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那么浩瀚,即使你怎么尽全力地努力,也只能得到一点点!
谢邀:这是心理问题而不是能力的问题,学数学的人这种体验多了去了。
第一步,明确地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凡人”,意思就是“你不可能什么都懂”, 那么第一步就是要主动放弃试图“弄懂一切”。 举个例子吧,现代数学已经是一个大妖怪了,别说全部了,就算是我所在的分析和偏微分方程领域的成果也已经汗牛充栋,无法遍历了。 很多大学本科生刚进门的本科生总是什么都想学,也妄想自己可以“学遍”现代数学,但是那就是不可能的。学了点粗浅的泛函分析就觉得自己懂泛函分析了,学了点皮毛的偏微分方程就觉得自己好屌好屌了。其实差得很远很远,因为体量就在那里,现代数学已经没有真正的全才了,大家本质上都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干活。这个现状在大部分领域也是适用的。你可以有很多兴趣,但是真正内核的专研对象只能是少数几个东西,而且最好是在一个东西上做出点成绩才能考虑换对象。
第二,你得理解”什么都要懂“不但是不可能的,更加是有风险的举动。 你什么都学的后果往往就是什么都学不精,沦为平庸的座谈客。数学中我们管这类人叫名词党。如果你试图超过你的学习能力的范围吸收知识,那么结果往往就是消化不良,让你对大部分东西只能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就是可危险可安全的事情了,如果你只是吹牛逼,那么一知半解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你碰到面试、考试甚至自己工作需要用的时候,一知半解的危害性就会体现出来。 ”自以为是对的“的错误往往是无法自我发现和改正的。
第三,很多”什么都想学“本质上是”叶公好龙“。当你刚开始学一个东西的时候,那总是最美好的时间和最美好的感觉,你往往学得快,学得轻松。但是碰到紧要的和内核的东西的时候,你会遇到困难,你会察觉到自己的肤浅和愚蠢。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新东西“向你招手,你做那个新东西又会获得廉价的成就感,然后你就屁颠屁颠地追逐”新知识“去了,留下一个烂摊子。为什么大一的同学一堆想着转专业,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学习本学科遇到的第一个瓶颈,然后就觉得自己是学习某个陌生领域的“天才”了。
年轻人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但是第一要谨慎选择”粗学“和”精学“的对象,不是每个对象都值得你付出真心学习的,要根据的野心、抱负、能力和客观条件选择最佳的精学对象。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你只要知道就好,不需要死抓着不放。第二是对于精学的科目不可半途而废,必须有始有终,一以贯之。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变成了你的习惯,你的人生就基本失去了提升的可能了。因为每个成长都是伴随着困难和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