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谢邀。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词好,ai这个韵前头都是仄,最后一个平,上扬,鼓舞人心。
曲也好,听过的都知道。
MV也好,我少时还看过:张光北——老《三国演义》吕布——穿着汗衫愤懑无地,孩子出逃,风雨中投入刘欢的怀抱,刘欢慷慨悲歌。
那时我真以为,一曲歌后,下岗工人子弟有一个刘欢那样宽厚的臂膀可以依靠。
下岗工人只要看开一点,胸襟豪迈,从头再来,也不为过嘛。
毕竟那时我还小。所谓豪迈啦,成败啦,天地啦,都只是小词。出门一笑大江横嘛,有啥了不起的。何况还有充盈天地的真爱来扶持呢!
后来年长些,觉得不大对。
心在梦在固然是好,但这是不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和唯物主义呢?
天地间的真爱,体现在哪里呢?反正我去沈阳朋友那里,看见废弃厂区那些意气消沉的大叔们,没觉得他们沐浴着天地真爱。
再来,已经有点不容易了,还得是从头。人生再无少,怎么重来呢?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经历越多,越觉得从头再来是世上最难的事了。为什么还“只不过是”呢?
我一个还算年轻的人,一篇五千字的稿子关了没保存,从头重写,都肉疼得要抑郁了。“已经艰难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还要从头再来,前功尽弃啊。当年岳飞被召回,十年功业一朝毁弃,已经痛心疾首,这里却是半辈子。人一共就只有两个半辈子,前半辈子通常还是更好的那一半。
“只不过是”这四字,少年时觉得气象万千,举重若轻,俯仰天地。
现在想来,脊背发凉,不寒而栗。
当受到不公对待或者委屈的时候,别人总会劝你
狗咬了你,你难道还要咬回去吗?
小时候不知道怎么反驳,长大之后想明白了,我觉得说这话的人,都完美的把自己代入了狗的角色。
狗咬了我,我是不能咬回去,但我是个人,我打死他不行吗?
越是不懂的东西,看起来就越牛逼。
有人嫌弃《最炫民族风》、《套马杆》俗,转头跑去舔黑人说唱。
我国通俗歌曲歌词积极健康、节奏律动欢快,就算是《老司机带带我》,表达得也比较委婉,听起来纯粹质朴、妙趣横生。
相比之下,黑人说唱黄赌毒俱全、物化女性、拜金主义、三观歪扭,比我国的通俗歌曲不知道low到哪里去了。
当然你要是喜欢黑人音乐也无可非议,可你要是捧这个踩那个,我就不同意了。
越熟悉越low逼,这是何等的自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
什 么 垃 圾 。
陆游的棺材板盖不住了。恳请陆游僵尸暴动。
原本一首雄浑壮阔的诗被整成了小清新,相当于是施瓦辛格突然成伪娘。
excuse me???这个你能忍???
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我最喜欢的陆游诗之一。整个诗大气,极具铮铮铁骨。
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把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爱国志士刻画的非常立体。
首先“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个时候陆游因为主战而得罪权贵,被罢官回乡,此时他已六十八岁的高龄。官场失意又身衰力竭,这些残破和挫折本应该打击到陆游的热血。但是陆游第一句就是“僵卧孤村不自哀”,虽然种种境况糟糕,但是他“不自哀”。
别人觉得你可怜,你应该难过,但是自己并不这么认为。这是陆游的骨气和坚持。
之后又写,“尚思为国戍轮台”,窝在小破草屋干嘛呢?仍然想着要保家卫国。衰老并不可怕,受挫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了心气儿,丢了精神,失了斗志,凉了热血,断了忠魂。一个老人尚且愿为国征伐,这个国家年轻力壮的青年又有什么理由安于享乐?
全诗最精彩就是最后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官场失意,年老力衰,仍老骥伏枥,在一个狂风乱作、大雨侵盆的夜晚,心中想的都是家国,念的都是疆土。窗外风云凌乱,象征着国家正受摧残,陆游心中思绪万千。所以连梦中想的都是要去带兵打仗。
如果没有铁马冰河入梦之句,这首诗也不过是普通之作,妙就妙在这句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们看到之前的地点是孤村,想到的关键词是破败,荒凉。
人物是一位老人,独卧茅屋,想到的关键词是衰老、是干瘪的充满褶皱的身体。
时间是夜晚,天气是狂风暴雨。想到的关键词是混乱、漆黑。
这些意象共同勾勒的是一个颓败的画面,虽然老骥伏枥但是希望渺茫。透过这个,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老人的爱国热血,阅读的情感是敬佩但同时带着同情。
这种同情来自于这种衰败,来自于这种萎缩的生命却带着倔强的意志,我们情感上敬佩着这种意志,但理智告诉我们,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但是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下子跳脱出之前的意象,从黑暗雨夜跳到明亮冰川,又把我们从荒败凋零的孤村拉到千军万马的战场,从生命的行将枯萎拉到了热血澎拜的斗志喷薄。有的不是国人的畏缩,而是热血男儿保家卫国的神勇。
这是陆游的志向,也是受尽屈辱的国人的心底梦想。
诗歌在这里终于抵达了壮阔。我们不再只是敬佩中带着同情的目光审视,它像一个小小火种一样,不仅点亮了陆游,也点亮了每一个读者。
为什么要忍辱偷生,苟且图存,大好男儿,铮铮铁骨,为什么不愿保家卫国?
全诗整体没有半点卿卿我我的柔情,没有半点犹豫抽搐的思虑,也没有闺阁小爱,有的是豪迈悲壮的人生呐喊,是我们不能就这样的生命倔强。
所以,就是这样的一首诗被整成了小清新烂俗的爱情语录,是不是脑缺?荷尔蒙无处释放吗?那你去参军啊
让阅读变得有趣
欢迎关注知乎机构号: @掌阅读书
同时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感类请戳【掌阅读书】,严肃文学请戳【iReader读书】
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不知道坑了多少人!
恋爱期间,ta就经常劈腿,被逮住后,痛哭流涕,发誓痛改前非。如果相信浪子回头金不换,恋爱劈腿就变成了婚内出轨。
吸毒,或者赌博的人,在家人面前表示要戒,拿着菜刀,要剁掉自己的手。
家里人一看,这都要剁手了,那一定就会改了。浪子回头金不换,那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故事的发展,通常还是赌瘾、毒瘾再犯,非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不可。
家暴。打了爱人后,发誓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接下来进入家暴后最常见的甜蜜期,整个人变得温柔体贴。但是,这种温和体贴持续的时间很不稳定,或快或慢地出现下一次家暴。如此,循环反复。
思维和行为方式一旦稳定,就极其难以改变。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后面,通常隐藏着更大的坑。用这样一句看上去正能量爆表的话,让受害者妥协,继续待着深坑里,不再急着爬出。
记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要再上这句话的当。
【end】
公众号:柳柳心理
倾听心声,助力成长。
当然是白落梅的书!白粉那么多,在这直接挂她会不会被打。。
白落梅的书中的文字乍一看都特别美,随意摘抄一句都能妥妥地当做文艺青年的空间个性签名,但是细致整体地读下来会发现这些文字看似极美实则空洞无力,反复拖沓很容易产生厌恶感。
以她最畅销的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为例。
这本书号称是为林徽因作传记,但是实际上与考证严谨的传记没多大关系,更多地是写作者本身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被神圣化的林徽因。
有意思的是此书独特的结构,我从来没见过用这样的方式写的传记——每一章总是以作者的生活感悟或者遐想煽情为开端,中间添上寥寥数句的林徽因的生平事件,穿插在一系列文艺腔十足的无病呻吟的感慨之中,最后再用类似于开头的生活感悟或者遐想煽情作为结尾。
而整本书都是由这种重复且相似的篇章构成的,每一篇的信息量少的惊人,一连串的排比句几乎充斥在书中的每个角落,也着实难为了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如此煞费苦心。
提到遣词造句,这貌似是全书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了,奈何也经不住读者仔细看。
比如书中的这一句:
“曾几何时,我们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
上面这一句读来还是一如既往地文艺,但是对于“曾几何时”的用法不当,其本意是没过多久或不久以后,但是在上句里被理解成了曾经。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对全书作一个文字统计,会发现“人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作者似乎总是对人生有许多话要说,张开嘴支吾了半天也没感慨个所以然来,只剩下些扭捏和尴尬。
除了语言和结构,书中为数不多可读的内容里也有很多槽点。
既然是传记,自然免不了严谨的考据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忌讳道听途说的或自以为是的揣测,可惜这些在这本林徽因传中都没能体现出来。
书中描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是矢志不渝,可惜在林去世一段时间后梁思成就娶了自己学生林洙;金岳霖终生未娶不假,与他人曾同居生子的经历至今尚有争议,过度美化纯化他对林的感情未免有失偏颇。
还有就是传记中的那个频繁被比喻称“白莲”的女主角林徽因,在白落梅的笔下当真成了一位浪漫而多情的奇女子,可我却不觉得书中的她有多可爱——对徐志摩的欲推还就,对梁思成的嫁人却不嫁心,对金岳霖的终生痴情相伴为邻的另类享用。
这样三个优秀的男人为了她而团团转,偏偏在书中又被反复渲染成一种“如蝶”“如莲”般圣洁无暇的样子——作者这样描写林徽因的私生活也固然可以,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林徽因本身的务实、奉献以及学术上的成就;另外书中很多表述都来自于民间传闻以及梁思成续弦的一家之言,根本无从考证,却愣是在封页打上了“林徽因传”的名头,从而给传主本身招来许多骂名。
这时候再回头看书名的那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真是挺恶心的。
讲真,好的文字不是用辞藻堆砌出来的,那些或明或暗的感悟的表达也无需刻意,再美的风花雪月也不可能永浮云端,总有一天还是会落入凡尘,回归到最平凡的柴米油盐。
这个道理,无论是对于林徽因还是白落梅,还是对于生活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都一样。
最后补充几点:
1.关于“曾几何时”的用法。
“曾几何时”是一个文言词语,表示“没过多久”的意思。既然,“曾几何时”是指没过多久的意思,那么在它的前边,一般要交待、说明有关的时间和问题,不能凭空、突然地在没有“没过多久”之意的地方用“曾几何时”。
可以看看下面几个正确使用的的例句:
①.讲到这件事,可算文学史上一段伤心事,当时何等轰轰烈烈,想把旁行斜出抬举出来,化为康庄大道,曾几何时,遭逢古典派与普罗阶级的夹击,以致壁垒沉没,队伍哗散,岂不可叹可羞!(俞平伯《人生不过如此》)
②.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台湾的不少报纸都有文史版……但曾几何时,这些文史版都统统砍掉了……(王春瑜《风雨故人来》,见2000年7月13日《光明日报》)
再看看一些典型的误用:
①.曾几何时,人类向大自然挑战,已把竞技比勇的场地转到了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多少年过去了……(1994年5月2日《文汇报》)
②.曾几何时,小羊因山羊绒而贵,身价倍增……这两年沙尘暴渐多,人们又开始以另样眼光看山羊。(2000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总之,“曾几何时”表示没过多久的意思。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假如在没有“没过多久”这一意思的地方用上了“曾几何时”,则不妥。 意思说,不可将曾几何时单独放在句首表示曾经。
2.关于对林徽因评价的问题。
必须要承认的是,林徽因在上述评论中的确有点躺枪,我在写的时候确实有些偏激了,在此鞠躬说声抱歉。
事实上,抛开林徽因的那些感情绯闻不谈,她绝对是新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建筑设计师,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就是她带头设计的,除此之外,她还在散文、诗歌、小说、译文上有所建树,光凭这些也足以让我对她肃然起敬。
可是换个角度看,当读者看完这本林徽因传之后普遍产生的那种不合理的排斥感又是怎样来的呢,这让我一时竟然有些分不清自己此前厌恶的究竟是林徽因本身,还只是传记中被文字浓妆艳抹后飘忽虚幻的“白莲女神”。
关于这个疑惑,评论区的@王琛堡 解释的很好:我是小时候看她的书才知道林徽因的,就此对林徽因没有好感,也就没有兴趣去了解她了。后来知道林徽因在建筑上的成就,很震惊。这所谓传记,没能让人了解传主更别说喜欢传主,反而生生拉开了读者与传主的距离。
另外感慨下,果然是自古评论区出高人……
一针见血,不服不行。。〣( ºΔº )〣
最近刚弄了我的第一个公众号:豆子陪你读书(ID:douzi163)。
这也是梁豆子童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写字的地方,我将会秉承一直以来的细致与认真,将有料有趣有逗比的书评与故事分享给大家。
公众号福利:1.后台回复“学习”可获得7500部国内外精选公开课。2.每周都会更新一系列好书书评,并定期汇集成书单推荐给大家。
“外国人看了这首诗都拍案叫绝”
某天在有道词典上查词,顺手点开这个,原文如下,是首挺简明平实的诗。
然后下面的绝美古风翻译:
完全就是东拉西扯,堆砌词藻,也不管人家诗里有没有烟雨兰亭春光西楼这些东西,生生硬造出来一篇内容…下面一片赞扬,都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吊打外国人= =于是就留言表示这样一点也不信达雅,果不其然私信炸了全是来骂人的,太多了就只截了一点点…
好好好我反国我粗鄙…你们真的好棒棒呢
——————————————————————
没想到小透明过百了!
现在很多打着中华文化旗号的内容其实都远远没挨到中华文化的边,只培养了一大群所谓的国风爱好者,让人看着既难受又心疼啊…
谢谢大家支持,希望我们的优秀文化越来越好o(*////▽////*)q
唯书有色,艳于西子。
1.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真正的婊子喜欢装无辜、装清纯、喜欢害羞、喜欢穿粉色衣服。男人肤浅,都只看表面。所以,他们只能错过好姑娘,然后被婊子骗得痛不欲生。只有女人才能看出谁他妈是真正的婊子。
2.女人靠父母是公主,女人靠男人是王妃,只有靠自己才是女王
3.今天的我你爱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4. 请珍惜每一个手凉的女孩,上辈子她们都是折翼的天使
5.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
6.我是你的女人,我的眼睛和下体只为你而湿,你是我的男人,你的拳头和下体只能为我而硬
7.我不是高傲,也不是胡闹、是厌倦了所有的依靠
8.你对我说永远永远,永远不是我要的明天
9.见色起意也好 一见钟情也罢,第一眼我就喜欢你 就是喜欢你
10.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11.一次不忠,一生不用,谁让我失望,我让谁绝望
12.喝最烈的酒,草最爱的女人
13.谁若折了我的翅膀,我定废了他整座天堂
14.真爱似糖,甜到忧伤
15.一声姐妹大过天
16.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流泪,贱人会笑
17.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吸进肺里,这样抽烟的时候伤肺不心伤
18.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9.男人都喜欢娇情的骚裱子,却错过了满口草尼马的好姑娘
20.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最后分享一个来自奥巴马的青春文学
之前看到这种标题都会点进去看,后来有点免疫了…不说恶心吧,就是有点喜闻乐见(滑稽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