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宝在《晋纪》里已经评价了一次了。
西晋王朝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
干宝的《晋纪·总论》对西晋诸帝都有所描述。
宣帝的知人善任,景帝、文帝咸黜异图、用融前烈,武帝的重言慎法、仁俭及和而不弛、宽而能断等,是西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
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硕量,应运而仕,知人善采拔。
世宗承基,太祖继业,军旅屡动,边鄙无亏,于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推毂锺邓,长驱庸蜀,三关电扫,刘禅入臣,
至于世祖,遂享皇极,正位居体,重言慎法,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故民咏惟新,四海悦劝矣。
西晋在司马炎时期是国家是繁荣的,武帝颁布的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是在当时起到了一定作用。在这一时期
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馀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吏奉其法,民乐其生,百代之一时也。
而在中后期,他非常准确的指出了西晋王朝逐渐分崩离析的根源。
夫作法于治,其弊犹乱,作法于乱,谁能救之。
而到了惠帝,愍帝时期,朝纲破坏,道德沦丧,八王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已经使西晋王朝积重难返。西晋的灭亡已经在所难免。
礼法刑政,于此大坏,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如火斯畜,而离其薪燎也。国之将亡,本必先颠,其此之谓乎!
而他最后总结西晋,在此时礼教崩坏,君臣背德,将帅不和,蛮族在侧,朝政昏聩,社稷危亡,在这种情况下,中庸守成的君主也无法让天下得以大治。西晋的灭亡并非皇帝一个人的过错,而是多个方面综合造成的结果。
故观阮籍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察庾纯贾充之事,而见师尹之多僻,考平吴之功,知将帅之不让,思郭钦之谋,而悟戎狄之有衅,览傅玄刘毅之言,而得百官之邪,核傅咸之奏、钱神之论,而睹宠赂之彰。
民风国势如此,虽以中庸之才、守文之主治之,辛有必见之于祭祀,季札必得之于声乐,范燮必为之请死,贾谊必为之痛哭,又况我惠帝以荡荡之德临之哉?
最后他还强调了西晋的崩溃并不能都归结于贾后一个妇人身上,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西晋被外族灭国的原因是各方面弊端长期积累的结果。
故贾后肆虐于六宫,韩午助乱于外内,其所由来者渐矣。岂特系一妇人之恶乎?
干宝在描述惠帝一朝时对西晋王朝做出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这是基本符合史实的。
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