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极少数特例,他们普遍没得选。
对于改编作品来说,通常流程是企划方(一般是出版社)判断可以立项制作动画,然后拉一票公司成立制作委员会。
动画公司本身只是被雇佣来打工的。
在制作委员会里的每家企业——出版社、碟片商、音乐公司、唱片公司、模型厂商乃至其他各种千奇百怪的企业....
从话语权上都要高于动画制作公司。
以您提到的《鬼灭之刃》为例,作为《周刊少年jump》的知名作品,集英社为了宣传自家作品投入资源进行动画化。
动画制作公司Ufotable并不是业内大厂,他们是没有选择作品的权利的。
Ufotable不做,自然会有别的公司接单。
整个动画行业只有东映、日升等极少数的头部大厂,才能自己选择具体作品。
能被动画化的漫画,多少都会有可取之处,毕竟企划方的钱又不是白来的。
一般拿个「××大赏提名」「××角色票选入围」「单行本销量卷均××名」「SNS软件传播度第××名」等普遍不成问题。
毕竟动画化本身只是个广告而已。
更何况真正愿意接这些漫改订单的,往往都是出于商业因素,收钱干活罢了。
制作了《国王排名》的Wit,目前已经深陷亏损状态,全社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会社运转,已经被母公司介入接管了。
更何况「平庸的漫画」未必就不行。
在动画化之前,是无法最终准确预测这部作品的人气的,《鬼灭之刃》最终能拥有国民级的热度,企划时肯定没想到。
毕竟Ufotable就是中等体量的动画公司,真正的大IP是肯定轮不到他们的。
从人员规模上讲,Wit也不是大公司。
他们是抢不到最好的原作的,许多时候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现实。
做动画本来也赚不到多少钱。
所谓「一流的动画制作公司」,净资产往往也就他们总部的那栋小楼罢了。
毕竟按人员规模,连J.C.staff都是排名前列的“大厂”(足足200名正式社员)。
做动画既没钱,也没有自由度。
其实这完全是意料之内的翻车。
有心的朋友其实可以去翻找一下MIUI的部门等级变化,就会发现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目前翻车的两个版本,包括13和12.5,基本上都是内部等级降级后的MIUI团队制作出来的。
可能有人不是很懂这跟内部部门等级升降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部门内部等级越高,它的部门领导距离核心层也就越近,甚至直接就是核心层,它能得到的资源也好,能得到的重视程度也好,都不是普通中高层执掌的部门所能比的。
MIUI作为小米起家的重要支撑,早期等级是相当高的,雷军和部分联合创始人都曾经是它的负责人,所以在小米公司的内部,它的权重无疑是很高的,甚至于其他部门需要配合MIUI部门展开一些工作。
但在后来,MIUI的部门被分拆了,主要负责系统开发的联合创始人离开小米,取而代之的是金凡。领导地位和部门地位双降意味着MIUI的权重大大降低,至少已经不复以前风光了,而版本更新,在有限的资源投入的前提下,自然也只能做修补性的工作,亦或者是一些市面上友商已经有的功能进行技术性移植。无他,这样成本最低。
但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友商的系统,即使同源,也会有不同的开发逻辑和技术实现逻辑,强行技术移植,带来的就是不稳定甚至是出现严重问题。
很多人说金凡负责的前几个版本也没问题啊。那是因为问题没有爆发,当时的MIUI还享受着前期资源带来的红利。只是到了12.5,红利已经吃完,问题开始显现而已。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简单,把MIUI的开发部门恢复到以前的地位,让一个懂技术的核心高层去负责,然后,砸钱去开发、重写、调教,并适配。
表面看来是技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只是小米部门调整策略出现问题了而已,只是这个后果是消费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