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宁愿花 11K 重新招人,也不愿意花 9K 留住老员工」的现象是否属实?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 第2页

              

user avatar   sanqiu-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真的,原因很简单,对于企业的非核心员工,在资本面前是属于“物”,而不是“人”,有道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旧,既然是物,那当然是新的好,这就是物的道理。

指出这一点,当然有一些残忍,不过有时候实话他就是残忍。

核心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大体相当于伙伴关系,兄弟如手足嘛,非核心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大体相当于契约关系,大概相当于人和塑料袋的关系。

以前的时候阿里的蒋凡出轨,结果马爸爸高调带着他看潮起潮落,向世界宣示,“别怕,自家兄弟,包几个二奶不算个事,大哥罩着你”,而阿里其他员工就不行,因为个月饼事件就被开除,这就是区别。一个是核心员工,适用人的逻辑,一个是非核心员工,适用物的逻辑。

什么是人的逻辑?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换位思考,人都不易,因此得讲人情,办人事,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人都会老,人都会病,人到中年,父母要去大医院,孩子要上幼儿园,因此应当关爱老同志,照顾老员工,让年龄大的人有些特权,好让人侍奉父母抚养孩子,可什么是物的道理呢?那就是打鸡血、画大饼,讲狼性,谈自由,能骗就骗,能睡就睡,榨干青春,拔D无情。

能骗就骗,能睡就睡,用完就扔,这不就是pua的精髓吗?以前我常说资本时代的精神是卧槽无情好残忍,你还别说,pua不过就是资本时代精神在男女关系上的展现。

你看看pua经典做法是给女人颜值打分,什么7分女8分女,甚至7.5分女,而打分的目的在于什么?在于衡量pua技术,一个pua技术高的人就对应着能够搞定分数高的女人。这不是物化什么是物化?pua所谓有上床技术,还要下床技术,上了床怕赖不掉,于是钻研怎么下床,这不是物化什么是物化?这和资本家榨取员工剩余价值,用完了就扔换下一波有什么区别?没啥区别。

现在人们一提pua,觉得有多么缺德带冒烟,殊不知整个世界都在pua,物化早就成了思维方式,渗透到市场经济下人们的一言一行。那些本应该有点温情关系早就被自由主义解构废了,人们互为消费品,互为工具,用完了就扔。至于以后,谁会关心?

不信你看,翟欣欣和苏晓茂之间,是不是物化?翟欣欣让苏晓茂给钱,不然就举报他,他可是她老公啊,可在翟欣欣的心里,“老公”算个屁啊!“老公”这个概念,只有在人和人之间才有意义,万一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成猪呢?

再看看绿地事件的张大校花,说自己的老公只是个“安全牌”,好一个“安全牌”,太传神了!物化也有一个什么物的问题,人家成了“安全牌”,不错,比苏晓茂强,苏晓茂被物化成了“猪”,猪全身都是宝,是要杀了放血的,安全牌顶多落户口喜当爹一下,不至于被杀了放血。可见,同为物化,也有个高下之分。

这年头,大家都逃不了物化的命运,只能寄希望于被物化成好一点的物。例如如果要当劳动力,当成螺丝钉,比当成药渣子还是强的。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薪酬倒挂的事我以前写过,今天从随便唠两句新角度的。

你们以后再听说哪个企业薪酬倒挂,注意,这公司铁定有俩特征:

头一个,这公司不是技术立业,或者哪怕有点核心技术,被倒挂的这人所属的业务群,必然不是核心业务群。

二一个,这公司管理层,必然!听好了是必然,有一部分高层在恰脏钱。

这两条记住喽,你所在公司只要出现倒挂,你就知道在这混饭吃该关注什么了。

简单解释两句:

老员工被倒挂,变相逼人家走而已嘛,企业也不用夹住了腿装紧,就这么回事儿。

而一企业但凡技术立业,或者是该老员工所在业务群有玩意儿,公司留这人都来不及,逼着他负气出走?这纯属买卖不想干了。

走了以后,下周就能看见友商发声,说一掷千金引进高级人才,我司XX技术即将赶超业内顶尖水平,广泛投入商用领域了。

懂了吧?贵司只要有部门出现倒挂,这部门你别去。

贵司哪个部门都倒挂,贵司在行业赚的就是投机倒把的钱,长期看必然没核心竞争力。

薪酬倒挂的老员工,就是被杀的内个鸡,只要出现一个,所有猴都得提高警惕。

他用得上你时候漫天要价是正确的;逮住机会掉头就跑也是正确的。

谁都别给我上企业忠诚度的课,对这种企业,您自己慢慢忠诚嘁就完了。

坑这么大总得有几个人填不是么?

那为什么说这类企业都是高层恰烂钱的粪坑呢?

你琢磨琢磨,一个公司,哪怕技术拉胯,但凡他商道清明,有多大本事端多大碗吃饭的话……

他招新归招新,可犯不上逼着老员工走啊?

企业逼老人儿走,说明高层意志里头,老人不如新人儿。

哪不如呢?

老人儿知道的忒多了,有些悟性高的,就差一层窗户纸就能把上头连贪带剽的神功,给破了。

所以,上边的人是必定不能允许奴才成精的,紧要关头薪酬倒挂一发,就是一道九天雷符。

把内些修炼了999年马上得正果的老员工直接劈死算完。

劈了,新人刚来俩眼一抹黑啥都不懂,上边人能安安心心继续恰烂饭吃到饱。

当然了,你能忍,躲过这一劈,后边还有好几劈呐。

让跟你倒挂的新人不但赚的比你多还给你安排工作行不行?直接让老经理把周报交给新人批阅行不行?

你要说不行,那是你没见过。咱可都见过。

就这些手法,前些年我耳闻一企业频繁操作,操作人是分管采购的老大。

当时我说,这货年底还得添套房。

最后我猜错了,人家比我想象的内敛多了,只不过添了辆捷豹而已。挺廉洁的。

至于说越跳薪酬越高的说法,不全正确,它有局限性。

别忘了你薪酬越跳越高的同时,岁数也是越来越大。早晚有一天,你猛抬头,发现已经跳无可跳了,因为年纪的坎儿到了。

你如果身处越跳越高的互联网金融,广告传媒,教育娱乐,体制外医疗私所,地产奢侈品等等行业,记住,你的跳槽薪酬,类似一个螺旋上升的阶梯,跳到尽头,可不是不增不减的一马平川。

是失业悬崖。

你不想跳崖,就想稳住现状?

对不起,后边保证伸出一只脚把你踹下去。

所以,你的行业只要存在薪酬倒挂或者越跳越高的情况。

赶紧醒醒,靠跳,是爬不上天梯的。

最聪明的办法,是抓住机会,合理合法的猛咬一口,事了拂衣,还剑归鞘,自己离场。

去新闻上看看内些声明由于神马身体原因啦,神马家庭原因啦,神马个人价值观原因啦退隐江湖的前大佬们,10个里有9个是这种情况。

他们只是把跑路说的稍微要脸一点罢了。

你要是有本事,有机会,走这条路是最聪明的。

打算给资本家服役一辈子?你还是太把他们当个人看了……

这篇,谈不上正能量,但是不是正理儿,我允许诸位往上爬两年以后,再回来点赞!


user avatar   yang-shao-68-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误区要解释下,不是不愿意花9k留住老员工,是不愿意花9k留住没有下决心走的老员工。

如果你真下决心走,而且你的确在公司有你的不可替代性,你就有机会看到领导和hr唱双簧,上午问你9k行不行,下午问你1万2行不行。

招聘和留人是两套逻辑,这就好像经常有人问为什么不能把造火箭的钱拿来扶贫一样,不是一个口袋的钱,不能单纯地并列考虑。

只要你们不是一个就几个人的创业小团队,老板和HR就会严格遵循,招聘按照招聘的市场薪酬标准,内部按照内部的增长薪酬标准来运行,而且后者一定是要低于前者的,废话,不然大家每年都准时涨工资对标市场价,那还玩什么?

前阵子一个法务朋友就是遇到类似情况,在公司兢兢业业干了五年,工资一毛钱没动过,税后八千到手,一年薪酬包12到13万。

要知道公司就他一个法务,基本上所有活儿都是他一个人大包大揽,而且完成的相当不错。

和领导谈涨工资,没动静,和大领导反馈,大领导没反应。

一怒之下打算离职,直接请了年假出去面试,东西都收拾了。

结果就在要离职当天,HR和部门领导找他谈话,给你涨到16万干不干?还分股权。

他当时哭笑不得,说我在公司干了这么久,求了这么久,没人理我,现在我铁了心要走了,你们玩这个?

还是走了,去了房地产集团做法务经理,现在工资已经接近30了。

同时他的离职也引发了他们部门的离职潮,一口气走了四五个,只剩下一两个老人。

而他留下来的那几个同期工作的同事,也算是借他闹腾的东风,也涨到了16万左右。

而接替他位置的新法务,也涨薪到快20万,而且也分了股权。

但你要问公司HR亏不亏,不好意思……那肯定是赚!

因为从市场要求来看,他们部门从2017年开始,就早应该涨到人均16万,他作为挑大梁的法务,最少也是20万+股权起步。

公司在稳定的工作氛围和HR的各种忽悠之下,活生生压了他们一个部门五年工资。

五年!!!

如果不是他的离去捅破这层窗户纸,那大家甚至还要在2021年拿着远低于市场行情的工资,继续当牛做马。

在这些变动里,HR完成了连续五年降低老员工工资包,减少开支的KPI,还拿下年度优秀员工奖。

他的部门因为他的离去,新人交替这些变数,的确当年也有些工作滞后,有些项目延期,有些官司输了,但,没有伤筋动骨,且人力成本降低,整体奖金包也降了,最后反而持平。

而他自己,跳槽后升职加薪,走上了事业上升期,今年又要升部门副职,可以说坐火箭一样了。

公司不是任何人的公司,公司是不能拟人化的一个概念。

而你的出色,你的优秀,本来在很多时候,只是你朝上攀登的敲门砖。

此路通,则内部升迁。

此路不通,则外部求索。

不论怎么样,不要幻想公司离开你就彻底崩盘的爽文故事……

大部分时候,你是为了你自己而努力做好工作,你需要一份投名状证明你值得上那一份更好的薪水,管你升迁的领导,管你工资包的HR,也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赌你不敢冒然辞职。

这都没错。

只是大家的路,互相阻碍了,有个人要让出来。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板往往对员工入职时的基础工作量一清二楚,对入职后增加给员工的额外工作量一无所知。

另外,老板普遍对日常物价和房租上涨十分不敏感。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毕业后,那年7月份,第一份工作,税前3500元,旷工一天扣200元,事假一天扣100元,病假(有医院假条)一天扣50元,迟到一分钟扣一元,迟到超过30分钟,算事假半天扣50元……

作为一家IT公司,各种条条框框的规定,真是少有的奇葩,其中薪资保密是公司高压线,一旦有人提及,一律开除。

公司所有人的合同签两个版本,所谓阴阳合同,其中一个版本签的都是2000元,上交公司,而且公司名称也是在国外虚假注册的,美名其曰帮我们避税。

按照上海市最低标准缴纳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没有住房公积金。

我反正每个月到手基本都是在3200元左右,兢兢业业干了一年,那会刚从学校毕业,相比较几百元一个月的生活费,3000多元月收入,我已经很知足了,刨去各种开支,一个月还能存2000元。

当时入职的时候,公司也承诺,每年薪资上调一次,根据绩效最少上调500元。一年到了,HR和财务都没人来找我,我就等发工资,结果还是和以前一样。

我就小心翼翼的问HR,HR说,下个月再看看,有没有上调。

又等了一个月,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查了一下,还是没变。

我又悄悄的问了HR,HR那边说听领导说是到年底一起发年终奖。

一直到春节放假,公司年终奖都没发,听说是年后上班老板亲自发。

年后上班,老板一人发一个红包,打开一看,只有一张50元,说这不是年终奖,是CEO给的红包……

一直到3、4月份,才发了年终奖,也就是一个月工资,公司承诺涨薪的那部分一直没发。

这时我真的很生气了,直接邮件给HR,HR回复说大家都没上调。我说别的人我不知道,但我这是公司写在合同里的啊,本来去年7月份就应该涨了,这都4月份了,快两年了。

那天晚上到家后,公司副经理还给我打电话,说经讨论研究,从下个月给我涨薪,工资上调到4000元。

其实那时我已经下定决心离开了。我的岗位,我一个人的工作,每个月给公司带来至少60W的纯利润,整个团队8个人,我一人的业绩是他们其余7个人的总和还要多。别的人的工资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拖这么久不给我涨工资,我心里很憋屈。

后来的几天,我把整理好的简历有针对性的投了4家公司,最终4家公司都给我发了offer,综合对比各家公司,最终选择了一家外企。

到手薪资在9500元左右,年终奖是两个月工资,每个月带薪休假一天,公司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缴各种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办理上海市人才引进型居住证,每年工资上调一次,根据绩效,上调幅度10-20%。

后来就向原先的公司提交辞职,结果HR那边一直不批,说按照合同,要提前一个月提交辞职报告书,离职手续要等工作全部交接完成后才行,最快要两个月。而下家给我时间是10天。

公司几个部门领导那几天又找我谈话,说总裁特批,把我工资涨到4500元,又说公司企业文化好,同事相处好,各种留我,说的我都动心了……

不过现实摆在这儿,两家公司差距那么大,我要赚钱养家糊口,我不是慈善家。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走人。

手里的各种数据很早之前就备份好了,个人工作资料,直接从公司电脑上删除。等HR来收电脑的时候,他们已经迟了。

公司也知道我没心思做下去了,我连电脑都没了,每天干坐在办公室,什么事没有,估计这样下去对其他同事影响也不好,拖了一个多星期,公司终于把离职手续给我办好了。

结果走的时候HR还威胁我说,下家公司做尽职调查的时候,会“如实”陈述我的工作态度。

后来,入职新公司后,前三个月试用期,真的是很担心,特别害怕原先那家公司说我坏话,不过还是顺利转正了。

在新公司呆久了,和同事也混熟了,问道当时负责的人事专员,打电话给我上家公司,他们怎么说我的?

结果人事专员说,连最低标准的社保都不给员工缴纳的公司,没必要给他们打电话,打电话给那样的公司,也是白打,都是说你们坏话的。:-D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 @刘锐 的邀请。在这里我们不谈核心和高端人才,只谈用来干普通活的、可替代性比较强的基层员工,这种现象是可能的。从经济学上,我目前能想到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1. “老员工的诅咒”说。

为什么某员工在A公司工作,不在B公司工作?答案是因为A是该员工目前最好的选择。这个“最好”可能是职业发展上的,可能是金钱上的,也可能是家庭上的,比如正好和爱人在一个城市等等。

从公司的角度讲,在招聘的时候,公司因为信息不对称,对“自己到底付多少钱才能让员工不离开”这个底线不了解,所以有些人的价格给高了,有些人的价格给低了。那些价格给低的,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更好的offer跳槽离开,所以留下来的这批员工,有更大的概率是当初招聘的时候价格给高了的。也就是说公司本来可以当初用更低的薪水吸引他们过来,所以公司觉得自己“亏了”,这个和拍卖中"赢家的诅咒"类似,当员工顺利的接受公司offer的时候,公司就明白自己提供的条件其实高过了员工的其他选择,所以公司会感觉自己其实当初可以再压压价。于是这个压价的过程就延后到了涨薪的时候。


因为既然之前招进来的时候已经是overpay了,公司为什么要给你加薪呢?不如把资源留着去市场上去扫描新人。


2. 套牢说。

员工入职之后,随着对工作的熟悉,必然会掌握一些只有在本公司才有用的技能和联系。比如本公司的工作流程,人脉关系、应用软件等等。这些知识和关系在本公司可以发挥最好的作用,但是离开了本公司去其他公司,不能说完全没用了,但是总是要打个折扣的。这个时候相当于公司已经把员工套牢了——你的能力只有在本公司才能发挥最大价值,离开了本公司,你的市场价值是要打折扣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当然可以给相对较少的价格给老员工,而老员工也只能接受这一点。


举个例子,为什么程序员的薪水比较高?因为程序员用的工具大多数是通用的,不在这家公司做,去另外一家公司熟悉了之后,以前的技能完全可以用上。这也和程序员社区开源工具很流行有关,因为开源工具谁都能用,相当于程序员之间通过开源工具建立了联盟,拒绝了被公司套牢的命运。试想如果微软、亚马逊、Google、Facebook等每一家IT公司都用完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工具,毫无疑问程序员的跳槽难度就会变的非常大,薪水就会被压低。其实现在有些公司已经这么做了,就是设置一些只有本公司才有的职位,然后给一个还不错的薪水,然后这个人的技能发展就会越来越依赖于公司,从而减少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知乎上很多答案都劝人趁年轻的时候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这个问题,年轻的时候找了一个轻松高薪而稳定的工作,等到十年之后,你会渐渐的发现你再也离不开这个组织了。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客观说一下,全世界都或多或少存在此类现象,特别是热门行业,比如IT互联网。

比较典型的表现,在热门行业,跳槽一次薪资会涨30%甚至以上。而在公司内部,每年平均涨5%算不错的了。

其本质原因,招聘的薪资是受市场因素支配,而内部的薪资调整是由离职率支配(这个当然也考虑了市场竞争力),而拉开差距是靠个人与公司表现决定(相对好的公司)。

公司怕不怕新人笑老人哭?不怕,因为里面有合理的部分。这种工资差异是市场正常现象。在所有顶级公司里也存在。

那么那些顶级公司是如何留住老人的呢?

公司实际上留住骨干就不会倒,关注一下turnover rate(离职率?)就不会出大问题。

骨干人员靠职位晋升和期权留住,最重要的是期权,好公司的期权股权是值钱的。这两点足以平衡外来和尚起点高那点儿差距。

同样原则适用于所有人,凭表现加薪或拿奖金期权。

因为整个社会和市场能接受的一个人职业生涯跳槽次数是有限的。你频繁跳槽,没什么公司会再愿意招你。

另外一个不利于打工族的因子是,大家都有惰性,有求安稳的普遍心理,留住一个人和吸引一个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前者只要不太糟糕到让人大面积抱怨。

这种公司与个人的博弈也牵扯到个人的议价能力,全世界公司都愿意招你,当然由你来挑。十次面试拒你七次,你也只能在网上吐槽。别的公司给你啥你都得接着。

个人要关注的

1.这个公司业绩或前景如何。

2.这个公司是不是符合你的圈子,你一个清华的,周边同事都是大专,或者反过来,你至少得明白你为啥来,要什么。

3.离职率高否(这个获得渠道真的有限)


user avatar   ba-luo-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工作了10年的老员工,你要炒他鱿鱼得支付赔偿金9k×10个月×2倍=180k。要是不给他涨工资他自己辞职,那就一分钱不用给。

新招来的员工11k,工作两年要炒他鱿鱼,支付赔偿金也就是11k×2个月×2倍=44k。要是合同签得短,忍到合同期满后不续签合同,那就只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22k。


user avatar   dian-zuan-tong-ma-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原因其实挺简单的

重新招人指标容易设置,留住老员工的考核不容易设置

留住老员工的考核设置一旦出现一点点毛病,随着时间推移特别容易出现从基层到中层偏上这段阶级内的大抱团现象,对企业的稳定运转影响非常的大。

所以说企业之间本身人员都有可能互相“倒腾”,虽然多花了一点钱,但是和考核闭环出现循环错误放大,内部繁殖超快增长比起来,多花3k和损失一些基层老员工的熟练度,还是值得的。

毕竟重新招人只是多花钱,招聘部门也容易设置考核标准,但是如果老员工管不好,整个公司可能一年内就会进入坟墓

所以说,在老员工考核无法几乎完美或市场变化本来就较快的情况下,尽可能不要赌自己的规则能够100%掐中实际变化的规律。

当然了,这种现象如果放在更日常的角度来看,就是会有一大批懒散的中高层出现,除了甩锅其它基本都不做。

不过这种甩锅本身也是规则设置之一,毕竟在变化较快的情况下,稳定是压倒一切的

这个市场上几乎不可能存在100%压中的企业,而且有没有都几乎与你无关,除非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能压中的。

哪怕是强如国家的力量,在面对一个区域的综合性问题时,往往也会选择派遣一个之前与此地关系不大的人,而不是说去调整这一区域内的考评规则,因为这本身就更难做到。

大家可以看高赞的回答,大部分都是17年的程序员

如果用上述解释去想想当年的情况,那就不难理解了——如果你是老板,如果你那个时候选择和很多高赞回答倡导的那样“尊重老员工”……这样做的公司的坟头草已经长过两茬了。

尊重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工具罢了,是在市场稳定期间用于降低维护成本的工具,毕竟这个时候系统相对成熟,考核闭环对错误的放大效果减弱了而已。

尊重说到底是留给内心里就认为自己是弱者和需要被关怀的人的,在正经干活或者外部环境正常变化速率下,尊重基本就属于个废物,是找内部繁殖和内斗茬子的傻瓜行为。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企业的目的是最低的成本招人、用人。花11k招人是因为低于11k招不到人,不给9k老员工涨工资是用最低成本用人,9k干得好好的,为啥要涨?要走人?走就走呗,我们不怕,也不能开这个口子增加用人成本。

所以,走人的,毕竟是少数。如果大量员工流失,公司肯定会采取行动,没有大量员工流失,说明根本没有必要给老员工加薪。




              

相关话题

  大二、大三的学生,现阶段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有人能写出类似《寻乌调查》的考察报告吗? 
  为什么国内互联网很少付费订阅模式?如何实现按月自动扣款续订? 
  知乎是大陆版PTT吗? 
  私人网站能看到用户的密码吗? 
  如何评价滴滴 2018 年亏损 109 亿,司机补贴 113 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如何评价.NET Core 1.0称使用.NET Core运行速度是Node.js的八倍,Go的三倍?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原罪”? 
  如何看待相互宝 1 月 28 号关停? 
  如何看待航天博士刘从新「战死沙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许秀中这样的留学生?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爱谈论国家大事的更多是男性?





© 2025-04-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