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作家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1页

  

user avatar   xie-yang-ruo-ying-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她是那种一边抱有知识分子个人主义骄傲一边受新中国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教育的人,她习惯了把这两个视为互相对立互相敌视不相容的阴阳两面,而生活则告诉她两者可以兼顾。她憎恶这种苟且的兼顾,又无可奈何,只能以无可更改的命运为此种兼顾作最终辩护。

从道德出生不道德,不道德中也有道德。无知的粗鲁野蛮的父亲憎恶二哥脱离原生家庭向知识分子家庭献媚的行为,然而在听到杨家父母的噩耗后,却毫不在意的帮助杨家兄妹。一个完美的父亲却会出轨,一个完美的警察却强暴女性,一个完美的老师为了报复出卖卧底的警察。市侩的飘云的行为艺术却使人有所得。

方方的新写实就是真实吗?琐碎的真实事件的拼接未必是真实,正如她书中的一大主题,语言和文字能够塑造真实,因此真实只能是个人的真实,对他人毫无意义。他人看到的真实只是自己想看到的真实。英雄是不能永恒存在的,在外界的期望下人以文字以自我的期望将一个个有缺陷的人塑造为英雄,又迅速抛弃英雄,给英雄留下一地破碎的自我。

在这种对传统英雄叙事的反叛中,她自己也走入新的囚炉。有人说她批判人在狭小环境中的异化,不如说她在不断变幻的三十年里对命运的由恐惧到接受。接受命运的无常,接受世界的宏大,接受人的渺小,接受永远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事实。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国内正规媒体

  • 3月19日 《环球日报》胡锡进主编:

“我想告诉大家,中国永远都会有方方”“更何况武汉地区额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很多普通人”“令人不堪回首”“方方代表了从民间个人不幸感知这个世界的视角,这样的视角永远都存在,而且它尤其是文学最生生不息的源泉。”“我们社会一定要建立起让不同频道协调相处的格调和秩序,让它们共同构成时代总体上的建设性。”


  • 3月12日 《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成都传媒集团旗下媒体)

《专访作家方方:我在记录的同时,也渡过了这次难关》

自正月初一开始,身在武汉的作家方方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封城后她在这座城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武汉日记”一经发布,迅速流传网络。支持者认为她仗义执言;非议者认为她“传播负能量”。3月11日,方方回复红星新闻专访,言及写作“武汉日记”背后的故事。

红星新闻:很多人受到您的鼓舞,说每天读了“武汉日记”才能安心;也有少数人谩骂、苛责。读者的评价会不会影响“武汉日记”的创作?

红星新闻:在您看来,对社会问题,作家有没有关注和解答的义务?

红星新闻:您不止一次谈到过独立思考的重要。在您的成长过程中,独立思考习惯的形成,来自哪些方面?


  • 3月7日 《上观新闻》

上观新闻是由解放日报社推出的新闻媒体

《专访方方:用“泼辣”形容我,是对我太不了解》

封城的日子里,发自武汉的方方日记成为一种现象。有人追看,有人追骂。

于方方来说,这不算太不寻常。这位曾任湖北省作协主席的作家几度成为舆论焦点。她质疑过“跑奖者”,点名过职称晋升中的违规操作,也为遭遇不公的作家仗义执言。

上观新闻:你会为了写日记而去主动搜集、了解武汉城的各种信息,以便告诉“外面的人”吗?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像记者的工作?日记里,你还多次转发你认为靠谱的专业人士的建议。

上观新闻:其实你在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就表示,现在的主要敌人是瘟疫,“我一定会和政府和所有武汉人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共同抗疫。政府向市民提出的所有要求,我也会百分百配合。只是当时写到那里,觉得反思也很必要。由此,就反了一下思。”这种习惯反思的精神,是出于个人的性格,还是小说家的敏感,或者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 3月4日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每日电讯是由新华通讯社出版的日报

《作家方方:没想到这幺多人读我的“武汉日记” 现在仍不习惯》

因着有多篇以湖北武汉为背景的小说《水在时间之下》《武昌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以及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桃花灿烂》《万箭穿心》等,此次她以本土作家身份连续在网络发声而形成的“日记”被更多人关注和传播。

草地:日记中经常提到“医生朋友”,大家都很好奇,这样的“医生朋友”有几位?能不能描述一下他(们)?

  方方:都是以前认识的医生。平时倒也往来不多。因为想打听疫情进展情况,所以经常找他们。具体是有三四个人吧。从不同角度给我信息。他们也很忙,但对我的提问,还是尽可能回答。不暴露他们的身份,是不愿意打扰到他们。

  草地:您早前也当过记者,请问日记中所陈述的内容,其消息源来自哪里?比如官方发布、媒体报道、自媒体文章、“医生朋友”等。有读者说,您并没有亲临一线采访或调研,会不会担心自己当下所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或者不足以把握疫情的全貌?

  方方:我的信息是综合性的,我也每天看疫情进展情况。找医生朋友询问,还有同事同学邻居们的聊天。还有身边人及亲属发生的事。我只是个人记录,不需要把握疫情全貌,如果有人想通过我来把握疫情全貌,那是他自己犯傻。这就是个人角度的个人记录,更多的是个人对此事件的感受,所记录的也很多是个人事情。而且我也不需要全面。我只需要没有大错就行了。




  • 3月2日《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综合性报纸)

《专访方方:劳动者没有想象中的恐慌感,他们的从容能传递给我》

她是一位著名作家,曾在湖北省作协主席的位置上因为敢于直言备受社会关注。她是一个记录者,在武汉“封城”的日子里,她放弃文学创作在网络上发布“武汉日记”,再一次引起大众关注。她是武汉的一个普通市民,在“武汉日记”中,她记录下自己生活的点滴,亦记录下自己对疫情的些许思考。

她是方方。

毋庸讳言,方方的“武汉日记”已成为无数网友围观、审视武汉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通过“日记”,他们与方方、与武汉悲欢与共。

  • 2月25日 东方网

(东方网:东方网是全国重点新闻网站,上海市主流媒体之一)

《专访方方:创伤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武汉人永远都会那么直率爽朗》

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人民齐心抗疫。疫情重灾区湖北牵动人心;湖北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汉日记”打动人心。

有人说,阅读、分享方方的“武汉日记”已是宅在家中最大的奢侈;有人说,方方是武汉“封城”后向外扔石头传讯的“信使”,有人说......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方方自己怎么说。

东方网·纵相新闻:人力物力方面,全国的医务人员支援武汉、各地的物资也正纷纷涌向武汉,您认为武汉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东方网·纵相新闻:无论是您自己的文字中还是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内容都表示,您最近遭受到很多造谣、甚至人身攻击,拿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来误导网民,您的微博帐号也曾一度被封,对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对此,您之后会采取一些措施吗?

东方网·纵相新闻:您在日记中呼吁在抗疫中,请多些人道主义精神并加强下一代相关教育。您觉得当前有什么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救治中人道主义精神的缺失问题?以及如何加强下一代对此的相关教育呢?

  • 2月22日《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是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与中国有关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通讯社。)

《独家专访: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汉日记”》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中的武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世人关注,著名作家方方每天一篇的“武汉日记”也因此走红网络。其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叙事、真切的情感、敢言直言的风格感染着每一位读者,被网民争睹为快。

记者夏春平采访后,(方方)赠送自己的著作《汉口的沧桑往事》,记者回赠方方20个口罩。

  • 2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管,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综合性时政新闻刊物)

专访作家方方:保持自己的诚实和正义感,这是必须的

自疫情蔓延以来,身居武汉的著名作家方方开始在网络记述她所见证和思考的一切,她努力言说不停歇。

中国新闻周刊:1998年洪水时,你也曾写过文章《把这一切都记住》。在你看来,在重大灾难发生时,将灾难记录下来,是写作者应有的责任吗?

中国新闻周刊:大概从什么年纪起,你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那个年纪,你对自己“知识分子”这一角色的理解是怎样的?


二,知乎高赞反对者

问题并不在于她写得有多真,多好还是多假,多渣,仅仅是因为我们跟她不是一路人。关键点是她有否造谣吗?显然不是。

我们跟方方(们)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止步于倚靠着触目惊心的现象卖惨,哭丧。而我们受惨状刺激,会进一步采取行动,为了防止悲剧一再发生而拼命自助,自救。而这种拼命,方方(们)是不写的。

但他们只允许自己写悲惨,却不让别人写悲壮。他们写悲惨,要夸,要赞,要捧场。叫良心,吹哨。别人写悲壮,要反对,要批判,叫丧事喜办,粉饰,粉红。

反复说健康的社会不能有一种声音的是她,不让别人评论的也是她。反对特权的是她,享受特权的也是她。为医护人员鸣不平的是她,未在前线却享有夏先生专程送来的20个N95口罩的也是她。富有质疑精神的是她,质疑她的却是极左、是红卫兵、是要“搞”她的人。为什么总是她又总不是她?
结论:健康的社会只能有方方的声音!

作为公众人物,一个著名作家,发言应该是谨慎的,但是《方方日记》充满谣言、夸大、扭曲、双标。

凡是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方方都把它归罪于政府;凡是做的到位的地方,方方都把它归因为个人。

很多事情,已经涉嫌故意,是内心阴暗和扭曲世界的反应。把武汉和中国描绘成修罗场。这种论调,必然会被某些媒体利用。方方的行为...是对无数医疗工作,无数参与到这次防疫的人的抹黑和侮辱。

我...关注细节,就不由得注意到她陈述的许多细节,只要认真地从科学、常理、逻辑角度去反思,就疑窦丛生。

我敢武断地说,方方所谓的医生朋友,实在有可能就是她自己午夜梦回牛早出来的。因为根本不会有任何一个执业医师,能说出如此神棍水平的话。

最后。我还有个疑问。她可是体制内的人,地位也不低,这种端起碗吃粮,放下碗骂娘,她难道就没有顾忌?不要说这是知识分子的良心,我也算个知识分子吧。有句老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是读书人。我们知识分子,是最怕事的。

她以省作协主席之尊,诋毁另一位作家被告上法庭。

后来,在微博上因为观点不同,她一言不合就扣帽子,说我们是文革余孽之类的话。我气不过就在评论里质问一句:我们的批评权在哪里?选被拉黑,禁言三天。

苏联和东欧巨变以前...掌权者掏钱掏名利请一些作家...挖东欧挖苏联的根。西欧和美国...拿一些惠而不费的奖励给这些作家...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东欧和苏联的掌权者也摇身一变从官员变成了...金融寡头。这时候,寡头们也不给这些作家...钱了。

作家...自己制造自己的本事有限,是靠外力推上去的,...所以在被推上去的时间拼命捞好处。而中国的驴们也学精了,方厅长到时候也是小寡头。

我劝同志们多读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

  • 匿名用户 (超过1000赞)

方方日记的几个主要思路如下:

  • 1、咬死人祸而非天灾
  • 2、“没能救到的人”=“政府杀死的人”
  • 3、攻击一切乐观主义,无限放大微观悲剧
  • 4、解构英雄主义,割裂英雄与政府
  • 5、着力塑造所谓的“反抗者悲剧” ​​​

三,知乎高赞赞同者

没有超过1000赞的。

四,我的评价

不知道各位,读了国内正规媒体对方方的评价,再看我们知乎作者在本问题下对方方的评价,是不是觉得恍若两个世界?


@李劼

(超过4200赞)说:但他们只允许自己写悲惨,却不让别人写悲壮。



@风之子

(超过7200赞)说:质疑她的却是极左、是红卫兵、是要“搞”她的人。为什么总是她又总不是她?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超过6600赞)说:《方方日记》充满谣言、夸大、扭曲、双标。

《东方网》:您最近遭受到很多造谣、甚至人身攻击,拿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来误导网民,您的微博帐号也曾一度被封,对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环球时报》主编:方方代表了从民间个人不幸感知这个世界的视角,这样的视角永远都存在,而且它尤其是文学最生生不息的源泉。

《上观新闻》:你会为了写日记而去主动搜集、了解武汉城的各种信息,以便告诉“外面的人”吗?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像记者的工作?日记里,你还多次转发你认为靠谱的专业人士的建议。


@孙召忠 (超过1400赞)说:她以省作协主席之尊,诋毁另一位作家被告上法庭。

《上观新闻》:这位曾任湖北省作协主席的作家几度成为舆论焦点。她质疑过“跑奖者”,点名过职称晋升中的违规操作(这也是她被告上法庭的前因)也为遭遇不公的作家仗义执言。


@赵德芳(超过1100赞)说:我还有个疑问。她可是体制内的人,地位也不低,这种端起碗吃粮,放下碗骂娘,她难道就没有顾忌?不要说这是知识分子的良心,我也算个知识分子吧。有句老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是读书人。我们知识分子,是最怕事的。

《中国新闻周刊》:1998年洪水时,你也曾写过文章《把这一切都记住》。在你看来,在重大灾难发生时,将灾难记录下来,是写作者应有的责任吗?大概从什么年纪起,你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那个年纪,你对自己“知识分子”这一角色的理解是怎样的?

我:这位自称也算是知识分子的兄台,不太相信知识分子的良心。只知道吃了谁的饭,就别负心,要学会怕事,不能放下碗骂娘。要不然,连饭都没得吃。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超过1000赞)的话,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他在影射方方写日记,是“掌权者”掏钱掏名利请的,要挖根。方方还拿了外国反对势力的奖励。

这里的掌权者指的是谁呢?容我深入思考一下。


user avatar   bu-xiang-dang-hai-zei-wang-de-luff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时此刻,还轮不到文人上台蹦哒。这不是意识形态的灾难,更不是政治压迫的时局。这是关乎你我的一场战役。

我所受的影响很大,工程进度赶不上了,资金很紧张。整夜整夜在那干坐着,甚至是出门买东西的口罩已经用了五天,戴上能明显感觉到味道来。焦虑、紧迫、压抑,快要疯掉。这是我一个人普通人的状态,还是没有生活在武汉的普通人。

武汉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这次的疫情因何就这样爆发成这样,整个过程中到底有多少失责之处,连我生活在农村的爸爸都说等过去之后,把武汉当官的都拉去枪毙了才解恨。

我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都知道灾难过去才是问责的时候。你饱读诗书,大学教授的文人能不知道?此时出来蹦哒又是何居心?满足自己的存在感,证明只有你敢仗义执言?又或者是只为一吐自己的怨言?

如果是疫情结束,你写关于武汉这段时间的备忘录。我想我会去认真拜读,佩服你这位敢于反思的人,因为这个社会离不开批评家。批评制度才会让制度更完善,才会让我们这些普通民众生活的更幸福。

但是,此时此刻我只想听到院士们的声音,只想看到白衣天使们动态。此时蹦哒出来的文人,于我来说都是跳梁小丑。

我很慈悲,我想到武汉人的生活都会落泪,亲人离世的痛苦我曾经深深经历过。与我来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远不如一句“武汉加油,武汉挺住”来的震撼!这个时刻我们需要的是鼓励和感动,是灾难中的相濡以沫和互相打气。

更何况,一个能带着N95的武汉人代表不了千万的普通武汉大众吧!我在西安,这个疫情还没侵害严重的城市,周围人没有一个N95可以用。所以我想在武汉那样的环境里能带N95的绝非普通人。那么又何来的能代表普罗大众?

对了,能和学生在微博撕逼且没有撕过的人,能是好人吗?别只说你是一怒冲冠为弱者,你过了那个一怒冲冠的年龄。别是利益权衡之后的另有所图。不希望你成为司马三忌、方舟子之流!


user avatar   ou-zhou-jin-xue-zu-qiu-shi-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打斑之前我还是站卡卡西的,其实在凯vs鬼鲛那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明白了,凯老师已经强的过分了,但是我仍然觉得卡卡西有胜算。

但直到六道斑登场

所有人都很绝望,当年追剧的我也很绝望。但是,你永远想不到那个男人有多强,当红色蒸汽沸腾时,无论是风影火影还是卡卡西都只能有观战的份。

另外感谢岸本老师没有把凯写死




  

相关话题

  有哪些文学名家的较冷门易读且篇幅不长的作品推荐? 
  如何评价唐玄宗? 
  传统文学作品阅读量小,是应该等先有一定阅读量再动笔,还是一边看一边写? 
  为什么我感觉有些作家写的东西,我随随便便都能写的出来? 
  你读过哪些不值得一读的烂书?它们分别烂在哪里? 
  如何看待武汉部分高校宿舍改造成定点医疗点,用来收治轻症患者? 
  《红楼梦》中第七十回末众人放风筝的时候发生了哪几件事?有哪些寓意? 
  怎么评论姚雪垠的《李自成》? 
  如何看待北大校长将“鸿鹄(hu)”念成“鸿hao”? 
  词汇不太好,如何提升文笔?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帮助意大利后国内对意大利的正面报道变多了?
下一个讨论
从新冠的全国各省治愈率来看,长三角江浙沪皖遥遥领先说明了什么?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