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中国的铁路系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系统,进而推出中国铁路的运输组织水平很高的结论。
这句话前半句是不对的,后半句是不对的。哪怕前半句是对的,也推不出后半句是对的。
补充几张图,都是2014年的数据,数据来源是UIC的统计大纲(UIC Synopsis 2014)。
货运密度,吨公里(货运周转量的单位)每千米。
客运密度,人公里(客运周转量的单位)每千米。
列车密度,车公里(列车周转量的单位)每千米。
而且上述的数据是不准确的,因为这里算的营运里程只算了国铁的营运里程,合资铁路、地方铁路的营运里程还没有算。2014年国铁的营运里程,6.7万公里,总营运里程是11.18万公里(国家统计局数据)。如果按总营运里程算的话,我国的上述几个指标还会更加差一些。
我也曾经对上述的结论深信不疑,因为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上课老师传授的观点,一直都是这样子的。但是两年前,一次机会我领着三位来自欧洲的铁路领域学者去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参观,给他们介绍一张没有英文的配图,配图讲的故事就是:中国以全世界百分之多少的铁路,运输了全世界百分之多少的客货运量,总之就是用来说明中国的铁路运输有多么繁忙这个结论。
然后他们其中一个人觉得这个结论不太靠谱,然后就问我这个数据是哪一年的,来源是哪里。。
。。。
我哪里知道它哪儿来的。。
然后我回来就开始仔细地考察这个问题,上述的几张图就是我回来之后查数据做的。这不用下结论嘛,结果大家可以看图说话。
来快看这里有人要抹黑中国铁路。
看评论还是有明白人的,毕竟大部分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铁总也好,国铁集团也好,只不过是铁道部换成了公司的马甲而已,作风还是原铁道部那一套,机关里还是那个卵样,表面上叫董事长总经理,私底下见了还是局长处长的叫,而且,你见过哪家企业TMD有党校的?而且现在还没把公检法完全独立出去的?
你们总觉得铁道部改成了铁总,公司化了,就一定会市场化,私有化,殊不知铁路这个无底洞没有哪个私人老板敢把钱放到里面
你们总觉得铁总是公司,说铁总抢钱了,不配叫人民铁路了
大哥,你以为铁路是铁总自己掏钱修的啊?100%全资控股啊?铁总现在还欠不少钱呢,地方政府掏的钱不要回本啊?机车车辆设备运营不要成本啊?人不要发工资啊?
还有说吐槽刷绿的,你以为我们喜欢带绿帽子啊?还有说中央和军方下令的,中南海跟八一大楼才没时间理你这些破事呢
还有,你们老是吐槽不让拍车,老被举报
站内什么情况我管不到,那也不是我们系统的事
光明正大的,跑到路基边上的,大哥?我怎么知道您是来干嘛的?很危险的好不好?还有你们那些喜欢开闪光灯的,想拍车你也先保证司机安全好不好?年轻司机就算了,万一年纪大点的老师傅被你吓着了影响安全你负责?
所以,拜托各位车迷同志,不要听风就是雨,既然喜欢火车,为什么不去了解一点基础的业务知识呢?
前面有答主谈了刘志军
我也谈谈
1994年2月10日,沈大铁路提速试验,这是当时全国第一次搞既有线提速试验,时任沈阳局局长刘志军主持的,成功了,为大提速打下了基础,毕竟当时的铁路系统半军事化,很保守,能有这样的实践突破很不容易了。
03年确定跨越式发展,04年大秦铁路两万吨试验成功,04/05高速动车组招标,05年以客运专线名义开工高速铁路,第一条250级别的是石太,第一条350级别的是武广。
总有人说发展高铁是国家意志,刘只是执行者罢了,不看看本世纪初,京沪高速铁路是用轮轨技术还是用磁浮技术引发了巨大的争论,国家都暂缓了京沪高速铁路轮轨方面的研究,这个时候顶着上面的压力,避开京沪高速铁路轮轨磁浮争论,以时速200客运专线搞出来一个四纵四横,然后要到了发改委批复,再以250-350开工,当时这种环境下搞出了这种事情,说实话不容易吧?
否定中华之星我认为是必须的,03年中国有没有成熟的交流传动技术?有没有成熟的高速转向架技术?答案都是没有吧,中华之星要集成这两个技术,一个方面失败,都会失败。
引进对于当时来说,是唯一的快速提高铁路装备的途径,一方面是高速动车组,另一方面是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当时的要求是
技术必须全部转让
价格必须世界最低
必须使用中国品牌
当然高速铁路不止动车组,还有无砟轨道,接触网供电,列控系统,道岔箱梁,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04年引进200级别(CRH1A/2A/5A),05年引进300级别(CRH3C)
后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
六提→合宁铁路开通→京津城际350开通→合武铁路/石太客专开通→甬台温铁路/福温铁路开通→武广高铁350开通→郑西高铁350开通→福厦铁路开通→沪宁城际开通→沪杭高铁350开通→海南东环250开通
——————分割线————
铁路员工这块,确实刘时期工资低,所以铁路基层职工普遍对刘不满,盛对员工要好的多。
某些盛光祖的粉丝始终认为西部250够了,就应该按照160预留200修建,所以和这些人聊不到一块去。
并不是说把高速铁路的功劳划给他一个人,而是03年那种环境下,能有几个这样子的人能干成这样的事情?你有能耐你上啊。
当然铁路员工觉得他亏待了你,要骂,这没毛病,是人呆在那种情况下都会骂。但是你要是说没有他依然能建设高速铁路,能有成熟稳定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动车组,那就是瞎扯淡了。
至少我认识的几个大车,确实说刘时期工资不行,但是说到他对高速铁路的发展还是肯定
————————分割线
引进技术之后,发挥国内的高校研究所各种科研力量来吸收技术是没毛病的,避免了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历史也证明了,引进是正确的,某人要用10年从直流传动跨越到交流传动,但最后至少没有交出来一个可靠稳定的平台吧,株机05年引进ES64F4,09年HXD1C就已经自主,这才四年。北车大同在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方面也已经自主,前几年还出口了白俄罗斯。
——————分割线
总结一下我说的
刘志军绝对是铁路装备现代化和高速铁路发展上一个不可以被磨灭的人物。铁路职工工资不高可以骂,但是别全部否定,不想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确实工作就是为了生存,让你别否定他,而是去看看高速铁路的发展有点困难。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在乎这些。
PS 我会不会被判定为洗地(滑稽)
借用一张表情包.估计这是最大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