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硬核将至。。。
英格兰南边的巨石阵,夏至日拂晓前大批中二少年们会聚集在这里。开party? No,no,no, 他们只是来看日出。
什么日出会让这批英国中二少年这么happy? 他们当然不是无缘无故跑来的。
所以,这么多英国中二少年就是为了来看夏至日这一奇观的。
这和埃及,夏朝有关系吗?有,当然有,眼尖的应该已经发现,这个美国国家地理宇宙揭开历史系列,巨石阵后边就是金字塔了。
好了,埃及的历史硬核部分开始。
吉萨大金字塔,人类埃菲尔铁塔前4千多年的最高人类建筑。当然,天体物理学家拍的纪录片重点肯定不是考古。
好了,天体物理学家们马上要出来开始搞最硬核的部分了,同时,与夏相关的东西,也一起到来。
当当当,欢迎天文望远镜出场。
好了,最硬核部分到来,NASA专家和伯克利天体物理学家开始来解释岁差。注意,这里既是埃及的硬核,也是后边我们要用到的夏的最硬核,要仔细看。
金字塔北侧井筒精确指向按照岁差反推出来的4500年前的右枢星。这是可以利用岁差原理,从天体物理角度来证明胡夫金字塔的建设时间。这是埃及的硬核,和夏朝有啥关系那?关系当然有,还记得开头巨石阵里看日出的英国中二少年们吗?
英国少年们是去观看他们觉得神奇的夏至日太阳正好从巨石阵外边200英尺的大石头上日出。
当然,天体物理学家认真研究后,发现可能巨石阵最重要的日子是相反的季节。
好了,巨石阵最关键的2个明确观测日子,夏至日日出,冬至日日落。(夏朝在那里?往下看)
巨石阵边上还有4个观测站点石,
但是天体物理学家对一些东西还是搞不懂, 比如56这个数字
好了,巨石阵的东西,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先放一放了。这些东西实际西方学者,尤其天文学者很多东西还是搞不清真正含义的,比如56个杆子,他们是在瞎猜的。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指导他们该怎样认识巨石阵这种古代天文观测中心,56个杆子又真正是啥?这些和夏朝的关系是什么那?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虞书·尧典第一
这是尚书开篇第一章,尧典中最占字数的一块。英国的少年在夏至日是干什么去了?
看夏至日的太阳,这就是日永,也就是日出。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这个显然就是冬至日观测落日点。
夏至日观测日出,冬至日观测日落。春分日观测太阳正午(日中),秋分日观测月亮正夜(宵中)
那么观测的刻度是什么?用什么坐标来记录观测的结果?星鸟,星火,星虚,星昴是什么?他们显然是星星,是恒星表盘的刻度星。
这个曾侯乙墓中的盒子上,北斗作为星空指示器,指示着左青龙,右白虎的星空,28颗天空中的刻度星,一个个写在上边。
而更古老的,6500年前的西水坡里,青龙白虎和北斗,已经在那里了。
日出,日落,日中的时候都不可能看到星星,天文观测者们把午夜的星象旋转90度或者180度,把太阳放到了28星宿的星空参照系表盘里。28星宿,基本都是在旋转90或180度时候,在地平线附近出现在特殊位置的坐标星。所以,星鸟,星火,星虚,星昴,主要是以这些坐标星的位置,来记录天文观测的结果。
还记得前边的岁差吗?北极星位置的变化(地轴的旋转),实际对太阳落日点在恒星背景表盘上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都是26000年一圈。地平线恒星表盘比北极星位置变化明显的多,是可以精确测定角度的。这个事情,晋代的天文学家虞喜已经测过了,在大约a.d 330年, 冬至日落日点与尚书尧典中的“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太阳在相对固定的地平线恒星坐标表盘上,移动了53度。用26000年除以360(或者365,古度),岁差就是71年一度。
尚书尧典里的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对应大约5500-5300年之前。这和吉萨金字塔,井筒指向右枢一样,是天体物理的时间刻度。
那你说为啥夏现在这个信史人家不承认那?因为你的这套时间坐标轴,和天体物理矛盾了,你的夏4100年,直接和尧典里的星象完全对不上了。你怎么可能让人相信你那套夏是b.c 2100 年开始的那?你那套断代工程,和你教科书上写的夏商的时间历史跟记录典籍,文物考古实际根本都对不上。怎么信?你把夏的开始时间往前拨1千多年,夏b.c 3200年开始,再看看龙山文化大扩张,再看看良渚超级水利工程啥的,是不是一下子就理顺了。然后b.c 2200, 所谓造玉台南下灭良渚,实际是商代夏的过程,然后 b.c 1920, 黄河堰塞湖超级洪水,这是对应史记 殷本纪里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 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
为啥五迁无定处,因为上游黄河堰塞湖捣乱,黄河河道摆来摆去,刚搞了都城就发水了,我必须迁移啊。
你会发现,时间的坐标基准轴一旦理顺,各种典籍记录,各种考古记录,天体物理现象记录,立刻就变成交叉认证,相互支持了。
啥?孤证不立? 行,再给你个
至武帝元封七年,汉兴百二岁矣,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
遂诏卿、遂、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议造《汉历》。乃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躔离弦望。乃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姓等奏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
后二十七年,元凤三年,太史令张寿王上书言:“历者天地之大纪,上帝所为。传黄帝《调律历》,汉元年以来用之。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诏下主历使者鲜于妄人诘问,寿王不服。妄人请与治历大司农中丞麻光等二十余人杂候日、月、晦、朔、弦、望、八节、二十四气,钧校诸历用状。奏可。诏与丞相、御史、大将军、右将军史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诸历疏密,凡十一家。以元凤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尽五年十二月,各有第。寿王课疏远。案汉元年不用黄帝《调历》,寿王非汉历,朔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有诏勿劾。复候,尽六年。《太初历》第一。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治《太初历》亦第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六千余岁。丞相属宝、长安单安国、安陵杯育治《终始》,言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不与寿王合。寿王又移《帝王录》,舜、禹年岁不合人年。寿王言化益为天子代禹,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皆不合经术。寿王历乃太史官《殷历》也。寿王猥曰安得五家历,又妄盲《太初历》亏四分日之三,去小余七百五分,以故阴阳不调,谓之乱世。劾寿王吏八百石,古之大夫,服儒衣,诵不详之辞,作袄言欲乱制度,不道。奏可。寿王候课,比三年下,终不服。再劾死,更赦勿劾,遂不更言,诽谤益甚,竟以下吏。故历本之验在于天,自汉历初起,尽元凤六年,三十六岁,而是非坚定。
这是汉书 律历志里关于太初历历法制定的事。我们注意,里边提到上元泰初,是4617年,也就是到b.c. 102 年, 再加4617年,才是黄帝历法的历法元年。 历法,历法,某种意义最核心就是起点年,就像2019,这是指基督诞生2019年了,所以,太初就是 4617+102+2019=6738。 就是说,黄帝历法这个事,是距离今天6738年的事。
后边寿王对这个是进行了挑战的,不合人年,这个事情,汉代就被提出来了。但用律历志里的一句话 “故历本之验在于天,”。 一切是要靠天文实际的观测来说话的。
黄帝至大禹 30个世代 (黄帝至禹30世,竹书所记), 6738-5400=1338 尧典里的日短星昂基本能确定大禹也在距今5400年附近。 1338年,对应30个世代(统治者更替),至少还是一个有相当可能性的靠谱数据。至于,6500年前,大汶口考古证据,母系社会急剧转为父系社会,和典籍里,颛顼下令妇人不避让男子与路者流放,这种记录和考古证据,时间也契合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时间坐标轴只要调对了,典籍与天体物理相合,与考古记录相合,典籍相互认证,就是没有问题的。但你要说夏朝是b.c. 2100年,这是什么断代工程专家们弄的,不可能错。那夏当然不可能是信史,你硬把夏往后拉1千多年,安到不是夏的东西上,信史了才是有鬼了。
1.3 更新
我们先看一段汉书 律历志里的东东,比较长,时间紧可以只看黑体
《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何故,对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为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稽之于《易》,砲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
太昊帝 《易》曰:“砲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砲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砲牺氏。《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其非序也。任知刑以强,故伯而不王。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之间。周人迁其行序,故《易》不载。
炎帝 《易》曰:“砲牺氏没,神农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虽有水德,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黄帝 《易》曰:“神农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为土德。与炎帝之后战于坂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
少昊帝 《孝德》曰少昊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是其子孙名挚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颛顼帝 《春秋外传》曰:少昊之衰,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重黎。苍林昌意之子也。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高阳氏。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帝喾 《春秋外传》曰: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清阳玄嚣之孙也。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高辛氏。帝挚继之,不知世数。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周人禘之。主
帝系唐帝 《帝系》曰:帝喾四妃,陈丰生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让天下于虞,使子硃处于丹渊为诸侯。即位七十载。斋
怠吩虞帝 《帝系》曰:颛顼生穷蝉,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帝舜,处虞之妫汭,尧嬗以天下。火生土,故为土德。天下号曰有虞氏。让天下于禹,使子商均为诸侯。即位五十载。
伯禹 《帝系》曰: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虞舜嬗以天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夏后氏。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
成汤 《书经·汤誓》:汤伐夏桀。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商,后曰殷。古
《三统》,上元至伐桀之岁,十四万一千四百八十岁,岁在大火房五度,故《传》曰:“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后为成汤,方即世崩没之时,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书序》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训》。”《伊训》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言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BD51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后九十五岁,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余分,是为孟统。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故《传》曰殷“载祀六百”。
《殷历》曰:当成汤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终六府首。当周公五年,则为距伐桀四百五十八岁,少百七十一岁,不盈六百二十九。又以夏时乙丑为甲子,计其年乃孟统后五章,癸亥朔旦冬至也。以为甲子府首,皆非是。凡殷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岁。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其八十八纪,甲子府首,入伐桀后百二十七岁。
露〕《春秋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孟统之二会首也。后八岁而武王伐纣。
武王 《书经·牧誓》:武王伐商纣。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周室。
实际当前断代工程的框框,基本都是当初刘歆搞这个三统四分的时候定下来的。虞喜根据刘歆弄出来的2700除以53度,算出岁差50年一度。而刘歆当年搞这个西汉断代工程,还把夏定出432年,商629年,搞这么精确。实际是有历史背景的。
西汉末年,人心思变。大汉帝国2百年威加四海,外边的敌人都已虽远必诛,匈奴单于,乌孙昆弥,都来长安朝贺。不过,人吗,吃饱了撑了,那就要找事情干了,何况从掌上可舞赵飞燕(燕瘦环肥的瘦)开始,汉朝皇帝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有心眼的人就开始动作了,谶语 刘秀当皇帝一类满天飞。 刘歆和王莽合作多年,王莽各种托古改制,所以这个432,629这种精确到个位的东西,很可能是当时出于为某些人上位篡位而进行的史料匆忙整理,并不严谨。
我们去掉这些当初细致的不像话的东西,再只看具体实际细节,就好多了。当然,这里注意一个地方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
13万2113, 这么个年份看起来就很胡扯。但等一下 ,这个年份我们要看一下好像有什么地方见过。
还记得6500年前的西水坡M28墓里的这个北斗吗?
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会有巧合,但往往,概率过低的巧合,一般不存在。 刘歆的四分上元,他那时候肯定还不知道北斗怎么动,四分是历法,是天文观测记录反推的东西132113年,一定是个天文演算的反推。而6500年前的西水坡,上图墓地中心位置,28星宿图中星空之主的北斗,被刻意放成了一个特殊形状,与13万3-5千年前的北斗七星实际位置极其相似。
好了,如果下巴合不上,轻松一下。无论初看多么震惊,多么不合常理。检验一个东西真伪可能性,我们还是要看逻辑合理性和证据。
左青龙,右白虎。这我们以为只是黑社会切口的东东,反而成为了打开历史迷雾的钥匙。
从2千6,7百年前的曾侯乙墓的盒盖上,青龙白虎包在中间的大大的斗字和28星宿
然后到6千5百年前的西水坡M28大墓,青龙白虎中间的主人和主人身下的北斗。
我们能够基本无悬念的判定,红圈中的东西,应该是代表天文观测的北斗。
而红圈中北斗的怪异形状,通过恒星运动反推,大致对应13万7千-13万3千年前。这原本已经是考古发现和天文观测的二重证据了。然而,这还不够,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
在中国第一部官修朝代历史,汉书 律历志里,一个距离伐桀132113的上元元年就白纸黑字写在那里。
历史一定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无论断代工程专家多么权威,他们给出的夏开始于B.C 2100, 我们见不到什么真正硬核的证据。实际西方砖家进行攻击和不承认,是对的。因为没有历史依据的东西,你想做成信史,只靠挖出个二里头来,是没有说服力的。二里头为什么一定是夏?是之前的可能,是之后的商可不可能?
断代工程对尧典四星有合理解释吗?没有,敢碰尧典四星的,也就当年圈外人竺可桢,但说实话,竺老实际只是根据搞历史人的结论来找可能性。尧典四星是四个时间点的四种观测方法,关键还被晋朝的天文学家虞喜测算出了岁差的具体角度。即使我们已经不知道四种观测方法到底怎么测了,但当初虞喜是知道偏移53度,但不知道岁差是多少年一度。他是根据历史年数,算地球岁差周期,所以算出的50度一年。但我们现在有了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岁差是71年一度,这东西是天体物理现象,远比人类模糊的历史记录可靠的多的多。我们只要71*53, 加上虞喜所在的东晋年代,就能基本确定尧典四星对应 B.C 3500-3300年,那么夏基本就是B.c 3200开始。
关于尚书,实际所谓战国成书说只是民国时代,某些砖家的一家之言。上边的2900年前的 遂公盨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 贵)唯德,民好明德,寡 顾 在天下。用厥邵 绍 好,益干(?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 (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夏书·禹贡第一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虞书·益稷
而且,随着清华简一类新的文物出现,当年济南仲宫的秦朝老博士背给汉文帝代表的28篇尚书,可靠性是不断的得到证明的。
实际我们现在看一下历史整体,不清晰的实际就是 尧典四星之后的 5400年前到 周朝国人暴动的B.C 841, 这大约2500年, 夏商周前期的历史周期问题。我们之前给出的东西,基本是参照刘歆的夏432年,商629年。但这种即使当时,汉代距离夏商也至少2千年,又经历焚书一类影响,刘歆的这个结论虽然影响深远,但基本可以判定是基于不充分历史记录做出的错误结论。极可能遗漏了大量历史,造成了时间周期的错误。也是导致虞喜算出50年一度错误岁差的原因。
实际,到了这,深入思考一下,必然会发现。历史一定是相互联系,互为整体的。由于智人可能13万年前就可能开始系统观察并通过口诀一类使得其后代在接近13万年中一直能画出原始北斗的样子。那么,The "Out of Africa" Hypothesis, 这种非洲单点起源假说的合理性也会大大降低。因为非洲裂谷的赤道附近地区,基本是观察不到北斗,也难以用北斗来作为最原始计时工具的。(观察北斗在靠近赤道地区也会很难,北斗只适合在北半球观测,南半球看不到)
1.5 更新
几个小附记
一、 被污染的甲骨文
现在有2个地方出土了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和济南大辛庄。甲骨文的载体因为是生物骨骼,实际是非常适合进行C14测年的。
碳14由于受到宇宙射线中子对碳14原子的作用,不断地形成于大气上层。它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并进入全球碳循环。动植物一生中都从二氧化碳中吸收碳14。当它们死亡后,立即停止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其碳14含量开始减少,减少的速度由放射性衰变决定。放射性碳定年本质上是一种用来测量剩余放射能的方法。通过了解样品中残留的碳14含量,就可以知道有机物死亡的年龄。但必须指出的是,放射性碳定年结果表明的是有机物死亡的时间,而不是源自该有机物的材料的使用时间
可以说,c14测年理论上是可以非常精确的反映甲骨文使用的那些牛骨,龟甲的动物死亡时间的。但你们是不是发现,国内对甲骨文c14测年的报道实际是相对少的。为什么?
如果商朝开始与 b.c 1600年左右,那么,商朝文化使用的甲骨文的骨头,显然理论上不太可能比b.c 1600年早。但是,但是,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无论殷墟还是大辛庄,在进行C14测年的时候,总有一些甲骨会得出比B.c 1600年还早的结果。猜测甚至会出现 b.c 2000以前这种无法解释的结果。现在C14测3,4千年的东西,误差已经可以控制在20年了。这种500年的误差无法解释,于是机智的学者们,就将这些甲骨称之为被污染的甲骨。
听起来也有些道理,等一下,好像哪里不对。记得C14测年的原理基础吗?
当它们死亡后,立即停止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其碳14含量开始减少,减少的速度由放射性衰变决定
一个3500年前死亡的牛的骨头,如果要被4千年前的有机质污染,要怎么污染?比如一块3500年前的骨头,被泡到了4千年前的牛骨汤里,这样就可以让4千年前的有机质,渗入3500年前的骨头里。我只问你,你相信吗?
3500年前的骨头,被3千年前的牛骨汤泡了,3千年的有机质污染3500年的骨头,这个是有可能的,逻辑也能说过去。3500年前的骨头,如何被其他有机质污染成4千年前?
有些具体细节作为外行不清楚,但我相信,济南大辛庄出土的甲骨文,可能是被”污染“的,所以,这个大辛庄甲骨文的c14测年,10多年了都没消息。
二、 丁公陶文 (昌乐骨刻文,龙虬庄陶文)
第一张图是距离济南东边60公里邹平发现的丁公陶文, 第二张是江苏高邮龙虬庄陶文的样子。这些东西都有争议,比如有很多砖家认为 根据丁公陶文特点,决定了必须用铁才能刻出来。所以一定是假的。实际史记五帝本纪里,就讲了黄帝做刀。青铜适合铸造,所以都是做剑,铁必须打制,所以一般都做刀。黄帝时代怎么可能有铁?为什么不可能?因为自然界有啊,新疆等中国西部地区,有比较大的铁陨石坠落遗迹。由于纯铁陨石不容易燃烧也不容易分解,比较大的铁陨石一般会保存比较好的砸到地面。按史记记录来推测,黄帝时代,轩辕黄帝应该是用不少的铁陨石装备出了一批使用铁质武器的部队。所以,使用铁器刻制,并不是什么硬伤,反而可能是历史真实的表现。
1.10 更新
本来想把这部分发到
下边的,结果刚写了一天的回答,就在某些大牛的带领下被打上了标签。也罢,在这继续堆吧。评论里有建议发文章的,实际写的东西和主流一旦反差大了,哪有可能发出来声音。
这段国家地理人类基因之旅纪录片中的情节特别有意思。在纪录片中,欧洲科学家通过基因测序认定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是5万年前,而走出非洲能有证据证明的第一站是澳大利亚。主持人去澳大利亚拜访当地岩画艺术学者,想为走出非洲寻找证据的时候,被直接给怼了。
土著艺术学者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民族传承口述的歌语才是真实的历史。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作为有典有册的民族,在盲目相信那些没有坚实证据的所谓共识之前,可曾认真读过一遍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歌语那?
澳洲土著带有古老遗传标记,非洲人没有。这里注意,所谓非洲古老遗传标记,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那?
注意里边,科学家主持人严谨的使用了我相信 布须曼人是最古老民族, 对血液的推断等等词语。而本身逻辑上,布须曼人的基因古老,和一定起源与非洲,是并不相等的。如果布须曼人是4万年前从别处迁移进非洲的那?
与现在谈经济提到中国必须提印度一样。基因研究的结论是5万年前第一轮走出,从非洲到了澳大利亚,然后4万5千年前第二轮走出,眨眼之间先到达了印度和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是有绕不过去的坎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