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剧本课老教授这学期提出了一个神论:“还是日本好啊,有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不像中国只有汉字,中国的小朋友恐怕得到十几岁以后才能看书吧?不像我们日本小朋友八岁就能看书了。”
之前和樱花妹也讨论过,我问:“既然日语里有「復」字和「国」字,那「復国」这个中文词日语里虽然没有但你们也能看明白意思吧?”,樱花妹曰:“看不懂啊?怎么可能看懂啊哈哈哈。”
基于以上两件事,除了“日本人不太聪明的样子”,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那就是“汉字在日语里的功能并不像在中文里这么强大”,换句话说,日语本身是一个有缺陷的语言,比如一个“楽しく”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语境,看上去是一个”乐“字,但它能表达的意思有:开心、愉悦、期待、过瘾……换句话说,日语里的表述是很有限的,每次在我想把中国的文化典籍大致翻译给日本朋友听的时候,要么我只能找到在我看来很简单又词不达意的语句,要么就是我翻字典找到很贴切的表述但日本朋友听不懂。
为什么会听不懂呢?这可就有意思了。
因为日语里有一个概念叫做“死语”——比如说大正时代的词语现在已经有别的东西将其替代了,这个词语不说了,那这个词语就变成了“死语”,年轻人不会有对于这种死语的概念。比如说以前在日语里,美国被写做「亚米利加」,但在招核了之后日本开始被西方奴化而大量使用片假名,美国的写法也变成了音同字不同的「アメリカ」。更明显的例子是洗衣服本来可以说是「洗濯」(读音与汉字读音相近),但现在已经开始有说法是「クリーニング」(就是日式英语的cleaning)。(洗濯目前还是常用的,但是我身边的人已经开始把クリーニング当作动词使用了,这种用片假名词语慢慢覆盖原本的单词的例子有很多)
我相信所有学着标准日本语来日本的人都有一个体验,那就是你可以非常畅通无阻的和日本的老年人交流,但你和日本年轻人交流却有阻碍。因为在2000年前后出版的标准日本语中,有很多单词已经快要死语化了,变成了老年人知道但年轻人不懂的概念。十分的魔幻。
我对日本并没有大的恶意——因为没有必要。我只是说明一个事实,比如中文和英文会给以往的词语赋予新的含义,举个例子,大家可以查一查“跳槽”、“开盘”在原本是什么意思,非常的精彩。而日本人每一代都会把一些概念给迭代掉,日语可能是唯一一个会产生这种情况的语言,本质上体现的是其文化传承上的贫瘠。当今时代人们都在吹文化输出,但为什么没人去谈文化传承呢?我暂且蒙在鼓里~
所以作为外来语的汉字或者片假名破坏了日文的纯粹性吗?不可能啊!因为日语本身是个有缺陷的语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纯粹性,你要怎么去破坏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这个问题的离谱程度堪比你指着一个发廊里招手的公主问我男人是不是破坏了她的贞洁……
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会不会破坏中文的纯粹性?