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开采全世界最低,中东最低的沙特,桶油完全成本是7~10美元。而中国最低大概是20~30美元,中国石油企业的平均成本大概在50美元。
从沙特、阿联酋、伊朗伊拉克所在的波斯湾,通过海运运到长三角,每吨输运成本大概在5美元。如果是铁路运输,国内每一千公里铁运成本大概是每吨5美元。陕北的石油运到长三角比海运从波斯湾过来还贵。如果是跨国铁路,印度啊巴基斯坦啊,那刮层皮,运费更贵。一些管理很烂的国家再给来个扣下...
中国的海岸线5000km,一条,还有长江内航。美国的海岸线2000km+5000km,两条,对着人口密集的旧大陆,亚欧大陆的东端和西端,也有五大湖-圣劳伦斯河内航。从中国长江口的上海走海运集装箱,到美国旧金山的运输成本,低于从上海走铁运、公运,到北京的运输成本...
2020年,陕西天然气产量527.4亿立方米,全国第一。煤炭产量679426亿吨,全国第三。原油产量2693万吨,从2019年的全国第一负增长滑落到2020年的全国第四。但陕西2020年综合能源总价值贡献5457亿元,依然是全国前三的能源大省。前两名是内蒙和山西。
其实陕西的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陕北榆林北部,也就是蒙晋陕三大能源省份交界的地带,距离陕西省省会西安的距离是550km。
陕西延长石油的成本大概就是全国平均成本左右,按50美元算,1吨(原油)=7.33桶(原油),那么陕西本土1吨原油的成本是367美元。运到西安是3美元运输成本,还不含本省对本地铁路的基建投资,也就是说,西安用本省石油每吨成本370美元。
如果是中东波斯湾海运过来的,到上海的海运运费5美元,上海到西安铁运运费6美元,运输成本11美元。如果是伊朗的石油,成本是13美元/桶,95美元/吨。西安用伊朗的石油每吨成本106美元...
土产成本370美元 VS 进口成本106美元,三倍还多了...
当然,这个是原油开采成本。国际油价肯定包含产出国的折价成本,关税成本,还有美元霸权下,美国利用美元强行捆绑石油结算,通过操控美元在中间暗地里刮层皮的成本...中国的石油综合成本,最终还要看国际油价。
陕西经济一年好赖,主要靠两架马车。
一是关中平原产业发展。关中平原只有3.6万平方公里,相比中东部的平原,体量偏小,至多容纳3个地级市的面积,历史上历来是三辅、三府、三区的三分区划,但1983年广域型市制区划改革后,意外出现了四分局面,所以西咸分治造成本地行政障碍与内耗,导致关中平原在全国的产业竞争中逐渐处于弱势,原大西安府地区逐渐掉队。
二就是陕北能源产业。这个是靠天吃饭,受国际油价影响很严重。2019年,国际油价长期处于50美元以上,所以作为内陆本土产出石油,成本也在50美元,但供给向省会西安这类城市,总成本就会略低于从东部港口城市购买进口石油。这还助力了本省的产值和发展,何乐而不为?其实陕北榆林神木县、府谷县等能源重镇,距离北京、太原、石家庄、天津的直线距离,其实比西安还近,到包头和呼市更近,走京包铁路可以直抵京津冀,距离郑州也与西安相当。陕北石油的市场是存在的,只是要看本土产出的最终国内成本与从国际进口成本的最终定价博弈。因此2019年,陕西夺得全国石油产量第一大省,就是因为综合成本低于进口。
但是2020年遭遇疫情后,国际油价腰斩低迷,持续低于国内的平均成本,进口石油更划算,陕北石油的价格优势不再,陕西就从2019年的3543万吨剧烈减产到不到2694万吨,从第一滑到第四。而这一年,天津市冲到了第一。
天津主要是靠渤海上的大油田,而且有海运低运输成本之便。所以,举陕西这个例子,其实还不是普遍的内陆省份依靠能源资源的例子。毕竟陕西是能源大省。而实际上,沿海的天津、山东、广东、辽宁,都有油田,既有低廉运输成本,也有产地优势,更有作为产业集群高地的市场优势,一般的内陆省份怎么和这样的沿海区位竞争?
看陕西的经济,一看西安经济指标,二看国际油价。西安高增长,国际油价走高,陕西大丰收。西安低增长,国际油价走高,一消一涨,相互抵消,陕西平庸。西安高增长,国际油价低迷,也是中和抵消,陕西平庸。如果西安低增长,国际油价低迷,那陕西妥妥得要负增长。(所以有些停留在数据上说什么西安在陕西一城独大占比太高,应该降低首位度降低省会占比的,合着西安发不发展还要看国际油价的脸色,如果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西安能发展都要克制不发展,以维系一个表面数据上看似占比合理???数据党之见而已...)
陕西这个例子,足以说明石油成本对中国产业带布局的牵动力与影响力有多大...
因为进口石油成本低太多,尽管还有杂七杂八的国际贸易成本,但进口石油的成本优势大体是稳固的。所以国内油价和进口油价虽然一直在动态博弈,但全中国的石油,仅仅3成是本土生产,7成是进口,进口依然是主流。
石油号称工业血液,重要性有多大呢?远比我们一般认为的要大得多。
可以说,石油在哪,工业就在哪。工业在哪,产值和财富就在哪,庞大的产业链就在哪。所以,超过7成的石油,大多从港口城市登陆,那么庞大的产业链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铁运成本高昂的内陆扎根呢?
说白了,这看似是宏观的人口规模、经济产值、工业规模的内陆与沿海的差距,其实在微观上投射,就是江浙沪全部包邮区,豫陕晋部分包邮区,甘青宁疆藏等所谓偏远的全部不包邮区的差距...而这差距,就是运输成本的差距,是石油深入内陆综合成本的差距...
所以,陆路交通时代,以崤函古道相连的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是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内陆横向对比全世界都发达。但到了运河交通时代,运河两端的幽燕地区和江南地区,成了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而海运交通时代,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了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实内陆也有这种方向性。关中-中原作为轴心的时代,四川盆地的绝对中心在与关中蜀道直接相连的成都,临近武关古道与宛洛古道的襄阳,在历史存在感超过武汉,江南的经济中心还是偏于内陆的南京。而北京-江南作为轴心的时代,靠长江直指江南的重庆,开始出现巴蜀割据势力的都城,民国陪都,直辖市等地位,重要性屡次压过了成都。而武汉作为江汉平原最临近江南的东出港口,三镇合一,一度成为全国水路网的心脏,与上海并称,成为内陆交通心脏。而运河出现后,江南的经济中心开始向东移,先是隋唐运河的扬州,又是京杭运河的苏杭,到海运技术成熟后,转到了长江出海口的上海。这就是全国区域经济面向全国经济中心的百鸟朝凤之势。如今各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也都是扼守本区域内与海岸线或长江线经济通道节点的城市。
中国虽然只有5000km海岸线,但还有近2000km的内航黄金水路航道,长江。所以,现在国家在交通规划中,把成渝这对四川盆地内,作为长江水运之“首”的地区,作为新的一极。而在十四五规划中,又提出要在武汉长株潭这个长江水运之“中”的地区,培育新的增长极。加上长江水运之“尾”的长三角,整个长江水路交通三极也就齐全了。
所以,水运与海运,可以视作大水运。一条江,一条海岸线,今天就是中国最大最高的产业带分布。
其实看四大直辖市,除了北京是首都,虽不沿海却近海,其他三个都是港口城市。而今天中国所有的计划单列市,全都是港口城市,就已经能看出,港口有多重要。
内陆和沿海差距,不是国家决定谁发展谁不发展的问题,不是任何人与任何人类集体的主观倾向问题,而是客观发展规律,成本,效率的问题。
如果石油从波斯湾到宁波,比石油从陕北到西安,综合成本还便宜得多,工业和产业为什么要乘着运能有限,运费高昂的铁路,去非沿海非沿江的内陆落地,而不是就地在腹地较大,港湾条件优良的港口城市就地落地生产呢?产业追逐得是效率,是低成本高利润。
所以,为什么中国的产能集中在海岸线?为什么全世界的70%人口和发达城市也都集中在海岸线?为什么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条件优良的大河入海口三角洲,会是中国最富裕的两块经济高地?从大水运航路上看,一目了然:
老三极:
新两极:
这些是客观存在的成本优势决定的。GDP前十五的城市没有一个不再这五极里。而前二十中,除了济南是沿海省份的省会,近海不沿海,而且靠行政区划调整冲进第二十外,只有郑州一个城市是非港口非沿海的内陆城市,但它是全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这种铁路区位条件全国也仅一个郑州而已。把范围扩大到前二十五,也再只有西安是靠铁路而不是靠水运的城市了,且不属于水运五极的范围...
郑州和西安是陇海铁路动脉上的两座城市。高铁现阶段还是以运人为主,是为普铁分担并解放货运运能。北方内陆货运还是靠铁路。中国铁路干线有三大横线,京包一线出了京就没有多少发达的产业,处在黑河腾冲线以西,人口稀疏,主要是为京津雄运输能源资源。而南方的一大横线,沪昆铁路干线,因为临近长江,货运成本劣势明显,干不过水运,所以货运运能其实有限。黄河流域航运废弃之后,沿黄渭一带的自古人口稠密区,主要是靠中间的大横线,陇海铁路干线承担货运。这是一条稠密的人口带和经济带。而陇海铁路东接江苏连云港,西接兰新铁路,作为主要的亚欧大陆桥,向西内陆的国际铁运命脉使用。所以这条干线才能养出当下仅有的两个能进入二十五的内陆省份的铁路城市...自黄(济)河航运价值不再,处在两大横线之间,非东西动脉铁路上的济南,主要也只靠京沪铁路维系节点,其实也有所衰落。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成本微操”阶段,追求极致区位成本的条件下,纯靠铁路而无水运的城市想要经济名列前茅,是真的难啊。
为什么朝鲜至今那么穷?因为朝鲜人不努力吗?一个可以独立制造出核武器的小国,已经很努力了。是因为制度僵化吗?比朝鲜制度灵活的大多数小国,也没见靠制度成为经济奇迹...就是同为朝鲜民族的韩国,也是在他们所谓独裁者朴正熙时代实现了汉江奇迹...朝鲜穷,就是因为美国主导的全世界都在制裁、封锁、孤立朝鲜。而蛇打七寸,其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美元霸权作为国际石油指定结算货币的优势,让朝鲜无法拥有美元,无法购买国际上低廉的石油。朝鲜建立点可怜的工业,其成本都是极其高昂的,朝鲜是被动得停留在煤炭时代,整体生产力岂能不落后...但韩美同盟下,朝鲜对美关系又近乎是无解的,除非美国霸权瓦解,起码美元霸权先要瓦解。否则,朝鲜就像当年他们参加世界杯,需要中国的李宁安踏一类的中国体育品牌赞助,朝鲜队球员才有钱在国外买到一瓶矿泉水那样保证起码的生存。朝鲜没有工业,没有富足到可以出口的产出,就只有粮食才能换取可怜得一点点外汇,还无法换到美元,只能偷偷和中国换点价格高昂的资源...没有国际贸易,没有美元,朝鲜的货币在世界上,就如同一张废纸,根本没有人要,遑论买石油买粮食...盖一座同样硬件的工厂,朝鲜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一般国家的几倍,这样的国家能富吗?朝鲜的问题,主要是被全球化拒之门外,无法参与全球贸易的问题。
这就是全球化时代。曾经中国也是朝鲜那样,用粮食换取一点点可怜的外汇。那时候粮食生产水平还很低。所以被美苏同时封锁之下,中国是不计较本土石油成本的,因为那时候“有”与“没有”是主要矛盾,“好”与“不好”只是次要矛盾,是没有多余选择的。那个时代发展成本高,生活水平就相对要低很多。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所做的就是努力融入美国建立的全球体系,让美国放心中国赚美元外汇,而不是留在苏联那个旧的欧亚体系中。中国被封锁的经济发展成本太高,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而融入全球体系,就是参与全球大互补。像中东地区大把大把廉价的石油,像新大陆那种人口规模停留在旧大陆几千年前的水平,可耕地面积却十分广大,有大把大把吃不完的粮食,所以参与全球化对中国是绝对有利的。中国的优势,是有统一市场内大把大把的人口。
美苏两个体系有什么质的区别?美国是用美元货币作为美国全球体系的根本,是靠后殖民地时代的更高级的金融玩法。而苏联只是显得更为简单粗放的换货贸易体系。而且苏联的农业体制实际上抑制了粮食生产积极性,几十年来都严重依赖粮食进口。苏联能给盟友的只有军火和石油,给不了粮食和消费品。但美国的全球体系内,美国已经攒成了庞大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又控制了中东石油,所以美国体系能给石油,给军火,给消费品,给粮食...这才是美国真正的优势,或者说是美国体系的优势。其实全世界,能排得上硬通货前列的,也就是石油、终端消费品、粮食、先进武器这么几样(这几年特殊时期暂时多个疫苗)。苏联体系在粮食和消费品上都给不了体系成员国,所以苏联的欧亚换货贸易体系最终失败了。美国虽然掌握着全球美元霸权,但同样以强权赋予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信誉,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国家提供了隐性的,却至为关键的世界货币担保和金融服务,美国挣得主要是这个价值。虽然世界各国经常让美联储剪羊毛,但美元确实为全球化体系下的国际贸易降低了金融风险和成本。这种美国强权提供的隐性的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美元为美国体系带来的国际间贸易成本、效率的比较优势,是美国体系战胜苏联体系的根本,使战后半个世纪尺度下,美国全球化体系在发展效率上最终领先。因此在美元霸权与世界贸易之间,除非遇到意外的世界性灾难美国要优先国内,美国多数时间,总体能保持着基本周期性剪羊毛的克制,保持着蓄水养鱼的霸权战略,而不是竭泽而渔,伤害透支美元信用。
美国从70年代开始,到10年代,一直做的就是美元捆绑国际石油结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贫油国,但石油对于现代化社会,又是刚需。工业时代,城市社会对石油的需求就如同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一样,刚得不能更刚了,这才是全球化体系越发牢不可破的客观动因,没有工业国可以不进口石油。一个国家想要自绝于全球体系之外,除非石油、粮食、消费品、军火全部充分自给自足,还得忍住多余的烂在家里不拿出去卖...这种国家,应当说暂时是不存在的。美国如果没有盟友的产业人口,它的消费品生产网络同样建立不起来。中国网友说什么只能做出芯片不能做出光刻机就不算先进,中国是没有光刻机,别忘了美国也不生产啊。美国的人口总数不足以覆盖全产业链,它也只能抓核心部件生产。
没有全球化,很多国家会像朝鲜一样倒退回煤炭时代,产值发展慢也就罢了,谁能接受生产力倒退?石油其实就是最硬的硬通货。朝鲜可不是一直这么穷,是因为被断了石油生生退回到煤炭时代的。70年代,朝鲜农业已经实现机械化作业,工业已经建立起来,人均产值比韩国都高。因为那时候有苏联给朝鲜出口石油。但苏联到80年代转衰,90年代解体,朝鲜失去的不止是靠山,更是黑哗哗的石油...没了石油,朝鲜的拖拉机成了废铁,现代机械化的农业作业一夜之间又退回到小农生产,由于当时农民长期缺乏小农作业的经验,反而出现农业生产由于人工经验不足造成的饥荒。
美国经济封锁朝鲜之严厉,就是用石油美元霸权在封锁,不仅仅是地缘政治。如果中国哪怕是中石油中石化和朝鲜有财务账面的往来,给朝鲜卖了石油,就会直接受到制裁。就是再有钱,沙特也不敢给被朝鲜牵连制裁的中国公司卖石油,中国也会被间接断油。骂美国这个国家,和不要世界货币美元,是两个概念。这个代价除了当年的苏联,至今还没有什么国家敢去承受。苏联体系虽然最终失败了,但苏联能自成一系的原因就是苏联是仅次于中东的能源资源富藏地,不受石油美元卡脖子,还能保证出口给盟友也不受卡脖子。其实大道至简,如果一个国际体系,有先进的武器制造国,有不被卡脖子的巨量石油输出国,再有一个人口做消费品输出,再有一个产粮大国为本体系的粮食供应托底,那么这个体系绝对是能挑战全世界的。美国体系就是这样的,而苏联体系是只有武器和石油,由于没有美洲产粮大国的盟友,所以粮食是勉强自给,消费品这块则是没有利用起同阵营的中国的优势,一直毫无进展,中国最终还脱离了苏联体系。遗憾得说,苏联根本看不到这些体系能够持续强壮的根本性的国际大互补,像是一个沙文主义,控制欲极强的纯军迷国家。但美国体系在美元的调和下,显然国际分工能力远超过苏联。尤其是美国作用国际粮食输出地,自家后院美洲。强大的体系内粮食进出口互补贸易,是能让人口密集的欧亚盟友,大量低端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工业生产和各种服务领域的根本。苏联体系内一直消费品匮乏,人均口粮紧张,最终被认为是落后的而推倒,也是因为此。其实计划经济不是什么根本性的追求,正因为这个体系普遍匮乏粮食与消费品才需要计划经济来集中力量解决工业积累和主权自主等主要矛盾...体系内整体匮乏才是因,但最终被扣帽子说成是果。当然,苏联的国际分工体系停滞在40年代水平,没有引领体系内的贸易革命,在认识和方法上也确实都很落后,造成了国内外各层体制的僵化。
苏联解体后,让朝鲜倒退回煤炭时代,就是美国保持韩国对朝鲜优势的最大砝码。现实的说,中国还没能力碰这块。可如今中国是钻到这个美国体系肚子里膨胀,从内部要瓦解或者说竞争该体系领导权。中国的路线是同时拉拢韩国来曲线破招,毕竟中国现在也是这个全球体系的一员,不能像自成一系的苏联那样,直接站队朝鲜恐吓韩国,直接对抗美元体系。因为我们有巨大的利益在这个体系中,身处这个体系中。
国际政治就是如此,有些在各自核心利益划线内的斗争,叫做博弈,博弈有对抗也有合作。但如果在美国核心利益划线外去摸霸主老虎的屁股,那才是真正成为仇敌,美国会动用霸权力量进行毁灭式打击。美国的确是纸老虎,正是那一张张绿色的“纸”,恰恰才是全世界哪怕离美国几千公里的大国都要让美国三分的法宝。之所以中美还在各自的线内博弈,是因为两败俱伤的代价,对双方都太大,只会是鹬蚌相争。而改革开放后前期的韬光养晦,就是为了发展上独立,却在利益上与美国纠缠捆绑,等到美国想启动霸权模式毁灭式打击中国时,却不得不投鼠忌器,望洋兴叹如今天。当然,现在美国意识到要与中国软脱钩。毕竟不打击中国,是看着中国赶上来,打击中国也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可能别人就趁机赶上来...美国也难啊...而我们改革开放后是在美国全球体系里成长起来的,现在仍然要想办法在这个体系里,靠胖大的身躯挤住美国,与美国分庭主导这个体系,让它动我们不得。我们一直都利用我们的优势。
中国的优势就是人多,所以石油和粮食,我们自己不够用,没法做出口。但我们人多,只要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就能把大量人力组织起来,生产供应全球的终端消费品。这就是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本质。然后利用这项硬通货,再去世界上换取石油、粮食等其他硬通货。当然,粮食上我们为了保证不被卡脖子,主要是进口非主食副食农产品,仍把主粮自给自足作为粮食安全的根基。其实连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解体,大致上根本的脉络,也可以归到石油价格和粮食危机,以及过多消耗在军备竞赛上。今天的俄罗斯,你看它最关心的,也是卖能源,卖武器...这两项上它和美国的矛盾不可调和,和中国却在能源和消费品进出口上互补。我们主粮自足战略,就是防止依赖粮食进口的苏联的悲剧重演,被美国通过海湾战争打垮油价赚不到外汇,而军备竞赛又耗空外汇储备时,面临的没有外汇去全球市场买粮的窘境...乌克兰是东欧大粮仓,美国连粮食都没打算给俄罗斯留,尽管苏俄都投降了,却连裤衩都不给剩...所以苏联解体后,粮食危机更剧烈。普京上台其实主要就做两件事,一是把被私有化到寡头口袋里的能源产能拿回到国家的口袋里,因为只有这个赚外汇最快,可以挽救国家的颓势。二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粮食自给率。苏联解体的背后,真正需要放开的是苏联固有的指令性的压榨式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农业生产,而不是能源产业。但俄罗斯当下在主粮自给率上仍有10%的缺口,而在蔬菜、水果、副食上自给率只有40%~70%,缺口还很大。
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是就是用人力资源优势,培育起来一个国际贸易硬通货优势——终端消费品成本优势,然后来赚取大量外汇。而最主要的外汇,就是全世界曾经唯一能够去结算石油的美元。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要参与全球大互补,就必须先过美国那关,因为美元就是这种全球大互补的世界通行软通货。入世谈判就是闯关过程。期间中国对自己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制度动外科手术,对美国隐忍,对欧日韩东南亚的拉拢,都是为进入美国体系所做的努力。要知道人民币发行量后来是长期锚定中国美元外汇储备的。美元是唯一能代表各种硬通货的世界软通货。即使今天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过于庞大,带路倡议,实际上也是凭借巨量美元外汇储备做捆绑性投资和外贷。相当于借助原本停留在国内,等着美国开印钞机薅自己羊毛的美元储备,向外借贷来疏散中国的美元风险,打造我们的全球贸易和政治伙伴体系,其实是在做美元二东家,借力打力,搭美元霸权顺风车。这一点也是中美不可调和的矛盾。须知我们在外撒钱,撒得是在世界贸易中买了所有必需品后,还剩下一堆花不掉的多余“死币”储备,是在国内无法正常流通却会被美联储随时贬值,烂在手里的美元,不是人民币。撒出去,这些美元可以变成外交上的战略价值,变成呵护中国石油海上运输通道的沿线租用军港,变成海外工程背后的大量的外海工人就业岗位,变成有矿却没能力开采的非洲国家在中国帮助下提升产能后,是感激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伙伴国,是未来可以返还给中国的矿石和资源。可那些多余的死币如果留在手里,却是在不断贬值,单让美国吸了血,它还不念你好。
美元霸权,当初是唯一能买到石油的世界结算货币,即使今天除了中俄这种大国,非洲小国也不敢用其他货币换石油,中东大部分国家也不敢绕开美元。因此,全世界的小国其实都渴望美元。中国可以凭借人口和基建能力成为世界工厂,很多落后的小国是什么产业也没有,因为国家小,区位优势不突出,美国也压根不拉拢它们,它们根本没有获取美元的途径和渠道。但借世界工厂输出消费品,囤积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为它们打开了一扇窗,中国多余出来的巨量美元外汇储备可以拿去借给他们,换取各种战略利益。做美元的二东家,还借美元和美国争影响,这是美国恨得咬牙切齿的。从这一战略横空出世起,就不存在什么韬光养晦了,这战略就是中国压根儿不再看美国脸色的现实标志。中国是成为美元霸权的间接受惠方之一,同时让美元流入大量发展中国家。原本美国开印钞机只损害中国一家,现在中国倒逼美国货币政策面对更多持有美元外汇的发展中国家,需要为国际信用更加保持克制,更容易得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借花献佛,赚了好名声,交了朋友,保持货币发行克制的责任,却在美国身上,美国岂能不气?
美国现在全方位压制中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让中国产能外移,打掉中国在巨大顺差中持续不断获取美元的能力。但中国获得国际贸易利益之后,大部分钱并没有乱花,而是持续投资本国基建,现在虽然人工成本优势有所消减,但社会整体产出效率,由于一流的基础设施配套,反而越发牢不可破,中低端产业外移后发现刨去人工成本,整体生产效率和综合成本反而还是中国最低。而由于基建能力和政务规划落实能力很强,中高端产业也有趋向投资中国的趋势,本土突破性培育中高端产业技术的也是不断在增长。正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才普遍对中国的崛起忧心忡忡...何况,美国自己对美元的战略调整也正处在敏感期。
现在石油美元霸权已经处在强弩之末,风雨飘摇,连美国自己都摇身一变,解禁本国能源开采,成了石油净出口国了,赚石油钱了。
欧盟整合统一市场后,取代美国成为欧佩克第一大石油客户。中国经济崛起,取代美国成为欧佩克第一大石油采购国。美国失去了石油大客户优势,俄国又从苏联解体的阴影中爬起来,恢复了国家对能源资源的控制,恢复了与欧佩克作为强大竞争对手的能力和地位...而伊朗更是对美国软硬不吃,不愿意听命美国,让美国作为中间商赚差价,从而分化了中东石油版图。美国仅靠在中东武力威吓,靠控制和统战欧佩克来控制全球石油产能和价格的成本代价越来越高,石油美元霸权也越来越难以为继。美国现在面临的是全球石油供给方竞争趋于激烈,作为最大客户的采购方议价优势,也随着欧盟整合,中国崛起,不再存在,它再去投入国家资源控制全球石油交易的性价比已经不划算,所以它也索性开放本国石油开采和出口,权宜性的扩大北美石油产出,与美国暂时可以威慑控制的中东石油国联合起来,暂时还能压住全球的份额优势,保证石油美元脱钩石油前,最后阶段的坚持,顺便赚点,为美元转型争取足够的战略窗口期。但美元霸权并没有结束,当下的美国是在为美元寻找新的世界货币之锚。
继40~70年代的黄金美元,70~10年代的石油美元之后,美国到底想用什么来捆绑美元,作为美元国际货币之锚,来维系美元霸权呢?现在可见的是,美国垄断的高科技产品,高端终端消费品,如芯片,互联网,等等...
美国互联网有多厉害?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只有一个国家能在互联网企业排名上与美国瓜分全球前二十,只有一个国家拥有真正的互联网自主。除了这个国家外,全世界都是美国互联网企业的殖产地。美国几大利益集团,华尔街金融资本家,五角大楼军工复合体,硅谷高科技世界寡头,都是联邦扶持的和全世界玩吸血游戏的国家队。但就有那么一个国家,竟然独扛几个美国国家队,死活不认输...你说美国气不气!
美国芯片有多厉害?只是国货手机的问题?如果家里有各种车,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电器电子产品,可能一个家庭拥有的芯片数量足有一百多个,而且在不断持续更新...所以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全方位打压,尤其科技战,是逼迫中国放弃2025plan...中国的产业战略颇有绕过欧日核心产业,也就是美国体系中间层,直接对线金字塔尖美国的意思。这算是一种战略性的国际统战吧,毕竟如果只爬中间层,欧日都得罪不说,综合国力上已经和美国形成直接竞争,美国也要帮着欧日打中国。现在跳过中间层产业,直接爬美国的塔尖挤美国一个,欧日看在中国庞大市场利益的面子上,还能相对来说中立一些。但中国面临的美国直接攻击无疑就是最强烈的。
当下,美国独家产出能力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芯片,是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新兴刚需品。美国可以选择垄断性高科技产品来替代石油,作为锚定新的世界货币的国际硬通货。其他发达国家作为美国盟友和美元全球产业体系下的金字塔中层,能够分到一些美国为维系爪牙体系,让出的非核心性的次核心产业,所以它们也能吃饱,不敢和美国抢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可全世界却有一个国家敢跳出来跟美国说,你做的这个东西我也准备做...而且这个国家的规划落实能力很强,虽然暂时技术还不行,但一直在以不可预知的惊人速度进步,过几年十几年就不一定了...美元霸权至少也是三十年起跳的美国产业和国策转型大计,岂能受到这种干扰和瓜分?这是在抢美元的锚啊...起码现在来看,没有什么美国可以独家控制的产品,能够迅速替代石油作为美元之锚,这种美国转型翻身,新旧交接的敏感节骨眼上,中国人跳出来说,你这个“锚”我也要,哈哈,大家自己品美国这个国家的战略感受...如果石油美元霸权结束,而新的美元霸权愣是没攒出来,美国有可能不战而败啊...
中国人有没有可能做出来呢?暂时当然还很吃力,可像中国这样吃力去做的,还真就中国一家。营销号天天“芯片重大突破”,看得多了,是有点皮,但突破是有的,只不过都是比较微小的突破。可如果三天两头微小突破,日积跬步,五年以后,可能就要刮目相看了...毕竟半导体这种美国奶了半个多世纪的产业,如果一夜之间就被中国彻底突破了,那这个东西也不配做下一个美元之锚了。美元之锚,一定是一个高垄断性,很难被美国以外国家掌握的核心产业和技术。即使有一般国家想突破,可能也是几十年后,吸全世界血几十年的美国届时估计已经有新的核心垄断点,又要换锚了。可中国这速度,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控制力,实在是让美国极其不安。攸关命脉的战略转型,却不可控不可预知,这是美国无法忍受的。其实还不止芯片,我们中国总和国际先进水平比拼,关键是一个发达国家也只有某几项是国际先进水平,美国碍于自身产业人口有限,也要分给盟友几杯羹,中国是样样都要学成国际先进水平...发达国家都是既赚中国的钱,又害怕中国抢自家生意。很多原本欧美垄断的高溢价产品,中国一旦掌握后,就被产业效率奇高的价格屠夫杀成白菜价。欧美日韩被中国断奶,是常事。中国也无奈啊,不断你奶,我们的奶水就不够。14亿人,人均经济指标其实还差很远。就这人均指标也只是一条富裕的海岸线和一条富裕的长江线硬给均上去的,内陆其实差的多。想要14亿人,沿海和内陆全部成为世界产业高地,发达地区,就必须高中低端产业来者不拒,齐齐得抢。全产业链,不是中国的选择,而是中国唯一的路。只走半截路的结果,最后一部分再说。
中国没有富足的石油和粮食,但进口的石油和副食产品将从沿海港口与长江港口以低廉成本登陆...中国有人力,可以转化为终端消费品的生产力,产出大量消费品,但中国却不甘心于产业链低端,想要去争足以作为美元霸权世界货币锚定物的高端产业,高科技产品,那不就是要和美国分世界货币霸权?这种矛盾是根本的。
中国人口是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如果中国能造出来发达国家才可以造的终端消费品,那全世界中高低端产能,可能就都会集中在中国一个国家,那也是在追逐极致的低成本,其他国家就只能卖给中国能源、矿产、粮食,来换取中国中高低端各种相对白菜价的终端产品,发达国家坐吃数百年积累的核心技术高溢价利润,悠闲而自在又富得流油的生活就会一去不复返...简单的说,就是发达国家失去垄断性的核心技术,没法卡全世界的脖子了。奥巴马说中国14亿人都过上美国的生活是可怕的,这话虽有立场,但却是现实。发达国家是靠全球化的贸易体系和产业体系的产业链上游供养出来的。一部分人富是因为有另一部分人穷作为衬托,否则就没有穷富这两个比较性的概念。这也是今天世界贸易下,区域性的一个现实,过去产地和市场是重合的,工人与雇佣资本博弈,是区域性的。而今天,世界岛贸易生态决定了,今天的产地和市场是不重合的。你是工人,你做出的产品是销往海外。你和雇佣资本讨要权益福利,但真正决定能否得到权益的,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不纯是工人与雇佣资本的关系,因为利润来自海外。所以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中国想要成为全民高收入的发达国家,那么中国14亿人,仍需要依赖全球的利益输入。中国现在的经济动力已经出现衰竭。因为我们处在产业链低端所能达到的极限状态。产业升级,继续吞噬全球产业,做出更庞大的增量利益盘面,是中国下一阶段增长动力的必经之路。国家现在推城市群战略,实际上是政策优先倾斜向国家级的城市群,让城市群完善内部基建,争夺国家竞争来的更多新的产业集群,并提前做好引导布局。单城市竞争的时代,不足以承载一个高端产业武装的14亿人口强国。
中国一旦做到这些,同样会是从沿海的港口出发,走向全世界...而世界进到中国的资源,依然还是要在几大优良湾区港口城市群登陆。国内外两大循环的循环交界线,仍然是海岸线...区别仅仅是我们的全产业链布局能够渗透到内陆多大多深。
内陆的网友们很热衷于陆权回归这个概念。但必须认识到的是,这种回归少则百年,多则数百年。什么时候陆权能真正回归?陆运时代,人类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征服不了海洋运输,所以才是陆权时代。但现在,人类国家间的行政成本,注定了土地上的陆运成本,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治理水平低下的流氓国家,吃拿卡要的成本比你直接替它建设铁路网的成本都高...海洋运输的真正廉价之处在于,公海是没有国家没有人居住的,作为无主之地的低行政成本才是根本。如果没有这种国际行政成本,铁路网密度不断加大,铁运的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但显然,国家消失,至少不是这几百年的形势。但海洋最大的限制,其实也在于海洋是无人之地。土地虽然有国家,但土地的上空可以航行,是无主之空,可以随时落在人口密集的土地上。这是攒货成本优势。但问题是,空运成本更高,比铁运还高。这个高,还是高在能源成本上。我想,随着铁路发展,内陆的交通是不断在改善,但想在全球化时代逆袭海运,至少近几十年还是看不到的。陆权的回归,肯定伴随的是航空交通的迭代式发展,而背后一定是新能源革命,能源变得廉价,甚至石油已经是过去式...如果有太阳能飞机,还要什么货轮?就算有太阳能货轮,海里有人住吗,有消费者吗,有飞机快吗,能像太阳能飞机一样随时停下来吗?港口作为海运时代最优的进出口窗口,如果没有一次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革命,恐怕沿海依然会发达过内陆。
美国是海权理论作为地缘战略指导的国家,所以它控制岛链,港口,航道,海湾。而苏联是一个陆权理论作为地缘战略指导的国家,一直要控制中心板块,作为据点堡垒,再进行越摊越大的阵营版图扩张...苏联的失败,也是陆权战略失败的具体投射事件。应该说,海岸线才是世界交往的前沿,前沿才是最容易繁荣的地带...相比地中海孕育的西方文明,中国是一个陆权传统浓厚的国家,海外贸易明朝时就是顺差冠军,但中国历史上缺乏海洋经验案例的熏陶,被海权国家英国小个子欺负大个子,直到建国前都像一个块头很大,却在海权时代的舞台上不得要领的傻大个。近两百年的西学东渐,中国一直在调整自己与时代的关系,刷新对海洋与全球化的认识...陆权大一统传统,是我们利用体格优势,被打趴下后又重新站起来的根本。但海权时代的世界游戏玩法,改革开放后,中国才开始重新启程。可如果细看历史,中国面对海洋的经验也不是一点没有。鸦片战争后被英国人从顺差又打回逆差是麻木惨败的经验。但临近成功而自己没有掌握好而失败的案例,也是有的。明末就是一次原本占据海洋贸易优势,在巨量白银流入中国后,却因国家功能性失灵,统筹能力剧烈下降,出海未捷先玩死自己的例子,是可值得思考的少有的中国曾经面对海洋时代,内政应对上手足无措,起步就失败的典型。
沿海条件好,那么不要或不管内陆行不行呢?周秦汉隋唐自西部起家,金兵卡北宋西军于潼关,蒙元西部大迂回灭南宋,明末西部李自成灭亡明朝,清末陕甘回乱,辛亥革命陕西第二个响应并养出了六省军阀,后又有民国西安事变,延安圣地...在中国这样的地理单元内,如果不用行政方式平衡东西差距,那内陆条件虽差,但会成为东部的征服者,至少也是反复的挑战者。当然,这些征服者因为自身自然条件差,会人为发明出更多的制度工具,不断提升自身的效率条件,成为文明的征服者...什么礼制,法制,军功爵制,中央集权制,皇帝制,郡县制,府兵制,三省六部制,募兵制,两税法,等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代制度,是干嘛的,为什么都是形成在西部?这就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文化,文明的征服,效率工具。但本质还是为了征服或统治。说真的,军功爵制度只有秦国最适应,因为山里人往平原上打,越打越富。反而东部平原上的往西部山里打,难打不说,打下来贫困山区做甚?你看秦汉帝国的前身,秦国的崛起之路,是筚路蓝缕,屌丝逆袭。你看隋唐帝国的前身,西魏北周的创业之路,以北魏六镇的一镇之力对抗关东的五镇之力,以弱抗强,好不容易暴一波兵就被团灭,然后死撑住,坚持到暴下一波兵扛住,最艰难时,宇文泰累得都快哭了,忧心到失眠...正是这样的弱势条件,倒逼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倒逼出起源于西部的一次次划时代的效率革命,制度革新...但这效率,最终不就是为了打败富饶的中东部,统治富饶的中东部,最终又随着西部起家的统一王朝的建立,像是试点政策被扩大推广到全国一样,成了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文明基因?而东部王朝时代以后,西部的挑战仍多,但能够维系长期统一的一个基础,就是东部王朝时代,东西共同体意识已经是牢不可破的集体意识,东部王朝总是把平衡东西差距作为立国根基国策。
上海走海运集装箱到美国旧金山的物流成本,比上海走铁路、公路集装箱到北京的成本还低,想赚发达国家的财富,想赚中东石油人唯一愿意交易石油的美元,只能把生产资源都集中在沿海和内航条件优越的沿江一线,打造生产成本也很低的生产经济带。所以为什么内陆的人普遍偏穷,而沿海普遍偏富?东西差距,南北差距,是因为东西智商不同,南北能力不同?因为财富密度,经济密度不同。说什么内陆思想不开放,因为巨量财富就没流动到内陆,内陆既穷,也没有经商的条件,怎么能形成普遍的开放思想呢?要知道农业社会,内陆赶牛车,一天走个二三十里地,而长江沿线的渔船,一天可能就跨省了。何况南方城市内部水网密布,古代在江南水乡乘着船,效率比现在公交车也不遑多让,而北方则至少要养匹马才有同样的域内交通效率。养匹马和扎个船筏子,哪个成本高呢?其实内陆人民盼着有沿海的思想开放的官员到内陆主政,本身就是等靠要等不开放的皇粮思想体现,但没办法,就是这种条件。可这种思想有一点好,纪律性强,组织性强,相比商人,集体意识强,全局意识强,能够形成强大的军事传统和政治思想,所以历来军政中心多在北方,强兵劲旅多出北方。中古以前,是西部作军政中心,东部作经济中心。近古以来,是北方作军政中心,南方作经济中心。这类分工历史上就形成了。
所以,利用地理禀赋条件优势的同时,如何平衡内陆与沿海,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是中国这样的国家必须重点考量的根本国策。让中国搞地方自治,历史上往往就是互相伤害,谁也搞不好。明朝末期,东部基本不怎么管西部了,尤其是东南的江南一带,富的流油,一片盛世景象,而内陆流民遍地,民不聊生...结果仍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沿海其实也落不下好,连外族来了居然都比这样管不好内陆的政权更稳定,不得不说是讽刺啊...在博弈论模型中,个体理性不等于集体理性,个体最优解可能是集体最差解。同样,西部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冲击东部灭明,清军入关,李自成集团也没好下场。东部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抗税拒保,清军入关,一样是对江南缙绅阶层大肆屠戮。
中晚明,欧洲靠地理大发现,逐渐形成把新大陆富藏的白银作为国际货币,但白银却随着巨额贸易顺差大量流入中国。一条鞭法就是为了适应激增流入中国的硬通货白银,进行的税收货币化改革。但承认了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明朝却没有形成有效的货币政策,明朝在欧洲开发美洲早期利用体量优势获取了大量的白银,但也仅仅是欧洲暂时没有摸清楚这套早期全球化的货币玩法,明朝只是得了地利,而不是人和,仅仅顺应早期趋势,而无法持续保持白银流入优势,因为不是中国在自主掌控这场全球白银游戏。从沿海登陆的大量国际贸易硬通货白银流入到沿海尤其是江南地区,催生江南市镇经济下的富裕,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盘面如何在国家内部,通过货币与财政政策进行分配和导流呢?明朝的再分配是有严重问题的,国家对海洋贸易涌入的货币来源和国内流通的各种控制都是无力的。这就是陆权思维与海权时代的脱钩。白银利益没有像内陆普遍流通的畅通管道,被瘀滞和截流在了江南。江南士绅囤积白银,内陆小农见不到白银,一条鞭法又只认白银,从白银增量富足阶段的良法,摇身一变,成了欧洲银行与货币政策改革后,内陆白银增量稀缺,流通不畅,匮乏白银状态下的恶法,激得内陆民不聊生,叛变四起...
甚至皇帝想要进行财政改革,将税源从内陆小农转向江南市镇经济下的豪绅阶层,却连征税都征不上来。只有豪绅口中的几个明朝敛财贪财的昏君皇帝,借太监的手,才能越过阻碍商税矿税立法的内阁和户部,从江南拿到点钱,还只能放到内库...万历三大征,用得主要就是内库的钱。但朝堂官僚却并无参与感,成就感。朝廷和皇帝都捏合不到一起时,国家失灵显得越发严重。东林但凡少给皇帝喊点道德口号,愿意劝劝自己老家的江南缙绅承担一下富人该承担的国家责任,协助皇帝顺应一下那段全球化趋势,恐怕明朝的资本主义也不至于刚萌芽就枯萎,然后再来一个矫枉过正,民族国家构建能力天然残疾的大清让质变后的欧日欺负成那样...
如果一个国家,无法解决财富流通,二次分配,地域平衡,那就如同失灵,注定要被扫进历史垃圾堆。所以,明朝时中国还没开始展示一个海上贸易大国的雄姿,就先死到自己东西失衡的作死中了...毕竟,这样体量规模和地理复杂程度的大国,中国在世界独一份,没有老师可以教我们这样的国家应该怎样玩海权游戏。我们今天,其实也仍走在明末的海外贸易利益早期大量涌入的阶段,还没有到制霸全球海权的外向型阶段。而美国现在正在做的,和当年欧洲银行与货币改革以阻止白银持续随外流到中国的一样,也和清朝面临的顺差被打成逆差一样,目标都是阻遏中国巨大产能的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击垮庞大的顺差利益,断掉中国的全球增量利益。而西方之所以总能做到,是因为它们控制着海权,控制着国际贸易与货币来源,这些是根本。其实,就算他们不,中国也会遇到问题。因为这个级别的顺差,能带富沿海,却无法保证增量财富可以激流涌入内陆,带富内陆。明朝是西北流民灭了北京,江南豪绅隔岸观火,最终都完蛋了,便宜了大清。而清朝是西南流民冲入了南京,西北也爆发人口剧损的战乱,清朝从此元气大伤,对南方控制无力...
民国亦然,国民政府秉持扶助工农的底层革命路线,一路高歌。当蒋掌权后投靠江南沿海买办集团,背叛底层革命路线的北伐精神,北伐的统一大业就半途而废了。中原大战的无力,已经显示出沿海买办集团只顾着借贸易和交通成本优势吃垄断饭,而在政治上和社会成本上的短视。其实国民政府只走半截统一路的历史背后,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河口湾区沿海贸易买办集团联合后,对统一内陆高成本的抵触和拒绝。北伐连起了两大沿海经济中心,但国民政府这样妥协和背靠沿海买办的政治集团,注定是在东西征服的历史规律里打转,担不起强盛中国的重任。你不顺应历史规律,历史规律就筛汰换家。在西北最终形成了能够取代国民政府,愿意继续走底层革命道路,进而真正统一中国的百万级军事力量。
东西平衡,历史上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海权时代的中国第一关卡。今天,如何保护和升级海外增量利益,如何分配已经从海外进入落地的存量利益,让自己内部得到合理产业分工,形成全国有效的内生性的国内循环机制、区域分工和产业链条,让全国一盘棋,内陆和沿海形成一个产业共同体,阻遏地方本位主义的滋生,防止明末趋势,也是我们正面临的第一关。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是清缓存,待机重启阶段。但我们现在已经上路了,明清的门槛就在眼前,别人要搞我们顺差,压我们的增量了。如果迈不过去,就是东西南北失衡的开始。
前边说了,14亿人,规模虽大,也只是发展初级阶段,人均经济指标其实还差很远。就这人均指标也只是一条富裕的海岸线和一条富裕的长江线硬给均上去的,内陆其实差更多。想要14亿人都成为世界产业高地,发达地区,就必须走高中低端产业来者不拒,全产业链战略。这不是中国的选择,而是中国唯一可以走的路。只走半截的结果,就是财富仍然停留在东部,而内陆与东部的差距拉大时,就是内生矛盾积重难返时,那时候可怕的中国历史周期律,巨大的历史内耗,囚徒困境的各方最差解,甚至明末乱世,清末被列强肢解分割,连日本岛都骑到广袤大陆脖子上拉屎的历史,就会重演...要发达,就必须是平衡下的发达,是沿海与内陆一起的发达。内陆在可以在全国产业链中下游,但不可以没有产业。这就是中国,尤其是强盛统一的中国,必须要达成的内功境界。否则内部矛盾就会逐渐成为主要矛盾,别人利用矛盾瓦解中国优势,甚至分割中国的机会就很多。
保证持续的增量充足,动力充沛,是必须的。平衡东西,平衡存量分配,也是必须的。既要利用沿海沿江优势,又要不唯沿海沿江,本身也需要平衡。
沿海沿江优势,背后是地理条件先决的财富密度与成本效率比对结果。沿海城郊哪怕是个农民,家里有个宅基地,有上七八间农村房子,一间房放上一台机床,雇几个伙计,开动机器做个什么小零小件小商品,都能做外贸卖出去赚钱,都能通过长江珠江,靠廉价的水运成本以极低得价格往内陆卖,挤死靠铁运公运的高价同行。这不就像当年遍地作坊的英国一样,经济密度财富密度很高吗?瓦特就是英国作坊家庭出身。其实庞大产业在东部沿海落地后,开作坊个体经营还风险大。大工厂雇佣大量外来务工人口,土著人口当个房东,一间房收他两千不香吗?内陆的农村呢?西部山区的农民就是盖20间房,或者村里分他一个山头,又有多少经济价值?
但庆幸的是,我们不是个分权分治的国家。或者说,历史一次次上演,如果东西差距,城乡差距得不到平衡,国家管理失灵,那是要乱的,改朝换代的。分权分治,地方力量强大的朝代,崩得普遍快。西方殖民地极端地域供养链所带来的区域高经济密度导致的概率性技术迭代现象,在中国这样一个全世界地形最复杂的广袤国度,行不通。隔着大洋,殖民地只能闹独立。但在中国的地理条件下,西部稳定可以作为纵深屏障,不稳定可以成为直接推翻,消灭,掠夺东部财富的力量。只有建立一个可以统筹全局,进行有效二次分配以消弭差距,消解东西落差矛盾的中央集权政权,中国才有可能稳定。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反而亡了?因为明朝的江南市镇资本家没学会什么叫制衡,什么叫平衡,什么叫节制,什么叫克制,什么叫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最讽刺的是崇祯贬杀大臣如走马灯,看似很强势,却在叛军兵临城下时,从亲老丈人手里抠出点军饷都抠不出来。朝廷无法驯服利益集团时,连帮忙去抠钱的太监集团都没了,意味着大明这个国家彻底失灵了。当东部歌舞升平,手工业作坊主,缙绅地主,连税都不缴。而内陆四处起义,流民遍地,小农承担税收重担时,这般为地方既得利益集团分权的结果,就是反抗和夺权。可笑的是朱家、李张和江南,都是为大清入关做嫁衣。
资本效益追求的成本,并不等于社会效益追求的成本。极致的资本成本,可能意味着失衡的社会成本。这就是中国一遍遍上演的规律。
任由东西差距拉大,也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不顾下一餐打破砂锅只图当下吃个爽,其实是慢性自杀。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强力统筹各地要素的主心骨,各地各自相安,各自发展?翻开世界地形图,就中国这个复杂程度世界NO.1,平原与高山分化程度这么高且单边海岸线的大国,内战在历史上不要更多了...从宏观意义上讲,中国这样一个精密的制度性集权文明的诞生和成功,本身就是复杂的地缘集团反复博弈出来的,为的就是强力的统筹全局,以保证域内和平。这是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要求和选择,是长期演化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想设计乌托邦的,往往容易被规律和现实直接打脸。
要想富,先修路。靠海边,海就是路。
现代社会的核心就是分工。一个城市不可能生产出人们需要的全部物品。很多物品需要从外面运过来。同时自己本地区生产的商品需要外运。这就需要路。靠海边,海就是天然的路。免费,不需要维护。
刘强东讲过一个故事。在一个偏远地区。家用电器的价格比大城市贵。因为有运费。而本地区生产的农产品,例如绿色无污染的走地鸡,却只能廉价出售,因为加上运费后比较昂贵,卖不出去。这导致偏远地区的人收入降低,而生活开销变大。导致偏远地区的人比大城市的人更加贫穷。
举个超级反例:瑞士。
完全内陆,列强环伺,硬是成为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人均8.6万美元(卢森堡计算方法有问题忽略),800多万人口产生了14家世界50强企业。
其实致富的秘诀也很简单,不是996,不是厚黑学,而是500年不打仗,也没有人口哪怕发展速度再慢,发展500年,也富裕了。而且高度民主,国家领导人长期缺位,毫无实权,大事小事动不动全民公投。
美国也人多,为啥药发展高科技呢?因为美国那些人不是红利,而是大爷,不干活食品券可以买龙虾,你怎么压榨?都是油腻了几百年的人。比如在美国坐大巴,突然警察来查车,要出示证件,美国人直接一个“citizen”警察就不查了,查的都是留学生这种三无人员。当然你也可以装,但万一穿帮后果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