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题主口中所谓的“情怀粉”飘过
不可否认,在中国,生化危机系列的游戏粉丝确实只占很小一部分。
截止2月16日,《生化危机7》上架三周在steam的国区销量大概为2.5万份,24日预计接近3万份。另外,保守估计中国的正版游戏玩家不足盗版游戏玩家的1/10,所以粗略计算生化危机最新作在中国的玩家大概三四十万起跳。
当然,并不是每个游戏玩家都是该系列的粉丝,而且最新作的销量明显下滑,也没有包含流失的玩家数,所以数据仅作参考,但在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确实只占很小一部分。
所以题主所谓的情怀粉,大部分都是影迷。
然后解决题主的槽点,题主认为该系列完全达不到“好莱坞大片”的水准,充其量只是个“B级片”。。。。
我想题主可能是近几年才关注该系列吧,而且吐槽用词也实在有点业余。
首先,“好莱坞大片”这个定义,这个定义很广泛,如果您觉得独立日2哥斯拉变形金刚环太平洋之类才算是心目中的大片,那么生化系列自动退出,因为其确实没有过如此大量的铺陈特效,但特效始终都是服务于电影本身,这并不能成为衡量影片质量的方法,而某些“大片”的口碑也是有目共睹。
第二点,“B级片”招谁惹谁了
B级片的定义为低预算下拍摄的电影,先不说生化系列根本不属于B级片之列,单从B级片讲,昆汀达伦蒂诺前中期几乎所有的影片都是B级片,直到现在的作品也在保留B级片的质感,但是昆汀却凭借这些“B级片”扬名国际影坛,所以同上,形式不能代表影片质量。
我第一次接触生化危机系列是在07年,在当时还没有如今这么五花八门的丧尸片时代,直接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冲击,自此便私自将其封为神作并反复观赏之。
末世,丧尸,变异,文明在地下,野蛮在地上,冰冷和血腥无差别屠杀,诡异与优雅并存,这迷乱的一切仿佛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完前三部开山之作,近似功德圆满,连作业都敢不写了。
在我现在看来,一个作品要想成功,必须要有有自己的风格和软文化输出。而生化危机系列延续游戏设定输出的衍生物则是其成功的最大功臣。下面列举几个优秀代表。
女武神
战神爱丽丝,生化危机系列当家花旦,一骑红衣绝尘已成经典。
舔食者
臭名昭著的丧尸异端,小boss级别,童年阴影。
激光走廊
这是我觉得最变态同时也是最精彩的设定,朋友,你感受过绝望吗
T病毒和保护伞公司
整个系列的始作俑者,保护伞几乎已经成了一种信仰,而T病毒甚至都成为了现在装水冷机的大众机箱装饰品
我相信即使没有看过生化危机的同学也一定会对列举的东西耳熟能详,而且一定有部分粉丝是被其衍生文化所吸引。
以上只是生化危机系列衍生文化的冰山一角,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影响力,所以它的成功并不是一部电影的成功,而是一种现象的成功,它在整个丧尸片处在落后的时代将个性发扬光大,末世废土,人工智能,甚至是赛博朋克,正是其超前酷炫的设定才造就了如今的生化危机帝国。
2002: 生化危机
2004: 生化危机: 启示录
2007: 生化危机: 灭绝
2010: 生化危机: 战神再生
2013: 生化危机: 惩罚
2017: 生化危机: 终章
六部电影,15年,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讲,只是一个烂片系列的结束,而对我们来说则是与童年启蒙的彻底割裂。
也许在现在这个被大片侵蚀审美疲劳的阶段,生化危机系列已经难有往日的辉煌,非生化粉们慕名观看却嗤之以鼻,甚至连我们自己回望都难以说出其优秀之处,但说句矫情的话,曾经喜欢过的东西,能用好坏来衡量么,就算圈钱,就算一部烂过一部,总还抱有一丝期望,风雨无阻的去贡献票房。
所以即使是在这个情怀被过度被消费的时代,我也依旧相信情怀,我相信所有生化粉的情怀,因为它有那样的吸引力把我们聚集到一起,就是这样,谢谢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