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熊春锦等学者把马王堆帛书《老子》命名为《德道经》的行为? 第1页

  

user avatar   daobroth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两篇,而令人震惊的是,其章节字序与我们熟知的通行本《道德经》有很大区别。

通行本《道德经》分《道》、《德》上下两篇,前37章为上篇《道》经,后44章为下篇《德》经。而帛书版《老子》,无论甲、乙本均不分章,只分上下两篇。其中甲本未标记篇名,乙本在两篇正文的末尾处出现了“德三千廿廿一”和“道二千四百廿六”的字样,专家们考证,这两处标记,应该是各篇的统计数字。自此以后,为了方便称呼,便分别以“德”“道”二字来命名上下篇了。

但是部分学者却据此认为,既然《道》、《德》二篇在帛书中位置相反,那么原本依据篇名而来的《道德经》,便也要改为《德道经》。熊春锦先生甚至进一步指出,将《道德经》还原正名为《德道经》,才更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但这却是校枉过正了。

首先,帛书《老子》上下两篇之所以用德、道来命名,并不是说其上篇讲德,下篇讲道,而只是因为上篇第一句是“上德不德”,下篇第一句是“道可道也”。按古人习惯,取开头一至数字充当篇名,比如著名的《论语》就是这种体例。由此可见,古代篇名本无任何实质意义,并不是所谓体现了老子的意愿或者书中的本义。那既然如此,又为何要换掉一个流传两千多年的,已经广为人知的名字,而采用一个完全不知所谓的新名字,哗众取宠吗?

其次,“淳德归道、全德复道”之说根本是对《道德经》的严重误解。《道德经》中,从来都没有要通过“德”来复道之说,相反的是,遵从“道”才会有“德”,“上德”必定“不德”。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德,必须要遵从于道才能具备。先道而后德,却不是先德而后道。那些提出通过“礼-义-仁-德-道”的路径来复归于道的,纯属想当然。假如这条路通的话,老子也就不会痛批孔子宣扬仁义的行为是“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夫仁义翻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也就是帛书开篇第一章就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以求“德”为目的而得来的“德”,只是下德而已,仁、义、礼均在此列。所以目标奔着求德去了,只会离道越来越远。因此《庄子》才说:“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

“放德而行”,把那个束缚真性之德(仁义)放下;“循道而趋”,往道的方向去靠拢。“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又为什么要劳心费力地张扬仁义,像是敲着锣鼓寻找逃亡之人似的呢?人(道)本来就在逃跑了,你还敲锣打鼓的去到处追索(张扬仁义),不是会让他越跑越远吗(失道)?

所以,《道德经》就是《道德经》,无论是帛书还是简书还是通行本,叫什么劳什子的《德道经》,除了巧立名目制造混乱以外,看不出有任何先进之处,并且所谓“先德后道”严重偏离道德经主旨,属误人之说。




  

相关话题

  《列子》是伪书吗? 
  应该怎样理解《道德经》里的“无为”? 
  如果按照老子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发展下去的话,那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个真正读懂《道德经》、《史记》、《论语》、《资治通鉴》之类的书籍会到处宣扬自己读过这些书吗? 
  老子最早提出“无为”,无为即什么? 
  墨家崇尚贤人,儒家崇尚君子,道家崇尚至人,为什么法家崇尚英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于道来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意义是什么? 
  汉字不表音,那扬雄是怎么用汉字去记录各地方言的? 
  国人对待外国哲学和中国哲学态度反差为什么会如此之大? 
  如果中国历史没有选择儒家思想,而是法家亦或者道家,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前一个讨论
韩语、越南语与汉语语法不一样。为何古代韩国、越南士大夫能轻松阅读并书写汉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西方历史很多不可信?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