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张文宏称「这波疫情是一次倒春寒,目前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本轮疫情预计何时会结束? 第1页

              

user avatar   paizhaor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老铁邀。

国内的情况咱不熟,啥都说不上来。

谁让咱最近在练习装外宾呢~

但既然张主任提到了咱大英帝国,这个咱可就不陌生了~

那么咱就勉为其难,针对下面这部分内容做一点fact check吧:

简而言之,

《每日邮报》号称流感IFR高达0.05%,而英国的Omicron这波爆发的IFR是0.03%,所以Omicron致死性低于流感了~

——请品鉴:

那么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刚好前几天《FT》也提出过类似论调,

然后咱闲着没事儿跟他们对了个线,

所以这里咱偷个懒,直接搬运现成内容吧,

相当于把《FT》跟《每日邮报》拉一块儿AOE得了。

(FT版本的流感IFR是0.039%,其实比每日邮报还保守一丢丢)


各位朋友你们好,

最近《FT》的某篇奇文火遍了墙里墙外~

——请品鉴:

那么下面就让咱们来扒一扒皮呗,

看看《FT》这篇奇文到底有哪些猫腻。

在正式开始批判之前,

咱不得不首先表扬一下《FT》,

他们家不愧是玩弄数据界的巅峰存在,

特别是这两年风头正旺的数据可视化鬼才John Burn-Murdoch老师,

靠着给这篇奇文配了几张特别言简意赅的示意图~

一举在推特上狂刷17k点赞~

这影响力,早就超越了第一二三四五层,直抵大气层。

——请品鉴:

还没完呢~Burn-Murdoch老师的鬼才之作,

还顺理成章地火过了墙,

在中文社媒平台激起了不小的反响~

——比如说,请再品鉴:

——以及,知乎这边也有土生土长的版本:

总之,简单归纳一下,

FT这篇奇文,以及Burn-Murdoch老师的数据可视化鬼才作品,

都阐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那就是:

在2022年初,由于疫苗、既往感染和Omicron的共同作用,

英格兰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infection fatality rate,IFR)已经低于流感的感染死亡率了!

这简直是躺平党们的特大喜讯啊有没有!

……

……

然而很可惜,咱不得不泼一盆冷水啊各位~

让英格兰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低于流感的,

主要并不是疫苗,也不是既往感染,更不是Omicron,

而是Burn-Murdoch老师玩弄数据的高超本领。


第一层

在正式出手扒皮之前,

咱不妨简单回顾一下使用IFR衡量疾病危害的局限性,

勉强凑个数,算是第一层和第二层吧吧~

——名词解释顺便走一个:

↑ 从上述公式不难看出,以IFR来衡量疾病危害,主要有两大缺陷,

首先,IFR这玩意儿吧,

它完全不涉及患病风险,

所以根据“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的知乎祖训,

这玩意儿显然没法单独用来衡量患病后的死亡风险。

或者咱来举个例子说明呗:

现在假设拍老师我有两口糖罐子,A罐代表流感,B罐代表新冠;
然后每一罐里面有10000颗小熊软糖~
其中A罐里面有4颗糖有毒(姑且按照FT的口径,流感的IFR 0.039%),B罐里面则有3颗糖有毒;
总之咱一旦吃到有毒糖果就会扑街……
那么现在咱每隔7到13年从A罐抓一颗糖吃,然后每年从B罐抓两颗糖吃~
请问哪边扑街的风险更大?

第二层

上边儿的第一层,可能很多朋友都想得到,

不算稀奇,那么下边咱再来看看第二层呗~

——请品鉴:

这事儿其实咱已经唠叨过无数遍了……

就如同在个人层面上不能完全靠IFR来衡量因病扑街的风险一样,

在全人口层面上,也不能靠IFR(以及IHR、CHR、CFR等等各种R)来衡量疾病负担,

这玩意儿作为疾病负担指标,已然过时40多年啦,原因就在于:

“指标单一、局限性大,不能反映伤残/早死/失能等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指标单一、局限性大,不能反映伤残/早死/失能等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指标单一、局限性大,不能反映伤残/早死/失能等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重说三)

具体分析可以看咱的老文:


第三层

看完上面的暖场戏,某些朋友可能会说:

“是的拍老师,IFR这个参数有局限,咱知道了…可是英国新冠IFR到底有没有跌破流感水平?”

那么……下面正式开始表演吧~

——请品鉴:

↑ 让我们来仔细品鉴品鉴FT这张图表呗~

(其他几张图也是一样的毛病,就不重复劳动了)

上图横轴是年份,纵轴是新冠IFR相对于流感IFR的倍数(注意坐标系魔法),

然后一路跳水的红色曲线上的三行字分别是:

  • 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 接种第三针,
  • 以及Omicron

乍看之下,这图简直可以说是特大定心丸了对吧?

可是……容老夫提醒一句,

请看红框框出来的那条脚注:

"IFR for seasonal flu as calculateed for New Zealand in BMJ"

翻译成人话:

季节性流感的IFR取《BMJ》上计算的新西兰数据

所以问题来了啊各位……

FT你特么这是啥骚操作?

你堂堂大英帝国的Omicron感染死亡率,

为啥不嫌麻烦要拿去跟几千英里之外的新西兰流感搞攀比?

为啥不跟英国自己的比?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

那么就让我们顺藤摸瓜,

瞅一眼FT脚注所说的那篇BMJ文献呗~

咱已经贴心地找出来了,不用谢!

——请品鉴:

翻译成人话啊,

BMJ这篇文章(其实也不是啥正经文章,而是一堆关于新冠和流感IFR的撕逼)提到,

新西兰流感的IFR是0.039%

当然这一点我们从FT那张图的纵坐标也能大致看得出来……

——元芳!上放大镜:

让我们重温一眼这个惊人的数字:0.039%

然后再回头品鉴一下,同样来自BMJ,

大英帝国自己家的流感IFR~

——当当当当:

所以同样根据BMJ的数据,

在英国,流感IFR介于0.005%到0.009%之间,

比新西兰版的那个0.039%也就低了个4-8倍的样子~

FT这cherry-picking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第四层

各位你们以为FT的本事只是如此而已吗?

那你们就太小瞧人了~

要知道,流感的IFR,它是根据年份不同而略有浮动的~

正因为这个原因,为了避免cherry-picking的坏名声,

咱找的那个0.005%到0.009%的IFR,

是2009年H1N1大流行期间的数字,

——请看:

但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详见:


——请看下面的名词解释:

简而言之,既然要搞横断面对比,

一大注意事项就是“特定时间点”。

所以严格来说,

咱拿2009年流感的IFR去对比2022年初Omicron的IFR,

这其实是不妥的,

本质上就相当于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那么如果拿2022年英国的流感IFR去对比2022年的Omicron IFR的话,

会是什么样的造型呢?

……

……

——请勉强品鉴:

实在很抱歉啊各位,

由于2022年英国死于流感的人数太少

根本画不出来IFR对比图

所以咱只能用UKHSA Weekly Flu Report的重症入院人数来暂时代替了~


或者咱也可以临时换个战场,

借鉴一下美帝那边的近期流感IFR数据呗(虽然这样也不太严谨)~

——请再品鉴:

翻译成人话:

根据CDC数据,在2021年10月1日到2022年3月5日期间,

美帝约有2700000-4500000例流感有症状感染;

(然后流感感染的有症状比例约为65-85%[1]

最后约有1500-4500例流感死亡。

各位你们现在可以根据以上数据口算出一个美帝版的流感IFR了,不用谢~


哦对了,

FT精挑细选的新西兰流感数据,又来自啥年份呢?

咱顺着上面BMJ文章的脚注扒拉了一下,

终于把信源给找出来了~

——请品鉴:

1994年到2008年……

完美避开了2009年的H1N1大流行……

怪不得FT刻意强调说这是SEASONAL flu呢~

FT你们太棒了!


第五层

上边咱已经简单提到了一嘴,

FT那个信源虽然来自高大上的BMJ,

但BMJ的这篇具体文章,却根本不是啥正经文章,

而是一堆关于新冠和流感的没营养的撕逼信。

——具体来说,请品鉴:

标题翻译成人话:

关于新冠病毒根除策略的争论需要正确的数据

???

我可去你麻痹的吧!

FT这夹枪带棒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总之,请继续品鉴:

红框部分翻译成人话:

- 我们知道新西兰流感致死率(mortality rate)大概是每十万人每季扑街13.5人;
- 我们又根据血清型筛查的数据得知,新西兰流感血清抗体阳性率35%;
- 根据以上俩数字口算可知,新西兰流感IFR是0.039%

……

……

这就是为啥,咱一上来就吐槽,

这玩意儿虽然发表在BMJ上头,但根本不是啥正经科研文献,

各位你们啥时候见过正经科研文献靠口算来毛估传染病IFR的……

不过呢,调侃归调侃,

以上口算虽然略糙,但放在它本身的那个上下文里头,其实算不上啥特别的硬伤~

但FT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经过他们倒手之后,没有硬伤也能凭空创造出硬伤。

为啥这么说呢?

请跟着名侦探拍老师来一探究竟吧~


上面咱已经看到,

FT的引用源,也就是BMJ那篇撕逼信,

靠着简单的口算得出了IFR 0.039%~

然后这个简单口算的基础,又是另外两个已有数据:

  • 致死率(mortality rate)每十万人每季13.5例,
  • 以及患病率(prevalence)35%。

——其中,第一个已有数据的来源见这里:

似乎没啥毛病对吧?

但请各位再等等,

咱再瞅一眼这篇文章的方法论部分。

——请看:

红框部分翻译成人话:

流感相关死亡,靠的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P&I”来确认——也就是流感和肺炎

………

………

这就是为啥咱上面会说,

原本没啥硬伤的东西,

被FT倒一次手,没有硬伤也能凭空创造出硬伤~

一方面呢,肺炎和流感打包计算致死率,这个是一百多年来的老传统,

另外一方面,《国际疾病分类(ICD)》上头也确实是这么划分的~

——请品鉴:

所以上面的原文这么用,并没有什么毛病。

但是呢,FT直接拿这个数据来跟新冠病毒PK,

这就属于故意搅浑水了~

因为啊,大伙儿都知道,

第一,新冠病毒感染症的主要杀手锏就是肺炎,

以至于直到现在,国内的官方名称都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结果你FT搞了一场新冠vs流感的同场PK,

你直接把肺炎这一坨死因给划到流感那边,

这算不算拉偏架?


第二,根据ICD的编码定义,

其他各种病原体造成的肺炎全都涵盖在J09-J18编码下,包括但不限于:

  • 嗜血杆菌/链球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各种细菌性肺炎;
  • 衣原体肺炎;
  • 炭疽;
  • 百日咳;
  • 伤寒;
  • 风湿热;
  • 血吸虫病;
  • 曲霉病;
  • 大叶性肺炎……

等等等等……
(详见:icd.who.int/browse10/20

说好的流感vs新冠,

结果夹了一大堆各种肺炎,

这又算不算请外援?


第六层

各位,FT的骚套路还没完呢~

上面咱看到了,他们引用的那个BMJ版新西兰流感IFR数据,

是根据另外两个数据口算出来的,分别是:

  • 致死率(mortality rate)每十万人每季13.5例,
  • 以及患病率(prevalence)35%。

刚才咱已经分析了“致死率每十万人每季13.5例”这部分背后的猫腻,

下面咱继续来瞅瞅“患病率35%”这部分呗~

(是的各位你们没有看错,FT就是这么牛鼻,每个想不到的小细节都被他们埋了雷)

总之,根据BMJ那封撕逼信的蛛丝马迹,

咱找到了患病率35%这个说法的源头~

——请品鉴:

各位,看出问题了没?

看出来没有?

嗯嗯嗯?


好吧,没看出来也挺正常,

毕竟FT这雷埋得太隐蔽了……

——元芳!上放大镜:

所以这35%流感患病率,

全都是靠着没接种疫苗的选手刷出了的啊,

失敬失敬!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FT在2022年3月份发表的文章,

精挑细选,找了BMJ当初2020年10月份的一封撕逼信作为数据源~

但却刻意忽略了一个关键的情况变化,那就是:

2020年10月那阵,

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新西兰人,

都没打新冠疫苗,

所以只能跟同样没打流感疫苗的队列进行横向对比;

然而时过境迁啊各位,

到了2022年,英国人民的新冠疫苗接种率是啥造型呢?

——请品鉴:

完全接种率72%、增强针接种率56%……

所以FT暗搓搓地安排这么一个接种率惊天地泣鬼神的新冠代表队,

去pk隔壁接种率为的流感代表队,

这是人干的事儿???


各位,在进一步八卦之前,

让我们再次总结一下FT一副图里面埋的各种惊天大坑呗:

  • 第一层:选择IFR这个参数,完全不能衡量传播效率带来的危害性;
  • 第二层:IFR同样不能衡量疾病负担;
  • 第三层:FT偷梁换柱,放着现成的英国流感IFR数据不用,偏偏挑了个包含祸心的新西兰流感IFR数据;
  • 第四层:上述新西兰数据是1994年到2008年的平均值,和Omicron爆发期间的社交疏离程度完全不一样;
  • 第五层:而且这个新西兰数据,不是单纯的流感IFR,而是根据ICD编码定义的流感加肺炎打包IFR;
  • 第六层:最后,这个新西兰数据,是接种率为零的IFR,而Omicron爆发期的英国,新冠接种率早就突破天际了……

大气层

各位,FT它再厉害,始终不过是在第六层罢了…

真正牛鼻的,还得看大英帝国和他们家NHS,简直堪称大气层。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不管FT怎么玩儿数据吧,他们那张图之所以能骗到人,

根本原因就在于,Omicron这波,英国的IFR确实跌了。

(或者更准确地说,从Alpha那一波的后期开始,随着接种率不断提升,英国的IFR一直在跌。)


而且这里咱交个底啊,

英国这波IFR,确实低得出乎了当初咱的意料。

因为当初咱的想法十分朴实:

咱觉着吧,决定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率的最主要因素,不是既往感染史,也不是疫苗接种率,

而是医疗系统蚌埠蚌得住。

但凡蚌得住的,那么一切好商量,

而一旦蚌埠住了,全面崩盘了,那么死亡数据就必然会一飞冲天。

所以当初咱根据Omicron在南非的有效再生数,以及英国的NPI力度,另外还根据当初NHS用脸硬接Alpha那波时一触即溃的惨况,

咱天真地认为,NHS这把多半又蚌埠住了,又要躺了~

可是没曾想,他们居然硬撑下来了,这你们敢信?


所以下面咱就来看看,

为了硬扛Omicron这波,大英帝国以及NHS创造出了怎样的奇迹,怎样一举突破到大气层~

——开门见山了啊,请看:

以上是英国独立智库Nuffield Trust搞的NHS月度表现评估报告~

划重点:

- 2021年12月,NHS择期治疗排队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07万人;
- 2021年12月,等待择期住院治疗超过一年的人数约31万,规模约为疫情前的两百倍。等待择期住院治疗超过两年的人数则有约两万;
- 2022年1月,急诊病床的等待时间也创下新高。一共1.6万人从被救护车运到医院开始到实际住院的等候时间超过了12小时,比上个月增长了28%;
- 2021年12月,有三分之一已得到GP紧急转诊的癌症患者,接受首次癌症治疗的等待时间超过两个月

……

……

怪不得你NHS可以正面硬刚Omicron而不崩~

而你大英的前任殖民地香港,却一开局就被Omicron按倒在地疯狂摩擦……

感情你NHS屹立不倒的诀窍,就是对自己人下手够狠啊……

咱不得不夸一句,

NHS,你们不愧在大气层!

——请继续品鉴:

  • 2021年12月,总共600万人在等待择期住院治疗;
  • 其中等待超过一年的人数高达31万,等待超过两年的人数也超过了两万;
  • 作为对比,在2019年12月,等待超过一年的人数只有不到1500人~

——请接着品鉴:

2021年12月,33%已得到GP紧急转诊的癌症患者,接受首次癌症治疗的等待时间超过两个月,这是NHS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拖延比例~

……

……

这尼玛不是一般的择期手术啊各位,这可是癌症啊~


——请耐心品鉴:

  • 2022年1月,NHS一共处理了差不多190万起急诊入院,比大流行之前的2020年1月反而缩水了11%~
  • 2021年12月到此年1月,分别有27%和26%的急诊病人等候时间超过4小时,创下了NHS急诊等候史上最烂记录;
  • 2022年1月,等候超过12小时的人数超过1.6万,比起2021年1月水平大涨28%,比起2020年1月则更是翻了四倍多……

……

……

只能说,NHS这统筹安排的技巧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还有:

  • 2022年1月,NHS急救车一类事故(致命伤)的平均响应时间上涨到了8分31秒;
  • 二类事故(紧急)的平均响应时间则滞后到了38分4秒;
  • 请注意90th centile……特别感人


——咱继续啊:

  • 2022年第五周,NHS共发生约1.8万起救护车交接延误超过半小时的事故,占总数的21%;
  • 以上仅次于2021年初(Alpha爆发高峰期),是历史第二烂记录;
  • 在所有救护车交接延误事故里面,超过四成的延误时间超过1小时,这个是历史最烂纪录,没有之一。

……

……

大气层,不愧是大气层!

——最后一张图:

  • 2021年12月到2022年1月,NHS急救电话也拉胯了,屡屡创下历史最惨记录;
  • 2022年1月3日,急救电话1分钟之内拨通的机会不到30%,其他时候也在50%-70%的范围徘徊……


所以咯,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感染人数更多,病伤负担也更大的Omicron爆发,

没能正面压垮身处大气层的NHS,

因此Omicron这波的IFR,得以持续下降~

就这一点而言,NHS确实牛鼻~

但各位你们如果打算从NHS身上借鉴什么的话,

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可笑的念头吧~

毕竟,全世界只有一个NHS,

而且更重要的是,

你们都没在大气层~


最后,英国第四波(Delta)和第五波(Omicron)爆发,死亡人数PK图,

——请品鉴:

以及,在第五波爆完不到一个月之后,第六波又开始了~

——请再品鉴:

所以可能只能有劳NHS在大气层上面多呆一会儿了~

参考

  1. ^ https://journals.lww.com/epidem/Fulltext/2015/11000/Review_Article__The_Fraction_of_Influenza_Virus.13.aspx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文宏每次提出“共存”可能性都有一个前提“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

而我国医疗体系现在的问题就是没有大众认可的分级诊疗。小病也非三甲不去是常态,而这点不但对疫情防控,对整个医疗体系的良性运转都是个大问题。

可无论是医疗口还是更上层,貌似都没有推动分级诊疗的实际动作。

而不落实分级诊疗,张文宏那个最开放的想法也就没有落地的条件。哪怕他说的算,疫情防控依然只能按照现在的方法来。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上一个被形容为倒春寒的时代好像持续了十几年吧?


user avatar   zhang-hong-3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天,张主任的观点跟周末的“清零论”已经大大不同。

张主任论述”由于奥密克戎已经变得很温和,在实现了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率的国家,新冠病毒现在可能甚至没有流感那么致命。

然后又说“但这些都不是我们躺平的理由”理由是”通过最近全国各地的疫情应对情况看,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社会资源的配置上,还没有做好应对大量病例同时出现的准备。现在全面开放一定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造成难以预计的过度死亡。“

我的问题是如果新冠病毒致死率都不如流感了,怎么就不能躺平了?我们对于流感不是一直都是躺平策略吗?

躺平并不是不治疗,无非就是不再草木皆兵,动不动就免职、封城。

对于流感,我们从来就没有发现一例,立即隔离,无非就是自己在家吃药,严重的住院,并没有看到医疗资源的挤兑。

而新冠都不如流感致死率高,怎么得出的结论放开了就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呢?

我不是50万,我也不想移民美国,我是真的没有看懂这个逻辑bug.

我不相信以张主任的才华会看不出这个逻辑Bug, 他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

毕竟昨天还在免职,今天说要躺平不大靠谱,要循序渐进。


user avatar   WanPlusSW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搞不懂的一点就是,全国各地疫情那么多,需要处理的病人那么多,每个地方都有一堆的医护人员要处理一堆事情,每个地方抗疫也都有领导的人。

哪怕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也不过是卫健委十个中心里的一个,也没有比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高和更重要。

为啥每次你一说话,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热搜呢?

合着你说的话大家都得听,疫情全按你的思路来呗?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哥们我求求你别再拿季节打比方了。

别再立flag了。

众所周知,季节年年有,冬天年年有,倒春寒年年有。

从来就不存在说什么“最后一个寒冬”。

如果真的有最后一个寒冬,那就意味着气候剧变,人类药丸。

是是是,春天必将到来,然后就是夏天,接下来又是秋天,一转眼又到冬天。

四季是循环不休的。

你的意思是疫情也循环不休?

开光嘴啊开光嘴。


user avatar   she-qu-guan-li-gu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微博热搜都是买的

这是王高飞说的,你要杠跟他去杠,可能你比王高飞更懂微博

张丁真这两年上热搜没有三五百也有百八十,他一个医生哪来这么多钱买热搜?

答——有人买单

为什么捧他?

因为躺平对普通人是灾难,但利好买办

我把话说开了,可能号就没了

水军们一直把张丁真的话扭曲成“上边的意思”

每次张丁真上热搜,就一群水军号狂刷——这是上边探口风了,要躺平了巴拉巴拉巴拉……

像不像忽悠人去银滩买房的中介?

银滩就要通高铁啦……就要修机场啦……房价马上暴涨,快来买啊……

不能说十分相近吧,只能说一模一样


张丁真是干嘛的?上边没嘴,要他一天天试探?

事实上上边的态度很明确,绝不放弃清零

大家应该早就有类似疑问——全国防疫专家这么多,为什么是张丁真这个在上海都排不进前十的nobody天天上热搜?


殖人们一直在硬着头皮天天扭曲事实传播一个很无脑的悖论——医药资本支持清零,因为清零他们有钱赚

但凡你的学历不低于真丁真,也就是成功攻读了小学三年级,那你应该很容易捋清楚其中的逻辑

——医药资本是最希望躺平的,感染人数越多,他们才能大赚特赚

反而是清零政策让他们代理的“辉瑞神药”卖不出去

复星代理了辉瑞bnt,结果只有台湾香港加起来不到三千万人的市场

还有辉瑞隔三差五的“神药”,因为清零政策没有销路,砸手里了

还记不记得2020年初疫情初期殖人们是怎么吹瑞德西韦,呼吁“等美援”的?

甚至后来他们还吹印度吃兽药,说政府不开放兽药给人吃是“利欲熏心”


所以以复星为首的医药资本打造了张丁真这个网红,花费上百万给他买热搜力捧这个没去过一天前线的演讲达人成为“抗疫权威”,隔三差五让他出来吹风

把代表医药资本利益的张丁真的言论扭曲成“上边探口风”


因为只要躺平,感染几亿人,他们就可以靠“辉瑞神药”大肆收割

即便两年来辉瑞营销的几款“神药”没有一款成功

但在美国的宣传经费打造的舆论攻势面前,复星等医药资本代理的密西西比河鱼腥草可以变成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


你可以自己去翻翻,是不是每次辉瑞营销“神药”,张丁真就要买热搜吹风


醒醒吧,别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


user avatar   wu-yan-zu-88-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变异病毒以前就有好几种了,为什么以前没事?严防死守了几年了,之前一直都好好的,比如广州每次有疫情都是封地区封路的,很快就控制住了,一直防疫的很出色。现在到底是哪里的防疫漏洞,没人去关注。反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共存身上。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规避上面的责罚,没记错以前疫情都会下台不少人吧。 自从香港疫情爆发后,从深圳开始到其它城市陆陆续续都一直有新增,深圳疫情后,为了GDP,防疫很”人性化“就是不给你封区封路,只会封小区,导致很多无症状者在乱跑,然后深圳疫情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没好,春节还放出来好多人,祸害了其它好多城市。就到现在3月份了其它城市还时不时有深圳的密接到处跑的新闻。


user avatar   bei-tiao-ta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澎湃系政府的不要脸:

别人做得差,他地域攻击;自己做的差,就要求全国人民把标准“提升”到他这个程度,以掩盖他这个吹了二十年的“发达沿海城市”的无能。

这里不仅要替被黑了几十年的东北以及去年封城表现差评的西安说两句话,看看人家,这他妈才叫宣传!

怪不得你们老是吹西方,就不要脸和双标来说,真的跟西方一个路子!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防疫做的这个样子,他也是有脸。

就这”疾控人员打魔兽,隔离酒店中央空调,院感瞒报还打架“,还搁这又开始”与病毒共存“?香港的今天怕不是上海明天的上限……

这个病毒的病死率已经很低很低,在已经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病死率已经低于流感。

美国算是"群体免疫”的先驱了吧

张文宏不等式,676>111085?你们复旦大学的人那么喜欢不等式?

这黑压压一片里,哪个警察是流感死的?别给我说他们是老年人、抵抗力弱的人、不打疫苗的人(拜登去年就规定,这些行政机关的人,不打疫苗不准上班了)。


我们统计的上海近六个月收治的2266例病例中,大多数是海外输入性病例,94%打过疫苗。这2266个病人中,重症的只有0.1%,危重症(需要插管)和死亡的一例也没有。有人说病人中94%的打了疫苗还感染,说明疫苗没有用。这就不讲道理了。现在国际旅行的人疫苗接种率很高,达到90%以上

输入病例94%打了疫苗,接种率90%,问疫苗有效率多少?

其中不到5%的入境时候被筛查出来有核酸阳性。

这TM是各国大使馆检测检测再检测,N阴报告才准上机,给你拦下来的。就这么拦,还有5%的阳性……

香港数据,新加坡和英国数据都显示,不打疫苗不一定有事,因为病毒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弱了。但是有事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打过疫苗的。在香港这次疫情中,死亡个案中,有 89.4%的人并无接种疫苗或只注射了一针疫苗。 而 80 岁或以上的死亡个案中,更有 91.5%的人未接种或只打了一针。 根据死亡率分析,接种一剂或未打针人士的整体死亡率是 2.03%,相较接种两针人士的 0.09%,有 23 倍的差别。

香港超额死亡率都200%+了你搁这说啥呢?

3 月 10 日英国《每日邮报》称,由于经过群体感染与高水平的疫苗接种,包括付出了惨痛的群体感染过程中大量人员的损失,新冠肺炎在英国的致死性已经低于流感。病死率下降了七倍,仅为 0.03%。由于 奥密克戎已经变得很温和,在实现了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率的国家,新冠病毒现在可能甚至没有流感那么致命。

这个拍老师已经驳完了

[后台点播·奇文共赏]“FT:喜大普奔!英国新冠死亡率低于流感了!”(上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5月4日钟南山表示:连花清瘟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是有一些,但是很弱? 
  吐槽法国面对疫情有哪些迷幻般的神操作? 
  南京 1 地调整为高风险,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发现 57 例阳性,将开展第二轮全员检测,当地情况如何? 
  郑州新增 12 例确诊及 20 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速度特别快,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外国人普遍对戴口罩很抵触? 
  4 月 2 日吉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956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3499 例,疫情防控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张文宏发文称「与奥密克戎作战是大拼图,拼图里有百姓和整个社会的基本需求,一块都不能少」? 
  1 月 27 日 0 - 14 时,浙江新增本土确诊 8 例,均在杭州,目前情况如何? 
  英国媒体文章将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形容为「恶龙归来的咆哮有多么丑陋」,你怎么看? 
  为什么现在倡导与疫情共存的这么多?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这样一种决策又民主执行力又高的政党,最后会沦为官僚集中制?
下一个讨论
古代屠城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