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海洋生物也存在「生物入侵」的说法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aket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回答共3081字,预计阅读时间8-10分钟,图片12张,请尽量连接WIFI。部分图片密集恐惧症预警。】


纯粹的地理概念上,全球海洋没有隔离,这个是对的。但是要放在生态角度来说,这就不对了。而海洋生物造成的物种入侵,不仅确实存在,且更为广泛,危害性也更大。


诚然,全球各大洋都是相互连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水生生物可以自由移动到各个角落,看似没有隔离。但,距离本来就是一种隔离。


我们假设有一枚扇贝,原本生活在中国浙江舟山近海,有一天它忽然起了雄心壮志,要去征服大洋彼岸的美利坚西海岸,能不能达成呢?恐怕是不能的,尽管美国西海岸有不少地区确实适合这枚扇贝生活,但两地之间相隔整个太平洋,远不是扇贝那种可笑的游动能力所能跨越的;那么,“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一代一代前赴后继的朝着美国西海岸前进是否就可行呢?恐怕也是不能,因为扇贝作为一种近海贝类,即便是一寸一寸的推进,却无法在广阔的大洋腹地深水环境下生存;那么,绕过太平洋深水区这个马奇诺防线,北上经过日本海沿岸、白令海沿岸、阿拉斯加沿岸到达美国西海岸是否可行呢?恐怕还是不能,因为在高纬度地区那种冰冷的海水下,扇贝显然会被冻死。



我们看到,距离,以及随着距离增大而产生的水温、水深、盐度、食物的分布、新的天敌的掠食等诸多考验,都会限制水生生物向外的扩散,在一个稳定的自然环境下,无论是陆生还是水生生物,大都会在与环境的对抗中形成平衡,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内生活,而很少无限制的扩散到全球各地海域。


也就是说,典型的生物所入侵包括的侵入种群建立扩散造成危害这四个阶段,在自然环境中是连第一步“侵入”都很难完成的。所以,在自然状态下,是很少发生大规模的生物入侵的,即便是有一些生物在演化中逐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大的提升,有了向外扩散的能力,但这个过程也是很缓慢的,缓慢到它们的天敌、它们的食物也足以演化出新的捕食和躲避捕食的对策,它们可以共同来到新的栖息地,再次形成平衡。


然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生物入侵,绝大部分指的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物种从原分布地扩散到它们从未分布过的新的区域,这个过程发生的很快,扩散的距离有的也很远,一旦这些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中恰好没有天敌,恰好该地区环境适宜食物又丰富,就很容易造成生物入侵事件。在这个过程中,被侵入地区的生态环境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变化,容易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海洋的依赖愈发严重,人为因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愈演愈烈:



航运是导致水生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对航运船只来说,维持船身的稳定和平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有的时候船卸载了货物,它的吃水会变浅,螺旋桨会露出水面,导致船只动力大打折扣;有的时候,船只不得不直面风暴,它的重心太高可能会被海浪拍翻;还有的时候船只不得不通过桥洞,而有的船上层建筑太高无法通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巨轮里会有许多个压载水舱,通过使用水泵吸入和排出水来改变船的吃水深度:在空载的时候,吸入海水让船身下沉,使得螺旋桨可以完全没入水中;在遇到风暴的时候,吸入海水让船身重心降低,提高船只的稳定性;在经过桥洞的时候,吸入水让船只吃水变深,得以顺利通过桥洞。一般来说,一艘船吸入的压载水可以达到货物载重的30%-40%,也就是说,一艘30万吨的VLCC油轮,往往可以吸入10万吨的压载水。


船只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载重变化而在某一地吸入压载水,又在某一地排出压载水。在这个过程中,某一地的水生生物也会随之被吸入压载舱,而又在另一地被排出压载舱,这就达成了生物入侵的第一步——侵入。


一般来说,随着压舱水侵入的外来生物一般是比较小的,大型的海洋生物吸不进去,海洋植物即便吸入,也会在暗无天日的压载舱中逐渐失活,但栉水母、虾蟹和软体动物的幼体这些浮游生物却可以顺利地熬过这段旅程,只要条件合适,就很容易在被侵入地大显神威。


近百年来,随着航运在国际经济中的愈发重要,相继爆发了多起典型的压舱水生物入侵事件,比如20世纪初发生的中国大闸蟹对德国、英国的入侵(大闸蟹的幼体在海中发育,可以看做是海洋生物),把德国人民愁死了,把中国人民馋死了




1982年前后美洲栉水母通过压载水入侵黑海,快速繁衍并与当地物种抢食浮游生物,几乎摧毁了整个黑海的渔业



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脉红螺也通过压舱水去了黑海,黑海当地以海螺为食的生物纷纷表示——这货壳实在是太硬了,惹不起,于是脉红螺肆无忌惮的把黑海牡蛎吃了个一干二净,黑海沿岸腰不太好的汉子们心都碎了



黑海的生物好气哦:怎么遭罪的总是我们?当然黑海的本土物种也是不怂的,黑海斑马纹贻贝同样也入侵了美洲沿岸,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把美洲近海密密麻麻铺了个遍……





商业养殖是造成水生生物入侵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沿海各国经常从其他国家引进优良苗种进行养殖,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引进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更有甚者,一些地区干脆就把外来物种直接投放到自然环境中,待其自由生长成熟后再进行捕捞。这些外来物种或是捕食本土生物,破坏生态链;或是侵占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物种种群衰落;或者与本土物种杂交,污染本土物种基因库;还有的会将原产地的病菌、寄生物带来,造成二次生物入侵危害。


养殖物种逃逸造成生物入侵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虾夷马粪海胆,这种从日本引进的食用海胆从养殖笼逃逸后,在大连近海快速繁殖,大肆啃食本土海藻,并与本地的光棘球海胆争夺生存空间




而同样是从日本引进的虾夷盘鲍,经过人工放流,大量的与本土的皱纹盘鲍杂交,仅仅过了不到30年,就彻底改变了大连和青岛海域鲍鱼种群的构成,目前这两地的鲍鱼97%都是有日本虾夷盘鲍血统的杂交品种,本土的皱纹盘鲍基本消失



同样被放流的还有大菱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宝鱼,这种原产自大西洋北部的比目鱼,被广泛的投放在山东沿海,虽然有效的提振了山东渔业发展,但大菱鲆作为一种肉食性的底栖鱼类,对当地的生态链构成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的时候,生物入侵是在养殖过程中无意引入的,比如一些病菌或寄生物随着养殖品种的种苗被售卖到各地,90年代初我国各地对虾大量染病,就是因为从台湾引进的虾苗里染有病菌。2000年前后,北方地区的菲律宾帘蛤成片死亡,把祖祖辈辈习惯了“吃蛤蜊哈啤酒”的青岛人民逼得嗷嗷叫,也是因为从福建地区引进的贝苗带来了帕金虫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海洋生物入侵,往往被掩藏在波涛之下不易察觉,等到入侵蔓延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现,想要人为控制却又为时已晚。由于海洋环境开放,入侵物种的扩散速度往往非常快、覆盖区域往往非常大,不经意间的爆发,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传统的防治生物入侵的方法,在面对海洋生物入侵时又显得很苍白无力。


陆生生物入侵,还是比较容易被我们察觉。比如某地的海滩上生长了一大片的互花米草,或者某地的树林里出现了美国白蛾,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重视,只要扩散范围可控,则处理起来也更有针对性,比如植物可以物理铲除,动物可以小范围引入天敌。


但是海洋生物入侵,首先在观测上就是个难题,我们现在的手段还无法有效的观测到水下生物群体的变化,更无法推算入侵的范围到底覆盖到哪,这就让人们失去了将其扼杀在萌芽的机会。而一旦入侵物种大面积扩散,则物理铲除效率低下,化学灭杀污染环境,引入天敌又会导致天敌的大量繁殖造成新的入侵。


所以目前阶段的海洋生物入侵,还只能在防御阶段做文章。各国也都认识到了压载水的危害,相继制定了一些限制压载水的规定,欧洲一些国家要求船只在远离海岸的地区必须重新更换压载水,还有的要求船只在压载水舱安装紫外线设备;对于水产养殖的管控和种苗引进检疫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都不能从根本上防范新的物种入侵,而已经造成的入侵现状,更是没有一个根本性的解决办法。






  

相关话题

  当着猴群的面把猴王打败,我会成为猴王吗? 
  为什么海水是蓝色的,谁来解释一下? 
  忠犬为什么会因主人过世而不吃不喝? 
  如何看待毛乌素沙漠有可能变成草原或森林? 
  恐龙时代有屎壳郎吗?这么多粪便怎么办? 
  睡醒后猛一睁开眼睛,会看到一些飘忽的小黑点,是怎么回事? 
  藏獒能打败狮、虎、熊等大型猛兽吗? 
  如果用动物来代表你的家乡,你会选哪种动物呢? 
  近日在网上有消息称霍金再次警告人类登月,有人说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这种消息可信吗? 
  使用「电子垃圾」级的电脑还能用得舒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三体》加入书单?
下一个讨论
精神病是不是人类独有的疾病?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