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牛津大学参加会议时,遇到了一个卫生部派来学习的官员。
我问他怎么看当前沸沸扬扬的医闹问题,他说,都是媒体报道的太偏激,让人以为这事很常见。其实中国医院每天的门诊量非常大,这些案件都是极端的个例,但是被媒体报道放大后就让整个社会人心惶惶。
我笑笑,心想这一套话说得怎么这么让人心里堵得慌呢?可当时我的确无法反驳什么,只好把这种堵憋回了肚子里。
直到后来,有听到美国同事谈起美国医师协会(America Medical Association)如何通过严格控制行业准入门槛,尤其是医师执照的颁发来控制美国医生的数量,抬高医生的福利时,我才恍然之前卫生部那位官员话里的问题:
他仅仅从数据角度平面看待医闹事件,因此得出了一个“小概率”的结论,把锅全部甩到了媒体头上。这种分析方式似乎备受一些领导青睐:又有大数据又有大视角,显得自己特别实事求又具备战略眼光。但这种数据构成的平面分析有一个致命地缺陷:忽略了医闹事件对于医生行业的深刻影响。仅仅把医生和患者各自压扁成二维的数据来分析,是无法透视出医生这个特殊的,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行业集体的信仰和认知焦虑。
事实上,医闹事件最深刻的矛盾恰恰需要从行业角度和医患关系角度立体看待。医生一边救人一边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对于整个行业折射出的是一个无比讽刺而严重的信仰和认知焦虑,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根基。
我们的官员不能期待把这些数据摆给医生们看就能让他们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其实很安全嘛!所谓的个例,发生在每个医生头上都是毁灭性的灾难,而我们的医生群体,早已经在美国医师协会不可想象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下工作了好多年,这才换来了知乎问题下一串串“中美医疗制度比较之中国真强大”的答案。但讽刺地是,这些答案鄙视了美帝,感谢了祖国,却和我们医生群体真实的福利提升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受鄙视的美帝医生,拿着高工资高福利享受生活时,我们的医生群体却还在一些极端患者的屠刀下冒着生命危险加班。我们的官员一边享受了知乎网友的表扬,一边摆出数据教育医生你们很安全别担心。这样的状态,对医师行业的培养是破坏性的。北大医学院已经有多少年没有状元考入了?多少医生教育子女千万别当医生?多少顶尖的医疗人才转行卖药卖仪器?
在中国当下的体制,我们的医生无法期待通过协会或公会来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更别提额外的福利了,这样一来,高层领导对于问题的认知和研判几乎就是改变现状唯一的希望。而一些领导看似科学的平面数据分析方式,让我们医生太多的心酸扭曲成了微不足道的“个例”。我想,如果我们再不去用行业的,立体地看待问题,我们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将会持续出现问题,成为中国发展致命的隐患。
PS: 关于美国医师协会的情况可以参考这个题: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2463 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