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15年年底的新发现,股四头肌,实际应该有五个头,多发现的一个头叫股中间张肌,因为有独立腱膜并入股四头肌肌腱,所以被认为是独立的一个头。
而后面对应的股后肌群,也就是腘绳肌,也是四个部分: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也就是说,前侧是类同功能一组肌肉四个部分,后侧是 类同功能三组肌肉四个部分。
那么人类腿部肌肉是现在这个前后比例,确实和进化成直立行走相关。 我们先来看四足动物的移动模式:趾行其实是最基础的模式,跖行是异化的方式,和树栖史有关,目前跖行的动物 猿和熊两大类,在进化史上都有树栖史。而蹄行是趾行的高度特化。 而四足动物的腿部肌肉比例是,臀大肌很小,相对而言臀中肌更发达,股四头肌明显小于腘绳肌。
我们来看几张马的腿部肌肉图:
第一张图我们看不到马的股四头肌,但是可以看到 腘绳肌巨大。
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马的股四头肌不小,但明显小于腘绳肌,而且非常短。
然后我们分析下四足动物的移动方式,其实肌肉发达和快速移动关系比较大,慢速步行的需求并不高。 四足动物后肢在移动中,髋关节 是由大(角度)屈,伸到 小屈,膝关节是从微屈,到直。 也就是说,伸髋肌是做一个较长距离,较大力矩的发力做功,而伸膝肌是做一个很短距离,较小力矩的高速发力做功,在比例上,趾行动物的股骨占全腿的三分之一不到,而跖行动物约占二分之一,而四足动物奔跑时,腘绳肌的力矩是影响到趾,或者蹄这个长度。前侧肌肉力矩仅仅是到踝关节这个长度。 所以它们在奔跑时,伸膝的做功,就类似我们投掷时上肢在最终加速阶段用力。而股后侧肌群则象投掷时下肢做的功。所以它们的后侧更为发达。
而人类的快跑状态,虽然也把脊椎前倾,但髋关节的动作 是 由 半屈,到伸直,甚至到超伸的。
这跟双足的袋鼠完全不同
袋鼠的双足模式可以看成是四足模式基础上的异化,人类的双足奔跑 虽然接近 双足恐龙的步态,
但根本上仍然是不同的, 因为人没有巨大的尾巴保持平衡,也没有尾股长肌 来象暴龙那样以伸髋为主来奔跑。 人的奔跑更象是,向前上方不断的短距离跳跃。 因此 快速伸膝的股四头肌更为发达就不奇怪了。
人的这种方式可以看作在哺乳动物通用的四足模式下强行改成双足模式,而在短进化史中快速适应的产物,相对而言,就是损失了大量的瞬间输出功率, 当然塞翁失马,损失最大功率,反倒可以减少长时间输出的功耗,也算是人类的一大优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