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大代表卢克平建议部属高校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第1页

                    

user avatar   qiao-ke-li-guan-tou-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烈支持

我认为这是近十年来最佳提案

能让众多平凡人看见心里的那抹光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好建议。

而且这个建议实际上触及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税收。


我们假定:明天太阳升起,全国部属高校都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

公平了么?

集全省之力建设的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们,不对本省人倾斜一下?广东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一年预算分别为200亿和80亿,不会以为都来自于教育部拨款吧?

浙江省对浙江大学的财政支持是1比1,教育部出多少,我浙江出多少。

就算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都对本省人倾斜,济南人、杭州人、广州人就真没有意见?

“我市这么值钱的一块黄金地段,半卖半送给了贵校,现在贵校说不会给本市考生额外名额?”


如果我国部属高校的全部收入都来自于教育部统一拨款,那按各省高考人数来分配招生指标,确实清爽。

“全体国民给我的钱,我当然招全体国民的孩子”。

所以不管是强调精英教育的美帝、还是强调平民教育的德国,只要你是公立大学、拿了联邦政府的钱,你的学费就得便宜,你的招生指标就得面向全国相应放开,

但中美德的高校收入来源都并不只是中央政府,都还有省级(州政府)。

于是又得增加本省本州的招生指标,例如美帝的“in-state applicant”。

(美帝的招生指标实际上是用钱划分的,以去年的平均数据为例:四年公立本州学生,8487美刀;非本州学生,18809美刀;四年私立,30065美刀)

而且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拨款外,还有企业和个人的合作项目、捐款等。

得,推荐信和特许招生搞起。


因为财政来源的差异,招生注定不平等。但我国的麻烦在于:我们是一种模糊的不平等。

美帝的高校招生不平等很清晰:

钱。有钱处处大门敞开;没钱咬咬牙贷点款,上个本地社区大学,party college,也算个大学生。

美帝是一个靠小区纳税代表建立的国家,结构上自下而上,因此高校财政也有着鲜明的本地化特征。如果确实是有全国或本地税收参与的大学,对应打个折。

打完折的价格交给市场竞争。


我国不同,我国高校体系是自上而下的,按指令任务建设。虽然根本上还是来自于税收,但和地方的联系远弱于中央。

特别是部属大学。

为什么有部属大学?因为他们是依附各部委而成立或改组的;

这些部委设计从哪来的?我们仿苏联的;

为什么要仿苏联设计部委及部属大学?因为当时要搞工业化和现代化。

机械电子工业部(后来的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管过北理,国防科工委给一大票理工大学拨过款。

这是一整套自上而下的设计,我们极少讨论高校与全国生源的关系。因为在这套体系里,多数本地税收并不直接与本地高校产生直接对应关系(除部分地区对本地高校的高强度拨款外)。

地区招生不平等,就躲在这套自上而下的体系背后。


这个建议是个小切口,但问的是大问题,也就是地方财权问题。

为什么要给河南考生更多招生指标?最直接的回答:河南人像全国其他人一样纳了税,所以应当享受同等公平的公共教育资源。

典型的中央与地方财权纪律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各高校到底是拿了谁的钱在办?全国的?本省本市的?特定部委或大型国企的?

先以财政来源划分出基准线,再在这个基准线上进行调整:倾斜多少比例给贫困地区、少边地区、特招定向发展学科等等。

但这个划分很难启动。

我国流动人口3.7亿人,跨省流动人口1.2亿人,大量劳动力在本省之外贡献消费和税收。

且不说中央拨款,北上广本级支持本地高校的财政拨款,有多少是来自外地的劳动力贡献,这事说得清么?

“我是靠卖地来补贴的呀”,你的地价是从哪来的?根本上还是流入人口。

其实靠现在的技术手段,也能说清点。但这种算账方式很刺激公共舆论对本地财政的关注度,很不“一盘棋”。

你同样可以用这个角度去观察转移支付和养老金统筹,那反响就太大了。


不启动这第一步,这份建议就只能转为一些微调。

你提了,有关注了,我增加一点。

可能会成为一种辅助指标,但河南考生高考难的根本局面不会有改变。因为财权的意志在上,而不在下。


user avatar   mou-ke-xue-de-chao-dian-ci-pao-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久没见过这么好的建议了。

卢克平书记是河南人,这个建议是真正为河南人民谋福利的,给了河南广大考生一抹光。

为卢书记点赞~


user avatar   mickeyda-yi-zhu-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河南高三

我也仰望星空 我也脚踏实地

但我不愿拿着600分的成绩只能去上一个普通的一本 省内唯一的211要620+ 而与我同水平的人 他们去了我梦想的大学

我们本无异 只是身处在不同的省份而已


user avatar   bu-xiang-shang-diao-wang-cheng-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支持。

我认为还远远不够,应该把除了学科竞赛类以外的所有保送生,包括但不限于唱歌跳舞健美操,统统取消。而且对于保送生应该严格专业限制,英语演讲保送生请学英语专业,体育保送生请继续学体育。

这是鉴定一个分配人纯度的最佳议题。


user avatar   lu-sen-lin-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我要向卢克平代表献上我120%的敬意。

举一个事实:教育部等部委的人都在北京,他们的孩子也在北京上学高考。没有人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的,除非外力突破。

离北京最近的是河北省。河北省出了衡水中学,直接反应河北的高考竞争有多惨烈。京津冀一体化从我小时候就在新闻里看到。到现在河北考生和北京考生完全是两个世界。整个河北省一座211大学。考生极度内卷。

我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班上两个北京同学。他们人很好。跟他们聊天以后才发现,人家高中时期根本没有晚自习,篮球照样打,课外活动正常开展。他们之所以来外省上大学,是因为他们个人想体验一下外地城市生活,暂时“逃离”北京,毕业就立刻回北京了。

之前一个北京学生写的网络爆款文章“既然提到privilege,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当时大家还模仿讽刺。殊不知人家写的就是现实。北京考生本来就有大量的privilege,人家本来就可以大肆骄傲。

这个问题本来就是屋子里的大象,之前是没人说,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说了也等于白说。还会引发“素质低下”警告。现在卢代表说了。勇气可嘉。感谢卢代表。他比这两天提一些乱七八糟提案的代表好多了。

在中国,出生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份,高考直接是地狱级别的。有的人生下来就在罗马,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是牛马。

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省份高考采取全国卷。但是北京、上海一直使用单独命题。跟全国卷离得远远的。让别人没有参考坐标,无法直接对比。

回顾一下历史,2001年高考,北京也采用的是全国卷。那一年的分数线是:

北京文科重本录取线454分,一般本科429分,专科360分。

山东文科重本录取线为580分,一般本科539分,专科为509分。

山东的文科专科线可以在北京上重本。也就是说山东低于专科线,高考落榜的考生可以在北京上重点本科。这简直是对山东考生的谋杀。所以有三名山东考生状告教育部。姜妍522分(理科)、栾倩457分(文科)、张天珠506分(文科),三人分数都超过北京重点线,低于山东一般专科线。

三人向最高法院提出诉讼,状告教育部违宪,但是被最高法院以违反上诉程序为由驳回,三位考生后放弃了起诉。

然后2002年开始,北京开始单独命题。

至于那些所谓北京学生接受的素质教育好,北京考生进入清华北大以后也是优秀的。这又是一种闭着眼睛说瞎话的洗脑包。看看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数据。北京生源只排在第25名。倒数第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录取的人数还最多。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情的逻辑是这样的:


1、高校的生源名额是一种稀缺资源;


2、各省的高考人数是一种简单的客观数据;


3、以简单的客观数据,来决定稀缺资源的分配,不符合我国的治理机制,你把权力放哪里了?


4、我国有哪一项稀缺资源,是用简单的客观数据来决定分配的?



5、按照这种提案,你把各个高校的权力放哪里了?你把各省市的权力放哪里了?你把各部委的权力放哪里了?……



6、按照这种逻辑,市属的学校是不是应该按照各区县的人数分配指标?中央公务员是否应该按照各省人数分配公务员指标?央企是否应该按照各省人数分配录取指标?交易所是否应该按照各省人数分配上市指标?银行、外汇是否应该按照各省人数分配贷款和汇兑额度?水、电、油、气、网等等资源,是否应该按照各省人数来组织优先分配?



7、记住我的话,稀缺资源的分配,靠的是权力,也只有更大的权力能改变现状,但是更大的权力本身也会在其他方面必然造成资源错配。



user avatar   wu-pei-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终于见到一个说人话的代表了。

拿清华北大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北京考生,清华北大对你的录取了就是1.1%。

如果你是河南考生,清华北大对你的录取率就是万分之三。

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我记得前两年悬殊程度比这稍微小一点点,后来有人抬杠,查了一下最新的数据,差距越来越大了。


北京考生少,做最简单的试卷,但录取率高的吓人。

高考大省平常做题的时候,一般会略过北京卷,因为太简单了,高考肯定不考。


最终的结果就是北京考生快乐学习,轻松上好学校。

其他省份玩命做题,累死累活争个本科。


这个问题早就该平衡了,如果你觉得北京考生水平高,那完全可以跟河北一起考,一张试卷一个分数线,河北同学不怕北京同学来抢名额。

京津冀一体化,高考更该一体。

那么问题来了,北京人愿意吗?


想到一个很多年前的老笑话。

某小国在联合国提议废除俄罗斯的一票否决权。

随后该提议被俄罗斯使用一票否决权否决。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利益问题,除了教育部直属的各省高校都是本省省级财政支持,各省高校都会优先且相对低分录取本省学子。

我是省府领导我也不愿意名额按某种公平方式分配,中西部高校毕业生每年流失到沿海已经够损失财政了。本来还能靠本土乡情和家族利益稳住本土大学生,外地大学生大部分是以单纯利益为基础衡量去哪儿。

除非把大学高校全部划归教育部直属,或者财政完全脱钩市场化运作,前者可能性还高点。真正需要公平分配名额的是教育部直属大学,拿着国家经费却只是优待特定区域人口,这才是问题。


这位代表提的意见大方向是没问题的,只是具体操作层面还需要谨慎。

另外明朝初年的南北榜事件已经证明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一个因素,我国教育资源几乎等同于阶层发展前景。而且城市化后的宗族互助变淡之后,同学会会成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最为主要的人脉基础。

从国家整体均衡发展的宏观视角看,如果出现了依靠某种优势条件而扎堆获取了优势资源,会出现小集团垄断资源的可能,党争不可避免。

所以区域各族人口,区域综合成绩,区域发展水平等等都是综合判断因素,要形成区域均衡发展。


user avatar   xiamen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或许这个提案跟游泳纳入中考的提案一样因为不可抗力,只能是口腔体操。

但有些话,能讲出来就比晋惠帝们强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就舱外航天服争议发表联合声明:携手作更大贡献? 
  在国内高校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你在学校做过哪些使你一战成名、全校皆知的事? 
  为什么清华北大听起来那么厉害,如果高考考上之后就等于人生的成功,为什么我从来很少听到清北的人做啥大事? 
  韩春雨在河北科技大学这样实验环境一般、经费人员很少的条件下做出了一流的的科研成果,在中国算特例吗? 
  我低分现在报宁波工程学院可以捡漏吗? 
  教师该不该告诉学生这个社会的功利性? 
  如何看待文章《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 
  2020 高考即将到来,你有什么嘱咐和祝福想送给这届考生? 
  复读 8 年考上清华大学到底值不值得? 

前一个讨论
为何韩国电影中的明末八旗军是凶残剽悍的杀人机器,而中国影视剧中的早期八旗军则杀气不足?
下一个讨论
17世纪全世界文明国家吊打游牧民族时,明朝(含政府军、农民军、南明军)为什么打不过满清?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