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哆啦 A 梦》是否被过誉? 第1页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哆啦A梦》代表了70年代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的神作啊,比起现在日本流行的黑暗颓废世界观的垃圾漫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user avatar   shi_mm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被过誉,而是被严重忽视了。

当然,《哆啦A梦》自有其缺陷和局限性,但与其被忽略的优点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这不是我吹,而是我综合个人的阅读体验和他人的评价之后得出的结论。

题主的问题描述写得很认真,这篇答案将会针对其每一论点一一反驳。

本篇答案完全基于漫画:短篇45卷、大长篇前17卷

一.关于社会问题

1.首先,对于一部儿童漫画来说,社会问题真的那么重要吗?这个问题很难得到答案。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看漫画看得轻松愉快,亦能丰富知识扩大幻想;另一方面,我们自身又希望能从这些漫画中看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是否有些矛盾了呢?要论批判现实,经典文学作品不是更对我们口味吗?

诚然,《哆啦A梦》是特殊的。它从儿童搞笑漫画出发,最后却成了全年龄向漫画。藤子说要让“每一位读者都乐在其中”正是此意。但是对于题主口中的“大众读者”,他们关心的恐怕都只是哆啦A梦口袋里千奇百怪的道具,以及哆啦A梦、大雄、静香、胖虎、小夫几人间的关系。而在这些方面这部作品有多么出众,想必我不用赘述了。

2.而当我们真正开始思考《哆啦A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题主提出的问题似乎也不具有太强的说服力。

题主说:

明明現實社會壓迫更常發生在我們生活之中,結果主角們並沒有擺脫課業和長輩樹立的框架,即使使用道具也未必能一輩子脫困。

这句话挺有意思的。题主似乎认为这是《哆啦A梦》的一项局限,我却认为这是其价值精髓。

课业一定要摆脱吗?长辈树立的全都是框架吗?孩子们一定要反抗这些所谓的“束缚”吗?题主默认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实际上这些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哆啦A梦》确实借大雄之口表达过对学业压力的不满,但那是大雄!看看其他角色,除了一两次(印象中)对作业太多有过抱怨,平常的生活过得还是很嗨皮的。《哆啦A梦》里小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放学以后,写完作业,又是打棒球,又是看漫画,又是到朋友家玩……他们真的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吗?


那么,为什么藤子在作品中不对教育制度进行批判?是他忽略了这个话题?我想,是因为没有必要吧。现在中国的小学生确实饱受学业的所谓摧残,但这并不代表70~80年代日本小学生有着相同的遭遇。

3.自由与反抗——那是西方的价值观,不是日本的,不是东方的。要有反抗精神,但也不能盲目地为反抗而反抗。理解、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

《哆啦A梦》的风格,用藤子的话说叫“有一点不可思议”,这种风格强调的不是超越、颠覆现实,而是让幻想融入现实。因此《哆啦A梦》的本质是现实的,它反映了人性普遍的弱点,并在大雄这一形象上加以集中体现。出于这一主题,《哆啦A梦》的人物自然不可能如题主所说的打破身边的框架。对此,藤子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自己有着许多人性的弱点,同时反省着不能这样下去,一直思考着该如何改却又一事无成。即使如此,也是对人应有的样子抱有一个模糊的理想。虽然不可能成为英雄,但也不甘于当个差劲的人。这种不上不下的人虽然有程度差别,但也分有无意识到此点,但是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应该都有不少这种人。或许,《哆啦A梦》中的大雄,就是引起这种人的共鸣吧?

3.《哆啦A梦》对社会的批判是隐性的,是素描式的。藤子从不点破,然而一旦觉察,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沉。这也就解答的题主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哆啦A梦一伙人能解决环保、战争等大问题,却解决不了社会中的小问题?

因为前者面向儿童,后者面向成人。

显然此处应有例子。我们来看看《哆啦A梦》隐含的画给成人看的东西。

短篇第2卷《撒谎镜子》

《哆啦A梦》初期作品往往轻内涵重搞笑,然而这一篇是例外中的例外。大雄看到“魔镜”中帅气的自己,立刻被这面镜子吸引,不仅总是守在镜子面前自我陶醉,并且按照镜子的指示“打扮”自己……不只是大雄,包括静香在内的一群孩子们聚在一起,永不厌倦的欣赏自己的“美貌”。




小时候看,只觉得大雄静香的表情搞笑。现在笑不出来了——这篇作品,说的是人的自恋。这一话题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因为自拍的兴起而更具现实意义。

短篇第42卷《男女交换的故事》

要说对类似题主所说的“压迫”的批判,《哆啦A梦》也有涉及,并主要体现在静香身上。

静香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十分严格的。不仅成绩要优异,而且仪态、生活规律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但静香其实并不愿受到各种各样的拘束。她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她不想因为所谓的“淑女”形象而放弃和伙伴们自由玩耍的机会,也不想因为所谓的“优秀”而磨灭自己的天性。(静香自己,大概没有想这么多)一旦避开了他人的目光,静香便会释放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种矛盾,完全可以从静香身上放大到整个社会——这所谓的“淑女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同样是孩子,具有同样的天性,为什么女孩子爬树就不像话?为什么女孩子吃烤红薯就有损形象?藤子让我们看见静香这个“小淑女”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看见当时社会对这些孩子天性的扼杀。

(摘自我的回答:Shi mmer:如何客观评价《哆啦A梦》中源静香这一人物形象?

二.关于家长老师

《哆啦A梦》重在表现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忽视了亲情这条主线。跟《超能力魔美》比可能比不上,但在藤子所有作品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燃烧的南瓜 在文章【完整版】黑白漫画里的暖色亲情:《哆啦A梦》的父母心 中将《哆啦A梦》的亲情线梳理得非常清晰,从中可以看出题主质疑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不过,为了使每一位读者能尽快了解这一点,我还是针对题主的说法做一下反驳。

1.首先,为什么大家不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冒险?这是多么正常的儿童心理!大雄一伙人在大长篇中的设定是小学四年级,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他们渴望冒险,渴望闯荡,而家长往往会以安全等等为由给他们泼冷水。大人无法理解小孩子的浪漫。回想一下,谁小时候没有一段富于冒险精神的时光呢?

2.题主又提到各位妈妈们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我有点无语……谁规定了漫画里家长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是完美无缺的?短篇第3卷《换妈妈的孩子》说道:

——看来,父母也是人啊。
——有时他们因为误会而生气,甚至也会发脾气。
——人毕竟不是神仙嘛。

我不知道题主的槽点在哪里,就不展开了。

3.题主认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和交流都太浅。

主角們間有意外或麻煩,真正會出手相助的都是哆啦A夢本人,反觀大人們就很少做到這點,要不然就解決問題的方式相對片面許多。

呃……首先,必须依靠哆啦A梦这个未来机器人解决的问题,你觉得家长们真的解决得了吗……况且很多情况下家长们都不在场,怎么解决问题……

再者,家长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并不像题主说的那么片面。题主提到大雄吃饭吃不下的那一话,觉得妈妈可以少给大雄添饭。那为什么妈妈没有那样做?因为怕大雄营养不够,因为觉得大雄没有形成节约的意识。少添饭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妈妈对大雄,既是严母,也是慈母。我们总看到妈妈批评大雄时的凶狠模样,却往往忽略了她温柔的一面。短篇第16卷《爸爸也撒娇》中,失落的大雄向妈妈撒娇,妈妈很体贴地安慰他鼓励他。短篇第25卷《离家出走的大雄》中,仅仅数日不见,妈妈就担心大雄得像要疯了,甚至开始求神保佑……然而该严厉的时候妈妈也绝不含糊,用她强硬的态度让大雄完成了曾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长篇《大雄的海底鬼岩城》)。

4.爸爸的出场并不像题主说的那么寒酸,建议题主再看看漫画,这里就不为这个问题纠结了。

5.《哆啦A梦》对老师的塑造确实比较单薄,偶尔出场要么是让大雄罚站,要么是批评大雄的成绩。不过要说他认为“萬事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还说他是官僚,我实在无法赞同。

很显然,题主认为老师就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而不能过度看重学习。且不论前面提到的,理想是一回事,设定又是一回事,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不是很正常吗?就这一点来看,这位老师尽职尽责。就算是过了头,也只能说他有些迂腐,怎么就和“官僚”扯上联系了呢?况且漫画哪里体现出老师认为读书至上了呢?

并且,在少数几话中,老师的形象还是得到了丰富。比如短篇第9卷《令人感动的话筒》中,老师为了鼓励大雄说出名言:“为什么眼睛长在前面?是为了不停地前进。”再比如短篇第23卷《真人录像》中,大雄独自留下做卫生,老师对大雄的夸奖让他得意了好久。可见,老师不仅关心成绩,也关心孩子的心理。


三.关于故事多样性

本人对《哆啦A梦》动画了解不多,不过题主如此执着于批判大山版中后期有些让人不解。个人觉得水田初期的人物塑造也好不到哪去,《伴我同行》在这方面烂到极点(不服来辩)。至于大长篇,确实是藤子去世后水平一落千丈——其实自《铁人兵团》以后就有点走下坡路了。

主要谈谈漫画。

《哆啦A梦》一开始的定位是搞笑漫画,这在杂志的宣传标语上体现得很清楚。所以初期的作品往往搞怪的成分比较多,甚至因此会忽略人设、剧情。而随着《哆啦A梦》的爆红,藤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1977年左右是《哆啦A梦》变化最大的时期——巧的很,这也是《超能力魔美》、《时光巡逻队》、《新小超人帕门》开始创作的时期。从此以后,《哆啦A梦》逐渐摆脱了搞笑漫画的劣根性,化“滑稽”为“幽默”的同时不断丰富作品的内涵。

转眼间进入80年代,《哆啦A梦》风格逐渐趋近成熟,又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大长篇的创作展开了。在大长篇中,人物形象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剧场版的胖虎”让人印象深刻,短篇中刻画略显不足的静香在《大雄的海底鬼岩城》等一系列名作中得到了补充。

这一风格的转变,在我的文章哆啦A梦的辛酸感情史中有例子佐证。

对于笑点,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但对于人物形象,中后期作品要远远强于前期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故事的多样性,这确实是每一部国民漫都会面临的问题。藤子本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说:

成为漫画老手后,就会有些绘画和思考点子的技巧了,这是这时最大的危机。不由得就会想去做一些轻松的活,这样一来,很快就会在固有的习惯中摔倒。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警戒。漫画应该是一篇一篇在痛苦和烦恼中画出来的。

实际上,藤子也努力践行着这一准则。诚然,他并未完全突破自己固有的习惯,但我们见证了他的思考与探索。一方面,在较为低龄向的漫画里,他不断创造着新的道具,轻车熟路地画着轻松愉快的漫画;另一方面,在中高年级的漫画中,他不断赋予着作品新的内涵,向着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进发。单行本中选出的漫画,大多是后者。

最近动画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变革,“八铲子”导演希望通过改编漫画中的名作来打响头炮。那么,制作组选出的名作是哪些呢?除了《大象与叔叔》(1973)是前期作品,大多数作品都属于中后期:《我是迷你哆啦A梦》(1987)、《天花板上的宇宙战争》(1978)、《鲁滨逊漂流装置》(1983)、《活的森林》(1981)……如果说我的观点没有说服力的话,这一事实该是不可否认的。


四.价值观

1.首先我实在不明白,一部儿童漫画将是非分清楚有什么不对。小学阶段,孩子的三观尚未形成,需要各方的引导和教育,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共识。题主认为让孩子好好学习是不完善的,可是孩子如何接纳那所谓“完善”的观念呢?在不懂事的孩子眼里,这不就等于让他们大玩特玩了?这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好吗?再说,偷窃、抢劫、杀人这样的犯罪行为,要怎么来洗白呢?

2.更重要的是,《哆啦A梦》的价值观真的那么简单吗?真的是“什麼事都要黑白看待”吗?

我们不妨看看藤子的《异色短篇集》。在《我的孩子是超人》一篇中,获得超能力的小男孩肆意伤人杀人;《超级无敌究极超人》,则是更让人恐怖的成人版。这些超人们为什么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正是他们非黑即白的观念,使他们将自己的犯罪合理化,高尚化。可见,藤子本人是批判这种价值观,批判这种教育方式的。他又怎会将这种观念传递给读者呢?

《哆啦A梦》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不,如果不依靠哆啦A梦的道具,大雄会一直被欺负。大雄用哆啦A梦的道具惩罚胖虎和小夫,那叫报仇,不叫报应。大长篇批判战争和过度开发,那叫后果,也不叫报应。《哆啦A梦》真的是“努力就会成功”吗?不,大雄爸爸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可到最后都没成为画家。《哆啦A梦》真的是学习至上吗?不,短篇第25卷《大雄的结婚前夜》中说:“他是一个能够期盼别人幸福,并且同情他人不幸的好青年,这是身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条件。”藤子本人则说:“我相信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哆啦A梦》真的对差异不具有包容心吗,真的存在歧视吗?不,短篇第12卷《迁入幽灵城》故事背景就在德国,塑造了一位酷酷的德国小姐形象,不同于过去所有日本女性的魅力;大长篇《大雄的日本诞生》中说:“谈到祖先,全世界的人可能都是亲戚。”;大长篇《大雄与铁人兵团》中说:“(神所说的天堂)不应该是机器人的天堂,而是宇宙中所有生物的天堂。”


只是,《哆啦A梦》没有把这种包容性声嘶力竭地喊出来而已。

3.题主提到社会对同性恋、动漫、电玩的歧视,又提到应试教育等问题。说得很好!可是,这与《哆啦A梦》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为什么题主如此热衷于批判教育和“大人的压迫”,难道凡教育就为“应试”,凡尊长就叫“压迫”吗?难道生而为人,就只有反抗一条路,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吗?难道理解与沟通不是另一种解决之道吗?难道一部作品与自己的价值观有差别,就是“制式、封闭、不多元”的吗?这种看法,本身不就是封闭的吗?

五.欧美动漫和日本动漫

看到这一部分,我对题主的身份倒是很感兴趣。虽然题主用着汉字,网名也是中国名字,可是思想却完全是西方思想,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西化的思想,西方至上的思想。

个体意识、多元价值、反对权威……好不好?好!《哆啦A梦》有没有?有!那为什么题主反而批判《哆啦A梦》?

我想,大概是题主的眼界,被欧美动漫所局限了。《哆啦A梦》的表现方式与欧美动漫差别太大,于是题主就选择性地将其忽略了。也有可能是题主本身对日本动漫抱着极大的偏见。

还有,西方文化(狭义,指欧美现代文化)只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如何优秀也总会有残缺。何况西方环境与日本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题主却直接以西方文化作为衡量标准,去评判日本文化作品,自然得出了“西方儿童动漫更加优秀”这样的结论。但世界上还有一种文化叫中国文化,它与日本等国文化共同构成了东方文化(狭义,指Oriental culture)。这种文化曾让无数西方学者倾心不已,托尔斯泰就曾经对中国寄予厚望。

不过有一点确是事实——日本儿童动漫一直没有注入新的活力。藤子不二雄A曾经感叹道:

……绝大部分儿童漫画都是游戏之类改编的漫画,真正漫画家原创的差不多可以说只有《哆啦A梦》了。所以这样一来,藤本君去世以后,这个大坑要怎么填才是最大的问题。……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我感觉是一种很悲惨的状况,真的很可怜。

写在最后

自诩为《哆啦A梦》研究者的我,总是期待能看到与众不同的观点,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非常感谢题主给了我这次机会。如果不是您提出这个问题,我可能永远不会认真地思考它。但随之而来的是失望——洋洋洒洒的问题描述漏洞百出,我没能从此获得对《哆啦A梦》更客观的评价,反而坚定了我原来的,也许是错误的观点——

没有被过誉,而是被严重忽视了。


更多关于《哆啦A梦》的内容在这里:

哆啦的小壁橱——一起聊《哆啦》




  

相关话题

  假如你真的遇到漫画《龙珠》中的神龙,你会许三个什么愿? 
  在现实中,普通人仿照漫画《一拳超人》中琦玉老师的锻炼方法锻炼三年会怎么样? 
  为什么我感觉鬼灭之刃无惨战打得特别拖拉? 
  动画和漫画中有哪些令人动容或者饱含深意的文字呢? 
  波罗斯有可能打得过琦玉吗? 
  「暴走漫画」在微信表情市场上架的「暴走的悲伤蛙」是否侵权? 
  《钢之炼金术师》最触动你的是什么地方? 
  如果有且仅有一次使用哆啦A梦任意门的机会,你会用它来做什么? 
  为何说长门的和平理念是错误的,又错在什么地方? 
  游戏的叙事与小说、漫画、电视剧、电影、动画等相比有哪些优劣? 

前一个讨论
生活在1-2线城市的大龄单身女青年要不要买房?
下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一个阿里工作四年出来的,但却连children()这样的方法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前端?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