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既然草书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还要发明草书? 第1页

  

user avatar   charler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书法不光是表达文字的字面意义,更能表达文字所承载的情感。打个比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讲的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它所附加的感情如履平地,一望而知,用楷书表达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传递字面意思。兰亭序,渭城曲这种小离愁别绪,小确幸的感情如丘陵沟壑,偶有起伏,用行书正合适。岳飞的满江红,老毛的沁园春雪,这种诗词表达的情感如高山峡谷,波澜壮阔,只有草书才能表达出这个峰值。很多时候草书并不是让你看懂上面的每一个字,而是主要传递一种情感。


user avatar   zhjf307470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草书诞生之前是隶书,但是隶书写的太慢了,草书写起来速度可以快一点,关于看不懂草书的问题,历史上什么时候都有文盲(并且是大多数人),但是文人是不会为文盲的无知而买账的。在当前,甭说草书不识,就连繁体字的楷书也会有很多人不认识。


user avatar   jin-wei-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题主说对了,草书从古至今都属于绝大多数人看不懂的。而文字本来就用于信息交流,大多数人看不懂那就很尴尬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逻辑上只有一个回答:小圈子里的人能看懂,所以草书传递至今。

本来草书最早是官吏阶层,为了应对大量的公文,所以在隶书上进行简化和快速书写而发明的。

结果被士人阶层这个小圈子所沿袭。他们使用的语言(书面)是模仿上古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其实他们自己日常也不说;他们追求一种叫做书法的艺术,从而需要掌握多种不同时代的字体和书写特点。其中就包括草书。

随着士人阶层这个精英小团队的消亡,懂草书的人只剩下书法爱好者这个团体了。未来草书的消亡也随时有可能发生。

但好消息是,草书的部分精髓,已经随着简化字方案进入了我们的日常,应该再也不会消失: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田蕴章? 
  如何看待南京德云社的「德」字因为少一横遭游客怒斥? 
  练习书法的,如何保持在大量和快速书写需要下(工作学习上的笔记),字保持不难看变形? 
  如何评价「高手在民间,小丑在殿堂」? 
  知友“晋唐笔法” 对自己书法水平的认知是否存在偏差? 
  书法的美到底是什么? 
  你学书法有多久了?关于练字你有哪些体会? 
  真的没有含有三个捺的汉字吗? 
  怎样评价田英章的书法?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各有哪些真迹保留下来? 

前一个讨论
既然有物极必反这个道理,也有很多盛极必衰的例子证明,那么为什么没有“衰极必盛”的例子?
下一个讨论
发字、书字为什么有一点?





© 2025-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