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将将一年半的那天,大、小老板一起笑得一脸谄媚的对我说:“读博呗?保毕业的那种哦?”
我:“没钱啊,半工半读太苦了。”
小老板看向大老板:“你刚拿的项目,不意思意思?”
大老板一拍胸脯:“生活费我出了!”
我横了他一眼:“学费才是大头!”
小老板戳戳大老板:“你再使点劲!”
我难掩期待的目光看向伟岸的大老板。
大老板:“我去找院系,免你学费!”
我收敛一点,傲娇道:“博士毕业可难了,哪有保证毕业的?”
大老板:“代码已经有了!”
小老板:“实验交给友校实验室!”
大、小老板:“你只要做模拟,验证一下就行!”
我:“那还扯啥?赶紧的呀!”
就这么被骗上贼船,又读了个博,结果什么实验都要做,代码也要写,模拟当然少不了。三年半后按时毕业。
小老板闪着星星眼对我说:“交际哥教了我一个程序,太好用了!你想学吗?快让他教你!”
交际哥:“是十一教我的。”
我:“是大老板教我的。”
大老板:“哈哈哈,我果然是最厉害的!”
此处应有掌声。
院系楼大厅,墙上挂着十几张照片。其中一个小老头笑得欢,面相也不错,就找他吧。
某次上机课,按耐住激动的心情,装作漫不经心的叫住小助教:“哎,小助教,你导师怎么样?”
小助教:“啊?挺好的呀。”
我:“那我找他读个研你看怎么样?”
小助教:“你给他发邮件吧。”
我:“行嘞。”
点击“发送”。
某个我还没有进入权限的实验室里,发生着一段我还不知道的对话。
大老板:“小助教,这个人说要来读研。”
小助教:“挺好的啊,没逃过课。”
大老板:“就你一个学生太寂寞了。”
小助教望了一眼空荡荡的实验室,缓缓点头。
第一次见面,弱小可怜又无助的问:“请问您是大老板教授吗?”
大老板露出照片上一样的笑容:“是啊是啊,我就是。”
我:“缺劳力么?给你当个研究生?。”
大老板:“来吧来吧,就差你了。”
我:……
“XXX方向挺有意思啊,我想做。”
大老板:“好啊好啊,你来做。”
我:“那我回去申请了,你记得和院里说。”
大老板:“去吧去吧,交给我。”
出门后路过小助教,此时已经是师兄。
小助教:“我给你说好话了。”
我琢磨着是不是要请他吃个饭,一摸口袋囊中羞涩,于是决定效仿古人君子之交,抱拳道:“多谢。”
直到博士毕业小助教也没吃上一顿我请的饭。
小助教望着大老板去接女儿放学的背影,感叹:“大老板真是绝世好男人!”
我寻思这是要歌功颂德?忙道:“大老板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小助教白了我一眼:“我是说他既要赚钱养家,又要做饭带娃,还要时时聆听老板娘教诲。年轻的时候还又高又帅。”
我:“博导即上限,小助教你要加油!”
大老板:“十一,你的答辩太棒了!”
我:“可我看到你全程玩手机。”
大老板:“对啊对啊,话说Candy Crush什么时候更新?又快要玩到头了。”
我:……
大老板:“毕业典礼要坐在台上,那么多人看着我,就不能玩游戏了。”
我:你还知道“收敛”吗?
大老板:“十一,你这个模型巴拉巴拉…”
在我的余光中,大老板一边说一边把臀部缓慢的靠向桌边,默默的测试了一下高度。
只见他双手撑住桌面,踮起脚尖,腰部发力。伴随着一阵剧烈的晃动,纵身一跃上了桌。
腰部继续扭动了几下,将重心交替的置于坐骨两边,在桌上坐稳了。
在我担忧的注视下,扭捏的坐了一会,又怕显得尴尬,不是很想下来。
目测是由于腿够不着地,硌的不舒服。
他该不会…?
果然,“噌”的一下,两条腿也上桌了!好家伙,盘腿坐我桌上了。
终于,大老板拍拍桌子,满意的笑了:“挺结实。”
我:那可不,能承受住你200斤的身躯。
大老板:“阿嚏、阿~~~嚏、咳、咳、咳...”
某某一脸嫌弃:“大老板,你感冒了,快回去休息。”
大老板:“啊哈哈,我没事,我可以。”
十一看了一眼实验室的宣传海报:
为了您和同事的健康,感冒了请回家休息~
我的 PhD thesis advisor 是个美国人,对我而言是个很棒的导师。“很棒”体现在下面五个层次,逐层递进。
第一层:相互尊重
我觉着导师和学生首先是相互尊重关系,然后才是师生关系。这种尊重体现在生活和科研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系里每学期选课要导师签字同意,而且除了主修以外,还需要选辅修。我的主修是偏 OR,辅修我选了个 finance,我老板从来没对我的选课说过“不”(当然我也没有胡乱选),都是鼓励我、尊重我的选择。再有比如说写 journal papers,发到很好的 journal 上,这时候老板绝不会暗示谁要做第一作者,很自然我就是第一作者。在我们合著的很多文章中,我既是一作,又是通讯作者。再说个例子,我其实挺杵说英语(发音不太准,汗),但是我老板总是鼓励我,他会说“Your English is much better than my Chinese”,所以在他面前我也总能侃侃而谈。
第二层:学术帮助
读博士的课题都是挺难的。我老板在和我确定博士课题的时候说“博士课题就是那种我目前也没有想法的课题,但是我会和你一起努力攻破它”。然后我就欣然接受了这个课题。在几年的读博生涯中,老板随时和我讨论,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了我灵感,而且还鼓励我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终于我们在这个课题上共同努力(当然作为 phd,我是 driving force),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三层:尽量资助我
除了在学术上支持、指导我,在 financial support 上也全力帮助我。我老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超牛,但是在我们这个小圈子内也是个举足轻重的学者,他提出的很多数学算法为这个领域开辟了道路。然而接受我作为 phd 的时候已经属于他学术生涯末期,他也不怎么花精力拉 funding 了。然而,他还是尽可能的给我找各种奖学金。我刚开始读博的时候,给我老板的课当 TA。但是他并不是每学期都有课,没课就不需要 TA 了。恰好从我第二学期开始,学校和欧洲建立起了交叉项目,他加入了该项目,该项目资助他,也资助他的一名学生,因此我就很幸运的开始拿 RA。后来等我快毕业了有一次无意中和他聊天,他告诉我那个项目的 administration 出了一些问题,导致一直没有 pay 他(虽然持续 pay 我了),但是他一直没有告诉我,因为不想让我分心,只是自己解决。我当时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读 phd 几年,从来没有为奖学金发过愁,但我清楚我老板在后面默默做很多。
第四层:生活中的朋友
我和老板既是学术上的伙伴,也是生活中的忘年交。我们可以讨论任何问题(当然不涉及隐私)。比如因为他是 native speaker,我还问过他一些英语问题。。。在夏天,他会邀请我和他的其他学生去他的 summer house 度假;感恩节也会邀请我们去他家吃火鸡。我和他聊天,不管学术还是其他话题,都会很轻松。我们之间不会带着伪装的面具言不由衷,交往的很真实,完全信任彼此。比如有时候我们去吃饭,讨论科研突然有了灵感,他就马上拿起 napkins 和笔(他随身带着笔)写起推导,写完检查满意后,递给我说“收好了,这很重要”。
第五层:打开学术圈
在我博士后期(第 3、4 年)的时候,我老板带着我去欧洲开会,正式将我介绍给我们这个小圈子里的其他知名学者,让我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在会议上,他会尽量为我争取曝光机会,比如让我做多个 presentations,把我介绍给其他教授时“狠狠”夸一顿。后来另一个美国教授笑着说“if XX (我老板 first name)says you are good, you are good”。虽然我最后没有继续留在学术圈,但我非常感激我的老板,他帮我建立的这些 connections 在我毕业后也以比的方式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很棒”。我已经毕业 6、7 年了,我和我老板还保持着非常频繁的联系。前一阵去了一趟美国特意去看他。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值得我交往一生的朋友。他对我的知遇之恩我无以为报(除了我在学校的时候,从他的 CV 上知道他的生日,然后给他过几次生日惊喜),只希望通过敲下这些字表达我的感谢,希望大洋彼岸的他一切都好。
xy
他能看到你身上的问题,并且一针见血,知道该push的时候push,但是也能理解你,有时候会给你点空间喘息。而且,我们的组会也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汇报这周做了什么,而是每周一个人去做presentation,这样我们可以比较系统得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有次我debug失败,one-on-one weekly meeting的时候,他跟我讲,代码应该怎么写,debug应该如何去进行,怎么样从简单地入手,一步一步复杂化。
比如,他发现我文献能力需要提高,他先大体讲了一下问题的背景,然后让我去找文献,去看看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没有找到合适的文献,他就问我,怎么去搜索的,用的哪些关键词,有没有别的方案,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找到之后,他还找了一篇文献做例子,说看文献应该怎么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目的,重点看什么。他最后也表示,看不是母语的文章蛮艰辛的,但是只要多看,总会有进步的。
比如,我有阵子有点松懈,因进度很好。他问我为什么这个周报做得这么糙,有些东西(排版之类的小事)为什么以前能考虑到现在没有考虑到,我说我这次有点懒。他很严肃地问我,你以自己的懒惰为傲吗?那是我进度最好的一次,也是他最不满意的一次,估计是因为觉得我态度不好,我突然很紧张。然后他突然笑了一下说,人都会偷偷懒的,但是你在做东西的时候要克服,真的很累想偷懒就去休息,休息完回来好好做。
比如,有一周我各种考试混合在一起,进度很慢,他说,你这周这么多考试还做了很好,但是没时间就别做,随便跑两组数据来给我看看没什么意义,下次忙,就告诉我一声,我放你一周假。
虽然这是研究生时代的事情,但我觉得当年我就像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学生,但是他一直耐心地告诉我那些小细节,体验就是,毕业之后还是会时不时当年他讲的一些话,受益匪浅。
老板比我早一年进入燕园,本科期间就是他的学生。那会比较调皮捣蛋,总问他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一来二去混熟了,私底下结了深厚的感情。决定直博这个念头是在大二的时候萌生的。苦于种种原因,没计划出国留学。开始留意学院各个博导的信息,通过去蹭课,向周围同学打听,实际接触了解,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翻来覆去地思量,还是觉着他合适。于是鼓起勇气和老板讲想读他的博士研究生,话音刚落,他想都没想就表示欢迎,提了一些要求和建议,此后在校园里碰着就问我考虑得如何了,给人暖暖的感觉。
大三有幸进了他的课题组,虽然是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但学到了不少东西,算是有了些学术研究经历。本科期间,发了些文章,老板给了我很多指导,可以说是他一手培养了我的学术兴趣。拿到保研资格,第一时间联系了老板。我就是这样敲定导师的。读博期间,老板一如既往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和学生是亦师亦友亦亲地相处,从来没有抢过学生的成果,生活上组员们感受到了其无微不至的关怀。
去年我和老板聊起职业规划,毕业预备走选调生到基层工作,他给推了地方党政机关见习的机会,有意识往这方面培养我。遇到这样一个好老师,实属三生有幸。目前产出可以,已经达到毕业要求了。
大家好,我也来凑个热闹。
先来个自我介绍,我是来卢森堡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方向是计算固体力学。
跟了一个很棒的导师是什么体验呢,对我而言,就是每次跟导师沟通后都充满了动力!
忆往昔,我仍然记得15年的11月份,我开始准备找外国导师,我是按我这个方向进行搜索的,一个帅气的面孔映入了我的眼帘
啊!这凌乱的发型,让我沉醉。
紧接着我又搜索了一下谷歌学术
啊!这被引量、这h因子,当时我就给跪了。
抱着试一试又不会屎掉的态度,我试着给这位教授发了邮件,第二天就收到了很积极的回复,并且在后续的沟通中,我不断的收到特别积极乐观的那种邮件,并且在邮件中收到了以 Cheers 为结尾的邮件,当时的我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啊,当时就醉了啊。
来到卢森堡的第一天,导师就跟我谈了一次,相互了解了一下,交代了后续的大概工作。
在个实验室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我不断的听说关于导师的传说。
比如,Stephane 很有钱但是没买车,每次都是坐公交或者火车,因为他觉得自己开车浪费时间,让他没办法思考和写作,有的时候就打车或者雇一个司机开车,这样他就可以在路上办公了。
言归正传,跟这样一个优秀的导师一起,是让我备受鼓舞且动力十足的。
首先导师本身就是十分优秀且努力的:
听完报告,当我们还处在懵逼状态时,【震惊】导师已经把他的笔记传到了频道里
有的时候,我们会收到导师的跑步成绩
导师很忙,经常在天上飞,到处开会,还需要写无聊的基金写到深夜,第二天早上接着工作。但是每次见到他,他都是笑着的,很积极很乐观,实验室的其他人也总是被他的这种态度所感染。
科研上,导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
有一天中午,我在午睡,导师给我打电话说:“我还有10分钟上飞机了,去越南,你那有啥东西需要我帮忙吗,让我在飞机上有点事情干”,我挠了挠头,想了想,把我的论文草稿发过去了。我的论文草稿我自己都没检查过,只是完成了一个大概框架,我寻思着让导师在大方向上给我指点一下就可以了。结果,几天后我收到了这样的反馈
还有这样的
这样的
为了避免使我太难过,导师还在下面顽皮的写上“sorry, flying above the sea :)”。因为这个草稿我没有检查,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导师还在下面给我开了一个英语角。。。
除了这些,因为导师担任很多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审稿人,所以在论文写作方面也有很多心得,也有意无意教会了我很多。比如怎么写作,怎么作图,用什么样的想法去表达等等。
总之,跟外导学习的这将近一年时间,导师对我的帮助非常非常的大,不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在论文写作上,或是在日常生活方面(现在我也开始锻炼),更重要的是导师那种乐观积极、勤奋努力的状态,让我敬佩。
根据评论同学的要求,我问了导师这个记笔记的软件叫啥,可惜是用在Apple平板上的,不过我记得安卓应该也有类似的
喜欢的同学点个关注哦~
题目问的是“研究生跟了一个很棒的导师是什么体验?”,我不知道。大概是悲伤里带着一些懊悔吧。
七八年前,我在对外经贸读研究生,导师是席宁华老师。五六十岁的老爷子,满头银发,身材精瘦,精神矍铄。老爷子学识渊博,出过好几本书,给本科生上课,都是自己手写教材。老爷子的口碑好,受欢迎,有的学生选不上他的课,便来旁听。于是每次印教材时,老爷子总多印几份,给旁听的学生留着。
老爷子带我时,严格异常,不但规定每周要读多少文献,还要求我定期给他写邮件汇报学习进展。那时我一心想着找实习、进名企,读文献从来不上心,每次都胡乱拼凑一通了事。老爷子倒也不生气,白天收到邮件,晚上便回复。逐字逐句的给批语,连标点的错误都不放过。我的邮件不过几百字,老爷子的回复却有几千字。
研二开学,毕业论文开题,恰逢找工作的关键时期。我取巧找了个小众的研究方向,想着没人懂好通过,花了几个小时,写了一千来字交差。周五晚上,我接到了老爷子的电话。他仔细给我分析我开题报告中的不足和将来写论文要注意的问题,不知不觉讲了一个多小时,到后来他竟有些气喘吁吁了。
临末了,老爷子略带歉意说,前两天去医院做检查,发现点毛病,要静养一段时间。论文的事,他已经帮我联系好了另一个老师,希望我能花些时间,好好的做。我有些惊讶,可也没细想,说了几句注意身体的话,便把电话挂掉了。
后来我又给老爷子发过几次短信,却都没有回音。几个月后的一天,一个老师突然跑来问我说,你不知道吗,你们席老师已经住院好几个月了,癌症晚期。我大吃一惊,跑去问老爷子门下的其他几个同学,没想到老爷子也瞒着他们。于是我们忙打听到医院的地址,赶去看望。
见到老爷子时,他已经下不了床,脸颊骨深陷,眼睛却还有神。师娘在一边喂他水,一边说东道西,偏不提老爷子病情。谈到大家毕业的事情,师娘终于没忍住,对我说:
“他给你打电话前,就感觉有问题。疼。早上做的检查,下午回到家,就给你们几个托了老师,可还放心不下你。非要给你打个电话,说你要做的东西,知道的人少,不给你交待清楚,你是不知道怎么写的⋯⋯”
师娘后面的话,我听不清了。想说点什么,可一时语塞,什么也说不出。
又过了不到一个月,老爷子走了。告别仪式时,灵堂旁的小路上挤满了送行的人。有老师,也有自愿来的学生,女生们都哭的不行,男老师也在抹眼泪。我匆匆的走进灵堂,知道老爷子就躺在那里,却不愿看。跟着前面的人,挪到老爷子身前,深深的鞠了一躬。头低下去才明白,再没人会那么认真的回复我的邮件了。
所以,遇到一个很棒的导师是什么体验?就是悲伤里带着一些懊悔吧。我的导师没有帮我找过工作,没有给我多发过一分钱工资,没有请我吃过一顿饭。他留给我的,只有一个我至今还没理解的周五晚上的电话。
尽管如此,此去经年,我依然深切的怀念他。
导师潘老师(90岁)夫人李老师(86岁)身体不舒服,我陪二老去北大校医院(李老师是北大退休教授)检查身体。
中午我去蹭隔壁同学的饭卡买了12个包子,给在观察室里的李老师送去了3个。
我和潘老师在观察室外分剩下的9个。 我吃的快,他吃的慢,他吃了2个的时候,总共只剩下3个了,他开始啃他自己带的饼干。我看出来他是担心包子不够我一个人吃的,于是我放慢速度,跟他说我吃饱、这次要剩下了。然后老爷子又继续吃了1个包子。
。
。
。
。
。
乱入一个广告:
吃完后,老爷子说,这个包子真好吃。问我从哪儿买的,我说“北大松林包子”。哈哈哈哈。
十年前,老爷子载着老太太。
十年后,老爷子担心摔着老太太,不敢骑车载她了,搀扶着她走进医院。
生死挈阔,与子成说。执之之手,与之偕老。
此时此刻,回答这个问题时,正在看着央视直播,四亿公里之外刚刚传来好消息,看着我国的着陆器在火星上平稳着陆,那优美的姿势让国人振奋。
有什么期待和祝福?
期待祖国更加强大,期待我们的航天器在更多的星球上着陆,祝福天问一号一切顺利!
来来来,看它悬停避障的样子,有多美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成功在火星着陆,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个里程碑事件将记入人类航天史册。
这是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后第三个真正“踏上”(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火星探测即实现着陆的国家!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向航天工作者致敬!
不说了,继续看直播
更新一下:
航天器在火星着陆,表面上是个科学技术问题,是个航天问题,本质上是国家强大的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问题,是全民族人心凝聚的问题。
信心的重要性,以弱胜强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帝国坟场-阿富汗。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839年4月,一支21,000人的英军部队(包括英国人和印度人),带着丰厚的后勤补给侵入阿富汗,阿军仅有1.5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不及英军。但是历时三年半,结果以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而告终,英国殖民者丢下几千具尸体狼狈撤军。
苏联于1979年12月27日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运送5000名苏军进入首都喀布尔,实施了斩首行动,一举摧毁了阿富汗的中枢神经。随即与次日以六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进入了阿富汗。但阿富汗各派武装利用境内连绵不绝的山脉,对苏军发起了游击战。在长达十年的消耗战中,不可一世的苏联再次狼狈退回。
最近一次是米国,它自以为世界老大,对阿富汗这个战略要冲的渴望深入骨髓。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正好为其进入阿富汗提供了绝佳的借口。但自2001年美军便深陷阿富汗这个泥潭不能自拔,在投入无数的金钱和巨大的人员伤亡后,2012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撤出阿富汗。
区区70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虽然没有真正摧毁任何一个帝国,却让很多帝国忌惮,我们从来都不歌颂阿富汗,只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胜负不是人数、经济、面积和科技决定的,而是由人决定的。
曹校长那还不叫造假我真是不知道什么才叫假了。
国内学术圈一直就这个__样。
靠着各位学阀做出这样的research,写出这样的paper,我相信五年内超越美国不是问题。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