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绝大多数青年都对大部头著作没有兴趣,所以你这个问题属于应该归类到“先问是不是”哪一类里。
但不管怎么说,共党缓则们的写的书还是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不管你曾经多痛恨它多看不起它甚至诋毁它,当当你刚刚35岁就被辞退的时候,或者是付出了青春却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的时候,或者拖着沉重的身躯坐了几个小时的地铁回到自己的出租屋的时候,或者是面临黑社会强拆但无处申诉的时候,你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也许你不同意它勾勒的未来,却再也没有力气去反驳它所解刨的现实了。
嗯,这种现象,其实很符合存在决定意识的哲学观,很符合马克思主义。
P S:小爷再也不想答这类问题了,果然啊,人生在世什么都不干才是最安全的啊,修了五遍,内容全删了就好了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