女毒死。

加上司马睿这个“晋中宗”的中兴功业,同样名不副实,只是权臣玩偶,也让“中宗”这个有过盘庚、汉宣帝刘询等明君的高级庙号,同样在后世王朝不光荣下岗。

因此,在明朝,高祖、高宗、中宗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弃用后,庙号的优劣次序就成了:太祖、太宗/世祖、世宗……

明朝嘉靖帝朱厚熜,自己是外藩即位,就非要把朱棣从“太宗”改为“某祖”,突出老祖宗也是外藩夺位的前辈,肯定是违背自诩是“太祖高皇帝嫡出第四子”的朱棣的身后意愿的。

而且,朱厚熜因为很想把“世”这个庙号留给自己,所以又不肯把更正统的“世祖”给朱棣,最后,非要新发明个不伦不类的“成祖”,给了朱棣。自己则在生前明确暗示的前提下,死后如愿被其子尊为“明世宗”。

作为外藩即位之君,朱厚熜还很喜欢自比汉文帝,把自己深宫修道说成是如汉文帝的“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但其实他执政早期,与张璁君臣相得之时,确实可算是加强集权,革除弊政的一代英主了。

此后的张居正改革,也打着“法世庙之法”的幌子,海瑞那封著名上疏,同样认为朱厚熜如果励精图治,不亚于最顶级的前代明君,只是归咎于他身边小人。

所以,假设他和汉文帝执政时间相当,没有了晚年重用严嵩时,种种怠政与谋私利之举,用个“明世宗”庙号,真不算多过分……

当中原王朝不再如魏晋南北朝,走滥用“某祖”庙号的浮夸风,边疆胡族政权也有样学样。

辽太祖耶律亿(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辽世宗耶律阮,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

收亡国之余烬,远征西域,万里开国的耶律大石,也只是辽德宗,而没有称“世祖”、当然他的谥号“天佑武烈皇帝”,明显比大多数继统之君高一规格,只略逊“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阿保机,开创辽国极盛之世的辽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耶律隆绪。

金太祖完颜旻(阿骨打),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金世宗完颜雍……

可叹完颜亮,作为迁都燕京,汉化改制,欲吞天下的一代雄主,非但没有和先辈元宏那样,被超格尊崇为“高祖”,反而因为南征失败,兵变被杀,先被贬为“海陵炀王”,又被废为“海陵庶人”,连个隋炀帝那样的谥号都留不住。谁让夺取皇位的完颜雍,对他怀有逼死发妻的刻骨之仇呢?

西夏李元昊开国称帝后,尊其父祖两代夏国王为:“太祖神武皇帝”李继迁,“太宗光圣皇帝” 李德明。

李元昊强抢儿媳,被其太子弑杀。外戚没藏讹庞平乱,拥立其幼子即位后,只尊他为“景宗武烈皇帝”。

在高洋的“北齐威宗”被改回“北齐显祖”后,西夏景宗李元昊,悲催地和后唐庄宗李存勖,并列为史上庙号最低的开国皇帝……

蒙古帝国建立后,铁木真其实就已经正式称帝,蒙古语“合罕/大汗”和汉语“皇帝”完全一个意思。铁木真对汉人汉官就称“成吉思皇帝”,大汗金牌的汉字如此铭刻。反而“成吉思汗”是近代以后才出现的混称。

蒙哥即位后,就曾尊其父拖雷为“英武皇帝”。忽必烈即位后,对汉人汉官称“大蒙古皇帝”,改元朝后称“大元皇帝”,对蒙古官员部众仍称“大蒙古合罕”。

他也按汉制传统,给之前各代的蒙古皇帝,分别加上了庙号:“太祖圣武皇帝”铁木真,“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睿宗景襄皇帝”拖雷(追封),“定宗简平皇帝”贵由,“宪宗桓肃皇帝”蒙哥。

此外,为了笼络已经半独立的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忽必烈还史无前例地追尊大伯父术赤为“ 元穆宗道宁皇帝”, 追尊二伯父察合台为“元圣宗英武皇帝”,更把他们都抬进了大元皇朝的七庙。

而忽必烈自己,以攻灭南宋,统一九州之功,被尊“元世祖”。

而到了清朝,努尔哈赤与铁木真这个“成吉思皇帝”的不同,在于其生前只是从“建州国王”“昆都伦汗”到“覆育列国英明汗”,没有称帝,算不上真正的开国皇帝。

皇太极正式开国称帝,建立清朝后,出于团结众多八旗精兵在手的兄弟的实际需要,尊其父汗努尔哈赤为“太祖皇帝”,算是自愿让出开国皇帝的尊荣,得到“太宗”庙号也是顺理成章。

他儿子顺治帝福临,入关统一中国,称“世祖”,如司马炎、忽必烈例,也没有问题。

但雍正帝胤禛,非要给康熙帝玄烨加上“圣祖”庙号,就给得实在太高了。——唐之圣祖是道家始祖李耳,宋之圣祖是赵玄朗,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蒙古民众一直把成吉思汗铁木真这位“元太祖圣武皇帝”,称为“圣祖”,是对民族之父的尊称。

相比而言,康熙帝这个继业之君,居然也妄称“圣祖”,这是远比曹睿的“魏烈祖”,司马绍的“晋肃祖”,高洋的“齐显祖”还要不伦不类与浮夸的。——哪怕就把“高祖”翻出来用呢?都要正常些。

只能说,因为诸多兄弟一直对其即位不满,雍正帝才要过分尊崇其父皇。——明世宗嘉靖帝,清世宗雍正帝,不止都有喜好丹药,豢养道士的爱好,他们搞出来的“明成祖”“清圣祖”,若是让汉唐先代之君如汉世宗武皇帝,唐太宗文皇帝看到,都只会觉得贻笑大方。

而在雍正帝自己占了正统的“世宗”庙号后,乾隆帝后继的嘉庆帝顒琰,本就因为其父让皇位不让皇权,当了三年傀儡,潜藏极大不满,自然不会过分尊崇,也新发明个“某祖”,于是,把因为赵构而被元明两朝弃用的“高宗”拿出来。

毕竟李显之后无中宗,石敬瑭后无高祖。至于“高宗”庙号,是赵构之后六百多年,才被嘉庆帝翻出来给了乾隆帝……

这就和乾隆帝死后不到十日,嘉庆帝就诛灭其头号亲信重臣,钮钴禄·和中堂一样,都是“真孝子”的一番心意呀……

——多少帝王将相兴亡事,黄土一抔淹没了,尽在笑谈中!




  

相关话题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如果中国拍丧尸片,军队吊打丧尸是否是不错的题材?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古代汉人为什么不去草原游牧? 
  清法战争,为何大清没败却丢了越南? 
  人类学有没有发现过历史事实转变为神话传说的确实例子?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是诸葛亮? 
  为什么丘吉尔会在BBC于2002年的调查中评选为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之首? 
  为什么宋武帝刘裕在北伐中表现得这么强(以及刘裕北伐惨烈到何种地步)? 
  想问一下史塔西和盖世太保的水平对比? 
  西班牙内战中为何左翼失败了? 

前一个讨论
最新一代的近距离格斗空空导弹(不包括在研,必须是已经列装或准备列装的)中到底谁是佼佼者?
下一个讨论
什么样的明星才能称为国民度高的明星?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