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经济车速一般是最高档位的经济转速。对于不同发动机来说经济转速是不同的。有的车是2200转,有的车是4000转。大多数车的最经济转速在这之间。
当然,考虑到风阻的因素,实际经济车速比经济转速出现的速度要低一点点。
你的车140最经济速比较反常,你可以观察一下转速,如果此时转速不高,说明你可能只是遇上了下坡路。也就是说速度高但转速不高,此时油耗依然经济。
你观察一下你140速度时候的转速就知道了。实际上,最佳转速决定了最经济车速。只要保持在经济转速,实际车速无论快慢都是经济的。
这个真的不可能,违背了物理规律。。。
我先说说物理规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主要有四个阻力:
1、滚动阻力
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区域产生法向、切向的相互作用力以及轮胎与支撑路面的相应变形。轮胎和支撑面的相对刚度决定了轮胎的变形特性。弹性轮胎在硬路面(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上滚动时,轮胎的变形是主要的。
此时,由于轮胎的内耗,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使轮胎在变形过程中所做的功无法完全恢复。正是这种轮胎的弹性迟滞损失导致滚动阻力。
2、加速阻力
汽车加速行驶时,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这就是加速阻力Fj。加速度阻力包括平移质量惯性力和转动质量惯性偶矩。为了便于计算,通常将转动质量的惯性偶矩转化为平移质量的惯性力矩。
3、坡度阻力
根据中国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高速公路平原微丘区最大纵坡为3%,山地重丘区最大纵坡为5%;一级汽车公路平原微丘区最大纵坡为4%,山地重丘区最大纵坡为6%;四级公路平均纵坡为4%。N微丘面积5%,山地重丘面积9%。因此,一般道路的坡度较小。
4、空气阻力
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加速阻力和坡度阻力可以忽略,只有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我们可以用一些经验公式来计算模拟,或者根据车企申报的试验数据F式来准确评估。
大家要觉得我算的不准,可以自己去想办法下载法规申报的F式,比如下图是思域的车辆道路载荷系数,可以自己算出行驶阻力,然后换算功率,然后除以一个传动效率,就是发动机功率了,和我的模型大差不差。
比如下图是我之前算的几个车的不同车速巡航的需求功率,可以看出是一个二项式,随着车速的增加,需求功率肯定是增加的,比如CR-V的140km/h巡航要40kW,而120km/h巡航要26.5kW,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需求功率有差距,下一步就是看发动机热效率和传动效率了,传动效率都是最高档位,算作一样。发动机效率我拿某发动机来进行模拟(大差不差),140km/h对应的需求功率在39.5kW,发动机转速2700rpm,需要14bar的Pme,热效率处于最高点37%;120km/h需求功率26.5kW,发动机转速2300rpm,需要11bar的Pme,热效率处于35%。
大体可以估算,140km/h巡航的油耗比120km/h巡航的油耗要多40%,等效换算到L/100km的话,要多20%。大概就是一辆SUV120km/h巡航油耗8L/100km,那么140km/h巡航油耗就是9.5L/100km。
以上是燃油车的情况,如果是电动车,那么可以忽略掉电机的效率,因为效率都很高,140km/h的瞬时能耗就是120km/h瞬时能耗的1.5倍了,在经过单位换算,比如一辆电车120km/h电耗是200Wh/km,那么140km/h的电耗应该就是260Wh/km。
我的实测结果也是如此:燃油车有一个60-80的经济油耗,然后随着速度越快油耗越高。电动车速度越快能耗越高。
140km/h油耗低于120km/h 只能是你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开。
一辆1.5吨的轿车,以120km/h在无风、坡度为零的道路上行驶,需要20kW功率。
当车速提高到140km/h时,需要30kW功率。
功率高了50%,油耗几乎也要提高50%。
实验不能不考虑空气。
空气的温度、风向也会影响油耗啊。
如果路径和方向一样, 坡度(重力势能)应该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如果汽油车的 MAP 、O2 感应器都正常, 没有测量错误。
风向应该是最大的外界因素了。
一般来说最经济的速度是 60~90 这个区间。
我以前也发现一个很诡异的现象,同样一段路,回程总是比去程油耗低……
我不知道提问者是不是也是随便找了个路段测试的……
哦对了,为啥回程油耗低………
因为回程的目的地海拔低……
我说这个,是想说,你要测油耗。是不能随便找个高速去测的……
你要在同等条件下,反复多次测量,才能说明问题……
例如上面犯的错误就是测油耗看单程,正确的做法是必须测来回,这样才能排除海拔,风向等等问题……
请问题主是怎么计算油耗的?
如果是看仪表盘油耗的话那必然是仪表盘油耗算错了。
如果是跳枪法的话可能是你公里数计算有问题,建议检查一下轮速传感器和胎压。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你可能发现了新的物理法则,建议深入调研一下可能可以拿一个诺贝尔奖。
事出反常必有妖。
贴一张燃油经济性vs速度的图。车型为golf的TSI 90kw,可以看到如果在均速工况一样,且都上到最高档为的条件下,140km/h的情况下比120km/h的情况下,油耗高了大概一升。
而且空气阻力的大小是随着速度指数倍增加的,所以140km/h整体的运动阻力是会明显大于120km/h的,这也就意味着所需要的驱动力更大,在发动机工作效率没有变高的情况下,140km/h是很难油耗低于120km/h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工况不一致了。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因为珠三角有香港的特殊关系,以及面积体量等各种方面的不同,这里我主要拿京沪来举例。
第一,周边基础
首先明确一下,北京周边只看石家庄以北的城市,上海周边只看苏南浙北。于是就能发现北京周边北有燕山,西有太行。题主所谓的“还不及中西部的大中型城市”,其中绝大部分处于这片山区(甚至北京本身就有2/3的面积处于山区),外加自古便是慷慨悲歌的兵家必争之地,故而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在北京没有成为首都的时候就是落后的。而上海周边则是天堂苏杭,外加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米之乡并非边疆要塞。因此,在没有上海的时候长三角便是富甲天下的地区。打个比方,北京是在贫民窟长大的,而上海是富二代。
(珠三角也是一样的,广东也是个多山的省份,于是就有了珠三与非珠的巨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在大平原省江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两地政策
现在我们假定北京、上海发展现代经济的目标都是建成一座可以带动、反哺周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那么北京、上海在建设核心城市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先“吸血”(政策获益),再“反哺”(带动周边)的现象。
因此,我们来看看的“吸血”吧。人所共知,北京是49年后受到政策倾斜最大的城市,而上海则是当仁不让的老二。但如果把时间轴的原点从49年挪到辛亥革命,那上海将是中国近代受到政策优惠最多的地方。从大上海计划到后来的工农业剪刀差,从“中国的王牌“到浦东开发,无一不说明这点。因此,上海的”吸血“比北京早了几十年。所以理论上相应的”反哺“就会早几十年。我们可以拿苏州园区的建设对比唐山曹妃甸,基本上就是这个时间差。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说当下京沪两地的政策获益还可以比较的话,那江苏与河北的获益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江时期大量的政策倾斜几乎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力发展长三角(发展中部三角、打造成渝经济圈、以及振兴东北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所以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比如作为中国科技中心的北京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等待卵化。而这些叫“清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之类的卵化机构居然不在河北或者天津,反而去了长三角的无锡苏州。这就越发加剧了两地的发展不均。
第三,产业结构
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而考虑到交通问题,北京则主要发展服务业。这样一来,上海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更加适合给周边地区“反哺”。而北京则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外放了。
第四,人文思想
江南人民的商业头脑自古就是中国翘楚,并且和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河北大部分人至今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奋斗精神也十分值得称道,而河北人民的生活相对闲适,更喜欢享受生活,比不上四川,但我看也差不多了。虽然,“奋斗”和“享受”这两种生活态度不能说有优劣之分,但必须承认不同的态度对地区发展有着实际且不同的影响。
综上,结果就是:基础好并且有优惠政策和商业头脑的江浙地区,更早的接受了上海更多的反哺; 基础相对差并且又没有政策优惠和商业头脑的河北地区,更晚的接受了北京较少的反哺。这样一来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最后来个私货:我认为如果北京不是首都或者只是单纯的政治中心,那么河北可能比现在还差。毕竟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条件来看,河北几乎都是中国大陆临海省份里最差的,甚至不如一些内陆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