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华简」目前的研究状况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dayijuem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把《清华简》目前所出四辑内容逐一介绍一下吧,内容比较长,要花点时间才能更新完。

(本来附了一些释文和对照文字,不过篇幅太长了只好删掉,附在以下链接中)

清华简研究现状概述(偏文献介绍) - 『 古代战争 』 - 北朝论坛

——————————————第一辑————————————————

清华简第一辑是2010年十二月出版,这一辑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皇门》、《祭公之顾命》、《楚居》九篇文献。


《尹至》主要是讲述伊尹和商汤对话,谈论夏朝政治和天象问题,确定是否可以灭掉夏朝。这段内容可以和《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的记载对读。


《尹诰》的内容过去曾见《礼记·缁衣》引用《尹吉》,“吉”是“告(诰)”的错字,这个后来发现了郭店简和上博简《缁衣》得到证实。内容还是伊尹和商汤讨论灭夏的问题。《尚书》篇目中有《咸有一德》,当本于此,但伪古文尚书将《咸有一德》当做伊尹还政于太甲之后发表的政治道德演说,里面还拼凑了一些先秦古籍中引用尚书类文献的段落,力求在风格上接近先秦文献。但即使如此,无论时代背景、立意、境界都和《尹诰》有很大差别。


《程寤》是《逸周书》里的篇目,但过去正文亡佚,只剩下一个开头。现在将全文找回来了。主要内容是说周文王的老婆太姒做了个奇怪的梦,发现商人宫廷里长满了荆棘,而她的儿子小子发(周武王)将周人宫廷里的梓树种在外面,变成了松柏棫柞。惊醒之后告诉周文王,周文王带着太子发和巫师进行祭祀,同时借此梦对太子发进行训诫。从文辞来看,不像是西周时期的风格,更接近春秋战国之后的文风,可能是春秋战国人托古之作,这种文献在战国时期非常流行。


《保训》是清华简整理小组在出书之前最先公布的篇章,遗憾的是第二简残缺。开始引起的讨论也比较多。内容主要是说周文王弥留之际,对周武王进行训诫,可理解为周文王遗嘱。讲述了舜和商人先公上甲微的故事,里面涉及到“中”的概念,“中”到底是具象的实物还是抽象的概念,莫衷一是。不过言辞不古,也应该和《程寤》一样,属于托古文献。


《耆夜》主要是讲述周武王伐耆之后,与众位功臣饮酒作乐,周公创作《蟋蟀》一诗的故事。言辞不古,可能也是托古之作,残缺较多。后世流传《诗经·唐风·蟋蟀》可作对照。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标题很长,因为这是竹简上自己写的,属于原题。从内容看,就是后世《尚书》中的篇目《金縢》,《金縢》属于经过历代学者所认可的《尚书》原有文献,并非伪古文,与《咸有一德》性质是不同的。内容主要是说武王伐商之后生病,周公想代兄长去死,祈求上苍给兄长延寿。据说武王因此暂时好转,周公也没被老天收走。武王病逝,成王继位,对周公有猜忌之心,于是周公避居外地。一次偶然的机会,成王查阅文献,发现周公当年为武王替死的文诰,明白了叔叔的忠诚,于是叔侄尽释前嫌。


《皇门》是《逸周书》中保存完好的篇目,文辞接近西周风格。现在有了清华简版,可以对其内容文字进行校订研究。主要内容是周公在库门发表的政治演讲。


《祭公之顾命》也是《逸周书》中保存完好的篇目,《逸周书》中题为《祭公》,其文字在《礼记·缁衣》也有引用,文辞也接近西周风格,可能是西周原始文献。祭公即祭公谋父,周穆王时期著名的辅政大臣,周公之孙。其父据说和周昭王一同葬身于汉水,他本人是周穆王的祖父辈,地位很高。《祭公之顾命》就是他弥留之际训导周穆王的遗嘱。


《楚居》是一篇讲述楚国从商朝末年到战国初年的迁都史,可以通过这份资料研究楚国早期发展历史。其中给出了许多楚国君主名号的战国写法,有的和青铜器上的楚国君主名字还不一样。不过遗憾的是其中没有准确表述楚国君主和贵族的世系关系,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辑————————————————

清华简第二辑是2011年十二月出版,这一辑只有一份较长篇幅的文献。原无标题,整理者拟定为《系年》。但这个标题存在一定误导,使得我们这些还没看到全文的人兴奋了一阵子,以为这份文献和《竹书纪年》一样属于编年体文献,可以获得夏商周纪年的新资料了。但看过原文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份七零八落的史料杂抄,可分为二十三章,其中第十三章略有残缺,其他章节保存完好。内容从一个历史事件可以无过渡地跳到另一个历史事件,中间再掺和点君主世系,实在配不起《系年》这个标题。不过好歹记录了一些历史信息,可以和存世文献进行比对研究。比如说我们通过这份资料知道了传说管仲临终遗言中提到的三小人之一公子开方,实际是从卫文公分化出的虚构人物。卫文公本名“启方”,后避周孝王辟方讳而改名为“燬”,“启方”在汉朝避汉景帝刘启讳改为“开方”。


——————————————第三辑————————————————

清华简第三辑是2012年十二月出版,这一辑包括《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赤鸠之集汤之屋》八篇文献。

《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可视作整体,其中《说命下》缺了一根简。原题为《傅说之命》。内容主要是商王武丁寻求隐于民间的贤人傅说,并对其进行训诫。里面还提到了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叫失中的地方首领生了两个像猪仔一样的儿子,想把儿子杀了,但占卜结果说不杀是吉。失中依然杀死其中一个儿子。后来武丁命傅说讨伐失中,失中那个存活的儿子穿透城堡,从地道里逃亡幸存,后代形成一支称为赤俘之戎的部落。傅说在卜辞中未见,不过据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卜辞中武丁重臣“雀”即表示傅说之“说”,由于商周文字差异逐渐改写才变成傅说这个名字。《说命上》提到武丁将傅说封为“公”,但卜辞中没有“公”,雀也只是称“侯”。此外文辞接近西周风格,可见这份文献大概是西周时期写定。奇怪的是,先秦古籍中引用的一些《说命》内容,在清华简中没有出现,比如《礼记·学记》中著名的“念终始典于学”和“学学半”,有人怀疑《说命》还有其他内容不同的版本或篇章存在。

这部文献虽然存在一些疑问之处,也要比伪古文尚书中的《说命》三篇来的可靠。伪《说命》三篇基本上是根据《国语·楚语》以及其他先秦古籍中引用的《说命》拼凑而成的杂烩。


《周公之琴舞》中第十五简有残缺。其中一部分内容和《周颂·敬之》内容相同,说明这份文献与《诗经》有关。《诗经》诗篇大多可配歌舞。乐奏九曲,每曲分为“启”和“乱”两部分。这份文献可能抄录不全,原本应该是周公、成王各九篇,但不知何故周公九篇只剩下一个开头的“启”,成王九篇完整保留。


《芮良夫毖》为西周末年大臣芮良夫所作。芮国是姬姓国,其国君在西周朝廷世代重臣。芮良夫是周厉王时代的大臣,先秦文献中留下许多署名为芮良夫的文献,比如《诗经·桑柔》、《逸周书·芮良夫》、《国语·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主旨是对西周王朝内部的混乱不断提出政治警告,可见其政治影响力。《芮良夫毖》是整理者根据内容拟定标题,竹简原题《周公之颂诗》,但有刮削痕迹,大概是写错了题目。


《良臣》是一份古代著名大臣人名杂抄,抄手似乎对典籍并不是很懂,个别人物本来是同一个人却抄成两个人,有的人物时代可能还搞错了。一部分人名可能是抄自《尚书》类文献。


《祝辞》与《良臣》写在一份竹简上,是同一抄手所抄。一共五根竹简,第一根是防止落水祝辞,第二根是救火祝辞,第三根射敌祝辞,第四根是射兽祝辞,第五根是射甲祝辞。


《赤鸠之集汤之屋》讲述了一个无厘头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小臣(伊尹),某天商汤在屋顶上看到一只赤鸠,食指大动,射下来让小臣去做羹。刚做好,商汤的老婆紝荒就想尝尝,小臣怕得罪商汤,想拒绝紝荒。却吓唬小臣,如果不让尝,自己也能杀死小臣。于是小臣和紝荒把赤鸠羹分尝了,吃完之后居然都有了千里眼的技能。商汤回来发现赤鸠羹被偷喝了,怪罪小臣,于是小臣逃亡到夏朝。商汤设下诅咒,小臣跑到半路就倒在路上说不出话来。所幸有灵乌相救,还知道了夏后(桀)被疾病困扰,是因为天帝让两条黄蛇和两只白兔藏在寝室的墙里,另有两个名为“蓤屯”的怪物藏在床下,干扰夏后的健康。于是小臣见夏后,在屋里挖出黄蛇、白兔、蓤屯,除了一只白兔逃走外,其他都被除掉,夏后也恢复了健康。这个故事原本可能是反映伊尹是如何假装得罪商汤,投奔夏桀充当间谍的历史。经过长期流传,掺入了神话色彩,故事的主旨也发生了变化。


——————————————第四辑————————————————

目前清华简第四辑已经出版,这一辑包括三种文献,分别是《筮法》、《别卦》、《算表》。

《筮法》是一部比较神奇的文献,使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用数字卦占卜的具体流派的资料。其中某些内容和后世传承的《周易》筮法理论有相似的地方,清华简《卦位图》六卦符合《说卦传》的后天卦位,唯独以劳(坎)为南居上,以罗(离)为北居下,与后天卦位颠倒。可能是对《说卦传》理论的改造。

《别卦》缺了一简,但从剩余的简来看显然是刨去八卦外的六十四卦卦名,这些卦名和后世流传的《归藏》卦名相似,与周易六十四卦有点差异。

《算表》文献被数学史专家认定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利用这套《算表》,不仅能够快速计算100以内的两个任意整数乘除,还能计算包含分数1/2的两位数乘法。



——————————————第五辑(2015.12.27)————————————————

清华简第五辑于2015年4月出版。这一辑中包含了六篇文献,分别是《厚父》、《封许之命》、《命训》、《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

《厚父》主要是说一个叫厚父的人与王的对话,遗憾的是第一简残缺,从对话背景中很难推测出对话人物的身份,以及谈话的背景。对话中出现了“古天降下民,设万邦,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乱下民之匿(慝)”,与《孟子·梁惠王下》引用《书》里的一段内容有点像:“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这个《书》一般认为是指《尚书》,但《孟子》引述的这段是传世《尚书》中没有的,于是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个《厚父》就是孟子当年看到的战国古本《尚书》。当然问题并没那么简单,这里面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句读问题。比如说《孟子》引用《书》的那段文字去掉标点符号是这样的:“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前半段是和《厚父》挺像,但后半段“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厚父》里却没有这段。这就非常纠结了,到底后半段是另一篇文章的话抄在后面呢?还是《厚父》原文有脱漏呢?到底“宠之”是归入上半段末尾呢,还是归入下半段开头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厚父》的发现只能算是开了一个头,并不能释怀,后续如何分析,可能还会有很多难以解释的争议。

《封许之命》原由9支简组成,第一、四两支简缺失,是介绍册封许国国君的过程,其中提到许国国君的名字叫吕丁,估计是齐太公吕尚的族人,册封文句接近西周风格。

《命训》在《逸周书》中有收录,文字基本上一样,可以校勘传世文本的错讹。

《汤处于汤丘》与《汤在啻门》都是讲汤与伊尹的故事,文辞接近战国风,可能是黄老一派的文献。“汤”为商王大乙的称号,可能就是因为居住在“汤丘”而得此号。而甲骨文中“汤”写作“唐”,那么汤丘可能就是唐丘。这就与传说中的唐尧产生了联系。相关问题可以值得进一步思索。

《殷高宗问于三寿》主要是说的是殷高宗(武丁)和彭祖、中寿、少寿三寿在原(洹)水视察时的问答。武丁据说是历代商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自然也是老寿星。彭祖更是传说中寿命达到极限的神人,古书中有彭祖出场讲养生学的段子多数会涉及到性生活相关话题,不过《殷高宗问于三寿》还算是比较干净,算是正儿八经讨论个人修养以及治国安邦的方法和理念,没什么太三俗的内容。


——————————————第六辑(2016.5.30)————————————————

清华简第六辑中包含了五种六篇文献,分别是《郑武夫人规孺子》、《管仲》、《郑文公问太伯》(甲、乙)、《子仪》、《子产》。

《郑武夫人规孺子》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武姜和郑庄公,这篇文章的背景是郑武公刚刚去世的时候,内容主要武姜对新上台的郑庄公进行劝诫。由于郑庄公上台的时候未成年,故而被称为“孺子”。武姜告诫郑庄公要虚心听取辅政大臣的意见,在阐述这个道理的过程谈及一桩往事,说到郑武公曾经遇到“大难”,在卫国寄居了三年,不见郑国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人。郑国无君的三年之中,在大夫们的齐心合力下正常运作,并没有因此而崩溃瓦解,证明了大夫们在无君的状况下依然能治理好郑国。暗示郑庄公,如果与大夫们对着干,被赶下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武姜是申国人,她表示不会借父兄之力干涉郑国内政,也算是做了姿态。由于太叔段事件是二十二年后发生的,此时的武姜还是努力扮演好辅佐郑庄公继位的角色。这段记载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所谓郑武公三年在外的经历,到底发生了什么?目前似乎还没有比较可靠的解释。

《管仲》采用的是齐桓公与管仲一问一答的模式阐述相关道理,与许多战国时期的兵书模式类似。齐桓公仿佛真的是小白,从最基本的学与不学,到如何设立和运作政治机构,什么样的君主是榜样,什么样的君主是反面教材,层层递进,向管仲请教,而管仲的回答,有很多内容似乎是与《尚书·洪范》有关。考虑到这样的文献未必是实录,所以可能是借齐桓公与管仲问答,用《尚书·洪范》的抽象理论来阐释治国理念。结尾处桓公问管仲到底是当君主辛苦还是当臣子辛苦,管仲回答说:“当然是臣子辛苦啦!”中间简文有点残缺,但从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桓公对这种说法表示不服,举出种种例子说明当君主怎么怎么辛苦,于是管仲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就是当君主辛苦咯。”看到这里,还真有点实录对话临场幽默的趣味。

《郑文公问太伯》分为甲乙两个抄本,遗憾的是两个抄本在某个关键位置都有残缺,所以拼补之后依然不是完璧。说的是郑国的卿太伯在弥留,追述郑国历代祖先的丰功伟绩,同时对郑文公沉溺美色表示不满,并推荐了几个贤人,希望得到君主的重用。由于简文中没有具体年份,关于太伯的身份,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推测,李学勤认为太伯可能是郑庄公之子子人成子(名语)的长子,王宁先生注意到“太伯”的“太”字写法比较古怪,据此考证认为“太伯”应写作“泄伯”,也就是郑国大臣泄驾(º†²¯¾W>>º†²¯ÎÄŽì>>³þ¡¡¡¡º†>>ÇåÈAº†Áù¡¶àÎĹ«†)太伯在列举郑国开国之君郑桓公的时候,提到了他从西周出来的时候,手里只有七乘车和三十个步兵,靠这么点兵力后来逐渐发展,灭掉了郐国。而《国语·郑语》中的描写,给人感觉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死于骊山,《史记》也是按照这种思路来写,于是郑武公与周平王算是同年继位。然而后人转述《竹书纪年》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京兆尹郑县下注引臣瓒),郑桓公似乎是在周幽王被杀的第二年灭郐,这就与此时已经进入郑武公纪年的说法产生矛盾。到底孰是孰非,还需要再做考虑。

《子仪》所说的是殽之战之后的一段历史。秦穆公失利于殽之战,为了改变外交困境,转而与楚国修好,于是决定释放之前的楚国战俘申公斗克(子仪)回国。在送别之时,秦穆公为了传达自己的意图,与斗克唱和问答。主要篇幅就在于此。由于竹简没有编序,编连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同时唱和内容所表达的意图比较隐晦,还需要多多研究分析。

《子产》是对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的治国方针进行评述的文字,从内容大致可知,子产所努力的方向是成为一位清廉的政治家,生活上反对华丽富贵,政治上任用贤人,清退不符合务实、清廉标准的人。法律上试图总结前人经验的“三邦之令”、“三邦之刑”,制定“郑令”、“野令”、“郑刑”、“野刑”。子产将令与刑划分成郑与野之别,可能是考虑到郑国的城内与野地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于是区别对待,不过这篇文章只是述评,没有具体法律条文可以参照对比。

——————————————第七辑(2017.6.10)————————————————

清华简第七辑于2017年4月出版。这一辑中包含了四篇文献,都是春秋史,分别是《子犯子余》、《晋文公入于晋》、《赵简子》、《越公其事》。

这一批文献最大的特点是,如果只是泛泛介绍内容,基本上没有超出我们以往所熟知的春秋历史信息,没有什么非常颠覆常识的内容。但如果细细揣摩古文字的写法以及字里行间的含义,则依然是争议重重。

《子犯子余》所涉及的是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秦国的经历。子犯、子余是重耳的两个舅舅狐偃和狐毛的字。简文的大体内容是子犯、子余、秦穆公、重耳、蹇叔互相之间的对话。其核心问题在于,秦穆公一直试图理解重耳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才能,为什么不能稳定晋国的乱局。而重耳本人也在试探蹇叔的口风,寻找自信。蹇叔以中间人的姿态对秦穆公和重耳进行训导,让他们理解治理国家的意义所在。

《晋文公入于晋》说的则是晋文公回到晋国后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其中重点描述了军旗制度,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旗帜。对于研究春秋时代的军旗制度有一定帮助。

《赵简子》所说的是赵简子赵鞅在刚刚担任上军将时与范献子和成鱄两人的对话。简文中没有给出具体时间,但根据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大致是前509年的事情。当时范献子是执政卿,晋国军政的核心,他似乎将赵简子当作一个孩子,告诫他如果年轻的时候惹祸,可以有身边的师傅、保姆承担罪责。长大了如果再惹祸,就要自己承担责任了。赵简子与成鱄的对话则是说了另一件事,当时齐国陈氏家族已经开始控制齐国的政治,赵简子与成鱄探讨其原因何在。成鱄列举了晋国的两位先君献公与平公,认为与国君骄奢淫逸有关。

《越公其事》的篇幅较长,其内容从越王勾践屈服于吴王夫差开始,一直说到越国如何励精图治,再度崛起攻灭吴国。其中大部分内容可以从传世文献中看到。简文提供了一个目前可见的最古老的文本,与存世文献对勘。


——————————————第八辑(2018.12.28)————————————————

清华简第八辑于2018年11月出版。这一辑中包含了八篇文献,分别是:《摄命》、《邦家之政》、《邦家处位》、《治邦之道》、《心是谓中》、《天下之道》、《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虞夏殷周之治》。

这批文献类型有所不同,《摄命》属于《尚书》类文献,《邦家之政》、《邦家处位》偏儒家,《治邦之道》则偏墨家。《心是谓中》、《天下之道》有点兵家或者《鬼谷子》的意思。《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虞夏殷周之治》则是类似阴阳家的一些东西。

其他几篇不再详细介绍,主要说一说关于《摄命》相关的一些分析问题。学者们现在普遍认为《摄命》与《冏命》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性,这个逻辑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首先简单说一下“冏”的相关问题。2008年以来网络著名颜文字“囧”,在现在的汉字体系中被定性为“冏”异体字,但在古代“囧”才是正字,后来使用频率逐渐被俗写的“冏”拉下来,两者地位也就互换。“冏”和“囧”在古文献中主要出现场合就是《尚书·冏命》。“冏”是作为人名来使用,按照《说文解字》对“囧”的解释,定义为“窻牖丽廔闓明。”简而言之就是月光透过窗格而形成的图案。当然这个解释只是《说文解字》一家之言。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文尚书·冏命》大体内容是说周王对他的太仆伯冏进行训诫。这个周王,《书序》认为是周穆王,《史记》中也是如此认为,说明两者有相同的信息来源。但《史记·周本纪》中周穆王的部分提到“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申诫太仆国之政,作臩命。复宁。”于是冏又多了一个新的异体字“臩”。

“臩”这个字《说文解字》也收入了,但含义却是“惊走也。一曰往来也。”这就与“囧”的含义相去甚远。学术上对待这种问题,过去主要是用音近假借来解释,到底哪个是正字这个是不好说的。“臩”字在后世传抄过程中还产生一个异体字“煚”,一些古人以此为名。

“臩”这个字,上半部是两个相对的“臣”,从古文字的演化来看,“臣”如同竖起来的“目”,所以如果我们从象形的角度来看“臩”字,如同一个站立的人,竖起两只眼睛的造型。《清华简·摄命》之“摄”,是为了打字方面而使用的一个替代字。在竹简原文中,实际上是一个类似“臩”的字形。但按照严格的字形构件来隶定,清华简中出现的那个字上半部是如同两个相对的“耳”而不是“臣”。由于清华简·是战国竹简,文字虽然是上承西周金文,但长期的传抄书写,字形多有讹变。所以不排除“耳”和“臣”之间存在讹误。清华简中出现的这个字,还出现在郭店简《缁衣》引用的《诗经·大雅·既醉》之中的“朋友攸摄,摄以威仪。”一句中,故而确定这个字应该读作“摄”,所以现在提及《摄命》,均用“摄”字替代本字。有意思的是,上博简《缁衣》对应位置这个“摄”却是写成另一个从囗从又的“㘝”字形,《说文解字》中也收入了“㘝”字,解读为“下取物缩藏之。从囗从又,读若聂。”学者们注意到“㘝”字外框是个囗,而“囧”字外框也是个囗,如果用毛笔写字,在囗的笔画很难看清,那么这两个字很容易讹误。由此推论而下,臩字也好、囧(冏)字也罢,都是后人对战国古文不熟悉造成的讹误。它的读音也恐怕存在误读。在此基础上分析,《清华简·摄命》之“摄”与《尚书·冏命》之“冏(囧、臩)”存在某种联系。

《尚书·冏命》是一篇存在感比较低的文章,纵观现存的先秦百家文献,没有一篇引用过与它相关的文字。汉朝伏生整理的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中没有它的篇目,意味着这篇文章在汉初已经失传很久。汉朝末年刘歆试图将早年的孔壁《尚书》列为官学,很快随着西汉动乱,孔壁《尚书》荡然无存,由于具体篇目不详,也无法检验其中是否存在《冏命》。东汉时期班固撰写《汉书》的时候,引用了一部分古文尚书的文字,但没有引用过《冏命》的文字,班固是否读过《冏命》也不得而知。直到《伪古文尚书》的出现,之前的典籍文献中没有一句能告诉我们谁看过《冏命》。伪古文尚书出笼之后,在整个南北朝,也没有哪篇文章提及《冏命》。

伪《冏命》的文字短小而简陋,没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主要就是按照《书序》中的简介,在此基础上写的命题作文而已。伪古文尚书存在的普遍特点是,文章篇幅短小,不敢写长篇大论,字句尽量从今文尚书或者是古籍中引用的《尚书》中摘取,再适当改造弥合,敷衍成文。所以阅读《伪古文尚书》的文字,多有矫揉造作之气。

《清华简·摄命》与之相比完全不同,除了“摄”字与《冏命》的关联之外,其他信息差异甚大,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首先《摄命》完全不是按照《书序》中所谓“穆王命伯囧,为周太仆正”的调子展开的。文中完全没有提及“太仆”这个词,“太仆”作为一个重要职务,从可信的史料来看是始于秦朝,西周到底有没有“太仆”一职,重要性如何,从西周金文资料里看不出来。“太仆正”这样的称谓也很奇怪,也缺乏文献的支撑。《摄命》中完全没有提及训诫伯摄的“王”究竟是哪个王。《书序》中将王当做穆王,只能算是《书序》作者的一种观点。《尚书》言辞古奥,其行文风格大多与西周金文类似,不会直接写某篇文章是哪个王时代的文辞,全凭《尚书》研习者的注解说明,再通过师承传递观点。从目前资料来看,《书序》对于《尚书》内容的简介多有理解偏差,难以据此断定正文的实际年代。

《摄命》通篇都是大段王对于伯摄的诫命之词,没有提及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样一篇文章在战国时代流传,解经之人很难确定其时代,而周穆王作为西周时代著名的君主,则很容易被拉来冠名。既然《摄命》通篇没有涉及到“太仆”,为什么《书序》会将《冏命》理解为担任了“周太仆正”一职,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现在学者们对于《摄命》中之伯摄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因为“伯”意味着此人在家中是长子地位,而正文中出现了“姪”,学者认为伯摄是周王的侄子,这样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西周史上周孝王与周夷王之间的关系。周夷王之名现在写作“燮”,从古音角度与“摄”相近,那么这个伯摄很有可能是尚未继位的周夷王,而所谓的“王”则很有可能就是周孝王。周孝王和周夷王时代被视作周朝开始衰落的时代,资料也很少,战国以来的特别是儒学者也很少提及。如果《摄命》可以确定是周孝王对侄子的诫命之词,可能对于西周史的研究没有明显帮助,但对于我们理解《尚书》传承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有所补充。

当然目前来说,围绕着《摄命》的许多新观点、新看法,包括《摄命》与《冏命》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第九辑(2019.12.15)————————————————

大意觉迷:清华简第九辑概述


user avatar   bai-kai-shui-49-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华简被称为自汉以来,孔壁汲冢之后经史文献第三次重大发现。其内容大概介于孔壁和汲冢之间,跟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有关系,还有一些阴阳月令,妄怪传说,相马经类似的东西,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几乎不见寻常所知的诸子之书,另外清华简的主人似乎很热衷搜集伊尹的故事。关于陪葬这批简的墓主人身份有各种猜测,李学勤猜测墓主是位史官,李守奎认为墓主身份是位在楚国任职的师或傅,而且可能有外来背景(跟郑国有关系)。

《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问于申叔时,叔时曰:「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

清华简正好包含了上面提到的几类文献。(礼、乐、语类文献还未发表)

@大意觉迷

把发表的东西介绍的差不多了,外人对里面还有什么东西还是很好奇的。最近清华简的整理者之一李守奎先生在

楚文獻中的教育與清華簡《繫年》性質初探

一文中依《艺文志》的分类介绍了清华简的大概内容,包括了一些尚未发表的东西。摘录如下:

三、清華簡的内容及其與教育的關聯
清華簡總計約爲2500枚,大部分是完簡,内容十分豐富。據筆者初步分類統計, 應在70篇以上。另外還有一支特長的殘簡,形制、字迹都無法與所分各篇綴合,原墓葬所出当不止此數,但也不會相去太遠①。所存竹簡内容包括經、史、諸子等多類②。略依《藝文志》之次第分類如下:
  經類
(一)易類
只有兩篇,即《筮法》、《别卦》,已經全部公布。
(二)書類
這批簡中此類内容篇目最多,包括《書》、《逸周書》中的一些篇章,大部分是佚書。
已經公布十篇:《尹至》、《尹誥》、《説命上》、《説命中》、《説命下》、《保訓》、《金縢》、《皇門》、《程寤》、《祭公》。
第五册將公布三篇:《厚父》、《封許之命》和見於《逸周書》中的《命訓》。
另外还有三篇“命”,其中一篇呂仲論刑,與《呂刑》密切相關。
(三)詩類
詩類文獻以記録詩的内容爲主,兼敘詩的創作和使用過程。《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之詩》三篇已經公布了。其他敘事作品中也有唱和的詩,但以敘事爲主。
(四)禮類
有兩篇禮書,還有一些篇章講四時行事、四時象候等内容,《禮記》中的一些内容與其相關聯或相類似。
(五)樂類
樂類文獻比較少,有一篇樂律,還有一篇是樂譜。篇幅都不大,應當都是實用的東西,不涉及樂理、樂論等内容。
(六)《春秋》類
就是已經公布的《繫年》。這部書並不是編年史,資政教育的目的十分明顯。陳偉先生在《繫年》出版發布會後的討論中就指出與《藝文志》所載的《鐸氏微》關係密切,這是十分重要的意見。這個問題後文還會詳細討論。
按照傳統的圖書分類,以上大約相當於“經”。

  史類
記事類史書不多,如果按照現行文、史、哲的分類,《繫年》是地地道道的史書,清華簡中以記事爲主的史書不多,這篇是其代表。另外還有一篇結構類似《越語》的長篇,記載了越滅吳的過程。還有一些其他個别短篇。
記言類史書篇目略多。有七八篇,大都是君臣問答的形式,内容大都關乎治國之道。其中鄭國君臣之間的問答尤其詳細。没有單獨記録楚國君臣之間問答的篇章。記世居類一篇,即《楚居》,主要是記楚王居處,因爲詳記世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世》的作用。
以上相當於史類。史類文獻的突出特點是很少語“怪力亂神”,《繫年》言“亂”,是爲了儆戒。
  子類
子類内容非常豐富,目前大都没有公布。
論説類十多篇,内容也大都是爲政之道。與記言類史書的區别是没有敘述性語言,全文都是議論。《良臣》很難歸類,可能是個論説提綱,也不能排除是記事提綱。我個人以爲其目的不是爲了記事,所以姑且置此。
巫祝類,現在公布了《祝辭》一篇,還有一些告神詞,包括周公旦、伯禽等人的告神詞,文辭古奧,不像依託。
醫論、醫方兩篇,都很短,或附在它篇之後,或多殘缺,是否可以獨立成篇尚可進一步考慮。
小説類篇目尚難確定,清華簡中有依託或虚構古代人物的故事多篇,第三册已經發表的《赤鵠集于湯之屋》,有學者已經指出屬於此類。第五册將公布《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殷高宗問三壽》,都是商代的人物故事。依託或虚構古代人物以説理論事是先秦諸子常用的手段,很難據此確定其歸屬。清華簡中依託之作很多,有百支以上竹簡的長篇,多有怪力亂神。
清華簡中殷商的内容比較多,目前已經公布的有《尹誥》、《尹至》、《傅説之命》上、中、下三篇和《赤鵠集于湯之屋》,加上第五册即將公布的兩篇,還有一些正在整理中, 總計十多篇。記載商事的諸篇從内容和語言風格上可以分爲兩類,一類和《書》類文獻很接近,例如《尹誥》、《尹至》、《傅説之命》和第五册即將公布的《厚父》,另外一類與商周金文語言風格相去甚遠,淺顯易懂者一目了然,晦澀者則不知所云。這些東西與傳統的説法與思想難以吻合,没有流傳下來可能是歷史淘汰的結果,不一定是偶然的。
這裏我們要特别説一下關於伊尹的内容。《藝文志》道家類有《伊尹》五十一篇,小説類有《伊尹説》二十七篇,注云:“其語淺薄,似依託也。”因其皆失傳,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其詳情。根據清華簡,有關伊尹的記載可以分爲三類,《尹誥》、《尹至》與《書》類相近, 《藝文志》所説的兩類都難以包括。《湯在啻門》講到“氣”與生命的關係,有些内容像“氣功秘笈”,歸入道家類很合適;《赤鵠集于湯之屋》、《湯居於湯丘》等更像小説。
講數的有算表一篇,已經公布。釋字最容易,但内涵豐富,據專家分析,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會有一席之地。
馬經多篇,字迹不同,形制各異,内容有相馬狀、相馬疾和飼馬法等。
以上相當於子類。這類内容非常豐富,大都是戰國時期的産品,不僅可以看到當時的學術風氣,也可以看到墓主的個人興趣。

清華簡從内容上看有一些突出的一些特點:
第一,七十多篇全部是先秦書籍,未發現楚墓中常見的卜筮、遣册和日書。清華簡與其他幾批已經公布的竹書相比,突出特點是其中不少對於當時的戰國人來説,也是名副其實的“古書”,例如詩、書之類。
第二,内容涉及面非常廣,經、史之外,有巫、醫、數、相馬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見得墓主的知識非常廣博。
第三,書多爲佚書,這不是清華簡的特點,出土文獻大都如此,尤其是先秦文獻,傳世的實在非常有限。清華簡70多篇中只有很少部分与文獻對讀,大部分内容不見於傳世文獻記載。整理的次序是先易後難,能夠與古書對讀的大都已經公布,第五册還有《逸周書》中的《命訓》。前文説過。什麽樣的文獻流傳,什麽樣的古書散逸不都是偶然, 有的是歷史淘汰的結果。被淘汰掉的並不是不重要,更可見每個時代的學術風氣。
第四,多長篇,内容宏大。一百支以上的有3篇,全部有編號;五十支以上的5篇。目前各公布1篇———《繫年》和《筮法》。
第五,古帝王傳説與陰陽五行及諸神密切結合,系統而豐富,長篇中大都是這類内容,其中有的把五紀、五算、五時、五度、五正、五章等内容組織成一個縝密的系統, 其豐富程度令人驚歎,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這部分内容對於我們瞭解戰國人的古史觀念和陰陽五行框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這些内容全部是佚書,其命運很像漢代的緯書。到目前爲止,一篇也没有公布。
第六,清華簡中史類内容相對較少,其中,楚事、楚言很少,除了《楚居》外,没有單獨記載楚事的篇章;齊人齊事更少。《繫年》、《良臣》兩篇涉及楚、齊的人和事,但宗旨都不是以記事爲主。鄭和晉的篇章相對較多。從這個角度看,墓主不像楚國的史官。
第七,孔子言行等儒家類很少,只有一篇,這與郭店簡、上博簡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八,從總體上看,其思想多爲愛民、節用、反戰,與《左傳》中所記載子産的言行所體現的思想更接近。
這些古書可能是墓主的個人愛好,像漢代淮南王那樣的人先秦也會出現。但更大的可能是教學用的教材。常説的詩、書、禮、樂,一樣不缺。將《楚語》中申叔時所説的教學内容與清華簡相比較,也可以説明一定的問題。
春秋———《繫年》
世———《楚居》
詩———《耆夜》、《芮良夫毖》、《周公之琴舞》
禮———禮書兩篇
令(命)———除已經公布的《傅説之命》外還有一些封侯之命,其中有兩篇命從頭到尾都是告誡不要做什麽
語———記言類諸篇
故志———《祭公》、《金縢》等
訓典———命訓
這種比附不一定準確,例如申叔時所説的“訓典”是否就是周人的訓誥,無法確證。但不管怎麽説,上述清華簡的内容用於教學是合適的。即使是我們稱之爲小説類的那些託名之作,其主旨也大都是循天紀、行禮、義、愛、仁、中;親賢臣,勤政事等, 大都寓有教育意義。

①竹書分篇,目前還没有一定的標準,有整理者的個人認識和習慣。本文主要是根據内容,按從分不從合的原則分篇。
② 這個分篇的結果是作者在研究中心集體研究成果之上所做的進一步分析與歸納,有些可能完全不對。内容分類只代表個人的看法。

user avatar   dao-fei-cha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杨贵妃到底有多漂亮?她和唐玄宗到底是真爱?还是只是唐玄宗喜欢她的容貌? 
  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江东六十四屯? 
  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的天才? 
  为什么如今的武当山上不见武当派的痕迹? 
  司马光为什么要写资治通鉴? 
  如何评价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这本书? 
  印巴分治的原因是什么?其对南亚政治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如何驳斥西方中心论? 
  刘备军是如何做到即使把自己的士兵作为食物,也不去劫掠老百姓的? 
  如何评价陈雨露、杨忠恕的《中国是部金融史》? 

前一个讨论
HR 说需要员工自带电脑,没有电脑可以租公司的 100 块一个月,这正常么?
下一个讨论
想听听大家对这张图片的理解?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