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古代中国具有很强的侵略性,那么世界会怎样?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620年前后的唐版图:

这是50年后的唐版图:


user avatar   yinglaot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的一大错觉是古代中国没有“很强”的侵略性,以至于提出的问题有点让人忍俊不住。因为如果古代中国的侵略性只是“很强”的话,那我们现在的领土估计得少个几百万平方公里。

所以题主应该问:如果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都是穷兵黩武的头铁玩家,非得打到看不见土为止,那么世界会是怎么样?

那么大概率东南亚,西亚,东欧会是汉字文化圈的一员。至于宗主国,也就是中国,大概类似于民国时期的枫叶地图吧。

毕竟要打穿到欧洲,骑兵不可少。只要从先秦开始就死磕草原,把草原拿稳了,有养马地了,就可以不断地打出去。不管内乱,只要有大一统王朝就无脑扩张,同时输出文明,那么最终就可以参考成吉思汗的功绩,然后加上中东,东南亚,印度那边就行了。

而且由正统中原文明来干这事儿比当年蒙古要文明许多,也更有影响力,只要多统治几百年,大亚洲汉字文化圈肯定没得跑。

至于说疆域过大,没办法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个完全不存在……分封就行了。只要诸王是中原文明的血脉,传承的是中华文化,迟早大家都得过春节、吃粽子、划龙舟。

届时,黄河龙舟队VS幼发拉底河龙舟队,恒河龙舟队VS底格里斯河龙舟队,决赛地点为长江。

也是一桩盛事。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我建议重复二十四史……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叫“如果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听你这话好像古代中国侵略性不怎么样?

夏朝以前信史不足,先放着不说。历史上第一个能完全确认的中国朝代商朝,开国时是这样子的:

到了18世纪后期变成这样:

如果单看面积大小或许还太肤浅,对照下面的地形图,你会发现中国版图在18世纪末已经完全涵盖了东亚季风区周边由连串山脉所确立的界限,包括长白山脉、外兴安岭、蒙古高原、天山/阿尔泰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

在黄河冲积平原这膏腴之地扩张不算什么,对东南丘陵和三级阶梯的持续征服直至达到地理标志所划定的地缘边界,才是真正让人惊叹的成就。通俗地说就是把地理条件所允许扩张的地儿基本全占了。

现在你还觉得古代中国侵略性不强吗?


user avatar   WanPlusSW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想如果怛罗斯之战中国胜利,安史之乱没有爆发,唐帝国的骑兵一路西征会怎么样,直到后来我看到一本书《海魂》

说清楚,本书作者为闪烁,书名《海魂》,是架空历史,大家想看可以百度!



我给大家贴一下他的不一样的历史吧:

唐历133年(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旧)唐帝国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军扫荡石国,攻占了石国首都,斩杀石国国王,屠戮石国城池,石国王子逃王阿拨斯王朝(阿拉伯帝国),向阿拉伯帝国求援。高仙芝引唐军两万,以及数万联军奔赴迎战,与阿拉伯帝国大军战与怛逻斯。两军激战五日,联军噶逻禄部谋叛,被高仙芝镇压。两军鏖战月余,高仙芝出奇兵断阿拉伯帝国大军粮道,阿拉伯帝国军队败退。

  唐历137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杀边令诚,率两万安西守军“回京勤王”。唐帝国第一次内战爆发。到唐历137年,叛军史朝义自杀,叛乱平息。高仙芝拥立越王李俙,郭子仪拥立太子李豫。内战进入第二阶段。唐历162年,李俙与高仙芝在洛阳城被杀,同年代宗李豫,护国大将军郭子仪亡。德宗李适登基,唐帝国第一次内战结束。

  唐历186年,唐帝国大将李存勋统兵十五万攻打阿拉伯帝国,协助波斯帝国复国,唐帝国第一次西征开始。次年,唐军攻入撒马尔罕,波斯帝国遂立国都于此。阿拉伯帝国集兵三十万于木鹿城。两军鏖战三月,唐军破城,歼敌二十余万。阿拉伯帝国退守哈马丹城。唐军进军哈马丹,与十五万阿拉伯大军鏖战两月,城破,阿拉伯帝国退守巴格达。

  西征第三年,唐军协助波斯帝国复国,定都泰西封。李存勋拜大将军,定西大元帅。唐军留兵五万,助波斯帝国整套阿拉伯帝国。从此开始,波斯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持续了两百余年。到唐历388年,波斯帝国确定回教为国教后,阿拉伯帝国瓦解。此时,波斯帝国疆域东到印度河流域,北达高加索山脉,西濒地中海,南抵印度洋,成为了西洋最庞大的帝国。其鼎盛时期,疆域一路拓展到了北非大西洋沿岸,并且出兵伊比里亚半岛,进军欧洲。从此,波斯帝国与唐帝国世代修好,成为了唐帝国最强大,也是最为重要的盟友。

  波斯帝国的中兴,改变了唐帝国的历史发展,商贸,特别是海上贸易的发展,成为了当时唐帝国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唐帝国的纺织技术,丝绸,茶叶,造纸术,火yao等等都扩散到了波斯帝国,并且一路传到了欧洲。东西方交往达到鼎盛时期。同期,唐帝国控制了里海与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广阔地域,成为了世界上疆域最广阔的帝国。

  唐历386年(公元1004)年,唐帝国航海家第一次到达马达加斯加岛,并且称此岛为“巨岛”。五年后,第一支唐帝国的探险穿队绕过了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唐历399年(公元1017年),唐帝国第一支船队进入了地中海,并与波斯帝国联军占领了直布罗陀。从此,东西方海上贸易航线开通,大航海时代来临。

  唐历554年(公元1172年),唐帝国第二次内战爆发。这次内战持续长达一百五十年,期间唐帝国数度分裂成数个,甚至数十个小王国,中央政权几乎彻底崩溃。东方世界陷入混战。

  这是一次几乎摧毁了整个东方世界的内战,也是唐帝国陷入内乱最久的一次内战。从唐历554年到唐历708年,内战持续了154年,帝国数度出现短暂的统一,不过中央政权都迅速垮台。在持续了154年的内战中,唐帝国的人口从5500万锐减至不到2000万,经济面临崩溃,民不聊生,国家凋零。

  唐历708年,(新)唐帝国缔造者,光武帝李陨辉起兵洛阳,建新唐帝国。唐帝国中兴统一战争爆发,6年间,光武帝向波斯帝国借兵十五万,逐一翦除帝国内地各独立王国,到唐历714年(公元1326年),唐帝国基本实现统一。

  经过了十五年的修养,唐帝国依靠发展商业,加强与波斯帝国的联系,唐帝国恢复元气,现天津,苏杭,广州三地的手工工业初具规模,且唐帝国成为了东方世界最强大的商贸帝国。同一年,光武帝李陨辉去世,洪武帝李孝存登记。

  唐历732年,帝国大将杨郁骢统兵25万,开始征讨边塞叛乱地区。历时十八年的“复边战争”爆发。此次战争的目的是要恢复唐帝国以前的版图,征讨那些在唐帝国第二次内战中叛变的边远地区的王国。波斯帝国出兵20万相助。

  杨郁骢(唐历688年——756年),(新)唐帝国头号大将。早就曾跟随光武帝征战天下,屡立战功,深得光武帝重用。早在光武帝末年,杨郁骢就请兵20万,为帝国收复边塞,不过当时光武帝没有答应杨郁骢的请求,直到洪武地登基后三年,才命杨郁骢统兵西征。

  这也被西方国家称为唐帝国的第二次西征。杨郁骢先后破灭十数国,灭突厥族,兵发乌拉尔山以西。他不仅仅光复了唐帝国的失地,而且还一路打到了黑海西岸。到唐历750年,杨郁骢凯旋回京时,唐帝国再次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杨郁骢被后世尊称为“帝国第一元帅”。

  唐历826年(公元1444年),唐帝国第三次内战爆发。

  这是唐帝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第三次内战又被称为“工业革命战争”。从新唐帝国建立,帝国商业,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最初的资本家,商人与资本家的社会地位却并没有得到保证,另外帝国征收高额的商业赋税以及工业赋税,官僚机构腐败,导致商人与资本家极为不满。

  这一年,唐帝国颁发了《禁海条令》,一改光武帝定下的以商业立国的基本国策,采取封闭锁国政策,严重威胁到了商人与资本家的利益。结果,苏杭,广东两地首先爆发资本家起义,接着两湖(洞庭湖,鄱阳湖),天津,以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内战很快就扩大到了帝国各地,资产阶级组织武装军队,要求帝国废除《禁海条令》,给予资本家,商人政治权利。

  第三次内战的第一阶段持续了八年,在中央军队的迅速镇压下,起义军队损失惨重,被迫转入地下活动。资产阶级革命跌入低谷,不过战争并没有结束。

  唐历834年,西安与洛阳两地爆发学社运动,军队残酷镇压参加运动的学生。第三次内战进入第二阶段。资产积极起义再次爆发。这一阶段内战持续了六年,资产积极军队得到了全面武装。最后占领了西安与洛阳,帝国皇帝被迫接受资产阶级的条件,废除《禁海条令》,改组朝廷,成立帝国内阁,并且成立帝国下议会,给予资本家,商人参政大权。

  在内战结束后的五十多年里,帝国仍然处于动荡之中,保皇运动,资产运动,以及来自东面的倭患都在威胁着帝国的存亡。直到唐历897年(公元1515年),张绍廷出任帝国首相,帝国内部动荡才逐渐平息。

  张绍廷是第一位平民(资本家)内阁首相。他一共连任四届,其执政期间,推行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改革法规,并且拉拢了大批开明贵族,加强了对旧地主的镇压,并且改革帝国军政制度,正式成立了帝国陆海两军,将帝国军队掌握在了内阁,而不是皇帝的手里。这其实也就标志着,帝国正式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皇帝失去了对军政大权,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帝国最高统帅,而帝国的行政大权已经落于内阁手中。

  同时,张绍廷还建立起了完善的议会制度,帝国上议会(贵族议会)只有象征性的权力,下议会掌握了议会实权,并且具有了监督内阁政府,以及立法这两项大权。张绍廷还为帝国建立起了第一套公平的,公开的,完善的法律体系。采用了“案例审判原则”。这也是后来帝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成为了帝国法律不断完善的根据。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张绍廷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现代意义上的唐帝国的缔造者。虽然他出身低微(一名普通的工人的儿子),没有任何的裙带关系(其妻子也是工人出身),没有参军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没有多少个人资产。但是,他为唐帝国建立起了一套实行了四百多年,而且仍然没有过时的政治,军事,法律体系。直到现在,张绍廷首相的雕塑仍然屹立在帝国首相府的庭院中。而张绍廷博物馆则是帝国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唐历949年(公元1567年),扶桑,也就是现在的日本爆发内战,随后出兵入侵朝鲜王国。唐帝国派兵协助朝鲜王国击退了入侵军队,随后帝国出兵干预日本内战。这是帝国海军第一次以主力身份参加对外战争。

  日本内战持续了一百多年,后在唐帝国的帮助下,日本天皇击败了以德川家康为首的番军,重新建立中央统一政权。后来日本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向唐帝国学习经验,也先后完成了各种资本主义革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不过,在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天皇仍然具有部分国家实权。

  从唐历1050年到1178年(公元1668年——1796年),唐帝国联合波斯帝国与西方列强,即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西班牙帝国,荷兰共和国,瑞典王国,威尼斯共和国等国为争夺海洋控制权,进行了长达128年的战争。

  历史上,这场历时一百多年的战争被称为“东西方百年战争”。战争的焦点就是东西方两个最强大的国家(集团)为争夺海洋控制权,争夺世界各大洋的霸权。而战争的根本仍然是商业以及海外利益。战争分成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唐历1050年到1078年。唐帝国与荷兰共和国,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争夺印度次大陆,非洲东部与南部的殖民地,还有印度洋上的制海权为主。期间爆发了四次大规模的海战,即科兰巴海战(唐历1054年),孟买海战(唐历1062年),霍尔木兹海战(唐历1066年),马达加斯加海战(唐历1074年)。另外还爆发了五次大规模地面战争,即亭可马里登陆战(唐历1055年),古里包围战(唐历1058年),孟买战役(唐历1063年),波斯战争(唐历1066-1072年),以及马达加斯加战争(唐历1074-1078年)。

  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都围绕着印度洋地区的霸权展开,西方列强打击的重点不是唐帝国,而是波斯帝国。通过这一系列的战争,唐帝国最终确定了在印度洋地区的霸权,并且将这一霸权保持了数百年之久。

  因为波斯帝国成为了西方列强的主要打击对象。唐历1055年,波斯帝国皇帝塞留斯五世遭到刺杀,皇太子即位,为马哈木图三世。随后,波斯帝国爆发革命,并于唐历1068年退出战争,西方列强则趁机向波斯帝国大举进攻。革命在唐历1074年达到高潮,波斯帝国危在旦夕,唐帝国派遣远征军进入波斯帝国,一方面稳定住波斯帝国的西方战线,另外一方面协助波斯帝国镇压国内叛乱。波斯帝国内战在1082年结束,马哈木图三世与商人资本家集团达成妥协,承诺进行宪政改革,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第二阶段,从唐历1088年到1122年。唐帝国在稳定了波斯帝国的局面,并且已经确定了印度洋地区的霸权后,开始向西推进。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围绕着非洲大陆上的殖民地展开。因为双方的战线都很漫长,再加上殖民地比较分散,后勤保障困难等等原因。在这一期间的战争中,小仗打了几百场,可大规模战役却很少,值得称道的大胜仗也寥寥可数。双方在非洲与南大西洋上的争夺持续了34年之久。

  从唐历1123年开始,战争进入第三阶段。此时波斯帝国皇帝已经是塞留斯六世,这是个开明的皇帝,在其登基之后就立即宣布完成宪政改革,还政于民,仿照唐帝国的模式,成立了议会,内阁政府等等由贵族,商人,资本家控制的权利机构。到唐历1122年,波斯帝国的宪政改革基本上完成,国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唐帝国也在之前的三十多年时间里积聚起了强大的力量。随着两大古老帝国再次恢复了实力,战争逐渐变得对唐帝国与波斯帝国有利了。

  唐历1125年,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远征军分两路进军。其中东线以波斯帝国为主,唐帝国的地面远征军为辅,大军从欧亚大陆桥杀入欧洲,横扫巴尔干地区,兵力直指欧洲腹地。东线以唐帝国远征军,特别是海军舰队为主,在迅速攻占了加纳里群岛,马德拉群岛之后,又攻占了亚速尔群岛,并且在北非登陆,准备进攻直布罗陀要塞,打通进入地中海的海上通道。

  战争在这一年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在此前一年,法兰西帝国爆发革命,革命政府与唐帝国,波斯帝国签订和平条约,退出战争。而在整个第四阶段的战争中,争夺的焦点都在地中海的制海权上。交战双方的主要兵力仍然是海军。

  唐历1128年,唐帝国远征军攻占直布罗陀要塞,打通了进入地中海的海上通道。唐历1147年,唐帝国海军远征军炮轰威尼斯,威尼斯共和国投降,退出战争。唐历1152年,波斯帝国远征军与唐帝国远征军横扫中欧平原,结束了瑞典王国在中欧地区长达数十年的霸权地位。唐历1158年,波斯帝国远征军绕道北非,与唐帝国远征军联手进攻西班牙帝国,三年后,西班牙帝国战败。

  西班牙帝国战败后,战争平息了八年,大英帝国,荷兰共和国与唐帝国,波斯帝国媾和,希望能够体面的结束战争。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也在前面的战争中耗尽了国力。另外波斯帝国皇帝塞留斯六世在唐历1162年驾崩,波斯帝国无心再战。交战双方开始进行和平谈判,不过,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时的谈判并没有多少效果。

  唐历1173年,一艘唐帝国的远洋商船在北大西洋上遭到了悬挂大英帝国国旗的掠夺舰攻击,数十名船员被杀害。这本来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件小事了,问题就在于,一名船员逃了出来,在海上漂浮了三天后被一艘经过的唐帝国巡洋舰捞了上来。这成为了第五阶段战争的导火索。

  这一阶段,是唐帝国单独向大英帝国与荷兰共和国宣战的,波斯帝国并没有派兵参战,只是向唐帝国远征军提供了物资等方面的援助。到唐历1175年,唐帝国远征军已经在北大西洋上集中了近百艘主力战舰,其他各类舰船五百多艘,集中了一支拥有五万地面兵力的远征军。

  从唐历1175年到唐历1177年,唐帝国远征军首先打击的是相对较弱小的荷兰共和国,并且用海军封锁了大英帝国。唐历1177年,阿姆斯特丹被唐帝国远征军攻占,荷兰共和国投降,退出了战争。当年年底,唐帝国远征军在爱尔兰登陆,爱尔兰宣布独立,大英帝国在此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唐历1178年秋,在五十多艘主力战舰的掩护下,两万帝国远征军在泰晤士河下游登陆,随即唐帝国战舰逆流而上,炮击白金汉宫,大英帝国在十日后宣布投降。这场持续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到此结束。

  通过128年的战争,唐帝国不但获得了全球霸权的地位,而且唐帝国海军也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锻炼,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在鼎盛时期,唐帝国的海外领地面积达到了本土面积的1.5倍,唐帝国海军的战舰航行在世界各个大洋上,而飘扬在唐帝国海外领地上的金龙旗永远都在太阳地下。从此唐帝国也得到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

  同样,这长持续了128年的海上战争也让唐帝国元气大伤,五十多万海军将士在这场战争中阵亡,其中不少是祖孙五代同为帝国赴难。后来,帝国海军在大沽港外建立了一座海军军人公墓,在宁波建立了第二座海军军人公墓,这也就是帝国海军军人公墓的来历。而战争的直接结果,是唐帝国在东方世界的影响力反而迅速降低,对日本这类怀有狼子野心的国家不再具有统治能力了。

  这场战争对整个欧洲地区今后数百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瑞典王国的没落,以及遭殃及的神圣罗马帝国的没落,欧洲中部地区分裂成了数十个小国家。原来的莫斯科大公国迅速发展成为俄罗斯帝国,并且在欧洲东部地区迅速扩张,其触角一度深入了欧洲中部地区。威尼斯共和国没落后,亚平宁半岛上的数个王国迅速强大,特别是撒丁王国的崛起,意大利王国出现了统一的征兆。法兰西帝国革命遭到镇压,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出现在了法兰西,他就是后来几乎统一了欧洲大陆的拿破伦。荷兰共和国在欧洲海域的商运统治地位瓦解,大英帝国迅速的取代了荷兰共和国,成为欧洲地区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国战败,导致了葡萄牙王国的崛起,两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三十多年。可以说,从唐历1178年开始,欧洲大陆陷入了战国时代。

  此时,在世界的东方,唐帝国并没有因为胜利而获得多少好处。反而因为在上百年时间里将精力主要集中在了世界的西方,忽略掉了身边的一个严重的危险,同时还忽略掉了新大陆上的变化,可以说,这场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东西方战争,实际上没有给唐帝国带来任何好处。

  唐历1184年(公元1802年),日本再次出兵进攻朝鲜,反叛唐帝国,谋求西太平洋海上霸权。唐帝国与日本持续了近百年的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唐历1184年到唐历1211年。唐帝国主要采取战略防御,在朝鲜半岛,以及琉球群岛,东南亚地区等地与日本僵持。同时,唐帝国迅速做了战争动员,将部署在西方的远征军抽调了一大半回来。而在这一阶段中,双方争夺的焦点是汉城与琉球岛这两个地方。

  争夺汉城的战争打了三次,前两次唐帝国都以防御为主。唐历1208年爆发的第三次汉城战役唐帝国在防御稳固后采取主动进攻。因此,第三次汉城战役也被称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开始,到唐历1211年,唐帝国用了三年的时间将入侵朝鲜半岛的日本军队赶出去,而朝鲜国王也重新回到了汉城。

  争夺琉球岛的战役打了两次。第一次是唐帝国海军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从大西洋远道回来的舰队在巴士海峡遭遇日本舰队伏击,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结果唐帝国不得不放弃了反攻琉球岛的计划,并且在唐历1201年将驻守琉球岛的两万多军队撤了出来。唐历1210年,唐帝国海军开始反攻,重点就是琉球岛。光复琉球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唐历1211年春,到年底,琉球群岛全部光复。

  从唐历1211年到1222年是为期十一年的休战期。日本数度想与唐帝国媾和,唐帝国也需要时间恢复国力,因此双方之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役,小规模冲突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到唐历1222年,唐帝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远征日本,而日本也在西方列强的帮助下恢复了元气,建立起了一支拥有四十多艘主力舰的强大海军舰队,其地面兵力扩充到了五十万,准备与唐帝国评死一战。

  战争的第二阶段,也是双方的僵持阶段。海洋是主要的战场。在此期间,双方海军爆发了十二次大规模海战,第三次琉球岛海战,宫古岛海战,两次济州岛海战,对马岛海战,朝鲜海峡海战,吕宋岛海战等等。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扶持下,勉强的应付着唐帝国强大的进攻。

  唐历1244年,唐帝国与朝鲜王国联军登陆对马岛,第二阶段战争进入了高潮,双方围绕着对马岛打了四次大规模海战,并且在这座岛屿上鏖战近两年。对马岛争夺站后期,唐帝国派遣五万远征军登陆,最后在唐历1246年攻占了对马岛,然后在唐历1247年攻占壹歧岛。

  从唐历1250年到唐历1270年的20年间,唐帝国内部爆发了一系列小规模动乱,主要就是持续不断的战争导致唐帝国不堪重负,百姓负担非常沉重,国内反战呼声非常强烈,并且最终导致唐历1250年的长沙暴动,1252年的重庆暴动,1253年的福建农民暴动,以及1254年的广州工人起义。国内动荡打乱了唐帝国的战争安排,同时不得不将更多的军队用来镇压国内暴乱。到唐历1270年,暴乱平定下来的时候,日本也已经恢复了元气,西方列强也纷纷崛起,唐帝国错失了消灭日本的最佳机会!

  唐历1271年,日本海军偷袭那霸港,战争再度爆发。而唐帝国国内动乱已经平息,而且有了十多年的修养机会。战争进入第三阶段,决定胜负的阶段。

  唐历1273年,唐帝国海军取得第四次琉球岛海战的辉煌胜利,日本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唐帝国海军夺取了西太平洋制海权。唐历1274年,鹿儿岛海战爆发,日本海军残存战舰几乎全部被摧毁,唐帝国海军开始封锁日本沿海,并且一度杀入日本内海,炮轰日本沿海工业重镇,封锁日本内海港口。唐历1277年,唐帝国远征军登陆九州岛,拉开了全面反攻的序幕。唐历1281年,唐帝国海军舰队杀入东京湾,炮击日本皇宫,当年秋,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承认战败。

  实际上,唐帝国与日本的战争的本质仍然是唐帝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战争。西方列强在遭受了一次惨痛的教训之后,知道在实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无法正面抗衡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因此,西方列强选择扶持日本,鼓动日本的野心来对抗唐帝国。在整个唐日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向日本输送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并且通过贷款等方式向日本提供了数十亿元的战争经费。特别是到了战争后期,几乎所有的日本海军主力战舰都是由西方列强提供的。换句话说,西方列强是借日本之手在消耗唐帝国的国力。相比而言,唐帝国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向波斯帝国求援,因为历史上,东方的海洋就是唐帝国的势力范围,唐帝国绝不允许任何列强到东方来与自己竞争,就连盟友也不例外!

  唐帝国再次赢得了胜利,却也只是一场惨痛的胜利。到唐历1281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唐帝国已经是遍体鳞伤,这一年唐帝国的经济水平仍然维持在唐历1150年左右的样子,也就是说,在长达130年间,唐帝国几乎没有得到多少发展!相反,在这130年间,西方列强的经济翻了至少二十倍,而几个主要西方列强的经济总和甚至超过了唐帝国。虽然在一战爆发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唐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到唐历1295年,唐帝国占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超过了西方列强的经济总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时候,此时的“日不落帝国”已经走向了夕阳时期,唐帝国将要面临最严重的挑战了。


第一次全球战争(倒唐战争)

  唐历1285年(公元1903年),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以及日本四国秘密达成“倒唐同盟”,共同将矛头指向了唐帝国与波斯帝国。

  这四个新兴帝国都谋求获得等多的海外利益,并且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要求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这两个最古老,最强大的帝国均分世界利益。大英帝国的主要述求是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及全球贸易份额。法兰西王国的主要述求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俄罗斯帝国则想得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袤土地,日本则仍然在谋求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

  这四个国家的主要对手都是唐帝国,以及在唐帝国支持下的波斯帝国。四个国家通过达成战略同盟,以及实际上的军事同盟共同向唐帝国施加压力。世界局势再度紧张,唐帝国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威胁。

  唐历1287年(公元1905)年,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结成三方同盟,共同对抗另外四个帝国的威胁。德意志帝国因为要对抗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以及意大利王国这三个强大的国家来自陆地上的威胁,因此并无多少海外利益,国家安全更为重要。因此,德意志帝国与唐帝国同盟,共同应付法兰西王国与俄罗斯帝国。

  至此,第一次全球战争的格局基本成型,世界上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开始了紧张的扩军备战。从唐历1285年开始,到唐历1296年,七个主要帝国的军费开支一直在以每年近两成的速度增长,而且军队规模一直在扩大。特别是海军方面,历史上,这十一年时间被称为“造舰十年”。除德意志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之外,其他五个帝国在这十年总建造的战舰总吨位,超过了过去一百年间建造的所有战舰的总吨位。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期,到唐历1295年的时候,唐帝国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成,波斯帝国为三成五,德意志帝国为三成,日本为三成五,俄罗斯帝国为三成五,法兰西王国为三成,大英帝国为二成五。换句话说,这七个国家所支出的军费,占到了当年世界总产值的近两成了。战争已经无法避免,而最后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引发战争的导火索而已。

  唐历1296年(公元1914年),唐帝国皇帝与内阁首相先后批准了战争计划。当年初,唐帝国以日本为能履行“唐日战争”后所签订的条约为由,正式向日本宣战。次日,波斯帝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两日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以及俄罗斯帝国先后向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宣战。同时,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也向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宣战。次日,德意志帝国向四个国家宣战。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了。

  战争初期,唐帝国制订的基本战略是,先东后西。先消灭东面的日本,在西面的陆地战场上采取守势,由德意志帝国牵制住俄罗斯帝国,波斯帝国从南面进攻俄罗斯帝国。而在大西洋上,唐帝国的舰队以开普敦为后方基地,先拖住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舰队,等到帝国海军收拾掉了日本之后,海军舰队进入大西洋,从海上威胁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迫使两国投降,最后在陆地上收拾掉俄罗斯帝国。

  这一战略计划与唐帝国当初对付西方列强时的计划有很大的相似性,即竭力避免大消耗,大损失的地面战争,尽量发挥帝国海军的实力,通过控制海洋来获得最后的胜利。整个战略核心是围绕着海军展开的。不过,这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世界了,唐帝国还过低的估计了对手的战争决心,低估了日本的抵抗能力,导致了唐帝国在后面的一系列惨痛失败。

  战争进入到第二年的时候,地面战场上的情况变得对唐帝国一方极为不利,特别是在欧洲战场上,局势正在迅速的恶化。

  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首先集中力量在欧洲大陆上对付德意志帝国,战线一度被推到了莱茵河东岸,进入了德意志帝国本土地区。最后,德意志帝国投入了150万地面部队,数万门火炮,在莱茵河上稳定住了阵脚。一年之内,德意志帝国就与两个强大的对手打了三场大规模战役,其中科布伦茨战役,德意志帝国损失24万人,科隆战役,德意志帝国损失21万人,韦瑟尔战役,德意志帝国损失18万人。虽然最后德意志帝国在西线稳住了局势,不过代价是极为惨重的。当时德意志帝国陆军的455个师中,有320个部署在西线战场,或者是本土的西部地区,七成火炮也都投入到了西线战场上。结果就是,德意志帝国无法按照唐帝国的战略计划,在东线上牵制住俄罗斯帝国,反而要应付俄罗斯帝国的猛烈进攻。

  俄罗斯帝国也将重点首先放在了德意志帝国身上,不过俄军的战斗力并不强。双方的战线一直稳定在维斯瓦河一线。德意志帝国用90个师挡住了俄罗斯帝国两百多万地面部队的进攻。不过,问题是,德意志帝国只剩下了不到50个师的战略预备队,就算不陷入三线作战的境地,只要这一情况持续下去,德意志帝国都将因为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去顶替损失惨重的前线部队,而在一年之内战败。

  在此情况下,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迅速修改了战略计划,加强了对俄罗斯帝国的地面进攻,迫使俄罗斯帝国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东线与南线上来。半年之内,唐帝国在奥伦堡到阿特劳这条战线上投入了120万地面部队,取得了两次重大胜利,一度将战线推进到了萨马拉到阿斯特拉罕一线,迫使俄罗斯帝国不得不将原本用来去增强西线进攻的地面部队投入到东线战场上来。

  同期,波斯帝国大军翻越了高加索山脉,连续攻占了巴库与马哈奇卡拉,数十万波斯帝国军队向罗斯托夫方向推进。俄罗斯帝国不得不在南线战场上增兵50万,以应付波斯帝国的进攻。

  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进攻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德意志帝国受到的压力,到后来,德意志帝国仅在东线部署了不到40个师,抽调了50个师作为预备队,巩固了西线战场。

  同期,唐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与日本海军围绕着济州岛,与屋久岛这两座岛屿的控制权爆发了两场海战。虽然最后唐帝国并没有能够攻占这两座岛屿,而且也没有给予日本联合舰队重创。但是,这两次战役稳住了唐帝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并且迫使日本海军转为内线防御,放弃了在琉球群岛与唐帝国海军争夺制海权的意图。

  战争进入到了第三年,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联合舰队首次在大西洋上挑战了唐帝国的第四舰队与独立舰队。虽然数次海战都不算激烈,唐帝国海军的强大舰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住了在大西洋,特别是在中大西洋与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不过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海军舰队已经对帝国在大西洋上的存在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年初,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远征军攻占了唐帝国在地中海的唯一据点——直布罗陀要塞,数千帝国守军几乎全部阵亡。随着直布罗陀要塞沦陷,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大西洋舰队可以方便进出地中海,从而威胁到波斯帝国的西部地区。战局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巨变。

  同年中期,大英帝国远征舰队进入马尔马拉海,炮轰伊斯兰堡。随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远征军在伊斯兰堡附近登陆,切断了波斯帝国与其欧洲部分领土的陆上通道。大英帝国远征舰队进入黑海,炮轰被波斯帝国占领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波斯帝国军队被迫撤出克里米亚半岛,撤退到了大高加索山脉北面的克拉斯诺达尔。同时,波斯帝国将主力转移到了小亚细亚半岛,投入了数十万大军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远征军争夺伊斯兰堡,努力打通与欧洲领土的联系通道。

  下半年,波斯帝国部署在拉塔基亚,特里波利,贝鲁特三个港口的海军舰队遭到了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舰队的突然袭击,波斯帝国地中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同时波斯帝国也失去了在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

  年底,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远征舰队炮击亚历山大港,并且在尼罗河三角洲登陆。波斯帝国驻军被迫退守苏伊士运河东岸。虽然,直到战争结束,波斯帝国仍然控制着西奈半岛,不过波斯帝国的海军战舰,唐帝国的舰队也无法再从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了。

  这一年,唐帝国在西线地面战场上投入的地面兵力已经达到了250万,不过进攻收效甚微。如同欧洲西线战场一样,唐军与俄罗斯帝国军队在奥伦堡到阿斯特拉罕这条战线上陷入了苦战之中,双方均无法迅速突破对方的壕堑网。

  为了稳住波斯帝国,唐帝国派遣了近80万地面部队支持波斯帝国在对俄南线战场,以及苏伊士运河战场,伊斯兰堡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当时,在整个亚洲战场上,唐帝国投入的地面兵力已经占到了总兵力的七成左右,这是唐帝国最不愿意扮演的角色。

  西太平洋上,唐帝国花了半年的时间,攻占了屋久岛与种子岛,为此损失了近五万海军陆战队官兵。不过,这也同时切断了日本海军舰队南下的通道,将日本海军舰队压缩到了其本土附近海域。

  当年年底,唐帝国大西洋远征舰队,即之前的第四舰队与独立舰队协同一支有一万五千人的陆战队进军直布罗陀要塞,准备夺回这座扼守着地中海咽喉的要塞,迫使英法舰队离开地中海,减轻波斯帝国在海防方面的压力,并且支援波斯帝国对伊斯兰堡的进攻行动,改变整个亚欧战场的局面。

  战争进入到第四年的时候,唐帝国海军遭受了最大的一次失败。大西洋联合舰队在马德拉群岛附近海域遭遇英法联合舰队。这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海战,海战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

  唐帝国大西洋联合舰队拥有24艘主力舰,12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以及24艘驱逐舰,其规模已经超过了帝国用来对付日本的第一舰队,以及镇守南洋地区的第二舰队。英法联合舰队则拥有27艘主力舰,14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30艘驱逐舰。这也几乎是两国海军战舰总规模的八成。

  双方势均力敌,不过英法联合舰队早就确定了这一海战战场,而唐帝国舰队则是从黄金海岸出发,航行了数千公里,再与敌舰队接战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对大西洋联合舰队极为不利,在上午的战斗中,舰队就损失了至少四艘主力舰,并且被迫开始南下撤退。随即英法联合舰队进行追击。在撤退过程中,唐帝国舰队司令官犹豫不决,没有当机立断的抛弃数艘航速较慢的战舰,主动退回到黄金海岸,然后再寻找战机,结果被英法联合舰队追上。

  决战发生在加拿利群岛北面海域。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虽然唐帝国海军将士奋勇作战,将其能力发挥到了极限,但是结果仍然是残酷的。大西洋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有3艘速度稍快的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以及12艘驱逐舰逃回了黄金海岸,并且随后撤往开普敦,其余战舰全部被击沉,或者是被毁。英法联合舰队损失了8艘主力舰,以及另外二十多艘战舰,取得了海战的胜利。

  这场海战的直接结果是唐帝国失去了在大西洋上的制海权,反攻欧洲大陆也变得遥遥无期。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间接后果。在唐帝国失去了威胁欧洲大陆的资本后,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在半年后先后向唐帝国宣战。而且,这最终影响到了美利坚合众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倾向。可以说,整是这场海战,让唐帝国不得不在最后被迫跟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的停战条约,从而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这场海战也让唐帝国决定收缩战线,特别是在西方战线上,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海军舰队在年底就全部撤出了大西洋,退守科伦坡。而由大英帝国舰队,法兰西王国舰队,西班牙王国舰队,意大利王国舰队组成的西方联合舰队在当年年底就进入了印度洋,一路高奏凯歌,战线逼近了帝国的内层防御圈。

  地面战场上,随着唐帝国军队的到达,波斯帝国光复了伊斯兰堡,恢复了之前中断的与德意志帝国的陆上通道,大批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已经快要油尽灯枯的德意志帝国。不过,随着意大利王国参战,德意志帝国的南线也变成了战场。如果意大利王国的军队能够有英法军队一半的战斗力的话,那么德意志帝国肯定投降了。

  随着欧洲战局的恶化,唐帝国不得不派遣一支25万的地面部队前往德意志帝国,参加欧洲的地面战争。而这25万唐帝国陆军的到达,为稳定德意志帝国的战线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至少,德意志帝国不需要再为南线的安全而担心了。

  可以说,这一年的战局在海陆两个方面上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唐帝国海军遭受了一次惨痛的失败,并且丢掉了大西洋的制海权。不过,在陆地上,随着唐帝国的战争工业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而且唐帝国的国内动员也已经全面展开,庞大的工业实力,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唐帝国在地面战场上已经稳住了阵脚。现在,所剩的就是在海面上取得一次胜利,然后迫使“倒唐联盟”投降。

  战争的第五年,也就是唐历1301年(公元1919年),这是最为关键的一年。战争双方都已经拼出了最后的一份力气,而且随着各条战线上的战局逐渐明确化,胜负结果也快要出来了。地面战场就如同一台巨大的绞肉机一样,交战双方修建的壕堑网就是士兵的坟墓,在没有办法对付壕堑网的情况下,地面战场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交战双方都经受不起惨重的人员损失。海战却是一个未知数。虽然唐帝国已经退出了大西洋,退守印度洋,不过唐帝国海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没有任何人敢于肯定唐帝国将在海上遭受彻底的失败,因为数百年来,唐帝国就从来没有在海洋上败给过任何一个对手。

  年初,西方联合舰队进攻科伦坡,科伦坡港的唐帝国战舰全部撤往狮城,编入了姜邦国将军指挥的第二舰队。同时,帝国海军司令部做出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狮城,并且将海上战线稳定在南洋地区,绝不能让西方联合舰队威胁到帝国本土。姜邦国收到的是一条死命令,如果狮城失守,或者是帝国本土防线崩溃的话,他恐怕连以死谢罪的资格都没有。

  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也蠢蠢欲动,准备趁西方联合舰队威胁唐帝国南线的时候,与帝国海军第一舰队决战。当时,指挥帝国海军第一舰队的是刚刚调来的萨季亭上将。而这场唐日海军之间的决战成为了整个战场上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唐帝国海军获胜,那么日本很有可能第一个投降,特别是随着唐帝国开始准备登陆九州,四国时,日本海军失败就意味着日本战败。如果唐帝国海军战败,那么唐帝国将在东面与南面同时受到来自海洋的威胁,唐帝国也就输掉了这场战争,并且将直接沦落为三流国家,恐怕数十年之内都无法与其他列强争夺世界霸权了。

  日本联合舰队在一月初离开了东京湾,寻找唐帝国第一舰队决战。萨季亭也已经率领第一舰队离开了那霸港,前去寻找日本联合舰队决战。此时,双方的势力其实相差无几,其中,最重要的主力舰各为18(唐)与16(日)艘,其他辅助战舰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因此,谁也无法判断这场海战的胜负。

  2月初,双方在八仗岛附近海域遭遇,战斗立即爆发。第一舰队抢先占据了“T”字头,所有主力舰也完成了战斗准备。日本联合舰队的动作慢了大概半个小时,而这半个小时就将是致命的。

  在半个小时的激烈炮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4艘主力舰遭受重创,先后退出战斗。而第一舰队则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双方的实力对比变成了18比12,而主炮的数量对比则达到了2比1左右。显然,第一舰队已经具备了取胜的基础,日本联合舰队则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随后,日舰队的驱逐舰发动了鱼雷攻击,希望能够打乱唐帝国舰队的战线,为自己的主力舰争取到反败为胜的机会。第一舰队的驱逐舰也在同一时间从两侧冲锋,准备用鱼雷攻击日舰队,而为主力舰护航的重巡洋舰(对付驱逐舰最厉害的战舰)则纷纷从舰队战列线中杀出,挡在了主力舰前面。结果,进攻的22艘日本驱逐舰被击沉击毁了14艘,虽然有5艘第一舰队的重巡洋舰被日本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或者是遭到重创,不过第一舰队只有一艘主力舰被击中一条鱼雷,被迫退出战斗。而在第一舰队的鱼雷攻击中,日本联合舰队再次损失三艘主力舰。

  双方实力对比瞬间变成了17比9。第一舰队以两艘战列舰对付一艘日主力舰。而日本舰队的巡洋舰,驱逐舰都已经无法对第一舰队构成威胁了。这样的战斗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天黑之前,日舰队最后5艘遭受重创,主炮几乎全部被摧毁,不过还具有航行能力的主力舰撤出了战场。随后,第一舰队展开追击,在日本联合舰队退入东京湾之前,又有两艘日主力舰被击沉,其中一艘是被帝国海军的潜艇击沉的。

  八仗岛海战以帝国海军的全面胜利结束。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日本联合舰队中,8艘主力舰被击沉,另外8艘主力舰遭到重创,至少都得在船坞里躺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日本海军失去了本土附近海域的制海权,并且都退缩到了东京湾内,而日本在横滨的海军造船厂根本就没有办法同时为8艘战列舰提供修理服务。换句话说,日本海军已经被“消灭”了,现在的问题是,唐帝国何时迫使日本投降。

  第一舰队的胜利是决定性的。当年3月,第一舰队杀入东京湾,炮轰横滨,横须贺,东京三处的船坞与船厂,4艘正在维修中的日主力舰全部翻覆,另外还摧毁了大量停靠在港口内的舰船。月底,第一舰队再次进入东京湾,这次重点炮击了东京市,对日本天皇皇宫的集中炮击几乎摧毁了这座宫殿群。到4月中旬,帝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在九州岛,四国岛登陆,另外一支大约有5万人的海军陆战队进入了东京湾,4月下旬在川崎登陆,然后在第一舰队的掩护下向东京推进。

  5月初,日本天皇宣布向唐帝国投降,日本第一个战败。这对整个第一次全球战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整个战争期间第三个重要的转折点。唐帝国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在其他各战线都没有获得好的战果的情况下,迫使日本投降,让唐帝国终于可以将东部战线上的兵力撤出,投入到其他方向上去了。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帝国海军最为强大的第一舰队!

  第一舰队在6月初回到了那霸,接着开始对各战舰进行检修,一部分老旧的战列舰还返回了大连,青岛,松江三地进行短期的快速改装。8月中旬,第一舰队云集舟山。此时,第一舰队已经拥有了21艘主力舰,其中4艘主力舰是刚刚建成的新型战舰。

  同期,第二舰队也在南洋地区与西方联合舰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西方联合舰队在2月初的时候就进入了马六甲海峡,并且炮轰狮城。姜邦国将军留下了5万地面部队(其中有4万帝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坚守狮城,他则率第二舰队离开了狮城,出海寻找西方联合舰队决战。当时第二舰队只有12艘主力舰,其他辅助舰艇四十余艘,而西方联合舰队拥有42艘主力舰,其他辅助舰艇超过了80艘。

  恐怕,没有任何人相信第二舰队能够守住帝国的南大门,甚至连帝国首相,皇帝都觉得,第二舰队去迎击西方联合舰队,这简直是在以卵击石。不过,姜邦国却证明了第二舰队绝不是那种害怕敌人的舰队。

  在2月下旬的一次夜战中,第二舰队让敌人尝到了帝国海军炮弹的滋味。趁西方联合舰队炮击狮城的机会,第二舰队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在三个小时的炮击中,西方联合舰队的5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还有十多艘其他战舰遭到重创,其中7艘主力舰被迫返回科伦坡进行维修。而当时帝国海军在撤离科伦坡的时候,已经炸毁了港口里的所有维修设施,结果这7艘主力舰到当年年底才基本上修复了动力系统,受损的主炮却必须要返回国内维修,从而错过了后面的科伦坡海战。

  这场战斗最大的意义是,西方联合舰队意识到了唐帝国第二舰队的存在,对他们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时唐帝国在南洋地区有数十个港口与基地,第二舰队可以方便的得到物资补给,并且能够借助这些港口,基地对西方联合舰队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而西方联合舰队如果要逐一拔除这些港口与基地的话,不但要消耗很多的时间,而且会给第二舰队提供大量的突袭机会。因此,西方联合舰队司令官做出的决定是,先消灭第二舰队,然后再攻占狮城。

  这就是姜邦国所需要的机会。在接下来的近7个月的时间中,第二舰队借助帝国海军在南洋的基地网络,以及该地区密布的岛屿,复杂的海况等等条件,与西方联合舰队打起了海上游击战。并且先后在勿里洞岛,淡美兰群岛,以及阿里巴斯群岛附近海域与西方联合舰队发生海战。其中阿里巴斯海战的意义最为重大。在这场海战中,第二舰队虽然损失了4艘主力舰(其中两艘沉没),不过却重创了对手6艘主力舰,同时迫使西方联合舰队返回科伦坡补充弹药与燃料。狮城受到的威胁也被解除了。

  到当年9月中旬时,第一舰队到达狮城,与第二舰队汇合,两支舰队成立了帝国联合舰队,由萨季亭担任舰队司令,姜邦国为参谋长。此时,交战双方在该地区的主力舰对比为29(唐)比27(西),其他战舰数量相差不大。从这一点上来看,双方舰队的实力是旗鼓相当的。不过,帝国海军是在自己最熟悉的海洋上作战,而且经过了前面半年多的一系列战役,帝国海军士气如虹,特别是第一舰队的各艘战舰都进行了维修与改装,战斗力处于巅峰状态。相反,西方联合舰队在进入南洋地区的作战行动一点都不顺利,而且还有15艘主力舰遭到重创,且其在外活动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士气低落,各战舰的状态都有所降低。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帝国海军已经具备了反败为胜的基础。

  双方的第一场战斗是在安达曼海爆发的。结果西方联合舰队的一支侦察舰队的4艘重巡洋舰,8艘驱逐舰成了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战列舰热身的最好目标。接着,随同舰队行动的帝国海军陆战队攻占了安达曼群岛上最重要的几座岛屿,恢复了岛屿上港口,为联合舰队建立起了前进补给基地。

  到了年底,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已经控制了孟加拉湾的制海权,而帝国内阁也要求海军尽快取得印度洋的制海权,这样战略物资才能够通过海运送往波斯帝国。萨季亭大将在年底确定了科伦坡战役,决定趁西方联合舰队还没有来得及撤出印度洋的机会,在科伦坡附近将其歼灭,为帝国海军最后挥师进军大西洋打下基础。

  战争的第六年,也就是最后一年,唐帝国已经显示出了在长期消耗战中的强大潜力,凭借着庞大的资源,强大的人力基础,以及完善的工业体系,唐帝国的战争实力一直稳定在了战争爆发之后第三年的水平,而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战争实力则在被迅速的消耗掉,俄罗斯帝国则几乎快要被拖垮了,日本则已经战败,就连新参战的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的实力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战争持续下去,那么唐帝国无疑又将笑到最后。

  年初,帝国海军联合舰队进军科伦坡,海军陆战队首先在锡兰岛东面的亭可马里登陆,数万陆战队开始向科伦坡推进。西方联合舰队不得不准备撤出锡兰岛。此时,帝国联合舰队已经在科伦坡外海严阵以待。

  这场海战是没有多少悬念的,帝国联合舰队很早就控制了科伦坡港的出海通道,在西方联合舰队离开港口的时候就遭到了帝国战舰的猛烈炮击。战斗傍晚持续到天亮,再持续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一天多的战斗中,西南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十多艘战舰逃了出去,35艘主力舰中,28艘参加了海战,结果15艘被击沉,另外13艘被击毁,后被舰员凿沉或者是炸沉。停泊在科伦坡港内的7艘主力舰中,3艘被凿沉,4艘在船台上的被炸毁。不过,这7艘战列舰后来都被帝国海军打捞修复,在战争结束后,除了大英帝国的“君权”号战列舰被拖到大沽港做了战利品进行展览,并且最后被改建成了水上博物馆之外,其他战舰都先后被拆毁。

  科伦坡海战之后,海上战局的天平已经倾斜向了唐帝国一方。当时,西方四个海上强国剩下的主力舰已经不到30艘,而且其中一大半是老旧的装甲战舰,而不是新锐的战列舰。相反,帝国海军在一年之内,至少会有12艘战列舰服役,加上帝国海军现有的近30艘主力舰,帝国海军在实力上已经有了绝对的优势。

  地面战场上,俄罗斯帝国在年中宣布退出战争,单方面与唐帝国,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签订了停战条约。而随着俄罗斯帝国的退出,之前日本的战败,“倒唐同盟”实力锐减,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已经难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了。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局势再次发生变化,而最终决定战争结果的是美利坚合众国,而不是唐帝国。

  8月初,唐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在马里亚纳群岛,中途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问题上发生了小规模冲突。这三处地方之前是属于日本的,在日本战败之后,唐帝国因为集中力量对付西方联合舰队,因此并没有急于派兵占领这些岛屿。结果,一直独身事外的美利坚合众国出兵占领了这些岛屿,并且将其列位自己的海外领地,甚至一度南下由唐帝国控制的所罗门群岛,向澳洲施加影响力。这些,都触及到了帝国的底线。

  唐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战争一触即发,不过,这绝对将是致命的。美利坚合众国在战争的前几年中大发战争横财,向战争双方出售了大量的战略资源,而且还暗中扩展自己的影响力。比如在唐帝国退出了大西洋以及东太平洋之后,美利坚合众国趁机在南美洲地区颠覆了多个亲唐国家的政权,扶持亲美政权,逐步获得了在美洲大陆上的统治地位。另外,美利坚合众国还在趁机“进军”非洲大陆,施加其影响力。唐帝国对其都一忍再忍,原因很简单,美利坚合众国是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国家,不论是国家的实力,资源,人口等方面,都是仅次于唐帝国的世界第二大强国。如果美利坚合众国倒向了“倒唐联盟”的话,那么唐帝国就很难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

  到了年底,唐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为此,唐帝国不得不将第一舰队留在了西太平洋,仅仅只派遣得到了加强的第二舰队出征大西洋。因此,唐帝国也就无法在大西洋上获得绝对的实力优势。同时,美利坚合众国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其“中立”的地位,开始向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甚至由自己的工厂来帮助这两个国家生产战争武器。比如,当时大英帝国首先发明的坦克,就主要是在美利坚合众国制造的,然后再送往欧洲前线战场。欧洲战场上的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唐帝国也在加强对德意志帝国的支持,波斯帝国也派遣了军队在巴尔干半岛上与意大利王国的军队作战,唐帝国远征军已经恢复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并且光复了亚历山大港。不过,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投入,欧洲战场上的形势对唐帝国这一方已经很不利了。

  到了10月底的时候,英法西三国联军依靠坦克突破了德意志帝国在莱茵河上的防线,开始向德意志帝国腹地进军。虽然德意志帝国随后在杜伊斯堡附近投入了50多万大军发动战略反击,同样依靠坦克的支持将战线推进了数十公里。不过欧洲战场上的局势是很明显的,德意志帝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如果战争再持续两年的话,德意志帝国将如同俄罗斯帝国一样,因为国力衰竭而被迫退出战争。

  战争持续到了11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出面调停,表示愿意提供谈判场所,让交战双方进行停战谈判,并且担保交战双方谈判人员的安全。同时,威尔逊还暗示,如果唐帝国不接受停战谈判的话,那么美利坚合众国将以唐帝国的敌人身份参战。

  显然,唐帝国无法拒绝这样的“邀请”,如果美利坚合众国参战的话,那么战争肯定还会持续数年,唐帝国还将为此付出数百万官兵的生命,而且最后也不大可能赢得战争,反而很有可能输掉战争。特别是欧洲地面战场上的变化,已经超过了唐帝国所能控制的范围。唐帝国海军也无法迅速的获得大西洋的制海权。因此,最后很有可能会在美利坚合众国参战之后输掉战争。比起最后失败,一个体面的结局是更容易被接受的。

  12月初,交战双方的七个国家(意大利王国与西班牙王国取代了日本与俄罗斯帝国)先后宣布接受美利坚合众国的调停,并且派遣了全权代表前往华盛顿进行停战谈判。交战双方也达成了第一个暂时停火协议,停火期限为三个月,而三个月的谈判将决定战争是否结束。

  战火在当年年底就结束了,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艰苦谈判,交战双方达成了一个大体的停战协议。可以说,在这场谈判中,唐帝国的损失是最大,而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取得了巨大的利益。整个谈判持续到了唐历1303年(公元1921年)底。在最后达成的停战协议中,唐帝国虽然保住了面子,不过却几乎丢掉了一半的海外利益。

  唐帝国承认了美利坚合众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等国家在大西洋上的统治地位,直布罗陀要塞移交给大英帝国,马尔他岛交给了意大利王国,另外唐帝国在这些国家的所有特权都被取消,租界全部归还给主权国。而唐帝国在大西洋上的据点只剩下了黄金海岸的洛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以及南大西洋上的几座岛屿。

  太平洋上,唐帝国承认了美利坚合众国对马里亚纳群岛,中途岛的控制权,而美利坚合众国则将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归还给了日本,唐帝国将占领的小笠原群岛,南鸟岛等归还日本。这也是日本在战后得到的唯一好处。同时,唐帝国在南洋地区的统治地位得到了所有列强的承认,澳洲利益则由美利坚合众国与唐帝国共享。只不过,唐帝国的经济在战后出现了严重衰落,也就不可能与美利坚合众国在澳洲进行竞争了,相当于是退出了澳洲。

  印度洋上,唐帝国的统治地位得到了所有列强的承认。同时波斯帝国在阿拉伯海,以及红海的地位也得到了承认。虽然苏伊士运河已经在波斯帝国与唐帝国的控制之中,不过运河的通航权向所有国家开放,波斯帝国不再具有运河的主权。

  西亚地区,波斯帝国退出了在黑海北部的所有要塞,一直退到了高加索山脉以南地区。另外,波斯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领土获得独立,先后建立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希腊摆脱了波斯帝国的统治,倒向了西方列强。

  欧洲大陆上,德意志帝国控制下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先后宣布独立,德意志帝国仅仅保住了维斯瓦河以西的波兰土地,以及在东面的一块飞地。另外,莱茵河以西地区定为非军事区,虽然主权仍然归德意志帝国所有,不过德意志帝国不得在该地区部署军队。之前主要亲向于德意志帝国的比利时,荷兰倒向了大英帝国,同时德意志帝国放弃了对丹麦的野心。

  俄罗斯帝国遭到瓦解,其波罗的海地区的三个国家独立。另外,俄罗斯帝国在乌拉尔山脉南面,里海北面的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唐帝国。为了不过分削弱俄罗斯帝国,乌克兰的独立请求没有获得同意,俄罗斯仍然控制着这片富饶的地区。

  从整个战争的结果来看,俄罗斯帝国,日本这两个在战争结束之前投降的国家都不同限制的遭到了削弱。唐帝国丧失了近一半的海外利益,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也被削弱了,波斯帝国则损失了其在欧洲大陆上的领土等等。虽然,最后唐帝国没有宣布战败,而是宣布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实际上,唐帝国已经战败了,而且是数百年来第一次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

  而战争的另外一方,即“倒唐联盟”中最卖力的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却没有能够从战后的停战条约中获得多少好处,虽然其海外利益得到了扩充,控制了唐帝国在大西洋两岸的一些殖民地,但是这与两个国家在战争中付出的代价是不成正比的。

  整个战争中唯一获得好处的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在此之前,美利坚合众国只是名义上的世界第二号强国。而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二号强国。美洲大陆基本上已经落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控制之中,澳洲也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势力范围,非洲大陆的西岸地区也受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交战双方都欠下了美利坚合众国大笔战争债务。在战后的头几年中,美利坚合众国是所有列强中唯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而其他的所有交战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严重下滑。

  也许,唐帝国在战争中得到的唯一好处就是面子吧。名义上,唐帝国仍然是世界头号强国,而且控制的殖民地也是最多的,其所确定的霸权区域也是最为广阔的。不过,唐帝国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世界的地位。“倒唐联盟”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却也迫使唐帝国离开了霸主的宝座。

  战争中,海军的地位,海权的重要性得到了证明。因此,在战后的一系列条约中,《松江海军军备条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条约。九个主要的海上强国所签订的这份条约为战后二十年的海军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不过,一份海军军备条约是无法制止列强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的,这最多是将下一次全球战争延迟了一段时间而已。

  整个停战条约中最大的漏洞就是没有限制各列强的军备发展,甚至连日本,俄罗斯帝国这些在战争中投降的国家都没有受到限制。这为战后各列强迅速扩军,积极为战争做准备提供了基础。

  从客观的角度看,一战后期签订的所有条约,实际上只是“停战”条约,而不是“和平”条约。停战条约的本质是停止战争,或者说是暂时停止战争。通过停战期的休养,让世界各列强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而已。因此,唐历1303年(公元1921年)达成的一系列停战条约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下一场战争的开始。


  美国发迹史

  唐历874年(公元1492年),由西班牙王室支助的航海家哥伦布首先发现了美洲大陆(实际上是巴哈马群岛)。唐历875年,唐帝国大航海家郑济民到达美洲大陆西海岸。因此,历史上到底是哥伦布,还是郑济民首先发现了新大陆,东西方的观点并不一致。

  唐历1089年,唐帝国探险家刘怀古穿越了洛基山山脉,以及北美洲中部荒漠,首次到达了五大湖地区,遭遇了西方殖民者。当时唐帝国,波斯帝国正与西方列强交战,因此这次的探险活动也立即结束了。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直到唐历1108年,唐帝国移民才首次与西方殖民者爆发冲突。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双方的冲突规模都很小,一般都是几十到几百人规模的冲突,而且大部分都是对定居点的偷袭。美洲大陆上的争夺也没有引起双方的重视,这并不是争夺的主战场,甚至连次要战场都算不上。

  到唐历1150年前,分布在美国西海岸的上的唐帝国移民已经达到了五十万,其中大部分为流放的罪犯,以及寻找黄金的探险者。同期,生活在美洲东海岸上的西方殖民者达到了近百万,并且已经扩展到了五大湖到密西西比河东岸地区。

  唐历1158年,北美大英帝国十三个殖民地的移民首先爆发动乱,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战争开始。到唐历1165年,独立战争结束,唐历1194年,美国完全摆脱大英帝国统治,获得独立地位。

  同期,西海岸唐帝国移民也爆发动乱,动乱者主要为流放的罪犯。唐帝国一度派兵加强在美洲大陆上的兵力数量。结果,唐历1184年爆发的唐日战争让唐帝国无力向美洲大陆大局增兵,而到唐历1194年时,唐帝国在美洲大陆的军队不到两万人,其中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的则只有五千人左右。在唐历1195年,主要由唐帝国移民,以及唐帝国与印第安人混血人种位主的墨西哥宣布独立,开始反抗唐帝国的殖民统治。唐帝国紧急增兵,镇压墨西哥的独立运动。

  唐历1204年,唐帝国承认墨西哥的独立地位,同时墨西哥承认为唐帝国附属国。次年,美国西部地区的移民宣布并入墨西哥,现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以及犹他州,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都为墨西哥领土。唐历1206年,唐帝国将夏威夷群岛交由墨西哥管理。

  唐历1227年,美墨在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发生冲突,一部分东西方混血移民要求并入墨西哥,美国政府出兵干预。当年5月,美国对墨西哥宣战,美墨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持续到了唐历1230年,美国在西方列强的帮助下攻占了得克萨斯地区,然后迅速进兵,扫荡了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犹他,科罗拉多以及加利福尼亚南部地区,逐一拔除了墨西哥的据点。唐历1229年,美军进逼墨西哥城,唐帝国紧急派遣五万援军支持墨西哥,并且最终在墨西哥城挡住了美军的步伐。当时唐帝国与日本的战争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因此唐帝国无力在美洲大陆部署更多的军队。结果,在唐历1230年,美墨停战,墨西哥割让所有被美军占领的地区,战争以墨西哥失败而告终。

  这场战争让美国的国境线扩张到了太平洋,美国本土版图基本成型。同时,也埋下了美墨冲突的祸根,失败了的墨西哥并不甘心,同样,唐帝国也不甘心。

  唐历1242年,支持削奴的林肯总统上台,随即美国南部蓄奴洲宣布独立,南北战争爆发。

  墨西哥政府与唐帝国政府立即支持美国南方独立各州,想借此削弱美国。美国南方联邦也表示,将在独立后将以前占领的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等地区归还给墨西哥。墨西哥支持美国南方独立州,也正是想既此成为美洲霸主,并且打压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获得了大英帝国等西方列强的支持。西方列强为了削弱唐帝国,以及减轻日本所受到的压力,因此大力支持美国联邦政府,向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战争援助,法兰西王国,大英帝国甚至派兵协助美国联邦政府作战,出动海军封锁美国南方联邦的港口等等。

  相对而言,唐帝国对墨西哥,以及美国南方联邦的支持就非常乏力。当时唐帝国国内动荡的征兆已经出现,与日本的战争进入到关键时期。为此,唐帝国甚至不得不退出北大西洋,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对付日本,哪还有多余的力量来支持美洲大陆上的战争?

  唐历1247年,美国联邦军攻入里士满,南方联军李将军向联邦军将军格兰特投降,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南方独立联邦被消灭,美国恢复统一。同时,美墨,美唐矛盾也迅速扩大。美国联邦政府一直将唐帝国视为最大的威胁。

  唐历1267年,第二次美墨战争爆发。战争的焦点是在上加利福尼亚地区。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墨西哥占领了现洛杉矶一带地区,并且得到了美国南方联邦的承认。在美国重新统一之后,因国力衰退,因此一直与墨西哥交涉,要墨西哥退出该地区。到唐历1267年春,双方谈判破裂,夏季,美军集中十五万兵力准备发动战争,同时墨西哥开始战争动员。秋季,第二次美墨战争爆发。

  围绕着洛杉矶地区的争夺战打了两年,在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暗中支持下,墨西哥军队守住了这座要塞,并且一度击溃美军,将战线推进到了洛基山腹地。到唐历1269年,唐帝国与日本关系再度恶化,唐帝国被迫减少对墨西哥的支持,波斯帝国也与俄罗斯帝国在黑海地区发生冲突。墨西哥无力支撑,在当年年底退出了洛杉矶地区。

  唐历1271年,也就是唐日战争第三阶段的第一年,美军兵临墨西哥城下,墨西哥被迫与美国签订停战条约,割让夏威夷群岛,以及现得克萨斯州南部平原地区。第二次美墨战争结束。通过这一次战争,美国完全确定了自己在美洲大陆上的霸权地位,墨西哥国力被严重削弱,迅速沦落为二流国家。唐帝国在美洲大陆的影响力也缩小到了中美洲地区,失去了在北美大陆上的发言权。

  唐历1275年,大英帝国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宣布独立,随后继续保留在英联邦范围之内。唐历1277年,加拿大东部地区,即现在的华盛顿州,蒙大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等地居民投票并入美国。美国本土扩张基本完成。

  唐历1278年,美国借兵加拿大,进攻唐帝国在北美洲大陆上的最后一块殖民地,即现在的阿拉斯加地区。唐帝国在此地的驻军不到一千人,到1280年,阿拉斯加被美军完全攻占,唐帝国撤出北美洲地区。

  唐历1281年,唐帝国战胜日本,同时国内经济严重衰退。次年,唐帝国与美国达成和平条约,承认了阿拉斯加属于美国,放弃了对阿拉斯加地区的领土要求,以此换来6500万元的经济援助。

  到此,美国完成了大陆上的扩张,同时,美唐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一大主要矛盾。在唐帝国疲于应付西方列强,以及日本的挑战时,美国趁机崛起,在西方列强的扶持下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并且获得了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控制了北美洲地区,压得墨西哥喘不过气来。虽然唐帝国仍然据守中美洲地区,在南美洲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但是美国的迅速崛起,必然威胁到唐帝国的根本利益。这也为后来美唐交恶,美国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中趁机向唐帝国施压,迫使唐帝国放弃到手的胜利等等打下了基础。

  从美国的整个发家史来看,美国本身就是建立在侵略为扩张基础上的。在其独立初期,仅仅只有东部十三走,国土不到百万平方公里,而且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趁着东西方强国相互争夺的机会,美国迅速的扫荡了北美洲大陆,加拿大沦为其保护国,墨西哥失去了与美国竞争的能力。在一百多年的扩张中,美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近十倍。而美国的根基就是建立在那些唐帝国移民,以及唐印(印第安)混血种族百姓的基础上的。一百多年中,上百万移民背井离乡,数百万人死于美国军队的枪口之下。为了控制新占领地区,美国采取的种族灭绝,以及保留地等等政策,将这些人赶入了绝境。

  美国的崛起,实际上也宣告了唐帝国统治时期的结束。后来唐帝国逐步退出美洲大陆,南美洲沦为美国保护地等等,都与此有关。同时,这也是唐帝国国力衰弱的一个具体表现,如果唐帝国仍然在鼎盛时期的话,美国恐怕连独立的机会都没有。

  美国的独立还带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唐帝国对附属国的控制方式。墨西哥曾经是北美洲,乃至整个美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特别是在唐帝国承认了其独立地位时,墨西哥的国土面积比美国大得多,是北美洲的霸主。而问题也就在这里,唐帝国并没有帮助墨西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而美国则在西方列强的扶持下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因此,在唐帝国无力向墨西哥提供大力支援的时候,墨西哥根本就不是美国的对手。而归根结底,这仍然是由唐帝国的政策所造成的,因为,在唐帝国的政策中,海外领地是不需要工业的,而且还得限制海外领地发展工业,以此保证帝国本土工业有足够的海外市场!

  美国的迅速崛起,最终将威胁到唐帝国的世界霸权。在唐帝国所面临的众多对手中,美国无疑是最为强悍的一个对手,而且也是打破唐帝国全球霸权的一个对手!


  世界崩溃(唐历1313年经济危机)

  一战结束后的十年,特别是在唐历1303年,交战双方签署了《华盛顿-德黑兰停战条约》之后,世界经济走出了战争期的低谷,开始全面回升。因此,从唐历1301到1313年的这十年间,也被称为战后(一战后)经济大发展的十年。

  第一次全球战争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损失是极为巨大的,除了没有参战的美国之外,世界其他主要强国的经济都已经崩溃,或者是处于崩溃的边缘。战败的日本,俄罗斯帝国经济已经彻底崩溃,国内爆发革命,或者是由极权政府上台。唐帝国,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等国家的经济也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这其中,唐帝国的经济状态最为危险。

  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之前,唐帝国的经济就处于低弥状态。在结束了与日本的战争,以及在美洲大陆的收缩之后,唐帝国极为需要一段休养时期。因此,从唐历1281年开始,唐帝国的军费投入不到1280年的六成,到唐历1284年,唐帝国的军费开支降低到了1280年的两成。可好景不长,新的战争危机再次出现,西方列强的迅速崛起,以及日本在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的扶持之下,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的威胁下,唐帝国从唐历1285年开始,唐帝国再次增加军费开支,国内经济发展再次陷入了停顿之中。

  一战前的十年,唐帝国的经济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在倒退,除了军事工业,重工业之外,唐帝国在其他方面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已经衰落了至少半个世纪,如果不是有强大的外敌威胁,以及国民对重振帝国雄风的顽强毅力的话,那么唐帝国很有可能在一战爆发之前就崩溃了。

  到唐历1296年,也就是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的时候,唐帝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已经缩小到了两成,而最重要的军事工业与重工业的比重却上升到了三成五。也就是说,唐帝国已经在这十年中进行了重新武装,为战争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长达六年的战争,唐帝国虽然最终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并且体面的结束了战争,通过损失海外利益保证了最重要的利益,包括限制日本,削弱英法,打击俄罗斯,确保了唐帝国在东方世界的霸主地位。可实际上,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唐帝国的经济已经面临崩溃。

  唐历1303年初,唐帝国结束战争状态,解除战时配给制度,恢复市场经济体制,结果,到当年年初,帝国国内物价水平比战前上涨了二十四倍,货币严重贬值,帝国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也就是在这一年,唐帝国裁军五百五十万,同时削减军费开始二百八十亿,政府重点资助民营经济。到年底,通货膨胀危机结束,帝国国内市场得到了稳定与恢复。从唐历1304年开始,帝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复苏的道路。

  与唐帝国一样,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在得到了美国的援助(主要是减免战争期间的债务)之后,也都在唐历1303年左右开始走上复苏之路。而爆发了国内革命的俄罗斯帝国并没有跟上世界的步伐。

  到唐历1308年,唐帝国的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并且仍然以每年超过一成五的速度快速增长着。到唐历1313年,唐帝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了美国,再次成为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唐帝国的强大复苏能力让世界极为震惊。而在唐帝国的带动下,波斯帝国也在1306年走上了经济快速复苏的道路,并且在唐历1313年的时候超过了战前的经济水平。德意志帝国在1304年开始复苏,到1313年的时候,德意志帝国的经济水平已经是战钱的两倍半。

  躺样的,到唐历1313年的时候,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也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或者是超过了战前水平。俄罗斯帝国的动乱也结束了,叛乱份子遭到了残酷镇压,而随着极权政府上台,俄罗斯帝国也开始复苏。

  世界正在战争的废墟上开始重新建设,可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持续了十年的快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所有投资者都对经济发展速度盲目乐观,而且投机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热门。当投机成为主体的时候,基础建设跟不上,结果导致的恐怕是比战争还要恐怖的毁灭。

  从唐历1310年开始,世界股票市场的投资增长速度就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到唐历1313年六月,松江股票交易市场各大主要股票的市制已经比1310年时翻了足足二十倍,到月底,这些股票的价值又上涨了一倍。暴利,以及投机倒把,成为了股票市场的主要牟利手段。从六月到十月,松江股票市场每日的成交量都超过了八百万股。这是一个无法想像的数字,在战前,松江股票市场的日成交量不过二十万股而已!而在这其中,很多是银行,基金,信贷机构等等的巨额投资。在股市利润超过了其他的投资市场的时候,这些原本应该起到金融稳定作用的投资机构也将其主要的资金投入了股票市场,而结果就是,如果股市崩溃的话,那么整个金融体系都将崩溃!

  危机已经到来,实际上也已经有人意识到了疯狂股市背后隐藏的危险。唐帝国政府在1312年就出台了相关的投资法,想依靠政府调控,以及法律的手段来限制大型投资机构向股市注入资金,以控制股票市场的增长速度,消除经济危机。而实际上,唐帝国政府所做的努力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法律上的漏洞也直接限制了这些法律条文的有效性。到1313年十月的时候,松江股票市场的危机已经形成了。

  在九月八日,松江股票交易市场的成交额达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日成交额达到了1200万股。同月月底,股市价格首次开始下降。为了稳定股民,政府,金融专家纷纷出面保证,这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确实,十月初,松江股市再次上升,并且连连接近最高成交额。可好景不长,灾难在十月二十四日这一天降临了。

  唐历1313年十月二十四日,松江股票市场大幅度下滑,简直可以用高台跳水来形容。这一天,十二家银行,基金集体从股市撤资,结果,当时松江股票交易所的工业指数下跌24点。惊恐迅速笼罩了外滩(帝国的金融街,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松江股票交易所就位于黄浦江边的外滩上)。随着十二家主要的银行,基金撤资,其他的投机者也纷纷撤资。当日,交易所的成交额达到了1500万股,再创历史新高。到十月二十八日,松江股票交易所的工业指数已经下跌了近三十个百分点,一些主要股票的跌幅超过了四分之三。到十一月一日,交易所工业指数下跌了五成,数十种主要工业股票缩水九成以上。从十月二十四日到十一月一日,在这短短的九天之内,超过五百亿的资金在股市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的帝国百姓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这几天之内烟消云散。不过,这还仅仅在第一轮打击。这次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才刚刚拉开序幕。

  金融市场的崩溃,带来了“大萧条”时代。从唐历1313年开始,世界各国进入了寒冬期。大量的企业倒闭破产,无数的投资者变成了穷光蛋,企业为保证利润,将大量的成品销毁,农场主为保证利润,不得不销毁大量的粮食作物,牲畜,以及肉奶蛋类食物。仿佛一夜之间,冬天就笼罩了整个地球一样,战争的摧残,战后的疯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1313年的这个冬天彻底的爆发了。

  到唐历1317年经济危机结束的时候,全世界因为经济危机的损失达到了三千五百亿,世界主要的工业强国生产力倒退至少二十年。在这四年中,唐帝国几乎被打回原形,唐历1317年的经济水平仅为1310年的六成,美国则降低到了1308年的水平,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等,都严重的衰退,大概只有处于极权政府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受到的影响最小吧。

  经济危机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世界各个强国选择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而当时几个主要强国应付经济危机的办法主要有三种。

  以唐帝国为代表,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国家采取了新政,加强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干预力量,通过政府的大幅度财政赤字支出,来提高国内生产力,刺激国内消费,以此让经济复苏。从此,唐帝国进入了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时代,结束了自由市场经济时代,国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这一办法也被成为“刘兴凯主义”,因为其国家宏观调控理论是由帝国经济学家刘兴凯提出来的。

  以美国为代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则采取的是休眠治疗方法,通过减少政府干预,由市场的力量自行恢复。因此,这些国家仍然保持着自由市场经济的特点,而且经济复苏的速度并不是很快。

  而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在这个时候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他们所采取的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一个办法,及通过扩展军备,增加国家开支,通过增加军费,发展军事力量来刺激国内其他的重要工业,特别是钢铁,化工,船舶,车辆制造等等方面的工业快速发展,度过经济危机时期。

  日本也是在这个时候再次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且首先退出了《华盛顿-德黑兰停战条约》,开始扩充军备,全面步入战争化状态。

  法国与英国则是极权政府上台,先后退出了停战条约,全面扩充军备,准备战争。而俄罗斯更是变本加厉,从唐历1316就开始了战争准备。

  当然,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战的战败国。俄罗斯与日本是彻底的战败国,而英法虽然没有承认战败,可实际上是战败了,而且在战后损失了大量的海外利益,国际地位也是一落千丈。正因为这一点,这些国家在走上军事化道路的时候都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支持,特别是在日本与俄罗斯,大部分平民都认为,他们不应该战败,他们本应该获得胜利,是他们的战争准备不充足,所以才导致了失败。而这也正好被一些极端主义份子所利用,因此,这些国家都先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可以说,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第二次全球战争就已经无法避免了。相对而言,唐帝国,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通过新的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手段,让国家迅速的恢复了元气,避免陷入了军国主义的旋涡,可也无法避免战争,因为他们将是战争的另外一方。

  这场经济危机导致的后果远超过了一场战争,而这也导致唐帝国在二战爆发之前仍然没有完全恢复元气,甚至一味的采取忍让政策,希望避免战争。可实际上,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而这也就导致了唐帝国在二战初期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甚至连军事动员都没有进行。仓促应战的结果,让唐帝国在二战初期吃够了苦头。


user avatar   chen-lian-sha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以为那些土地本来就是俺们的 对嘛! 本来就没“人”住


user avatar   zhang-zhang-91-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人之所以认为中国古人没有侵略性,大概是因为我国古代征战大多是被逼无奈,比如竟然有蛮夷见我天朝不主动进贡下跪,叔不能忍婶更不能忍,隧以正义之师名义,打跪为止。


user avatar   deng-ji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个比方吧。

你的祖宗,三四千年前穷,提着青铜和棒子杀出了一条血路,揍的其他的穷棒子嗷嗷叫,这叫血性,也叫侵略扩张性。

后来天下所有最肥沃的土地,都是你祖宗的了,北面是大漠,地里只长草,天寒地冻,最南边的疆土是崇山峻岭,遍布瘴气,东边是大海,西边是戈壁,从肥沃的关中,到关东平原,再到剑南的天府之国,统统成了你家的后花园。

这个时候,你的祖宗已经是世界首富了,挑粪的扁担,在以前那些穷棒子眼里都是金子的,你难道还继续提着你的金棒子,还去揍那些穷鬼?

不会,这个时候,你的祖宗已经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了,它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开疆扩土,所追求的却是秩序,要把穷棒子分成三六九等,然后你们这些穷鬼,按时来给我朝觐,你那点地,相当于王思聪遇到了一个街边的乞丐,王思聪的孙子,难道还要想,当初我爷爷,为什么不把这些乞丐抢光呢,问题你祖宗他不想抢啊,当一个人,成为世界上的主宰者(他所认知的世界),那么这个时候,维持秩序比抢劫要重要。

这就如今日最强大的美国,我吃饱了撑着去抢了墨西哥的地?

我已经是食物链的顶端了,我需要建立一个维持我强大的游戏规则,谁敢破坏我的体系,才触动了我的根本利益。

我们的祖宗也一样,那些穷鬼太穷,榨不出一点油来,我吃饱了撑着去侵略它?你见过工业革命时期的西班牙、英国、葡萄牙去抢劫和殖民,你觉得他们血性,那是因为他们穷啊,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人家那是真穷。

同学,一群穷鬼家徒四壁,就算是抢了别人的锅碗瓢盆,他也赚了。 你让一个脖子上挂几斤重金链子的土豪跑去抢人家一点破铜烂铁,你祖宗若是泉下有知,会爬起来抽死你这不肖子孙。

不要用你的认知,来取代古人的认知,古人在当时的技术和生产力条件之下,已经做了最优选择,你认为他们愚蠢和无知,恰恰表现出了很多现代人对古代历史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无知。


user avatar   gu-ren-dong-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过笑话

一个大半辈子都在揍人、打人、欺压别人的文明

一个大半辈子都在扩展、侵略、夺取土地的文化

就因为挨了几下,就觉得自己是侵略性不强的文明了

中国古代已经扩张到了自己能扩张的极限


user avatar   su-wei-ai-gang-tie-hong-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然你以为这960万平方公里还不算清末被割走的那些是充话费送的?


外交部发言人为什么喜欢说“自古以来”?

潜台词就是:“我们祖宗凭本事抢的地盘儿,几十年之前又是先人凭血肉之躯守住这些抢来的地盘儿,为什么要给你?”




     

相关话题

  为什么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末期,会出现大量的组合姓氏的家族? 
  如果大清不向英德两国购置军舰,还能向哪些国家购置军舰? 
  上海人的地域歧视严重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的“复兴”指的是历史上哪一次兴旺? 
  汉朝李广利的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上,有没有哪两个人真的算得上是一辈子的敌人? 
  如何评价皇汉十八条? 
  克格勃有直属的武装力量吗?干什么的? 
  北魏政权建立后为什么丢失了其发源地的漠北地区? 
  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本土国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和中国大陆老百姓比呢?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广西的分数线这么低?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黑龙江分数线这么低高考移民不来黑龙江?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