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异常残酷的社会里,绿坝消灭了马化腾。不知道片尾他们庆祝个什么……
当结尾哈利迪老爷子说出“谢谢你玩我的游戏”的时候,几乎泪目。
“感谢你来经历我制造的梦。”
是啊,多年以前,因为《DOOM启世录》,因为对游戏的热爱 , 而选择踏入游戏行业,真好。
这个电影讲的是在雅达利大崩溃后,打着IOI旗号的腾讯与一个白人男性核心玩家,白人女性核心玩家,黑人肥妹男号玩家,日本宅男和中国小学生组队打着任天堂的旗号争夺世界霸权的故事。
最后任天堂赢了。
因为真正的游戏足够动人。
谢邀
1
首先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游戏的。
就算你不懂那些梗,也不影响观影,不要被那些宣传骗了。
它终究讲的是一位少年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甚至我可以说,它的故事并不新鲜,就像大部分游戏,都是这样的故事,但是你看过了,你会说,哇,怎么会这么酷?
这也是我们这些玩家,这么多年一直想告诉你的。
它替我们做到了。
告诉每一个人。
“游戏世界真的很酷。”
2
现在我们说说这部电影。
夸的部分别人都夸完了,总体来说,它是一部‘老派’的电影,但老派并不是缺点,就像我们看漫画,主角最后一秒变身,我们看了很多,但我们仍然会热血沸腾。
它真正的实力是在于把一个‘老派’的故事用工业砸的很瓷实,有人说剧情简单,相信我,如果你要做一个元素如此之多的故事,甚至要构建一个世界观,那么主体故事越简单越好’。
至于这个片子到底值不值得看,这么说吧,如果你喜欢看机器人从天而降,你会鼓掌,事实上我看的时候,电影院掌声一片,我更是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
该死,那可是高达。
如果是初号机,我大概要打滚了。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机器人,没关系,你总会喜欢那些如梦如幻的视觉特效,《阿凡达》你总喜欢吧,更不要说捏人变装,男人和女人都喜欢。(笑)
那么,说回头,这部电影是讲游戏吗?
不全是,如果你这么想,你会发现它拥有大量的电影梗,那么它讲了电影文化吗?
也不是,这部电影里出现的相关影片,不论是金刚,侏罗纪,终结者,还是闪灵,又或者回到未来,都只代表了电影中的某一个门类,或者说在某些地方具备了一个共性。
幻想。
所以你现在应该明白这部电影是什么类型了。
3
接下来说说细节,在整个过程里,我首先很惊喜。
因为它在情节的推动中,采用了很多游戏的方法,就算你不懂游戏,你看到那,你仍然会发出‘哇哦,这样也可以’的赞美。
如果你懂游戏,嗯,大概你已经哭了吧。
这也是这个片子的高杆之处,它传递了一种情怀,因为那就是你的世界,你用了很多年告诉别人,这个世界多么有趣,现在终于有人点头同意了。
所以这也是我想说的,这部电影真正的优秀在于它温暖了一个群体。
事实上,如果仅仅是惊喜,是游戏梗,这部电影不值得评述,那只是另一部《坏小子斯科特》。
本片的情怀不是游戏,而是‘玩家’。
让我想起一句话,令游戏伟大的并不是游戏本身,而是玩游戏的人。
没错,它讲的是玩游戏的人。
Player.
关于这群人,我常常想起一个隐喻——
曾经有人去过金银岛。
见过了数不尽的幻境与财宝。
他返回小镇,试着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
结果人们都说他疯了。
他们说你这个傻帽,金银岛都是假的,骗骗小孩子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这些中国的游戏玩家就是这个傻帽。
是大傻帽。
4
作为一名二十多年的‘傻帽’,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游戏对我们的意义。
我从小到大,关于游戏听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玩游戏有什么用?’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可以回答了,说玩游戏可以打电竞,可以当主播,可以挣很多钱。
我也可以这么回答,但如果我真的这么做了,二十年前那个穿背心打双截龙的男孩,他一定会难过。
因为肯定不是这样的。
打游戏才不是为了这个。
我买第一台游戏机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这个。
这部电影其实也让我在思考这个问题,它让每一个看电影的游戏玩家思考这个问题。
游戏对我们来说是什么?
仅仅是电子小人吗,我觉得不是,观影的过程中,我无数次的想起小时候的每一个暑假,我和我表哥坐在一起打游戏,两个男孩,两个手柄,寻找传说中的隐藏关,我出来之后发微信给他,我说这个电影应该咱俩去看才对。
是的,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游戏就代表了我们‘少年’的部分,也是我们最长久的‘朋友’。
太多的孤独是这位‘朋友’让我们挺过来,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朋友’总是不被别人认可。
他们叫它“电子海洛因”。
就像你最好的朋友被取了一个‘猪猡’的外号,这让人难过,但那时候不像现在,大多数人都觉得玩游戏是小孩的才干的事情。
我记得有个叔叔跟我说,你那么喜欢打游戏,你不如跟我们一起学打麻将吧。
我想说不是这样的。
因为我知道,《旺达与巨像》不是麻将,《最后生还者》也不是斗地主。
这听起来一点也不可笑。
5
那么,玩游戏到底有什么用?
这部电影替我回答了这个问题。
‘没什么用,只是因为好玩。’
Play is Play,not for Win。
我认为它所传达的,就是人类对于幻梦与妙想的追逐,在很久之前,这个母题总会选择艺术家,小说家,甚至科学家,因为游戏本身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艺术,好在时代变了,这一次导演终于选了‘游戏玩家’。
这是一代人的胜利。
实际上我可以说,就该这样,游戏玩家不是什么怪胎,也不是什么废柴,他们只是那些在书店里第一时间跑去找幻想书刊的人,只是那些进了商场先去玩具柜台的家伙,只是那些在雨天拔出雨伞就觉得金光闪闪的坏小子。
他们中有些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还在使用BP机的时候,就已经举着离子剑大战外星飞船了。
这一点我感谢斯皮尔伯格。
他理解游戏,也理解玩家,明白他们需要的东西,就像镜头里一闪而过的光环小队,玩家们真正需要的是朋友。
所以大设计师哈利迪,这个天才终其一生,作为最资深的玩家,最愧疚的事情也是朋友,在剧情设计中,这不是什么巧合,它们都引向这个情怀主旨。
为什么是朋友?
你问我一部讲游戏的电影为什么落笔在朋友?
哈,那我也可以问问你,为什么游戏机要有两个手柄?
6
最后,说点个人感想吧。
Ready Player One.
这是电影的英文全名,国内翻译是头号玩家,我认为没有达到那个意境,英文名的意思实际是‘主机玩家准备’,看到这里,很多像我一样的人会心一笑,这就是我们小时候打游戏机的时候,主机选好人物的时候出现的东西,往往这时候我们要递出另一只手柄。
Ready Player Two。
副机玩家准备,摁下Start键,游戏就会开始。
所以我收回我的话,这部电影不是一封给玩家的情书,不该是这样,如果是这样,格局就太小了,它不是那种小众的东西。
它更像是某种邀请函,对,没错,就是这个,你拿着邀请函,可以邀请你的朋友来,让他们看一看,这十几年,你到底在为什么而沉醉,为什么,你会喜欢上这些没有呼吸的电子小人,为什么你会在虚拟的城堡里听陌生人的故事。
那么,作为游戏世界的邀请函该是什么样呢?
我想你已经有答案了。
没错,就是另一只手柄。
现在,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把这只手柄递给你了。
只要你喜欢游戏,我是说,真正的喜欢游戏。
我们就是好朋友。
所以,你要不要现在就玩玩看?
完
《头号玩家》是给所有游戏玩家的献礼
每一位玩家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需要在游戏中变换性别的你,身体有缺陷在游戏中弥补的你,不爱与人交流在游戏中寻找伙伴的你,我相信大家都能有所共鸣。无数人对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偏见,这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在游戏中寻找着自己的世界。
电影很明确的表达了一个主题“Don't play to win, just play for fun.”带着太多功利心玩游戏,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你还记得上一次在游戏中找彩蛋是什么时候吗?
作为玩家,我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看的电影,不接受反驳,观影过程中两次控制不住泪流满面,我希望大家一样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自己所爱的东西。
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电影中有着过去几十年的全球流行文化,唯独没有中国的符号(也可能是我没有看到),而中国玩家在电影院为之欢呼的,全部来自于欧美日本,我们的文化输了太多。
PS:那枚硬币告诉玩家在游戏中多出来的一条命才是神器中的神器
免费游戏+付费道具,战胜下载付费的故事。
恶意揣测写故事的人并不怎么玩游戏,有两个让人极其不满的硬伤。
其一虚拟世界建立的真实情感可以跨越空间甚至时间,并不用真的挤在同一辆车上培养感情。仅靠虚拟世界找不到真朋友和真感情根本就是对玩家的刻板印象,在这个故事里反而成了主线的一部分。
其二倒车进入隐藏赛道的攻略应该在开服后一天内就被试出来。连探索bug的精神都没有,还玩什么游戏。只有不玩游戏的人才以为打破程序设定的规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游戏玩家只想说: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了解一下。
另外还有个槽点,债权人控制债务人人身,并且以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劳力的方式抵债,即所谓的“役身折酬”是一种罗马法的制度,中国古代曾经也有过,但我印象中普通法里没这制度。换言之,这个社会的民法体系毛估估倒退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剧情很简单,类比就好像G胖突然说steam以后所有游戏统统不要钱了。然后几十年之后G胖死了,死前说把自己的股权分成三(写作san读作er)个彩蛋藏在steam的几十万款游戏里,谁找全了谁就能控制V社。然后马化腾组织了疼讯3万员工去找彩蛋。一旦找到就要恢复收费,而且要搞会员和全屏广告。你说是玩家谁不得和麻花疼怼到底??
妈也,一下子辣么多赞,怕了怕了(溜)
斯皮尔伯格狠狠地黑了一把全世界的游戏迷。
我去看电影根本就不是为了找彩蛋的,而是去看人家是怎么“活在梦里”的,觉得超有趣超好奇的。
看完之后,我深深地怀疑斯老爷子其实是一边赚游戏迷的钱一边讽刺人家。
彩蛋这种东西,可以说是斯皮尔伯格致敬经典,但事实上,这些跟在主角们后面呼喊打杀的经典形象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99级神器魔法球是主角们关的,钢铁哥斯拉是主角们打的,谜题是主角们解的。他们只负责被感动,出来摇旗呐喊当背景板。
这些经典形象只需要出场当个无能的背景板,就可以吸引一大批一大批的游戏迷心甘情愿跑来贡献票房、拉高评分啊!人x钱多速来?要知道,斯皮尔伯格是全球最卖座的商业导演。
彩蛋原本只应该是意外之喜的,而不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噱头。
抛开彩蛋,我感觉这其实是一个蛮老套的故事——虽然斯皮尔伯格把它拍得挺好看的。
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白人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或者叫“普通游戏玩家推翻游戏奸商氪金暴政”的故事,到底是为什么能打到9.2的高分啊?
电影设定在2045年,现实世界坠落,为什么啊?电影没有交待,难道是因为大家都玩游戏去了?那这不是给游戏正名,是给游戏坐实了“电子鸦片”的恶名吧?
而且大家觉得,现实世界烂就烂吧,我就沉浸在游戏里就好了!这真是妥妥的证实了家长们说的“玩物丧志”啊!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个大黑点啊!
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把高端黑玩到了极致。
通过游戏逃离糟糕现实。《神盾局特工》第五季里,地球毁灭后人类成为克里星人的奴隶,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做各种体力劳动。有一个叫迪克的人类就开了一个地下的“私人体验馆”(谜),人们可以偷闲到这里像睡觉做梦一样体验地球未毁灭时他们的祖先的娱乐:在室外散步,看电影,喝啤酒——虽然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啤酒什么味。
同样是老到没牙床的拯救世界,神盾局特工规规矩矩拯救现实世界,而男主角韦德却只打算争取人们在虚幻世界里逃避现实的权利,嗯?确定不是明褒暗贬地黑游戏迷?
正面boss哈利迪的游戏角色是阿诺德,这个老头,我看着好眼熟,可能平时浏览网站的时候见过吧——哈利迪的初衷是游戏带给人们快乐,而不是充钱氪金、霸屏的广告,但我却是通过广告的形式才见过他的角色形象。啧啧,有点讽刺。
叠楼区(即贫民窟)发生爆炸,至少2人死亡;无人机满天乱飞窥探人们隐私;IOI随意抓人当契约工……根本就没有警察或者政府其他方面的人出来管理这些,我还以为这个世界因为游戏已经变成彻底的丛林社会,不需要警察了呢。
一直到最后,警察跑来逮捕反派boss诺兰,我才知道,尼玛这个世界是有警察的啊!你们还真是遵循“警察永远会迟到”的电影潜规则啊!可能这个潜规则才是个搞笑大彩蛋。
我是一个无趣的人,看《黑豹》电影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可能,一个科技水平超出外界那么一大截的瓦坎达文明,领导人选举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靠原始决斗?居然说它的居民要固守贫穷才能更好地守护这个世界?这个电影本身的逻辑就有些站不住脚。
所以我在看《头号玩家》的时候,一副我儿沉迷游戏、恨铁不成钢的妈妈脸:纳尼?现实世界都堕落成这样了,你们全世界的人却都为了一个游戏里的更好体验而前赴后继死而后已?有这劲头早把世界管好了,说不定早实现共产主义了呢!
更讽刺的是,电影原定的主题和它真正表达出来的内容是矛盾的。
电影想说:现实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现实里我才能好好吃一顿饭(哈利迪告诫主角的大意)。但是电影可能为了讨好观影主力,太注重游戏世界,导致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不够。
现实的力量太薄弱,不足以让人相信现实比游戏世界更值得留恋。
从小养大自己的姨妈被IOI公司炸死之后,男主几乎没有悲伤的时间。被女主救走洗了个澡就开始跟女主肩并肩坐在一起,欣赏慢悠悠的风绿油油的树,然后准备打kiss。拜托你能不能在微风吹啊吹的时候假装深沉地怀念一下你亲爱的姨妈?
亲情这条线可以不深耕,但一定要符合人类的情感规律。如果不能为丰满人物形象添彩的话,还不如不加。讽刺游戏迷在现实世界漠视亲情,只知游戏和撩妹?
其次,他们对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分,太浅薄了。居然还是落在衣食住行这种原始的行为上,二十年前的科幻杂志就已经这么说了好吗?至少扯个人间真情人类大爱什么的主题也好啊!
每周二四关停绿洲这种蛮横一刀切有多智障就不多说了——这么简单就能让人们关注现实世界、防止沉迷虚幻的话,那哈利迪、莫罗都不知道?即使电影前半部分再好,这结局也是个烂尾啊。
烂尾的不仅是固定时间关停的粗暴方法,还有韦德五强的结局。原本是普通玩家死磕奸商、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故事,五强接受股份之后,韦德和萨尔莎一手香槟,爱侣在侧,人生赢家,成了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嫁给高富帅)的屌丝逆袭网络爽文啊。韦德也就罢了,反正他本来就是想要有很多钱,住大房子的,可萨尔莎呢?当初父亲被迫害致死,自己带领反抗军斗争,妥妥的大女主啊!也叛变革命了?这是不是想告诉我们:屠龙少年终究会变成恶龙?
我本人不是一个狂热的游戏发烧友,但是我的确钟意于斯皮尔伯格镜头下的游戏世界,电影的镜头语言,它的画面,才是抓住我、让我觉得好看的地方。看到韦德戴上VR眼镜瞬间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穿上体验套装就能真实地感受游戏里的痛感,真的很吸引我去试一试,我也想知道身边走过hello Kitty和甘道夫是什么感觉。
因为我无趣,因为我童年没有体验过,我也想知道,沉浸在游戏世界里是什么样,游戏究竟有多什么样的魔力,所以我才去看了电影。只能说,我也想知道,我也想去游戏世界,我想在现实世界里也能像韦德一样,就像想去迪士尼亲身体验小时候的童话一样,我也想在现实世界亲身体验游戏的快乐。
放眼现实世界,能实现我这一愿望的仿佛只有迪士尼,而迪士尼偏于童话般的世界,并无法满足我想要寻觅的那种刺激感。
直到最近,追了网上的一些报道后,我发现国内一家名为新诺亚文化发展集团的公司,正在建设中的“The circle”线下互联网综合度假社区也许可以实现包括游戏迷和我这种游戏观望者、渴望尝试的人的愿望。
“The circle”会根据不同城市结合当地不同的文化和故事线来建造,还会融入各种流行的互联网IP,“王者荣耀”、“吃鸡”.....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流行主题。而且“The circle”并不是单纯引入IP,它会通过“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集成应用,将场景和故事完美融合呈现出来,带给人最真实的刺激感,让人有种仿佛真的置身在“王者荣耀”里的感觉,和游戏角色在进行真实的互动,就像在《头号玩家》中亲眼见证高达和哥斯拉来一场对战那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和愉悦感。
在“The circle”中,像我这种不参与对战模式的玩家,可在黑科技帐篷中享受度假时光,或通过园区内实时直播系统观看别的玩家对战。《头号玩家》后半段,全世界看韦德一个人在绿洲里玩游戏的时候,可能就是这种感觉了吧。
相对于绿洲中单纯采用VR和体感设备来获得虚拟的游戏体验,“The circle”似乎玩法更多。除了现实中的体验感受,在现场的玩家还可以与场外通过VR设备控制无人机的玩家同步对战。在园区设有大量的增强真实体验感的爆破、火焰,还有包括魔术幻术在内的舞台科技特效等,还有一堆我们不知道的黑科技,恐怕要亲身体验才能理解其间妙处了。
其实我更欣赏的是,“The circle”并不单纯是为了让线上的玩家感官体验,从而让玩家沉浸在VR,远离现实,而是为了让你与现实世界的感情联络,20年前全家去春游放风筝,10年前看电影,现在及以后全家一起去这座线下互联网综合度假社区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全家人在一起的参与感,只是科技和物质条件让这一切更加酷炫了而已,家庭和情感的内核并没有变。至少我觉得,全家一起去体验棒呆了。
电影结尾,大反派诺兰看到韦德捧着闪光的“彩蛋”,他愣神甚至眼角有泪水的那一刻,可能让他想起,自己曾经也是个坐在家里打游戏的小孩子,那时候,很快乐。
一枚游戏从业者
刷完《头号玩家》后的感受:
虚拟现实、情景还原
或许是未来游戏发展方向
但游戏,首先还得是游戏
还真是越来越佩服
老任的游戏哲学
将游戏性做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任世宰还真不是白叫的
剧中正反两方的对决
给我的感觉就像是
腾讯&任天堂的理念之争
最让我想尖叫的是
是剧中剧 闪灵的桥段
最让我想起立鼓掌的
是高达出战 从天而降的时刻!
这是曾经的基拉大神呀
最打动我的是男主最后的疑问
如果游戏的创作者不只是NPC
那么,他会是什么呢?
ghost?
这个概念
又会是一部攻壳机动队吧
总觉塞尔达和这部电影
带给我很多相似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