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速度配上那个强制的提醒声,是人骑的?
有这闲工夫限速怎么不落实一下非机动车道啊,我在深圳已经无数次要和行人挤在坑坑洼洼的人行道上了
背后的矛盾是:除了昂贵的汽车、被限制的摩托车与标准仍不成熟的老头乐之外,需要速度的普通人,除了电动自行车开后门之外,缺乏别的选择。
315 晚会提到,近年来,因为电动车速度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并将其归咎于厂商预留可以解除限速的后门。那么,为何不干脆选择更快、更「合规」的老头乐呢?
目前《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正在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 30 分钟最高车速应小于 70 km/h,这比电动车危险多了:
同样是不需要驾照(部分地区发放微型低速电动车的专门牌照),同样有严重的安全风险和较高保有量(据新浪财经报道,老头乐的保有量超千万台,2013-2018年期间,全国因老头乐引发的交通事故高达 83 万起,1.8 万人因此丧生),速度更快的老头乐却没有被点名。
电动自行车并不是大马路上唯一的「电动爹」,有锅应当一起背。更何况,电动自行车担了自行车的名分,却没有充分享受到自行车的保障。
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来看,国家把电动车当成一种有电的自行车在管,对其作出的定义是:「以车载蓄电池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 / 和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这也正是为什么,国家标准中还强调必须有脚蹬子 -- 因为主管部门还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自行车,自然只能跑自行车的速度。
而在实际使用中,它却没有享受到自行车的待遇。我有的时候会骑六公里的电动自行车上班,还是在城市治理水平相对还行的北京,一路上都能看到这些问题:
在这些乱象存在的时候,作为能够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媒体,央视是否也需要分析一下何者是造成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更何况,正如开头所说,预留后门是因为市场有需求,那就需要分析一下为何会有这种需求 -- 是因为广大外卖员、买不起车摇不上号通勤者喜欢追求风把头发吹乱、冷冷的雨胡乱地拍的快感,还是处于平台对送达时间的要求不得不向同行的速度看齐、城市出行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
批评表象很容易,批评和曝光后,如何进行建设,不容易。
实不相瞒
我骑山地车在公路上都25+
长下坡40+都很正常
解决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乱停车/电动车制定标准考证/电动车上牌照/严格科学制定电动车制动续航等标准
比限速25 必须有脚蹬子功能更有用
电动车的问题在于违法驾驶,造成严重的交通隐患,在所有交通工具中比例最高,到处都是闯红灯逆行的,郊区尤甚,此外还有在社区飞线充电,引起火灾的都好多起了。
恶法亦法?恶法非法?
电动自行车的问题,经不起分析。分析来分析去,这都不是电动自行车本身的问题。
非机动车道完善吗?有没有被占用?有多少非机动车道的信号灯是专门设计优化的?
摩托车有做细致管理吗?是不是已经限摩乃至禁摩?摩托车在机动车道是否被汽车嫌弃,又是否转过头来在非机动车道横行霸道?
另外,电动自行车究竟该算自行车还是摩托车?是不是应该做个区分,速度达到一定以上按照摩托车来管理、上牌、考驾照?
老头乐,无法无天这么多年,从生产源头到上路,有没有哪一个环节有过哪怕一丝丝的管控?
外卖员,在大数据的触角之下,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计算,能挣几个钱?慢那一点后,要赔多少钱?
当所有这些体系都不完善甚至近乎于没有,直接给电动自行车这个最核心的廉价通勤工具,落地一个理想主义的限速,还想好好执行,开玩笑呢?
315是要来给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可不是用来给大家添堵的。
这么多问题,
就待着个国标25在那说事。
非机动道落实了么,
占道停车处理了么,
出租车随意占道上下客管住了没,
就逮着个国标25说话是吧……
因为一个便宜、省油、不占地、时速达到50km的交通工具是人民群众的刚需,这个刚需本来是摩托车,结果中国大部分城市限制摩托车的发展导致了电动车承载了这部分刚需。
但是又因为电动车被上头认定为,带电的自行车所以必须限速25KM,但是人民群众的刚需是不变的,所以不破解的电动车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不如自行车。
我看到有人说什么摩托车一两万都可以买个小汽车了,说明你这个人根本就没开过车。汽车的使用成本可比摩托车高多了,学习成本、日常保养、强制保险、出行停车费、在路上找车位的时间成本、油耗、哪一样都比摩托车要高的多。
正常的城市发展肯定是有摩托车一席之地的,发展中国家更加是对摩托车的需求更加之大,但是中国各地政府不知道是为了鼓励汽车消费还是什么原因,强行限制了摩托车发展,但是人民的需求是恒定的,所以电动车破解自然是一个刚需。
315就算曝光一万次,线下电动车店铺照样给人破解限速。所以并不是人民群众的需求是错误的,而是政策的执行者有问题,政府强行制造摩托车出行难度,导致人民群众没办法只好违规骑行,店家也只好违规破解,人民要上班、店家要吃饭,但是政策执行者却不知民间实际情况,倒是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道了。
315也是越来越拉跨了,小学门口1块的抽奖也好意思拿到中央台说十几分钟,人家好歹1块钱抽完还给个小玩具玩一玩,福利彩票怎么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呢?
国标25Km/h,用户普遍期望35Km/h以上,那么这两者到底是谁错了?
电瓶车,作为中国基层老百姓最普遍的生产工具,25Km/h的速度限制,明显是不对的,是落后于时代需求的,也是毫无道理的。
但我们的管理部门,铁心死守这个标准,与全社会需求坚持搏斗了二十余年,很有“死守上甘岭”的精气神,这样的“壮举”是如何做到的呢?
1,不是开车的,开车的最讨厌被电瓶车压着走,巴不得电瓶车跑60去,免得老是被占道压速。
2,不是用户,用户要求达到35Km/h以上,这在前几年就有明确调查结论的。
3,不是厂家,厂家围着用户需求转,所以才有留后门这种行为。
4,不是汽车厂,两者根本无法相互替代,不在一条赛道。
那么,到底是谁如此食古不化、冥顽不灵?
他们懒得调查,就算走个形式去调查了,也懒得仔细研究深层次问题,直接给社会公众甩出一个灵魂问题
出交通事故了,怪你快。
闯红灯了,怪你快。
逆行了,怪你快。
摔跤了,怪你快。
占机动车道了,怪你快。
路口秩序混乱了,怪你快。
。。。。。。
那些无能的官僚们,把一切问题都推给“快”,因为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体现出他们的“懒惰本色”。
快一点,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老百姓有错吗?没错。
快一点,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时代不会错。
我希望我们的管理部门切实改正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再回去制定/修正管理规章,服务人民,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1,更新电瓶车各项安全标准,比如防盗性,防火性,刹车距离、车重与车身稳定、轮胎半径与宽度、轮胎防滑与抓地力、车灯配置与后视镜、电池最低续航里程与衰减曲线、禁止改装等。
鼓励厂商使用新技术,以提高安全性,稳定性,驾乘感受等。应放松技术限制的标准包括:
车重、轮距、车身尺寸、脚踏板、限速提示音等
2,推广新技术,发展新产业,逐步淘汰铅酸电池,鼓励使用性能更好的环保电池,比如钠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改善用户体验,增加续航。
3,提高限速标准,兼顾安全的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大致如下:
无驾照:30km限速版。
四轮车驾照/摩托车驾照:40km限速版。
交巡警用车:50km限速版。
特种需求:电摩(按摩托车管理)
说明:原文限速数据为35、45、55,我今天特意问了经销商跟快递员,加上自己亲身体验,认为减少5公里,允许技术误差,是比较合理的,特此更正
4,电子遥感车牌,电瓶车强制安装“电子遥感车牌”,方便交警部门快速检查、高效管理,同时强化车辆防盗能力。
5,强制购买保险,电瓶车购买保险后,才能被允许在城区内行驶。
(全文完)
更新一下,
我所提的“低档限速30,高档限速40”,限速误差控制在10%以内,这类电瓶车已经在华夏大地各城市实际存在了很多年,非常普遍。
给我描述放开限制就血压飙升的人,你为什么这么多年了还没飙升呢?
我所要求的是
1,承认其合理性、合法性,切实服务人民。
高速汽车,中高速摩托车,中低速电瓶车,低速人力车,这是人民最普遍的需求,一味遏制是不行的。
2,修改管理制度,使用新技术,构建一套适合电瓶车的管理体系。
3,限速30码车辆不要驾照,时速超过33码车辆一律要求四轮车驾照/摩托车驾照,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为四轮车驾照的教培、管理体系最完善,漏洞最少。
骑快车的人,充分了解交规、四轮车特点,对于二轮车驾驶员很有好处,反而有利于减少违章、事故。
恐成315被骂最严重的一次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