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后金)为什么不尊金朝而以南宋为正统?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朝一开始还真有尊奉辽金元为正统的这个趋势,只不过后来局势一片大好,于是清朝换了说辞。

不过对于清朝来说,这个事就是“我们表面上先夸一下宋朝,实际上我们还是得尊北抑南”。

有个细节可能很多人没注意过,那就是历代帝王庙。

明初的时候,对于历代帝王的祭祀是仿照前朝,在全国各地由地方祭祀。洪武四年的时候列出来古代35位值得称道的帝王并官方祭祀,包括:黄帝、伏羲、神农、少昊、颛顼、高辛、尧、舜、禹这九位上古帝王,商汤、高宗、中宗,周文武成康宣五王,西汉高文景武宣五帝,东汉光武明章三帝,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

这几位堪称中国古代皇帝的牌坊,为人为君都值得称道,不久又去掉了周宣王、汉明帝、汉章帝,然后添加了女娲、西魏文帝、元世祖、宋理宗,这样明朝官方祭祀的帝王就有三十六人,其中上古先商十三人,周四人,汉六人,北朝一人,唐四人,五代一人,宋六人,元一人。这里头的元世祖很明显具有统战的目的。

洪武六年,除了在地方祭祀之外,朱元璋又下令在京城(南京)修建历代帝王庙,按照太庙的规制来修,得以入选的帝王是“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首先入选的是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文武,西汉高帝、东汉光武,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祖。这里头刨除去三代十二位圣人,余下只有六个皇帝,强如秦皇、汉武都没进去。不久又去掉周文王、唐高祖,加上了隋文帝,次年又把隋文帝请出去了。这样,明朝的历代帝王庙就以这十六个人为定数。

永乐迁都,南京各衙署都迁往北京,而在南京留一份备用的,而历代帝王庙是罕有的留在南京并未北迁的少数官属之一,对于历代帝王庙的祭祀改属于南京太常寺,这种格局一直保留到了嘉靖年间。

嘉靖九年,明朝在北京兴建历代帝王庙,同年罢南京庙的祭祀。嘉靖二十四年因为日益猖獗的蒙古势力,去掉了元世祖,从而只剩下十五个,其中十一个先秦圣人,四个后世皇帝,并一直保持到了明朝灭亡。

注意,从嘉靖二十四年到明朝灭亡这一百年的时间,明朝官方推崇的皇帝只有四位:汉高帝刘邦、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含金量之高,估计没人能反驳(当然,知乎上的能人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批判他们并将其请出去)。

在清朝入关的头一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的六月,清朝把朱元璋从太庙请到了历代帝王庙,这里祭祀皇帝成了五位,但仍然是历代帝王翘楚。

然而次年也就是顺治二年,以“辽、金分统宋时天下,其太祖应庙祀;元启疆宇,功始太祖,礼合追崇”为由,增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元太祖铁木真、元世祖忽必烈四人,旋即又加上了金世宗完颜雍。如此,历代帝王庙的祭祀皇帝就有十人,其中汉人一半,少数民族一半——这意味着什么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变化出现在了顺治十七年。

这年清朝基本底定南北,南明的残余势力几无东山再起之可能,于是相对应的,历代帝王庙的格局再次变化。

礼臣议言庙祀帝王,止及开创,应增守成令辟……是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而辽、金、元太祖皆罢祀。

现在基本已经统一了,清朝也以全面继承了明朝而自居,所以先前的汉满之辨少许放缓,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元太祖铁木真被请出去,增加了守成之君的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

然而仅仅不到两年,又发生了变化。

顺治死了,康熙即位,辅政的是一众满洲老臣,满汉之防再次被提出,相对应的历代帝王庙也再次变更,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均系开创之主,仍应入庙并祀,于是阿保机、阿骨打、铁木真再度回归,而商中宗、商高宗、周成王、周康王 、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等守成七帝仍应在各陵庙致祭,于是这七位再次被请出去,格局一下子恢复到了顺治二年的格局。

之后康熙亲政,这个格局都没有变,直到六十年后的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提出“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的主张,将历朝历代的皇帝几乎全部请进来了。当然,这也不是说康熙如何民主如何大公无私,他这么做的理由只是“况前代帝王曾为天下主,后世之人俱分属其臣子,而可轻肆议论、定其崇祀与不崇祀乎?”皇帝的功过需要你们臣子议论吗?于是大臣讨论出一个143人的超级名单,补充进了历代帝王庙,扩招率1430%,这里头甚至包括了汉哀帝、汉殇帝、汉冲帝、唐僖宗、宋端宗、金宣宗、元宁宗。但同时又专门提出,“有明国事,坏自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神宗、光宗、熹宗不应崇祀,咎不在愍帝也”,断绝了万历、泰昌、天启祖孙三人的入庙可能。

乾隆元年,给建文皇帝一个恭闵惠皇帝的谥号,也请进了庙里。之后乾隆更是6次亲祭、5次赋诗、4次撰写碑文、10余次颁布谕旨,还提出了“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新主张作为历代帝王庙的核心价值观。乾隆四十九年,又一次扩编,讨论晋、北魏、五代十国几位帝王的补充入庙问题,尤其专门提出“金哀宗殉国,亦宜列祀”,礼臣自然是万岁爷英明,于是又补充了二十五人,至此,历代帝王庙入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达188位。

也是在这次扩编活动中,乾隆引用杨维桢的论述,确定了“正统在宋不在辽、金、元”的主张,并再度以“明神、憙二宗,法纪坠失”的理由,重申了明神宗、熹宗不得入庙祭祀的原则。至此,清朝完成了对历代帝王庙的布置,将其变身成为宣传清朝继承并发扬历朝正统光辉的政治标杆。

一会儿吃完饭我把完整的名单补充上,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很多乐子,也有很多值得深究的事,比如这个名单如此扩编,也没有把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给扩进去,这三位在古代中国的官方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而隔壁另一个“为什么现在一堆人给这三位翻案”的问题,似乎也能找到答案。

详细名单:

三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夏: 禹王、启、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

商: 商烈祖成汤、太宗、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 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太丁、帝乙

周: 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庄王、僖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

西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

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

三国:昭烈帝

东晋:晋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文帝、哀帝、简文帝

南北朝:宋文帝、孝武帝、明帝、齐武帝、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陈文帝、宣帝

唐: 唐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

后唐:明宗

后周:世宗

辽: 太祖、太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

宋: 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端宗

金: 太祖、太宗、世宗、章宗、宣宗、哀宗

元: 太祖、太宗、定宗、宪宗、世祖、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宁宗

明: 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

这一共是一百八十八个人,囊括了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明朝的几乎所有主要朝代。

但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大一统王朝帝王都得以入住。你想啊,前边我说了,清朝对于历代帝王庙的扩招运动几乎是宁滥勿缺的原则,张三李四驴七马八的都能进去,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都进不去的帝王,其实就说明他的名声和官方评价在中国传统社会是非常低的。那么,都有谁呢?

夏:太康、桀。

太康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以至于被羿夺权,史称太康失国,算亡了一次国;桀那就更不用说了。

商:武乙、帝辛。

武乙就是那个要射老天爷一脸,最后被雷劈死的那位;帝辛就是纣王,不用说了。

周:周文王、厉王、幽王、哀王、思王、赧王。

文王没上是因为钦定他没反商,反商的是他儿子;厉王,道路以目的那位;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那位;哀王叫姬去疾(这名字真吉利),即位三个月被弟弟给切了 ,横死;思王,杀兄即位的那位,在位仅五个月也被弟弟切了;赧王,债台高筑的那位。

秦:秦始皇、秦二世。

秦二世不用说,不过估计有一堆对秦始皇没入选而耿耿于怀的。

西汉:平帝、孺子婴。

这两位都是王莽的牺牲品。

新:王莽。

篡位之君。

东汉:质帝、桓帝、灵帝、献帝。

质帝,成语“跋扈将军的”作者,吃饼吃死了(有毒);桓、灵,未尝不太息痛恨也,其实这俩本来在康熙扩编的时候进去了,乾隆扩编的时候又请出去了;献帝,糟践了谥号“献”的那位。

曹魏五帝、东吴四帝,全废;后主刘禅就更不用说了。这其实表达的是尊蜀汉为三国正统的政治理念。

西晋四帝,全废。

晋武帝开创了开国之君不入帝王庙的传统,肉糜圣人晋惠帝不用说,怀愍二帝亡国之君受尽屈辱也不用说。

东晋废帝、简文帝、孝武帝、安帝、恭帝。

废帝不用说,都废了,不算;简文帝八个月忧愤而崩,没什么价值;孝武帝被媳妇弄死了,太丢人;安帝是个痴呆,恭帝亡国,不上也罢。

十六国全废,正常。

南朝宋武帝、少帝、前废帝、后废帝、顺帝。

刘裕涉嫌篡位,不能上;少帝一年被废,不能上;俩废帝听名字就上不去,顺帝亡国不能上。

南朝齐高帝、鬱林王、海陵王、明帝、东昏侯、和帝。

萧道成涉嫌篡位,不能上;鬱林王、海陵王、东昏侯听名字就上不去;和帝亡国不能上;所以这里唯独是明帝有说道,明帝萧鸾是自立为帝不说,萧道成、萧赜后代几乎被屠戮一空,晚年又崇信道教与厌胜之术,这个“明”字给他就是糟践,更别说入庙了。

南朝梁武帝、简文帝、豫章王、武陵王、元帝、贞阳侯、敬帝。

梁武帝死的太那个,而且佞佛,不足为道;简文帝不过数月之主而且被杀身亡,上不去;豫章王、武陵王、贞阳侯听名字就上不去; 元帝都退到江陵去了,上不去;敬帝亡国傀儡上不去。

南朝陈武帝、废帝、后主。

陈武帝篡位上不去,废帝、后主,听动静也上不去。

北魏南安王、孝庄帝、长广王、节闵帝、安定王、孝武帝,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十五帝全废。

南安王、长广王、节闵帝、安定王听名字上不去,孝庄帝、孝武帝都是大权旁落最后被杀也上不去;东西魏都是傀儡上不去,北齐变态居多,北周傀儡居多上不去也正常。这里唯一会被人念叨的,应该是北周武帝。

隋文帝、隋炀帝、隋恭帝,全废。

恭帝不用说,绝对上不去;隋文帝上不去因为牵扯到篡位;隋炀帝这个,可以给某些吹杨广的神仙们泼一瓢凉水。

唐(周):武则天、中宗、敬宗、昭宗、哀帝。

武则天上不去因为牵扯到性别歧视(而且可能还有神龙之变后去帝号的原因),中宗半生傀儡最后被媳妇弄死,敬宗热爱足球被太监杀了,太丢人上不去,昭宗、哀帝……默默无语两眼泪。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除了李嗣源、柴荣之外,全废。

这就……不用说了吧?五位开国君主四位涉嫌篡位,李存勖被弑,其他的基本都是狗彘之徒,矮子里拔高个也实在拔不动。

辽世宗、穆宗、天祚帝。

辽世宗、穆宗都牵扯到被弑,上不去,若说辽世宗还有点冤枉,穆宗这个就属于活该,大臣无罪被戮这一条直接就奔着南朝齐去了,肯定上不去。天祚帝亡国,上不去。

宋徽宗、钦宗、恭帝、帝昺。

这……理解,理解。

金熙宗、海陵王、卫绍王。

熙宗被弑,海陵王属于隋炀帝那种,卫绍王……“我原以为中原皇帝都是天上人做的”。

元英宗、天顺帝、顺帝。

元英宗被弑,天顺帝几十天的傀儡,顺帝亡国之君,上不去正常。

明神宗、光宗、熹宗。

个人觉得这三位上不去不是因为这三位有多混账,再混账能混账的过桓灵吗?这个属于政治问题。承认这三位,那相当于变相不承认天命汗,而且这三位是康熙钦定的不能进庙的,乾隆事事以他爷爷的忠实粉丝而自居,既然他爷爷说了,这三人在最后一次扩编的时候进不去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乾隆扩编之后,帝王庙几乎也就没办法再扩了,还能扩谁?秦始皇?隋炀帝?既然以后不再扩编,这三位也就与地王庙出了五服了,除非是有另一个王朝推翻了清朝,把清朝诸帝请进历代帝王庙,可能还有机会给神宗祖孙给请进去。

这里头,始皇的地位和夏桀、商纣、隋炀是同一档次的,不仅清朝,往前捯都是这样,这里也给吹杨广的提个醒,慎重。


user avatar   shaung-zi-shi-z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正确的看这个答案就够了:

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多少人顺着梯子爬上了高台,回头就把梯子给撤了?

这个道理,连升斗小民都懂。更何况是统治者,比你懂,更比我懂。

清朝也是一样,一开始他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心不服,得国不正,加上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可以说是把原本关内并不突出的种族矛盾赤裸裸摆在了台面上。于是在顺康雍时代的大清拼命构建新的合法理论,如大清天下取之于贼而非前明,又如我大清武运强大、统一寰宇、善待百姓(雾)等等。总的来说,顺康雍时代的大清法理,是基于“因行称义”的,即——我强我有理。

应该说,顺康雍时代的清朝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薄弱的阶段,其政治目标在于求生,因此这样的法理是符合其需要的。但是到了乾隆朝,到了大清统治逐渐稳固的时候,这套理论就明显跟不上时代步伐了。究其原因,是这套理论上有个大漏洞:

既然大清可以因为“强大”“统一”而获得中原的天命,那如果新崛起了一个势力,比清朝“更强大”“更统一”,是否就能夺取大清的天命?

谁都知道,王权没有永恒。大清强大的时候固然可以拿着这套理论霍霍,可大清也总有衰落的时候,到时候,岂不是轮到其他人拿着这套理论,对着大清霍霍了?

这一点,清廷比你懂,比我更懂。

所以大清必须构建自己的正统理论,而且这种理论,必定不能是“因行称义”,必须是“因信称义”。

即:就算大清衰落了,不强大不统一百姓民不聊生了,就算新生势力强大统一又善待百姓,在这套理论中,正统也必须依然属于我大清,你不能抢

所以从乾隆朝开始,大清开始构建从唐代到清代的一整套正统体系,从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一路传承而来。正统是不能被抢的,除非你把我灭了,否则我活一天,正统就是我,这是大清正统体系的核心观点。所以北宋虽然没夺回燕云,但终究继承了唐至五代的正统;南宋虽然南渡,终究继承北宋的正统——这就是乾隆所谓“辽、金不得攘而有之也”——就算我挫宋再挫,只要没死,就有正统,即便辽金武力强盛,也是不能抢走的。同样的道理,大明乃是正统,就算明末腐败,也不是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贼”能抢走的,只有我大清替明朝君主报仇,乃得国前所未有之正啊!(震声)——至于老奴及老奴祖上也曾给大明打工,不好意思,乾隆改了记录,不承认建州女真臣服大明……

重复一遍,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如果辽金可以抢宋的正统,那么大清的正统总有一天也会被人抢走的。所以,宋对于清来说,是正统前朝,而辽金不是。

乾隆朝的正统构建,是一个体系化工程,除了确立正统王朝,还有编纂《贰臣传》、《逆臣传》,即便是帮助清朝得天下的前明降臣,也毫不留情列入其中。反过来,乾隆还大力褒奖前明忠臣,如袁崇焕就是在乾隆手上得到正式平反。以及,乾隆朝正式确定了历代帝王庙的名额,基本上大部分历史上皇帝都列入其中,但篡位的皇帝,均不得列入其中。

——总的来说,乾隆朝的大清是构建了一套以忠孝为本的法理体系,并且把儒学中的这一部分极度扩大,由此既可抗衡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辨,也要为爱新觉罗的统治权背书。从清末效果来看,这套理论是有效的,以至于洪秀全、孙中山都要借外国的理论来造反。当然这套理论的代价是什么,我们也是清楚的。

最后,虽然我很不喜欢大清,但清朝的这种认知,还是很值得我们现在借鉴的。毕竟我们现在,还处于因行称义和金国正统的阶段——解决不了正的问题,就只能在统上面做文章了……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打过长江了吗???

百万雄师过大江,正统标配,历史公认。


user avatar   peng-zhan-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额,这么多人邀请我,手机答答吧。

1、虽然同为女真,但建立金朝的那伙儿女真和建州女真的差异,要远大于南北汉族的差异。

双方不同文,金朝文字参照契丹字,满文参照蒙古文,南辕北辙。

不同源,建立金朝的女真起源自哈尔滨附近,建州女真在辽宁东部,靠近抚顺。

不同种,所谓的满族有大量的汉族血统,像佟氏一门。

而努尔哈赤之所以要建国号为“金”,跟李渊找老子当祖宗差不多,想找个牛逼的祖先罢了。

还有个原因,爱新觉罗的“爱新”,在蒙文中是“金”的意思。

2、自顺治开始,清朝比传统的汉族王朝更汉化。

辛弃疾一辈子抗金,可是康熙却评价辛弃疾:“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再说个例子。

天启元年,正是东林党当政时,那会儿努尔哈赤刚刚打赢了萨尔浒。朝中这些正直、饱读诗书、深谙孔孟的东林党大臣们向天启建议,掘金陵,断女真人龙脉。。。

天启元年(1621),明廷罢金陵之祀。

天启二年(1622),木匠皇帝下令拆毁金陵,斩断地脉。大房山金陵遭遇灭顶之灾。当年明王朝派出大批人马,摧毁了区内所有建筑,连大房山顶的崇圣宫、白云亭都被夷为瓦砾。仅有陵区行宫磐宁宫,由于已改为佛寺而幸免。

这绝对是刨祖坟了,要是满清真的把金朝当祖先,入关后不得刨了明陵吗?

但是清廷对明陵的保护力度,大概很多人都清楚。

所以说,自顺治开始,清廷皇帝都是以华夏继承人的身份来统治的,没那么多狭隘的民族观念。

多说一句,我一直认为,只要是尊孔孟之道,说汉语,发扬中华文化,尊重华夏传统,行大一统策略,与民休息,轻徭薄赋,都是华夏王朝。

毕竟,华夏的老祖宗黄帝所在的红山文化,也在关外啊。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满清入关入主中原,基本上就和原有儒家社会的一次媾和。

满清几乎没有对原有社会进行任何改造,继承了原有的儒家社会系统。这就是相当于原有公司内乱,外来小公司趁原有董事会真空,突袭入主。

以蛇吞象式收购一家企业,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原有公司本来就是中小股东持股,也就是儒家士绅阶层实际控制公司。那么满清作为收购者,敏锐的观察到这个问题。

上一个野蛮收购者元朝,直接把所有中小股东团灭,然后建立一个落后的制度取代原有中小股东持股,最后被底层推翻。

满清要得统治中原,那么原有中小股东的企业文化,也就是士绅阶层信仰,儒家文化。而儒家构建的儒家社会,也就是满清需要面对的问题。

满清的选择是继承原有公司文化,并且把这种公司文化放大,而且更变态。

满清对西藏也是这样,对蒙古也是这样。

对西藏确定活佛和班禅绝对的地位,然后活佛和班禅的册立权收在中央,也就是道统权收归皇家,同时满清皇帝自己也藏传佛教的信徒,双向链接。

那么对于儒家也是这样,儒家社会信啥,满清就信啥,而且更加过份。

首先清朝每任皇帝都把道统权收到自己手里。所谓的“道统”,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贤达士人的所普遍认同道德理论体系,是士人们所颂扬同时也是统治阶层的开明派所认同的道德标准。

明朝皇权与儒家大臣之间的权力对抗,士大夫们身份地位的降低和社会主人公感的缺失,使得他们逐渐从追求治国安邦的立功思想,退而选择了代表着立言的著书立说。从追求"政统"转而坚守"道统"。

所以明朝士大夫由宋的“立功”纷纷改为“立言”,清代以前“道统”始终掌握在儒家领袖手中,这也是明朝到了后期,皇权与朝中大臣对抗加剧的原因,许多大臣为了立言,纷纷牺牲生命,可是最后直到明亡,明儒却没有崖山整个宋儒士子群体的刚烈。

为了重蹈明朝覆辙,清朝从康熙开始把道统归于皇帝手中,对于所有想把道统拿到手里的大儒进行严厉打击,保证整个儒家阶层和皇权保持高度一致。

而清朝的文字狱,其中一大部分是为了维护道统所做出的行为,文字狱震慑了儒家精英,让他们不敢对道统伸手,乾隆写了四万首诗,本质上讲也是一种维护道统的表现,只是质量不够数量取胜。

同时清朝继承程朱理学,维护儒家学说,就是维护自己江山,尊金尊宋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家统治,所以其核心应该尊儒,尊儒更有利于自己把握儒家道统权的控制。


user avatar   guang-guang-49-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次

自顺治开始,清朝比传统的汉族王朝更汉化。

有清一代,清朝是将“儒化”与“汉俗”分开看待的。而始终将“满语”定为“国语”的清朝是怎么更“汉化”的。


“清朝(后金)为什么不尊金朝而以南宋为正统?”

在清朝时期,喊南宋正统最响的是乾隆,为金毁南宋书最狠的也是乾隆。(为非正统去毁正统的书)

所以梁启超对清朝正统观的实践问题的评价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上面已经有答主提到了清朝疯狂往帝王庙了塞人的举动,就不再多提了。不论正统观,清朝无论制度文化和政策,都大量参考了金朝,金朝亲汉人而导致衰亡,也是历代帝王的“共同认识”,所以南宋在清朝到底正统在哪?

相较于南宋的正统问题,清朝更多的是推广朱子学,但因为南宋的正统观里是有华夷辩的,清朝对金朝的认识里大力删除的也是这一问题,对南宋正统性本身也是一种打击。(我上次提到帝王庙问题的时候,有答主认为正统是以修史为依据的,但就像明朝帝王庙那样,“正统”的要求不是修本史书就能给的。)各为正统这个说法一来不长久(二来古代有无统之说,也就是说,正统不一定会存在,没有统一的纷乱时代或是有其他因素,正统可能就会消失或者为”变统“。)

同样的,在唐代时期,修了多本史书,同时在唐初面临着谁做正统的抉择,并作出了选择。(修史书就为正统这个说法在唐代不成立。)再次强调,各为正统是“和稀泥”。之前看到一个学者,以明中后继续推行三史的学习,来证明明朝认同各为正统,对刘浦江的看法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认为这是缺乏理由的。(明朝时有确定的”二十一史“。也就是说正史多达二十一本书)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问题其实你不应该来这里问,因为知乎不是一个单纯的查询回复软件,其中各式各样派别的人都有,单纯回复你问题的人不会太多。你要想知道查查百度或者翻翻历史书就就可以了,要是你实在信不过这些东西,去博物馆看一下也行。要是你做了上述调查还是得不出结论,那你就看看别的民族的服饰,特别是他们的服饰发展史,看看他们以前穿的和今天穿的差距多大,看看他们今天穿的到底有几年历史,然后再对比一下汉族的,我相信你会得出正常正确的答案的。

————————————

另外我也说一句,任何民族在他没达到工业化阶段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底层人穿不起能把全身盖满的衣服的,汉族有,和族有,韩族有,藏人有,蒙古人有,白人也有,但是如果有人拿这群人穿不起衣服来论证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所认同的民族服饰不存在,那么要么这个人没脑子,要么他蓄意为之。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wei-chi-36-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不够严重,我尽力每天都在推波助澜,奈何力量不够。

你现在只是在网上说说,你敢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关于性别的言论吗?

别说你一个直男不敢,就是女拳师也得想想。

当矛盾大到全社会都在关注,能拿到明面上说的时候,

就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

会出现一套新的行为准则,男性不需要再被封建思想(赚钱养家,买房买车)束缚,女性也没必要强迫生孩子,只有想做妈妈的人可以生。

男女双方达成一个新的平衡。

嘿嘿,那时候。。。可能吃亏的就是女性了。

孩子还是要生,只是不是男生求你,你想生就生,不生拉到,反正现在年轻人也不想要孩子,车子房子一人一半,钱也不需要给老婆管,大家公平民主。

情侣谈恋爱,也没有男生多付出一说了,吃饭aa,出去玩aa,男生送礼,女生一定要回礼等等等等。

是不是太美好了,真希望男女平等。

啧啧,真香!

——————————————————————————-——————

下面转自知友黑白熊
男性为了结婚需要储蓄,不敢花钱,消费能力低下,被资本鄙视,舆论上被打压,贬低,从而愈发自卑。

这种自卑促使男性群体中“舔勾”横行,内卷严重,恶性竞争,导致男性自身地位越来越低。

资本愈发看不起,编段子辱骂之,然后一些“绅士”擦干脸上的唾沫说:“我没有感到被冒犯”。

而地位低下的严重后果,就是完全没有能力扭转“结婚由男方承担主要花费”的习性!

由此,男性进入负循环,结婚花费越来越大,彩礼越来越高,婚后工资上交,没钱消费,被资本鄙视贬低,地位低下,自卑,无力扭转习性,

不得不继续承担经济责任,更穷,更没钱花,更自卑,更被女权骂!
看明白男性弱势,以及女性强势的根本原因了吗?

我国男性平均收入高于女性,然而平均生活质量却反而低于女性,大多数消费活动都是由女性完成,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意味着什么呢?


然而即使如此,女权仍然不断给男性洗脑,强调婚姻女性吃亏论,要求男性补偿。


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挣钱自己花”,男性本来可以生活的更好。

把钱花自己身上,投资自己,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婚房,彩礼,工资上交)。

当代社会,女权早已抛弃了传统责任,视“母姓”“贤惠”等词汇为天敌,生怕自己吃亏了。

既然如此,男性为什么还要承担传统责任呢?如果男性不再承担,而是做真正自己喜欢做的事,马上就会发现自己不那么弱势了,原来也可以向人那样的生活。


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日本韩国,男性基本上都不结婚,女性被求婚就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

他们早就不再承担传统责任了,但是他们的舆论地位却并不低,至少比勤勤恳恳996工作的国男们高的多。

我国的男人是世界上最勤奋,最优秀的民族。如果我们把精力用在工作,挣钱上,然后用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高中历史教材新增清朝对中国疆域贡献的内容? 
  如果清朝晚期中国也是列强,那么大清会和列强一起殖民别的地区吗? 
  元朝和清朝的国号是什么? 
  如果1840清朝打败了英国,现在世界会是什么样? 
  张士诚 徐寿辉 韩山童 朱元璋 这些元末势力都是农民起义军,元军还没消灭怎么自己打来了? 
  为什么一般都以乾隆中后期作为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不是嘉庆中衰?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在盟约签订的时候,宋辽之间哪方处于战争劣势? 
  古代打仗运粮食用车吗,什么时候开始用的。为什么支持几万人的部队粮食,需要几十万的运粮部队? 
  是不是现代稍微读过历史的只要是个人魂穿穿越到曹爽或赵构身上都能中兴曹魏/大宋? 
  为啥水浒里杀了人,当和尚就能活命? 

前一个讨论
现中国现在到底是男权社会还是女权社会?
下一个讨论
都说汉族是个「大杂烩」,为什么汉人基因的染色体却很「纯正」?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