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面试官如何判断面试者的机器学习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xing-yong-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多人喜欢考SVM,真的,你们在工作中用过SVM吗?调用过libsvm还是liblinear?很多人这辈子看到拉格朗日算子就是在SVM的介绍文章里吧。

这么多人喜欢考GBDT,难道现在不是一开始就无脑上xgboost或是lightgbm么?非从GBDT开始调?最终不还得用XGBoost。

还有这么多人喜欢问ID3,C4.5和Gini,真的,你家广告系统排序用ID3?还是出价、召回用C4.5?

还有让人手推BPTT,这个,真有必要吗?就是用个LSTM+CRF做序列标注而已啊。

问个L1/L2,是不是还要从VC维讲到Hoeffding's inequality。

还有让把attention有几种方式讲清楚,真的,就用个transformer而已啊,要不是看邱锡鹏的综述,我都没见过那么多种attention,关键是,看完也忘记了。

也不是说不能考,但也与时俱进一下,校招考考,看看这几年是不是混日子。社招稍微考考,看是不是简历瞎写。如果是AI Lab之类研究职位,那你就好好考,上面的问题也没啥意义。

但最重要的,难道不是看项目有没有给公司涨CTR/CPM/CVR/GMV吗?一顿操作猛如虎,线上效果丑成狗。

这么多年业务做下来,发现,DL玩得再溜理论讲得再好,不涨商业指标也没用。也不知道你们有啥好看不起只会掉包的同事?他就算用统计字典能涨CPM,他就是牛逼,他能发现系统薄弱之处能解决实际问题,下次晋升位次就是排前面。又不是评诺贝尔奖。

工业界干活,初中级职位,能有基本ML、统计学知识、有工程能力,能把项目说清楚,沟通能力良好,一般来说就差不多。高端职位或是要带人,就要看技术之外的能力,只会埋头干活不能涨点,技术再好也没用。

从我这几年看了两三百份简历和面试的经验,能把项目讲清楚讲明白,中间穿插一点技术展开,已经可以筛掉60%以上的人。多来个两轮,写几道easy的leetcode,人是否靠谱,基本能判断,根本用不着推SVM,写BPTT,连XGBoost为啥更好都不一定要问。也不知道你们图啥。你说人难招吗?简历一点都不缺。你说好招么?还真是难招。有一半能把项目讲清楚,逻辑理顺,实验设计良好,还有线上效果,就已经很好了。

《功勋》里于敏那个故事里有一段招考片段,于敏出了一道题,让学生在半个小时里用四种不同解法。这个就很合理。如果现在是招曲率引擎工程师,让写出质数无穷多的九种证明,这个也合理的不得了。

可现在,不就推推广告识别人脸,非要搞得这么卷么?工业界ML这点事,99%就那点事,真没那么高大上,也就是搭上了行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快车,真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

应届生就算了,社招也这样?设想一下,你手推SVM,BPTT不带喘气,但一个模型半年调不上线。隔壁小王,当年你面进来的时候连logistic regression的loss函数都写得磕磕碰碰,但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眼光好,上个简单策略,CPM/CTR有显著提高。公司究竟是需要你,还是需要小王?不是每个公司都叫DeepMind,说白了,绝大多数公司,就是要涨点。

各位首先要做的,是在面试过程中不让候选人觉得自己是傻逼,这个公司是傻逼。毕竟选择是双向的,莫要『我见候选人是废物,候选人见你亦如是』。

综上,不是不能考基础,但能不能别摆出一副孔乙己的嘴脸。『我一般就考一道题,推个SVM』『SVM用过是吧?那说说KKT条件吧』,『用过LSTM是吧,推一下BPTT吧』有人不看书也推不出SVM和BPTT,可是能给公司涨CTR/CPM,还是10+以上的,你要不要吧。


user avatar   crackinterview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判标准就一个:你的机器学习水平能不能用在工作上?

毕竟我们招人不是为了看你的水平到底有多牛逼,而是想看你是否能帮我们分摊工作,在工作中创造价值。有些人的机器水平很高,但是完全没办法用在工作上就是白搭。

不多废话了,直接放出我之前用过的一套面试题,你们感受一下:

我也自己整理了一套模拟面试题(内容包含面试问题,错误案例,正解),私我【机器学习】免费领取~

假设一个背景:

假设你在大学/培训期间完成了一个人工智能项目,你在你的简历中是这样描述你的项目的:

基于Python语言开发完成了遥感影像分类系统,检测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和植被生态。在该项目中通过对图形进行归一化和标准化完成了预处理,随后基于TensorFlow/Keras实现了卷积、池化和激活等CNN结构。随后通过添加BatchNormalization和Dropout等结构进一步提高精度并防止过拟合。在项目后期使用数据增强进一步优化了性能,最终达到了95%的识别率。

我会先抛出这几个问题:

Q1:

我看到这里你使用了BN和Dropout的方式防止了过拟合,那么请你说一下什么是过拟合以及过拟合的表现形式。

你可能会这么回答:

过拟合的就是模型的准确率非常低。具体来说就是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准确率都很低。

错误原因:

这句话看上去非常专业,实际上从根本上就是错的。属于对知识的理解错误。

过拟合就是由于过于追求完美拟合现有数据集,以至于会将单个数据点的特征认为是一般特征。结果就是预测新数据的能力极差,表现特征就是在训练集上准确度很高,但是在验证集上准确度很低。下图就很好地展示了欠拟合,拟合和过拟合三种情况下的情况。

Q2:

我看到你这里写的最终达到了95%的识别率,那么这个95%是在什么条件下获得的?对于这个值有做其他的处理么?

你可能会这么回答:

我这里是用的Keras默认的评判指标,应该是叫做accuracy。我看到这个指标结果很不错所以没有调整。

错误原因:

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我想要考察的是:对Keras库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于模型效果评价体系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对于为什么要使用accuracy说不出利弊。

所以重点要打出识别率有什么弊端,再简单介绍一下交叉验证就可以了。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判断机器学习的水平除了看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以外。重点是去还会深挖你的简历里的项目,判断你的项目的能力(也就是未来的工程能力)以及从一些优化处理的问题来判断你对业务的理解以及自己独立分析和实现的能力。

所以如果想扛过机器水平的考察,你需要准备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包括:GBDT,分类树,回归树,关联规则,监督学习,Bias和Variance模型等等,参考资料:《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机器学习Python Data Analysis》

2、把自己项目中的数据处理,建模,可视化等内容都了如指掌(参考自己的简历)

3、培养自己的编程能力(只要每天保持刷题的习惯基本没啥大问题,参考资料:《机器学习KNN算法入门 Machine Learning - KNN algorithm》

4、数据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的能力(参考资料:tornadomeet 机器学习 笔记

我也自己整理了一套模拟面试题(内容包含面试问题,错误案例,正解),私我【机器学习】免费领取~

当然所有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拿到自己的dream offer~


user avatar   huo-hua-d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算法面试官,最近陆陆续续也面了几十个同学。有几个学生的给我的感触很深。一个是学车辆工程的学生,那个学生还挺实在,上来就说非常抱歉我可能不太符合贵公司的招聘要求。。问了一下,感觉没咋写过代码。。。我作为转行的,我对转行的同学都是非常友好的。基本只会看学校这个基本面,不会卡专业,不会不给转行学生机会,真的看实力。

那对于算法工程师什么是实力的体现呢?我认为主要是1. 理论基本功 2. 工程能力 3. 业务理解能力。这也是面试官判断面试者机器学习水平的三个重要维度。

  1. 理论基本功 -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算法知识

数学原理和机器学习基础很重要,面试三板斧LR,SVM,GBDT的原理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内部细节也要懂,最好自己实现过才讲得清。例如你说你用过xgboost,那你就要说得清xgboost好在哪里,有哪些改进。特征工程也很重要,是基本功。现在算法更新很快,推陈出新,只有基本功好,才能快速跟上前沿。强烈推荐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真心很精练了。

此外,针对只有炼丹(深度学习)经验的同学,我还喜欢问的问题:

  • RNN、LSTM、GRU时序模型的特点
  • 梯度弥散与梯度爆炸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 激活函数的优缺点
  • 什么是L2正则化,为什么L2正则化可以防止过拟合?L1正则化与L2正则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 工程能力

初学者的一大误区就是觉得深度学习就是网上找个公开数据集,github上找个开源代码,然后开始花里胡哨就完了。实际工作中算法工程师对工程能力的要求非常是非常硬核的。首先算法工程师是一名工程师。模型训练出来绝对不是万事大吉了,只是模型落地的第一步。

模型太重速度太慢,不符合线上需求,怎么办?

  • 模型部署和推理,如何提速?怎么做模型的压缩、剪枝、量化quantization?
  • 现在我们训练数据轻轻松松上千万视频,数据的预处理也成为了主要瓶颈(bottleneck)之一,如何给数据预处理提速?
  • 前面说的都是深度学习的,然而很多场景是不适合用深度学习的。很多线上模型用的都是XGBoost。如何给XGBoost加速呢?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深度学习领域工程能力的考查,此外也会考查传统的算法题与数据结构(LeetCode),有些情况也会问一些system design的问题。

3. 业务能力

考查业务能力的主要是业务场景题,让面试者设想一个业务场景,考查他该如何解决?

  • 对于预测蔬菜价格的场景如何构建特征,主要是从哪几个纬度思考?为什么要构建某个特征。
  • 给定某用户的app里浏览信息,如何判断此人是否有车?
  • 对于xxx任务如何构造一个稳定、可靠、精准的评测集?

现在,算法工程师的要求的确水涨船高,基本要求候选人三个方面都没有短板。理论基本功,只要好好学过斯坦福的那几门课(cs229, cs231, cs224)问题到不大。业务场景题,有过实际经验的同学,也基本能说上两句。最要命的恰恰是工程能力,很多同学都是在工程能力上折戟成沙。

还好英特尔工程师们分析人工智能领域遇到的种种计算瓶颈,把他们的解决方案用更贴近硬件的方式整合进英特尔至强处理器里,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澎湃动力,也能解决算法工程师们的燃眉之急。回到我前面提到的工程能力的几个难题:

  • 模型部署和推理,如何提速?

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集成 AVX-512 指令集,为算法模型开辟了专用快车道。英特尔开发的oneDNN函数库在AVX-512 指令集进一步开发, 它不仅集成有众多优化的深度学习基元,例如直接批量卷积、池化、激活等,可提升各类深度学习应用的效率,更可针对 CPU 的各项特性实施优化。轻松将算法模型中的各种操作向量化为 AVX-512 指令,并在支持 AVX-512 指令集的在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中带来强劲算力。

  • 怎么做模型的压缩、剪枝、量化呢?

大多数 AI 模型多采用传统的 FP32 数据格式,其实这种格式完全可以在损失很小精度的前提下,转换成 BF16 或 INT8 格式,以换取更高的处理效率或者说吞吐量。但人为转换费时费力,不仅无法根据处理器平台特性实施优化,且转换后的模型也无法兼容不同的硬件平台。

为此,英特尔推出了 OpenVINO工具套件,则是专业和省心工具的代表,它提供的模型量化功能,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应对良方。它能让基于不同 AI 框架,如 TensorFlow、MXNet、PyTorch 等构建的 FP32 数据格式 AI 模型,在损失很少精度的情况下转化为 INT8 和 BF16 数据格式。同时可以利用英特尔DL Boost技术把对低精度数据格式的操作指令融入到了 AVX-512 指令集中,即 AVX-512_VNNI (矢量神经网络指令) 和 AVX-512_BF16(bfloat16),对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使用 OpenVINO量化压缩的模型服务,其推理性能是普通的 Tensorflow Serving推理性能的3.4倍,效果群拔。

  • 数据的预处理也成为了主要瓶颈(bottleneck)之一,如何给数据预处理提速?

英特尔的OpenVINO工具套件,对传统的 OpenCV 图像处理库也进行了指令集优化,实现了性能与速度的显著提升。

如下图所示,在典型的图像抠图应用场景中,OpenVINO工具套件带来了 5 倍的推理速度提升,而在不良内容检测和文本检测场景中,效率提升更是达到了 6 倍和 11 倍之多。


  • 如何给XGBoost加速呢?

这时候就可以用上英特尔开发的数据分析加速库DAAL(Data Analytics Acceleration Library)。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上,英特尔优化了XGBoost 代码库,最新的优化成果已经集成到 XGBoost 1.0 及之后的版本。相比 XGBoost 0.9 版,新版本性能提升 2 倍以上,最高达 54 倍。

总而言之,算法同学非常值得深入学习英特尔一系列工具箱,如OpenVINO、oneDNN 、DAAL等,尤其是它们所属的 oneAPI 统一编程模型。这是一个跨架构工具组合,帮助开发者简化异构编程的流程、加速性能、提升生产力。凭借这些高级工具,开发者可在英特尔CPU、GPU、FPGA上实现AI工作负载的加速,并使代码可以在目前及未来的英特尔处理器及加速器上运行。

掌握好oneAPI,便可以快速拥有算法模型上线部署的各种能力,可以轻松地将训练好模型在英特尔平台的各种处理芯片上快速部署起来,提高自己的算法落地能力!


user avatar   chen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hao-zhang-02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Apple 这个财季表现依然抢眼,但整个财报给华尔街透露出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这正是那些分析师所最反感的。


简单说来,iPhone 销量几乎无变化,iPad 和 Mac 都稍有下降,但由于 ASP 的提升,它们反而给 Apple 创造了更多的收入。(iPhone 的 ASP 达到了恐怖的 793 美元。)「Others」部分(包括 Apple Watch、AirPods、Beats 等)增长 31%,而 Cook 表示 Apple Watch 获得了超过 50% 的增长。具体到地区,大中华区销售增长了 16%,后续表现可以预期;而日本市场更是获得了 30% 的增幅。服务部分的增长势头也依旧强劲,单财季收入达到了历史性的 100 亿美元。

总体而言,Apple 表现不错,但依旧不及外界预期;而这次财报会议也带来了不太好的消息。最让华尔街头疼的,是 Apple 决定不再披露 iPhone 等硬件产品的销量——是的,这是最后一次我们有准确的数据判断它们的销售情况。Apple 给出了一些理由:「销量不能完全反映 Apple 的商业表现」「iOS 装机量增长达到了两位数,销量无法体现这一点」(显然,iPhone 的生命周期在变长。)

而对于下一季度业绩的预期,Apple 给出了 890~930 亿美元的收入预期,并表示新兴市场疲软、供求关系失衡(Apple 近期发布了相当多的硬件。)以及外汇因素是造成预期较低的几个问题。Above Avalon 的 Neil Cybart 给出了类似的预期,但更多的分析师显然会对这个结果显然大不满意。(AAPL 大跌接近 10%。)

即使是今天,iPhone 这一产品线依旧是外界对 Apple 表现最为关心的部分;而客观地说,即使经过十年发展,iPhone 早已高度成熟,但它依旧是 Apple 与其生态系统最为依赖的部分。

如今,Apple 想用服务的增长向消费者和投资者们兜售自己生态优越性的持续价值,但在下一个革命浪潮出现之前,iPhone 仍然——至少从表面看——是 Apple 和华尔街最为看重的东西。Apple 停止披露 iPhone 等硬件的销量,也是当前 Apple 与投资者关系的必然趋势。


user avatar   thewarri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4年前的问题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出现在我今天的时间线上显得非常 亦可赛艇

Android是2008年初才发布,而Oracle在2009年就以7.4B$收购了Sun,是Google不够睿智吗?

非也!

1)如果Android没有如此成功,Java对于Google而言就是一坨shit,Google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站在一坨翔上面取得空前的成功,如果有算命的告诉Google的命中贵人是阿翔,它就是穿越回去吃也要把它吃下去,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2)Google一直有python基因,很多系统都是基于python的,你知道工程师主导文化的可怕性吗?这帮pythonic的nerd出于情怀或者节操或者叫清高或者叫偏执或者叫真爱,它说什么都不会去买Java的,“老子看不上”!谁知造化弄人,09年你对我爱答不理,18年老子叫你高攀不起88亿!(注:今天的Google在各种收购之后,Java服务的比重占的也非常大了,变成了一个杂合的技术栈,而官司也很可能打到高院,尚未定论)


3)Google一直有跟开源保持共存共荣共襄盛举的传统,它跟Mozilla做生意,赞助开源项目,捐赠Wiki,主张“不作恶”,简直就是一副乌托邦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圈粉无数(包含答主),像Java这种项目,它更可能的方式是烧一笔钱给它花,然后来几句“希望Java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废话,它根本就不曾想过有一个家伙抄底了,因为那时候Android根本就没有火,Google从来就没有想过Java也T-M-D算哪门子“底”?


4)Sun的主手人也是个技术型的,就是技术牛掰业务做的稀烂,当时怎么看Sun都处在夕阳,SPARC也是逼格满满业务下滑被Intel捣的稀烂,那个价格没有几家觉得划算的,幸好是Oracle这种剑走偏锋的收购了它,要是换一家公司收购多半就把Sun雪藏甚至捣腾碎了,Java也就没有今日风光了,而Google在坊间也有创业公司杀手的美称,也许这就已经是历史发展的最好结果了。


什么,你问我对于Oracle收购Sun和MySQL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好白菜都让猪给拱呢呗!

但是作为吃瓜群众,我最喜欢看大佬们掐架,Google与Oracle的这场官司绝对酸爽,大家保持关注,各家都有千百号律师,吵起架来想想都 亦可赛艇!学知识产权法/专利法/法理学的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说不定两年后就能进教材作案例呢!


什么,你又问我Google应该怎么做?

靠,我有不是劈柴!按我的观点,Google这次是违反了Java的使用协议的(无意引战,定论的事情留给专业法官),不能因为体量大就以为能压死人,那可是在美帝,万事全靠律师一张嘴,怎么讲都有理!


大家还记得微软以前有个skydrive吗?在英国被判败诉了,最后也得改名叫OneDrive呢!Google有钱了不起啊,过来领罚单!


而Java的坑早早就埋在那里了,所以苹果直接一刀切:老子不支持,免得搞一嘴毛!Flash一身毛病,一刀切,老子不支持!


所以,我对Google的建议是:

从Android 10开始,一刀切:老纸永生永世不再支持Java!

名字我都起好了: Badroid!


这TM不是关乎技术,不是关乎信仰,不是关乎生态,不是关乎用户体验!

这TM关系到命!


什么?要我预测结果?

法官中间调停,你们俩和解,google把赚的钱按每部手机给Oracle付钱?什么你说太扯了?你每买一部Android,都要给微软钱,你造吗?Oracle就想躺着就把钱收了!


user avatar   breakne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4年前的问题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出现在我今天的时间线上显得非常 亦可赛艇

Android是2008年初才发布,而Oracle在2009年就以7.4B$收购了Sun,是Google不够睿智吗?

非也!

1)如果Android没有如此成功,Java对于Google而言就是一坨shit,Google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站在一坨翔上面取得空前的成功,如果有算命的告诉Google的命中贵人是阿翔,它就是穿越回去吃也要把它吃下去,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2)Google一直有python基因,很多系统都是基于python的,你知道工程师主导文化的可怕性吗?这帮pythonic的nerd出于情怀或者节操或者叫清高或者叫偏执或者叫真爱,它说什么都不会去买Java的,“老子看不上”!谁知造化弄人,09年你对我爱答不理,18年老子叫你高攀不起88亿!(注:今天的Google在各种收购之后,Java服务的比重占的也非常大了,变成了一个杂合的技术栈,而官司也很可能打到高院,尚未定论)


3)Google一直有跟开源保持共存共荣共襄盛举的传统,它跟Mozilla做生意,赞助开源项目,捐赠Wiki,主张“不作恶”,简直就是一副乌托邦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圈粉无数(包含答主),像Java这种项目,它更可能的方式是烧一笔钱给它花,然后来几句“希望Java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废话,它根本就不曾想过有一个家伙抄底了,因为那时候Android根本就没有火,Google从来就没有想过Java也T-M-D算哪门子“底”?


4)Sun的主手人也是个技术型的,就是技术牛掰业务做的稀烂,当时怎么看Sun都处在夕阳,SPARC也是逼格满满业务下滑被Intel捣的稀烂,那个价格没有几家觉得划算的,幸好是Oracle这种剑走偏锋的收购了它,要是换一家公司收购多半就把Sun雪藏甚至捣腾碎了,Java也就没有今日风光了,而Google在坊间也有创业公司杀手的美称,也许这就已经是历史发展的最好结果了。


什么,你问我对于Oracle收购Sun和MySQL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好白菜都让猪给拱呢呗!

但是作为吃瓜群众,我最喜欢看大佬们掐架,Google与Oracle的这场官司绝对酸爽,大家保持关注,各家都有千百号律师,吵起架来想想都 亦可赛艇!学知识产权法/专利法/法理学的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说不定两年后就能进教材作案例呢!


什么,你又问我Google应该怎么做?

靠,我有不是劈柴!按我的观点,Google这次是违反了Java的使用协议的(无意引战,定论的事情留给专业法官),不能因为体量大就以为能压死人,那可是在美帝,万事全靠律师一张嘴,怎么讲都有理!


大家还记得微软以前有个skydrive吗?在英国被判败诉了,最后也得改名叫OneDrive呢!Google有钱了不起啊,过来领罚单!


而Java的坑早早就埋在那里了,所以苹果直接一刀切:老子不支持,免得搞一嘴毛!Flash一身毛病,一刀切,老子不支持!


所以,我对Google的建议是:

从Android 10开始,一刀切:老纸永生永世不再支持Java!

名字我都起好了: Badroid!


这TM不是关乎技术,不是关乎信仰,不是关乎生态,不是关乎用户体验!

这TM关系到命!


什么?要我预测结果?

法官中间调停,你们俩和解,google把赚的钱按每部手机给Oracle付钱?什么你说太扯了?你每买一部Android,都要给微软钱,你造吗?Oracle就想躺着就把钱收了!


user avatar   shuse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机器学习的理论方向 PhD 是否真的会接触那么多现代数学(黎曼几何、代数拓扑之类)?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当你的研发产品上市并取得成功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 AI labs 引进两位年薪百万美元的科学家?意味着阿里在AI 方面会有哪些新探索? 
  每月为公司创造 17 万,纯利润 11 万,我的工资 8000 块,老板嫌给高了,我该辞职吗? 
  如何提高亲和力? 
  对自己深度学习方向的论文有idea,可是工程实践能力跟不上,实验搞不定怎么办? 
  为什么柯洁会宣布 2018 再战 AI? 
  当面对难以完成的工作量安排,怎样才算是职场高情商处理方式? 
  为什么设计院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却没人跳出来? 
  如何看待旷视科技新产品监视学生上课? 

前一个讨论
你在生活中用过最高级的算法知识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2022 年校招,最值得加入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