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在答嫁错人,没人爱之类虚无缥缈的小事,我不是说这个事你们不能顾影自怜,但既然都说了是最大的不幸,我觉得这些还是先往后稍稍吧。
我的感受是我其实人生中不缺爱,或者说从未匮乏过来自“具体的人”的爱,我的父母,师长,朋友,陌生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了我充足的关怀和善意,并非说他们在对待我的态度和行为上做到了无可挑剔,而是即使有很多主观或者客观上“坑害”我的行为,过了很多年以后其实我也慢慢理解原谅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使至亲至友,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局限,我没有资格去指责和索取更多,“爱”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或者粘合剂,它无法超越一个人的立场和局限,也不是某种无缘之木,真正构筑关系基调的是人的思想和为实践和支持实现自己的思想时能够调动的资源,爱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尤其是狭义的男女之情,顺风局时可以给做个顺手人情互相鼓励着携手共进,逆风时,如与别人利益和认知发生冲突,别人能做的也不过是看在情分上把对准你的枪口抬高一厘米。
于我个人来说,让我感受到人生失败的地方是什么?虽然在低谷期时容易瞎想,把这些失败的结果归罪于没有人喜欢我,有时甚至更加具体的甩锅给某个人不爱我抛弃我了,但其实只要稍微走出来一点,就能意识到自己那些想法有多荒唐可笑,我缺的东西不是爱,而是资源,天赋和机会,具体来说缺钱,缺经验,缺平台,缺环境,缺体能,缺“智力”(记忆力,反应速度,抽象思维能力,意志力,专注力等等)…这些东西我到现在都是血缺的,不同的是当我不在低谷期时匮乏程度没那么严重,还能靠自己分析找到我的问题是在哪些方面薄弱需要怎样加强,低谷期时这些严重问题都是叠加在一起的,就像一艘快沉了的破船是洞到到处都在漏水的时候,根本来不及也没心思去分析哪里有破损哪里该怎么修,那么希望都会全放在一些抽象的,玄学的信仰上,祈求上帝或者佛祖显灵咯。
在我想明白这件事后,我开始疑惑,那么为什么我或者其他女性有过“得不到爱是女人最大的不幸”这种“洗脑包”?为什么爱就是女人的信仰?为什么会有“爱是女人的灵魂”这种毫无道理的俗话?
我思考这个问题的视角是完全经验性的,我的答案是,女性最大的不幸就是,被教育成了缺乏主体性的人。诚然,我非常明白东亚社会,甚至全世界,对人的教育其实都在主体性上弱化得严重,社会化教育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在培育主体性完整的自由人,而是合格合规合群的工具人。无论对男女的教育都是一股子打磨精密平滑的螺丝钉的内味儿,刻板到不能再刻板。但仔细观察其实还是稍有不同的,生活中很多“毛细血管”式的性别化叙事还是能让我体会到其中的不对劲的。举几个知乎提问的例子:
“女生如何打好计算机基础/怎样给女朋友讲解计算机原理”,我对这种问题的回答很简单,自己看或者丢一本CSAPP配套着搜网上有同名课程,这里面本来也没什么捷径。可每当我这么回答时,我都忍着不适没吐槽提问为什么莫名其妙强调“女”,其他人反而倒是指责我过于一本正经。
“为什么没有看见女性讨论躺平主义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中性议题,参与讨论的女性不会强调自己是女性,早期理论和宣传贡献者里女性比例挺高的。
“女生晚熟是怎样的体验?” 我当时就回答了我在理解很多概念(比如函数式编程里面的惰性求值)时特别的慢和别扭,脑筋转不过来,需要多次动手训练才能掌握,不仅对于具体概念,对于抽象的“社会运转模式”的理解也很单纯,比如为什么内推会有奖励,为什么借记卡申请很难被拒,信用卡申请就很容易被拒,为什么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想转专业的人还被要求必须均分在前15%才能转,我学到(或者说想通)这些东西背后的原理和举一反三的时间都慢于同龄人。答完结果发现其他答主都是在答她们“不会恋爱”的一些表现,比如没有感受到身边男生对她们的爱意。。。百分之九十都是这种内容,看的让我感觉大写的迷惑。
“聪明女人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下更是重灾区了,基本上就没有能从男女关系以外的视角回答的,几乎所有的“成功案例”都在讲怎样经营和男性(追求者,爱慕者,男友,丈夫这些身份的男性)的关系。
…
算我矫情,我觉得这种氛围很辣眼睛。也不是骂知乎辣眼睛,它不过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投影,现实中广泛的就是有这种认知,讨论男人的问题就是人(指拥有最大公约数的人类群体)的问题,谈论女人的问题却只会是女人(或者说是一种年轻貌美等着被追求除此以外无所事事无其他社会关系的符号化形象)的问题。我们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长大的一代女性,不长成“恋爱脑”才是奇怪的呢。
再挖掘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过去女性是无法直接接触社会的,“妻子”本质就是她们的工作,唯一与社会的联系就是通过丈夫,资源只能通过扮演好妻子的角色然后从丈夫这里获取,若说男人是社会的工具人,女人便是工具人的工具人。
只是时代变了,认知却没来得及跟上,思想也没来得及转型,不幸的是这代人或许要以巨大的代价去证明这句“早该改改了”。
最大的不幸是,在最需要父母关注和赞美的年纪,很多女性却缺失了这项宝贵而重要的体验。
很多女生父母,虽然你也不能说他们重男轻女,但他们看儿子和看女儿,心态是很不一样的,哪怕他们就只有这一个女儿。
“女儿不如儿子好“、”女孩还是不够男孩聪明“、”女儿早晚是别人家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尤其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观念,从根本上就影响了很多父母在养育女儿时的态度。
于是付出的精力就同“养儿子”出现了本质上的差别。
他们也许对女儿是很好的,舍得花钱,舍得培养,她要读书也支持她,她要买房也愿意补贴她,也希望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程度让她过得舒适。
你挑不出他们有什么明面上的毛病。
但他们内心里还是觉得,女人天然低男人一等,女孩自然也就天然低男孩一等,养女儿无非就是给别人养老婆,嫁不出去就“砸在手里了”。
他们会不自觉地把这种理念投射到孩子身上,就对女儿多了很多不必要的规训与打压,少了很多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欣赏。
男孩子很多很多都是父母无脑宠大的,他做什么都会被夸奖,做什么都会被鼓励,做错了事父母也心甘情愿拼命给他兜底,没有优点也要找出优点。
——“不及格?没事的,男孩子发育晚,过几年开窍了就好了。”
但女孩子却总被父母认为“还不够好”,或者有意无意羞辱,一切缺点都在被默默放大。
——“不及格?你怎么不去死啊,养你有什么用。”
孩子又不傻,父母这种低看和“厌弃”,就算不明着表现出来,她们也是可以察觉到的,她们隐约知道,父母似乎并没有那么喜欢她。
为了换取更多的爱、关注和欣赏,她们就会花很大力气去讨好父母。
她们无师自通地压抑自我,只为能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赞美。
就像我们常常会觉得,女生多数都更得体、更懂礼貌、更好相处、更会察言观色,但男生相比之下就更我行我素一些。
或者男生似乎更有“进取精神”,爱冒险、爱尝试,仿佛不怕犯错,而女生相比之下就显得更“畏手畏脚”,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
是男女有别吗?不是,是父母对待男孩女孩的方式有别。
一个人要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和ta成长时期有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是息息相关的。
对男性而言,他犯错、失败,都不会影响他在父母嘴里还是那个“优秀的儿子”,他心理上有退路,他就无所畏惧。
可很多女性没有这样的父母,她们心理上没有退路,就只能通过牺牲自己的方式去让他人满意,让他人满意了,才会有人夸一夸她。
这样的相处模式,一旦被一个女性视为理所应当、成为她的习惯,她将来在和朋友、恋人、结婚对象的其他亲密关系里,就会不自觉地复制这个习惯——过度忍让,过度付出,倾尽全力去迎合他人的喜好,终日惴惴不安,生怕有一天被嫌弃。
这就是为什么,女性在情感关系中总是缺乏安全感,极度需要被爱,很多很多的爱,很多很多的认同与赞美。
这也是为什么,女性很容易对原生家庭缺乏归属感,很迫切地想要一个“家”,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家”。
这同样是为什么,女性会因为一个男人给她构筑一点爱情的海市蜃楼,说几句甜言蜜语,就容易轻信这个男人,甚至付出自己的全部也在所不惜。
因为这些东西,这些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些“爱”,是父母从没有给过她的。
像是多米诺骨牌,第一个倒了,后面的就全跟着倒了。
这是一个非常隐蔽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女孩子的父母并意识不到,他们自认已经很“宠女儿”了:钱也没少花、最好的也给她了,她还想咋滴?
女孩子自身也意识不到,她觉得这是正常的,不讨好别人就得不到关注,从小都是这样的,有什么问题呢。
既然意识不到问题的根源,人际交往中出了问题她就只能继续怪罪自己,“还是我做得不够好”、“我就是不值得”,从而进一步加深自卑。
等她们自己结婚、生育时,又会下意识地排斥女儿、拥抱儿子,因为她们吃够了身为女性的苦,就不假思索地踏入了这个死循环。
何况“生儿子”还能得到更多的夸奖和关注。
这就是女人最大的不幸,她不知道什么是被深爱着的感觉,终其一生,她都在寻求虚假的爱,还飞蛾扑火甘之如饴。
当然这种不幸不是无解的。
只是它需要女性花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成本去成长,看清问题所在,想办法走出这个困境。
比如认清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好父母这个事实。
比如认清父母对你的无视和贬低可能只是因为性别偏见,不是你的错,更不代表你不够好。你有你的优点,你有无限前途,你不需要那么多关注,你只需要认认真真地活着。
还有,长大成人了,你就是你自己的“家”了。
把嫁人看的太重要,比如那些回答嫁错人的
美丽卖不出去!
很多姑娘的想法是,我有点小姿色,就想我的人生我做主,一步到位,男方什么都要好。我直接进去享受就好了!
这种姑娘,一般是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因为上天眷顾,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条件,开始胡思乱想了!
这个世界上,一般的美丽,并不值钱,之前有讲过。王宝强这件事,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
很多女人一辈子想不明白一件事,这件事就是:
美丽根本不值钱。
十个女人,就有一个好看的;一个班级的班花,就非常漂亮。
但是一个百万人口的都市却很难出一个王宝强,这样财富和名气的男人。
整容,化妆,修图,走捷径就能得到美貌。
很多人却不知道要什么捷径可以像王宝强这样合法的获得巨额财富和名声。
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但马蓉反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王宝强只是井底之蛙。
她图名图利就安心做个金丝雀,非以为自己是金凤凰,下嫁王宝强,糟蹋了自己的美貌,得陇望蜀,红杏出墙。
三等色狼玩儿漂亮的,二等色狼玩儿有条件的,一等色狼玩儿才女。
才女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追求的美好,所以你会发现有钱人,顶级富豪的妻子,不丑,但是不漂亮。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智慧,就看她会不会赚钱,看收入,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能赚到钱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无论是为人处世,对世界的认知,一定是不一样的。一个优秀的男人找这种人在一起能产生深度沟通。
对一个优秀的男人来讲,女人颜值不是最高的,家庭素质,沟通能力,理解认知,脾气性格是不是高级,哪个都比颜值要高,优秀男人不会找一个有颜值没脑子的,很快把自己资产败光
因为时间久了,英雄不再是英雄,美女不再是美女。
两个人过一辈子的绝对不是颜值,而是价值筹码和性格。
但,有些女人希望的富裕,是别墅+宾利+lv+lamer+瑞士滑雪+英国瓷器+保姆+大把的零花钱,我估计十年也就出一万户,而且也不是每家都有儿子,也就是说,你的美丽,可能卖不掉!
班花级别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每年25万人,与之大概率匹配的是985男生的数量,一年15万人,也就是说小班花如果能捞到一个歪瓜裂枣的985在大企业工作的,已经是上上签了,当然,很多人依旧不愿意接受。
这完全是互联网的假象,让自己迷糊了!
从百万年前的部落族群,到今天的信息社会,女性寻找最优秀男性基因的初衷,从来没有变过。
只是以前村西头的小芳,见过最优秀的男人,就是村东头的小刚,而今天小芳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全国最顶尖的那部分男性,突然觉得,小刚也不过如此,小刚打开手机,看到的全是锥子脸,大长腿,突然觉得,小芳没那么漂亮了,他们把眼前的海市蜃楼,当成了真正有可能到达的绿洲,事实上,他们的选择并没有变多,但彼此的满意度,和婚恋意愿都下降了。
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下,大量村镇人口,向城市迁移,买不起房子的小刚,只能租房或者回老家,毕竟男性的“上迁婚”是小概率事件,而女性的“上迁婚”是大概率事件。
买不起房子的小芳,还有另外一条路,找个有房子的老公,所以大城市里,几万名高富帅,就可以覆盖几百万名适婚女青年,他们脚踏七彩祥云,手握定海神针,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童话里,杀的七进七出。
而小刚们,在大多数女性“上迁婚”的期望中,没有任何竞争力,彻底被排挤出了适婚男性群体。如果说婚恋市场,是一场牌桌上的博弈,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筹码上桌的人。
大量没有资格上桌,被迫离开城市的男人,和那些在牌桌上,输的一干二净的女人,变成了今天村镇的1752万光棍,和城市的大批剩女。这两类人,虽然很难坐到牌桌上,重来一局,但绝对谈不上对立。
只是,小有姿色的姑娘们,童话该醒了!大部分清醒的姑娘们开始了自己捞钱干事业!
美丽+才华或者财富,任何一个都是王炸,只是单有美丽不太好使了!
以下是我其他的一些高赞回答!
#楠楠中古 #楠楠二奢
举个例子。
你和你一个好朋友商量好去蹦极。
你身体健康,而你朋友心脏比较差,蹦极可能会导致突发状况。
这时你朋友表示,你作为同行人,应该给她补偿,如果住院了,你应该支付费用。
如果你不把女人当成一个独立的有人格的成年的人看,而是当做一个男性的附属品,那你确实应该为买东西付费。
不过我要提醒你,注意价值,别把二手房,凶宅当新房买。
如果只是想生孩子,那女人在大街上找一个愿意贡献精子的人,确实比男人在大街上找一个愿意提供子宫的人容易的多。
但并没有女人这么做。女人通常会找供养者,把他和孩子绑定,给自己和孩子提供利益。
女人能自己生养,但不会自己生养。所以“子宫优势”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电流不仅不能模拟分娩,也不能模拟神经痛,头痛,骨痛,肉痛,脏器痛,不想多说智商税。
更根本的是,男女生理结构不同,男性力量强生命力弱,女性力量弱生命力强。
如果把男性比作输出,那女性就是奶或坦。
让一个输出去抗怪,是傻逼才能想出来的事。
生育是否减少女性寿命我不知道,大概可以对比生产过和未生产过的女性的平均寿命?
但这似乎不太重要,因为女性寿命远高于男性。
另外太监失去繁殖功能后,寿命远高于普通男性。
女人最大的不幸在于整个社会都在有意地将女性的思维培养成依附型思维,剥夺女性的创造力。
〈男女思维差异的表现〉
从最简单的男女思维差异来看,男性偏向解决问题,女性偏向分享感受。其实这两种思维的差异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并且不断地被合理化。这两种思维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好好想一下,如果不注重解决问题,而是只分享感受,那么问题会自动解决掉吗?不会。能解决问题的人,微观的可以在人生中做到尽可能的自主自立,宏观的可以成为经济能力(很多大企业之所以可以赚到钱是因为他们解决客户的问题,痛点)。而社会上的舆论一直在刻意强化女性思维就是分享感受,说明这个社会虽然鼓励女性学习知识,但是绝对没有鼓励女生思考,想一些深层次一些的问题。而只注重感受分享不注重解决问题,就是为了让女性不要解决问题,必须依附于男性解决问题。
〈男女体力差异的表现〉
我见过工地搬砖的女性,力气比我大。我也见过开重卡的女司机,搬货可厉害。这些在女生看来不体面的工作,由于风险比较大,出于保护女性,一般都会找男的干,同时,男性和女性存在体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体力差异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让女性养成懒惰的思维,拒绝体力劳动的理由。
我曾经写过一个回答调侃那些不愿意换桶装水的女生。换桶装水,大妈也换的动,而不少女生是不愿意换的,哪怕都长到160cm以上了,都说自己没力气。这里又体现出了男女思维的差异。
换成男的,扛不动桶装水,男的会怎么想?赶紧练一下,这点活都没力气干,以后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怎么干?如果是很重的体力活,就要想办法使用工具完成。
而女生却是:找男的干。这是我十分不理解的行为。为什么自己不去尝试克服困难,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事情扔给男的呢?为什么女性要这么排斥,这么反感力量呢?这其实是刻意培养出来的思维,如果一个女性没什么力气,就很难反抗,有利于男性。当然,现在我国男性也被工具化得很厉害,极度害怕小作文,所以没体力也啥事。但是对于独居,或者以后不打算结婚,自己一个人过的女性来说,还是要有力气的。生活中用得到。
整个社会对外貌的吹捧超过了任何的其他特质。这就是当前社会中,女性承受的最大不幸。
------
从幼儿到成年,整个社会,近乎所有的文学,影视作品,绘画,周边人群,长辈范例。
都在把女人朝宠物的方向去推动。
而不是一个正常的人,甚至都不是一个正常的独立自主的动物的方向。
作为一个人,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是智慧。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关键要素。然而有几个夸赞女孩是先夸智慧的?有几个以女性为主的文艺作品是智慧导向的?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动物,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是健康。这是任何独立自主的动物生存的关键要素。然而,还是上面的问题,有几个夸赞女孩是先夸健康的?有几个以女性为主的文艺作品是健康导向的?
什么东西的关键要素是外貌,是漂亮?
宠物,还得是非聪慧型,非功能型的宠物。
城市里养的猫,城市里养的且不聪明的狗,不会说话的鹦鹉,金丝雀,这样的。因为就连聪明的狗,主人都会以聪明为夸耀的主题。会说话的鹦鹉主人都是以说话利害为夸耀的主题。
但是,女性从小,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几乎所有的路人,几乎所有不够智慧的家长亲友。
夸赞女性的首要是什么?
漂亮。
在这样的主体环境下,女性需要有多坚强的意志才能够克制住被夸赞的欲望。把自己往低级宠物的方向滑落?
我相信,非常非常非常难。
而实际上,漂亮本身,对绝大多数女性来说是一剂毒药。
从上学期间就开始贯穿几十年的无穷无尽的骚扰,带来了巨大的焦虑和人身安全风险;无穷无尽的诱惑,稍微不加克制,就可能坠入放纵的深渊。
到了工作中,骚扰和诱惑丝毫没有减轻;而且,还要加上新的困扰;无穷无尽的恶意揣测和流言,工作能力弱了,是空有一副皮囊,工作能力强了,肯定是睡上去的。反而长相普通的女性活的更自如一点。
仅仅对极少数拥有极强大自制力的女性来说这才是她的武器,但这个武器实际上也是双刃剑,一旦遇到比她更强大的对手,或者一旦克制不住贪婪过了界,直接就是无底深渊。
社会上,对外貌的追求,也是女性要缴纳的重税。护肤品,化妆品,衣服,粉红税,整容,诸如此类,不管是金钱,甚至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所以,这种在意颜值的风气,是女性在现代社会中规模最大,持续最久,最难以根除的不幸,没有之一。
什么拐卖,什么重男轻女,都有,但一方面影响的人口很少,而且也是在逐渐消失的旧社会内容。
但是过度重视外貌这剂毒药。在公开的,持续的,对几乎全部的女性进行投毒。而且目前看不到任何消减的可能。
我只能自己尽力做到:
非必要情况,绝不夸任何女性漂亮。特别是女童。
不推荐或者赠送任何粉红税礼物给女性晚辈。
尽可能反对任何性向的把女性作为纯花瓶的文艺作品。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能让这个世界上多一个真正的人,少一个宠物,那就是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我知道网上的愤青们不一定都会参军,但是我知道网上的那些蛆虫一定不会参军,而且会用各种文章来给自己洗白。中国现在有200w现役加上后备役差不多一千万,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是思想觉悟的,他们会为了祖国的一切包括那些咒骂他们的蛆虫而战。加上志愿兵,中国差不多会有一只1800w人左右的部队。如果你想参军就参军,不想参军就用自己的能力为大后方搞生产,总之不要当蛆虫就是了。如果是敌人已经开始入侵本土了,做好两个准备,要么牺牲一切,要么成为国家重建的力量。总之不要当叛徒。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分割线———————
本回答不包括侵略战争,中国也永远不可能打侵略战争。
不想去没打仗人没人逼你去对不对,但是你不去还要在舆论上给你很高的评价,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题主只是想讨论普通人能在战争时做什么。而且要支持国家,安顿家人。绝大部分普通人移不了民,想安顿家人只能帮助国家不把战火烧到家人那里对不对?
至于我说的蛆虫,就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帮助侵略者残害自己同胞的人。
不关评论,想骂我的就骂,多脏都可以,我不会举报的,全当做社会出气筒帮社会做贡献了。虽然我知道有人会说我词穷了,你说是就是吧。
毛文龙可以嚣张跋扈,屡战屡败,瞎几把吹,只要他在敌后能牵制后金,
袁崇焕可以不要监军巡抚节制,可以辽事一言而决,一年领几百万军饷钱粮,只要他能控制那帮狗日的辽西军阀,不让后金破山海关是明庭的底线。
辽事败坏的大锅在于辽西军阀卖国卖友军,几十万明军死在辽东,只有关宁军转进如风。
袁崇焕可以杀毛文龙,只要他能控制东江军配合他在辽西的筑城,在他指挥下东江军能发挥更强的战斗力。
但是毛文龙死后东江军内斗崩溃,旅顺被攻破,三顺王投清送上重炮水师。
督师平辽平到京城了,烧的不是你家房子,死的不是你家亲戚,
以女真人和原辽东军为主的重甲步兵(包括各种工程兵,像推盾车的)、重甲骑兵。
以蒙古人为主的冷兵器轻骑兵。
以三顺王(孔、尚、耿)军队、佟氏武装为主的汉军重炮兵。
以原辽东军火器兵为主的火器营。
全员重甲,全员骑马机动。
1、后金军的甲胄、装束、武器,与大明辽东军基本一样,这个之前我科普过,这里不再赘述。
后金、清军在关外推行剃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战场识别。不然两边打起来,都不知道该砍谁。
2、明军的红衣炮是找葡萄牙人代工的,后金(清)军的红衣炮,才是国产的。后金的铸炮技术,原胜于同时期的明军。
明军的红衣炮,都是从澳门运过来的,后金第一次入关的时候,葡萄牙人将红衣炮运到涿州,发现了后金骑兵,葡萄牙人死活不往前走了。这时,被崇祯打为阉党的冯铨主动出资,招募家丁、乡勇,这才把这些炮运到了北京。
明军装备的红衣炮少得可怜,松锦大战中,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红衣炮不足二十门,而同时期清军一年就可以造六十门。
下面为松锦大战之后,清军缴获的明军火器。
松山之战,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之战,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之战,获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
杏山之战,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清军共缴获大小火炮3583门,其中红衣炮仅15门,佛郎机也只有百余门,其他大多数火炮都质量低劣,不堪使用。
说说后金将红衣炮国产化的过程。
孔有德投降,他在登州跟着孙元化打过工,孙元化是火炮专家,所以孔有德的几个部下,像王天相与金世祥也学习了不少火炮知识,对原理、架构都很精通,结构制造就没有问题。
然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制作工艺。当时后金军中有一名汉族工匠刘汉,他精通冶铁技术,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造出的铁炮接近钢炮的水准,质量已超越欧洲同时期水平。
崇祯四年,后金成功仿制了明朝的红夷炮,因满人对“夷”犯忌讳,故改称“红衣大炮”,定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相较明朝的红夷炮,后金版的炮架先进,高低角可调,转向也方便,并有瞄准装置。
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炮军”,满语为乌真超哈,汉旗军都统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重炮兵。
3、入关初期的清军,从人员构成上来说,是吴三桂辽东军(4万,打完李自成后约2万)+三顺王辽东军(1万)+佟氏兄弟手下零散投降的辽东军(1万)+祖大寿系辽东军(1万)+建州女真本部(2万)+努尔哈赤、皇太极掳掠的东北索伦诸部壮丁(1万)+漠南蒙古军(3万)。
以上人数为估算值,但误差不会太大,合计约11万人,原辽东军占了约半数,这就是入关前后清军的全部家当。
入关后,姜瓖的宣大军8万、河南地主武装约10万、南明江北四镇23万、左梦庚部(左良玉之子)约8万,先后投降清军。
这才让清军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后期抵抗清军的,湖南何腾蛟,主力为原李自成大顺军的李过、高一功部;东南郑成功,主力为原海盗集团;西南孙可望、李定国,主力为原张献忠的大西军。
基本就这么个情况。
说明一下。
辽东军所谓的“军事地主制度”,就是明朝的卫所制度,即军籍即户籍,平常当地主,打仗的时候每户抽丁上阵,打仗→抢人、抢地盘→分地、种地。
努尔哈赤把这一套学来,搞出了八旗。
在清军入关前,关外最大的三股地主势力,即为吴襄系(辽西走廊南侧)、毛文龙系(辽宁半岛沿海)和祖大寿系(辽西走廊北侧)。在清军入关时,这三大系都给清军打工了,你说这得分多少地。
有很多朋友会说,人家毛文龙就占着个皮岛,怎么成地主了?
其实呢,在毛文龙死之前,东江所控制的地域甚至要大于明军在关外控制的地盘,请看下图:
图中深红色部分,即为毛文龙屯过田的地方。
所以,满洲不等于女真,八旗更不等于女真,它是一种满、蒙、汉相结合的军事贵族团体。
八旗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军+爱新觉罗宗室+北方来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漠南蒙古。
上文所谓“祖大寿系”,并不是祖大寿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简单列一下辽东军投降后金军的情况。
李永芳,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带500人投降;投降后金后授三等总兵官。
这位仁兄有点意思,明明是一个地道的汉人,投降后却处处满洲化,最典型的就是给他的儿子起名,请看:
三儿子,李·刚阿泰,后官至宣府总兵;四儿子李·哈什库;五儿子李·巴颜,一个汉人,官至正蓝旗二把手,后封一等昭信伯;六儿子李·呼图礼;七儿子李·胡拜;八儿子李·克胜额;九儿子李·克德。
个性不?
孙得功,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后金封爵封三等梅勒章京。
石廷柱,瓜尔佳氏,汉化满族人,投降前为关宁军广宁卫守备,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后历任昂邦章京、总兵官、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因战功卓著,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金砺,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金后战功卓著,官至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孔有德,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击败,自焚而死。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耿仲明,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怀顺王,后改封靖南王。顺治六年,因其私藏逃人,多尔衮追查不休,耿仲明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副将,带军民万余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康熙十五年被其子尚之信逼迫而死。
祖大寿,汉族,李成梁管家祖承训之子,李家衰落后辽东最大的地主家族,吴三桂之娘舅。投降前为大明辽东军总兵,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再是被围锦州投降。投降后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
祖大乐,汉族,祖大寿之堂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无记载。
祖大弼,汉族,祖承训次子,祖大寿之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顺治时授散秩内大臣,隶属汉军镶黄旗。
祖泽远,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关宁参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战功卓著,官至湖广四川总督,一个人管半个南方,爵位为得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祖可法,汉族,祖大寿养子,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祖大寿的人质被扣在后金营中,祖大寿降而复叛后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其信任有加,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战功卓著,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
祖泽润,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大明锦州副将;投降后战功卓著,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
吴三凤,汉族,吴三桂长兄,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
张存仁,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投降后因其文武兼备,备受多尔衮赏识,先后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爵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
洪承畴,不介绍了;吴三桂,不介绍了。
东北黑龙江流域的索伦诸部,也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克萨原住民,达斡尔族博穆博果尔叛逃,皇太极北伐,一次性抢回来近5000人;
尼布楚原住民,茂明安蒙古人,一千余户南下,加入后金;
索尼的赫舍里氏、沙尔虎达的瓜尔佳氏等等,之前都不是建州女真,都是从北边过来的。
真正的建州女真,能凑出一万壮丁,就顶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