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知乎圆桌邀请。清华大学的体育传统,值得展开来说说。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大家听得多了,「五道口男子体育技术学校」的段子也经常说。落到实在点的地方,就是男子 3000 米、女子 1500 米的长跑每年不会缺席、刷不够阳光长跑毕不了业。
2017 年,清华还恢复了 90 年前的老校规:「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身体有特殊状况者除外),要求全校接受游泳测试。
有了规则,就有人利用规则,毕竟能进清华的人,都是规则之下的胜利者。于是很快就有了月光长骑,代人刷卡也成为了巩固寝室友谊的重要途径。
有人利用规则,就有人去想办法治住利用规则的人,毕竟相当一部分人出来是要管理这个国家的。于是很快也有了刷脸机,人脸识别的技术,在 2012 年的时候率先由我们体验了一把。
不少朋友看过清华健美比赛走红,说起来,我其实有一个学期也选了健美课程。上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期末成绩有 40% 是考核展示的动作,于是我秉承着高效获得绩点的一贯思路,走上了邪路,在「展示腹部与腿部」等套路动作中投入了过多的精力,没能练出来==
--
调侃归调侃,清华的确和体育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教育是有体育传统的,上溯到春秋时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就有两门算得上是体育课。就连孔子,据记载也精通剑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文人。但逐渐地,士人阶级却越来越远离了运动,孔武有力的身材被视为粗鄙低等的特征,细皮嫩肉,啊不,温润如玉的体态受到赞许。
这样看来,清华建校之初的课程设置,颇有点恢复周礼的意思。1911年2月拟订的《清华学堂章程》中,就把体育手工类列为学堂的十类学科之一,并规定进行「强迫运动」,强制学生定时锻炼。
清华拥有当时全国最优秀的体育老师,马约翰。马约翰教授不仅严格推行强制锻炼制度、从价值导向方面鼓励将健身与励志相结合,也在理论上奠定了中国体育教育的基础,制定了符合中国人生理特性的上百套训练方法。
清华曾经是「留美预备学校」,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民族主义的倔强。马约翰就曾经说过:「清华每年要送100名学生去美国学习,被派送的学生在身体方面也应该像样一点,总不能把帝国主义蔑称的所谓「东亚病夫」送去吧。」后来,这所学校为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口号也变成了蒋南翔校长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我很感谢母校有这样的传统。很惭愧地表示,「过劳肥」忠实地找上门来了,工作了一段时间,长期伏案加上报复性吃喝,导致我的身材濒临失控。但至少,学校的嘱托,还是在不时刺激我的良心。每周四晚上,我会拒绝所有会议邀请,好好去打上两个小时篮球,过去一年间从未中断。虽然常常自诩为文人,但在我心目中的文人,肯定不是古装剧里面那种大腿没我胳膊粗、拧一下能拧出水来的小鲜肉。
这也算是母校传统对我个人的一点影响了。
1分钟了解芯片制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