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怂了?
太让我失望了……
上天才知道我是多么的热切期盼莫迪死扛到底啊!这一怂,中不建交、中尼“友好”、中印边境的“鬼斧神工”得等到什么时候去了……作为一个蹲守中尼边境做生意的生意人,我还等着印度死扛到底,明年尼泊尔的生意大火呢!
好了不开玩笑,认真答题。
外交部最后说道: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印度的睦邻友好关系。希望印方切实遵守历史界约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这是一句典型的客套话,毕竟莫迪快来厦门开会了,大家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一点。实际上印度在中国的崛起中必须要让步,这是个毫无疑问的现实,是印度必须接受的现实。以前我谈到过,这次对峙事件中,印度是吃亏的一方,持续时间越久
印度正处于其“进攻极限”。
进攻极限是一个军事学上的概念,说白了就是一条看不见的线,发动进攻的一方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待在这条线这一边,一旦贸然越过去就是死路一条。
斯大林格勒是希特勒的进攻极限;
中途岛是日本人的进攻极限;
在进攻极限之前,进攻一方显得势头很足,因为补给线还不长,物资损耗率不高,战线窄,用于进攻的实力还很强;
越过了进攻极限,发起进攻的一方实力就会开始力有不逮,后勤补给线拉得过长,战线拉得太宽,用于进攻的力量已经消耗殆尽。
这时候一旦遭到强有力的反击,进攻方就只有一败涂地的份儿。所以精明的指挥官会在达到进攻极限之前,在整个战线转入防御,巩固战线和占领区,开展“治安战”,防止敌方突然反攻。在这段时间里,还可以积蓄下一阶段的进攻力量,巩固和完善后勤补给线,等待时机继续进攻。
猪头指挥官会欢天喜地的跑过进攻极限,然后被敌方搂草打兔子,占的地方尽数失去不说,还有可能被端了老巢。
东北亚某著名胖子就吃过这个苦头,还好兄弟拉了一把,否则就成了中华民族中56个民族的一员了,哪有现在动不动放个大炮仗的威风。
我们具体到印度的身上,为什么一个多月前我就敢说印度在对峙中吃亏呢?
印度这个国家的核心凝聚力和经济整合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其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尽管不是传统的战争,印度同样也已经越过了其进攻极限。
印度是一个以印度教文化为文明核心、以前工业化经济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国家。
1、它对包括穆斯林和东北部各邦采取的是“攻击、占领、压制、同化”的策略,这是一种非战争形式的进攻。
2、同时,他还对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采取了国与国之间的压制态势,对西藏则始终抱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痴心妄想。
3、对西边的巴基斯坦也采取的是敌对与压制的战略。
4、对印度洋抱有蜜汁自信,不知道哪里来的实力居然敢把印度洋当做“印度的洋”。
这就是越过了进攻极限,梦想着四面开花,实际上哪一面都是千疮百孔。
印度当前的态势就跟宝莱坞电影里的歌舞是一个德性:看起来五光十色热闹非凡,实际上漏洞百出千疮百孔。
不愧是“有声有色的大国”。
以前中国一直在西藏以及西南方向采取的是“守势”,以维持现有领土、专注国内建设为基本策略,印度面对周围一圈弱鸡,满满的自信,这时候的印度内心里深深的觉得,他们的进攻极限在喜马拉雅山的北边。
问题是世界上只有印度会这么想。
随着一带一路顶层战略的实施,中国不可能也不想继续在西南方向保持沉默,更何况印度都已经蹬鼻子上脸了。面对一个大大咧咧越过了进攻极限的国家,“天予不取反受其害”,再蠢的人,比如说我,都能想到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把印度从进攻极限上赶回去。如果不赶回去,让印度人有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巩固既得利益,重新组织起完善的防御,再组织起攻势那可就麻烦大了。
更何况高居庙堂的人?
连我一个在中尼边境、中印边境做生意混饭吃的人都能看透的事实,中印两国的精英怎么可能看不透呢?
所以说,莫迪还是莫迪,XX还是XX,其智囊团不是我们这些江湖人士能够比得上的。
一开始中国就不怕事大,就是因为印度已经犯了战略性错误,此时不怼更待何时?现在印度自己认怂,就是因为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处境,此时不怂,就没机会认怂了。对峙只是双方冲突的一个点,从点铺展开去才是战略游戏。
对峙已经结束,对抗才刚刚开始。
(复制自我自己的另一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